當我們談論「月經羞恥」時,我們到底在說什麼

2020-10-23 光明網評論員

作者:土土絨

近日,上海一名女大學生在校園教學樓廁所內放置衛生巾互助盒,互助盒通過「拿一片放一片」的方式供女性應急使用,並且放在顯眼位置。該學生表示,這是為了反對「月經羞恥」。

女性大概都能理解衛生巾互助盒的意義。這就好像「人有三急」卻沒帶衛生紙,互助盒的出現可以說解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這件事如果局限在女性圈子裡,那就是一件單純的好事。不過,發起人特意將衛生巾互助盒放在顯眼位置,並明確提出反對「月經羞恥」的概念,就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爭議。

很多網友表示不解:「我一直不覺得女生月經是羞恥呢。」還有人認為這是女權故意「豎起個靶子打」,是在「鬧事」。

要說清一個問題,首先要做的,不是去下結論,而是了解事實。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嚴重期間,眾多女性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有愛心博主為女性抗疫人員募捐衛生用品,卻在網上遭到怒懟:「人命都保不住了,還關心你褲襠的那點事。」有志願者聯繫一線醫院要捐助時,卻被院領導婉拒:這不急的。

不理解源於不了解。而不了解,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部分人沒有意願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女性的羞於啟齒。長期以來,在公開場合提到月經被認為是不體面的,即使是女性私下的聊天,也要創造出「例假」「姨媽」等詞語來代稱。在網購平臺上,各種精緻可愛的「姨媽巾收納包」在售賣,主要作用就是讓女性拿著衛生巾時,看起來不像拿著衛生巾,避免「尷尬」……如果有人感受不到月經羞恥,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完全不了解這件事。

當然,月經羞恥並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而是世界共同話題。2015年,一名英國女孩不使用衛生用品跑完馬拉松全程,引發了強烈的爭議。而她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為了打破月經羞恥的禁忌。這並不奇怪,幾千年以來,女性的身體始終是禁忌話題。月經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現象,長期被籠罩在神秘的氛圍內,幾乎是自然而然的。在人類還比較蒙昧的時代,月經甚至被認為是不潔的,以至於還常常與巫術等陰暗的力量聯繫在一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下半身」的禁忌也非常普遍。月經因為跟性器官直接相關,更是男女都羞於提起。總而言之,月經羞恥並不是今天才出現的,也不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殊心理,而是有著長遠歷史文化背景的普遍社會心理。

可是,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可以理解的社會文化並不代表就是對的。今天,我們提倡男女平權,也就是以平等的目光去看待女性,那麼就不能再把女性當作被遮蔽的對象,不能再把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當做一種禁忌。如果不能坦然地討論對女性而言如此普遍和重要的問題,那麼,平視女性就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做到。

此外,月經羞恥還特別會傷害到弱勢人群。不久前,價格超低的「散裝衛生巾」曾在輿論場引發廣泛關注,人們驚訝於竟然還有女性選擇這麼便宜的衛生巾——難道不怕不衛生嗎?何必節省這麼一點小錢?然而,貧困女性卻無法公開談論衛生用品匱乏的痛苦,這也導致了一個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問題長期被忽視。

所以,反對月經羞恥絕不是心血來潮,沒事找事,而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即使一時無法改變觀念,那麼,從現在開始去了解月經、理解女性,也是善莫大焉。社會觀念的轉變是緩慢的、漸變的,這其中需要新聞中大學生這樣「廣而告之」的努力,也需要每一個人內心了解接納的意願。(土土絨)

相關焦點

  • 瑰蝠標誌,讓我們跟月經羞恥說拜拜
    從衛生巾互助盒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月經羞恥」已經成為當下社會深受到廣大網友關注的熱點話題。隨著衛生巾互助盒活動的風靡,也有不少網友注意到了月經標誌,月經標誌也叫做瑰蝠標誌,它是標識女性月經和經期的專用標誌符號,該標誌由我國青年設計師李宣言先生於2016年創作完成,他希望能以此鼓勵人們打破月經禁忌、月經羞恥等愚昧落後的世俗觀念。
  • 三名90後女孩:我們花了十多年,才放下「月經羞恥」
    店老闆是一個年齡約27/8的男生,在採訪結束後,記者詢問他,「你聽到了剛剛我們聊的話題嗎?」男生笑著搖搖頭,說:「放心啦,我沒有在聽。」 就像另一個25歲女孩小櫻所說:「我幾乎自己獨自一人花了十多年時間,才放下月經羞恥,但是月經背後隱秘的心事,卻還是只敢跟女生分享。」
  • 羞恥的月經:被繼承至今的禁忌感
    男孩兒們在聽到「月經」時猜測這是不是一種課間鈴聲,一位對月經有所耳聞的男孩向他解釋道:據說這是一種會影響所有女人的病。這是一個隱秘又公開的話題,它平均佔據女性一生2335天,差不多佔相當於生命中的7年,卻很少被大方談及,就像一個被迫隔離的秘密夥伴。這種隔離,讓月經在很多地方仍然被無知包圍。
  • 口述|安裝月經互助盒的女生:我是如何告別月經羞恥的?
    看到轉發海報中的一句「我是女生,我來月經」,許璐鳴想說,「月經其實與女性息息相關,談論月經權益就是談論女性權益。」這是一個關於少女成長的故事,也是一位女性不斷褪去對月經的恥感、開始學會正視月經與女性息息相關的故事。
  • ...稿」我們為什麼不能談論月經?/Why can't we talk about periods?
    我的母親對月經一無所知, 除了「這是一個骯髒且羞恥的話題, 我不應該談論它。」 我問過我的女性朋友, 然而她們每個人說得都很委婉。最終,當我鼓起勇氣去看醫生 並談論我月經過多的問題時, 我被告知要多吃動物肝臟。
  • 「音頻+中英文稿」我們為什麼不能談論月經?/Why can't we talk...
    我的母親對月經一無所知, 除了「這是一個骯髒且羞恥的話題, 我不應該談論它。」 我問過我的女性朋友, 然而她們每個人說得都很委婉。最終,當我鼓起勇氣去看醫生 並談論我月經過多的問題時, 我被告知要多吃動物肝臟。
  • 專訪|衛生巾互助盒發起人梁鈺:我們談論衛生巾,就像哈利波特說出...
    她認為,衛生巾互助盒活動的開展,不僅是女性集體發聲去克服月經羞恥,也讓大眾在公開討論衛生巾的過程中,消解了對於衛生巾的敏感。這並非梁鈺第一次發起與衛生巾相關的活動。今年2月疫情暴發時,梁鈺發現援鄂醫療隊女性缺乏衛生巾,率先在微博上發起了「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為援助湖北醫護人員募捐了一百多萬份生理期用品。
  • 杭州一小學女廁現月經提示牌,打破「月經羞恥」再成輿論焦點
    該小學老師介紹道,女孩子一般在五六年級會月經初潮,擔心孩子們遇到這種情況不知如何處置,這樣能讓孩子迅速找到人幫助。01月經提示牌引熱議,女性群體更加感同身受當生理上突然出現變化時,五六年級的女孩子尚處在敏感年齡階段,可能會因此陷入恐慌,並產生羞恥心,不願表達甚至不能正確面對。
  • 當我們談論動物時 也在談論我們自身
    作者:趙序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 2020年11月  在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裡,我們習慣了用人類的視角去看動物他的《動物眼中的人類》,正是從動物的視角出發,讓我們覺察到動物因為人類受到的影響,體會動物是人類的進化之鏡、情緒之鏡、行為之鏡。這部作品是趙序茅行走中國各地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記錄自己的科考經歷,記錄所思所想的結果。
  • 女大學生發起衛生巾互助盒:反對「月經羞恥」不是沒事找事
    該學生表示,這是為了反對「月經羞恥」。光明日報 圖女性大概都能理解衛生巾互助盒的意義。這就好像「人有三急」卻沒帶衛生紙,互助盒的出現可以說解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這件事如果局限在女性圈子裡,那就是一件單純的好事。不過,發起人特意將衛生巾互助盒放在顯眼位置,並明確提出反對「月經羞恥」的概念,就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爭議。
  • 濟南多所高校現「衛生巾互助盒」,告別「月經羞恥」,我們還要走多遠
    有人認為這是女權主義在作秀,也有人質疑活動的可行性及是否真的能改善月經羞恥。面對網際網路上的各種聲音,該活動發起人梁鈺卻很坦然,她告訴記者,有爭議是好的,「沒有人討論才是最糟糕的,看見才是改變的開始。」她希望,月經羞恥能隨著一次次的討論「脫敏」。  把衛生巾擺進廁所的濟南女大學生  「應急用,拿一片放一片,共同維護,放回品牌不限。」
  • 當我們在談論高考錄取掉包事件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而且從苟晶在網上的發言和採訪,可以看到苟晶在經歷了這種對她自己人生產生深遠影響的事件時依舊能展現很好的修養,這是一個文明人應該有的自我修養。我們在看待別人時,應該有這種基本的換位思考的能力。我們應該允許這種偶然性的存在,它是高考一次考試定大學的必然結果,我們要改也是想辦法去完善這種考試制度,而不是否認這種偶然性,甚至用這種偶然性去否定一個人。當我們在談論高考錄取掉包事件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回到高考錄取掉包本身,我們在談論它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我們關注的焦點是什麼?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
  • 月經貧困、月經羞恥?女孩們,欣然面對自己的身體吧!
    「月經羞恥」大可不必「月經羞恥」(Period Shame),指將月經這一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視作羞恥不潔之物的思想觀念。當我們去超市購買衛生巾時,售貨員總是「貼心」地用黑色塑膠袋將之包裝起來。去洗手間換衛生巾時,很多女性總要偷偷摸摸地揣好自己的衛生巾,生怕被人發現。稱呼月經,大多數人都會叫它的「代號」——大姨媽、例假、親戚,甚至只敢說「我來那個了」……而這些,都是典型的月經羞恥。
  • 樹立正確觀念,拒絕「月經羞恥」
    (12月15日,沸點正能量)在相關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楊老師從箱子裡拿出衛生巾光明正大的發給女同學,同學們也沒有覺得害羞,直接接過,這樣的事情每周都會有。楊老師說這些女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家,對生理期方面的知識也不夠了解,分發衛生巾可以讓她們從小就樹立正確的觀念,月經是自然的生理反應,不需要感到羞恥。
  • 「我來月經了!」4個男人沒說話,譚松韻1句話揭開女孩「羞恥布」
    這個劇情是《以家人之名》中的名場了,它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詮釋了女孩來月經這件事。從中也可以反映出,我們對孩子性教育的缺乏。女孩來月經,真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但幾乎所有男性談起月經,或多或少總有一些尷尬,甚至有一部分人會嘲笑來月經的女生。
  • 貓洞夜話01|「月經羞恥」
    且不說月經貧困這一令人心酸的話題,我沒那麼大能耐在社會問題上指點江山。我想說的還是女生們普遍經歷的「月經羞恥」。對此我最深刻的體驗是,大學住宿舍(我們男女生在不同樓棟,但是離得很近,1棟男生2棟女生3棟男生這種),晚上去超市買衛生巾的時候,因為要拿在手裡去櫃檯結帳,來來往往男同學又很多,哇那個感覺,就恨不得趕緊結帳完了飛奔回宿舍。
  • 月經羞恥,傷害了多少女孩
    每個女生都會來月經,但我們都曾想盡辦法讓別人忘記這一點。 李尖尖在全家人面前宣告自己來例假,一家人都很尷尬/《以家人之名》華東政法大學的一位學生為了打破這種「月經羞恥」,在學校設置了衛生巾互助盒。盒子就放在女廁所最顯眼的地方,昭示著「來月經,並不可恥」。
  •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馬爾克斯和村上都會說,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有可能村上是在致敬卡佛,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實際上造句的本能逃不脫意義本身的泥沼。卡佛倒是夜裡不眠的人,歸之於仍然糾結白天的糾結。即便手不釋卷,卡佛《談論愛情時我們都在說些什麼》不可靠的敘述顯然嚴重影響了我,由此諸多不知所云,或許會是更糟糕的結果。與其說卡佛展開了一種新的文字表達方式,不如說就此改變了閱讀者的閱讀習慣,任何事情紛迭而至,穿梭來往,明晰的結束不再是閱讀的慣性。
  • 都2020年了,把「月經」二字說出口還那麼羞恥嗎?
    初中時一些女孩子會小心翼翼從包裡摸索出一片衛生巾急匆匆地奔向衛生間?包括現在,很多女生會用APP記錄自己的月經日期,生怕月經那幾天不注意讓血染到褲子而感到失態...在如今已經2020年了,這種情況仍然非常常見,這些身邊事在不約而同地告訴我們:月經是羞恥的,不能被公開討論。
  • 《3811》| 當我們談論女性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3811》| 當我們談論女性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2020-12-21 1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