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個散裝衛生巾上熱搜,我也是沒想到的。且不說月經貧困這一令人心酸的話題,我沒那麼大能耐在社會問題上指點江山。我想說的還是女生們普遍經歷的「月經羞恥」。
對此我最深刻的體驗是,大學住宿舍(我們男女生在不同樓棟,但是離得很近,1棟男生2棟女生3棟男生這種),晚上去超市買衛生巾的時候,因為要拿在手裡去櫃檯結帳,來來往往男同學又很多,哇那個感覺,就恨不得趕緊結帳完了飛奔回宿舍。
課間想換衛生巾也是一樣,要先從包裡偷偷把它拿出來,然後再不動聲色地揣進兜裡,一路小跑去衛生間。坐著的時候還不敢大笑,怕漏出來太多弄到褲子上。睡覺的時候更不敢到處亂滾,弄到床上簡直是噩夢。
不敢想像如果連衛生巾都沒有,那每個月的幾天,要怎么正常生活。
我想把羞恥這個概念泛化一下來談,大家有沒有覺得,女生真的很難逃過「羞恥」這個詞。小時候性別沒那麼分明,但是到了發育的時候,女生身體的變化,就開始與「羞恥」密不可分:
穿胸罩羞恥、來月經羞恥、談戀愛羞恥、生孩子羞恥、餵孩子羞恥、離婚羞恥、二婚更羞恥、不結婚羞恥,結婚不生孩子恥上加恥。
而這些羞恥和長相、性格、家庭等等什麼都無關,就是純粹性別帶來的。好女孩等於知羞恥,壞女孩等同於不知羞恥。
當一種情緒感受都能被外界強加的時候,就nm離譜了。
我很感謝我身邊的好女生,真的好多好多。我們小學的健康讀本上基本就會說月經是怎麼一回事了,所以初潮的時候不會有什麼好怕的,但就是猝不及防來的時候,確實很羞恥,但現在覺得很好笑。
年紀小的時候這玩意兒沒啥規律的,而且量特別大,我幾乎天天要換褲子,記得六年級的時候上英語課,是個女老師,上著課我就知道我又弄到褲子上了,凳子上也是,然後上完課放學,所有人都走了,我的好朋友就留下來陪我,英語老師給我拿來衛生巾,朋友把衣服脫下來給我擋著,然後我去衛生間,他們幫我在後面善後。
雖然經歷過幾次狼狽,但後來還是虎得很,隔三差五就弄褲子上,男生不免也會見到,也會悄悄地說,但是不會當著我的面,會跟我朋友說,然後我朋友又來和我說。聽多了之後反而就無所謂了,反正我又憋不回去,出來一點不是很正常嗎?
到了高中的時候,我們文科班的女生,母起來母得很,公起來也很帶勁的。那月經、衛生巾什麼的張口就來,那是我真的覺得「月經自由」的時候。不用跟任何人藏著掖著,甚至大大方方地跟人說,而且早上跑操還能請假,每次跑操的時候請假的女生一起站一排,不僅沒羞恥還挺驕傲的。
我身邊的好女生們教會我,那些不好的感受不應該給自己,更不應該由外界來給自己。純粹的負面是因為不夠理性客觀的認識,而全面深刻的認識帶來的一定是內心的平和與淡然處之。
女生之間互相借衛生巾的默契,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月經並不像電視上放的衛生巾廣告裡那麼美好,那女生都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實際上這是只存在於女生之間的秘密,縱然男性的同理心再強,也很難感同身受。
尊重,是最好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