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支教男教師給女同學發衛生巾,月經羞恥話題何時休?

2020-12-18 騰訊網

12月15日,一則有關「衛生巾」的新聞上了熱搜。一個在廣西山村支教的老師楊非凡做了件大事,給女同學發衛生巾。他說,光明正大地發給孩子們,是為了讓她們知道,這(月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用害羞。

這則新聞讓我不得不提起「月經羞恥」這個話題。

去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月事革命》中有一個片段,說在印度德裡的一個村莊,月經被認為是一種禁忌。來月經的女性不能去寺廟,也不能向任何神禱告。

經期被關起來的印度女性

即使是現代化的國家,依然有月經羞恥現象存在。「全球婦女權利慈善機構英國國際計劃組織」曾公布調查數據,在英國,有14%的女孩面對第一次月經不知道這是什麼,48%的女孩因為月經而感到尷尬。

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女孩面對第一次月經不知所措,而且不在少數。比如第一次來月經,不敢去廁所,甚至有衛生巾也不知道怎麼用。

月經在歷史上一度非常神秘,帶著濃厚的宗教色彩,被認為是「不潔」的。而且因為女性自己也羞於談及,所以,在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基本的經期衛生都無法保證。

原始時期

在很久很久之間,原始人只能用樹葉和獸皮遮住主要部位。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女性,每月都會流下鮮血,且好幾天都不能停 止。這對科學還未發展的原始人來說,的確是一種劇烈的心理刺激。

有大量人類學調查顯示,在石器時代的原始人,就已經對女性月經產生了恐懼心理,當他們發現女性原始人每個月都會無緣無故的流血後,害怕極了。他們認為,有妖魔在女性體內作祟,血是「受魔鬼詛咒」的不祥之物,會給部落帶來厄運。於是,這些流血的女性就會被趕出去,直到停止流血再回來。

那個時候是沒有布匹和棉花的,所以那個時候的女性只能用樹葉和乾草來擦拭,其中就包括乾草,草木灰等,或者是羽毛和獸皮。而且還要把粘上血漬的乾草和樹葉等東西扔的遠遠的,以免為他們沾染上厄運。

奴隸社會

當人類發展到奴隸社會時,文明已經開始逐漸誕生,人們學會用獸皮、樹葉、樹皮等製作衣物,用來遮擋隱私部位。而此時的女性,也懂得在衣物上墊一些乾燥、能吸收經血的東西,並且已經學會了用清水清洗!

封建時期

到了封建時期,人們雖然對於血沒那麼懼怕了,但還是認為那是不祥之物。

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女人入月,惡液腥穢,故君子遠之,為其不潔,能損陽生病也。」

大概意思就是說:女人來月經的時候,男人要遠離,不然會生病。

當時雖然出現了棉花、絲綢等,但是都很貴,尤其是絲綢,普通人家的女性根本用不起,一般都是送往宮廷的。

況且棉花的吸水性也不好,所以大家還是更容易接受草木灰。而所謂草木灰,在當時就是一種常見的清潔劑和藥材,它是用山草、禾稈、樹枝等植物燃燒後形成的灰狀物質,具有一定的吸血能力。

當時的女性把草木灰裝進小布條內,縫好後兩條用細線系在腰間,用來吸收經血,這種小布條被稱為「月經帶」或者「月事帶」。月經帶的更換數量,完全要依靠家庭富裕程度來決定,有部分女性一生中可能就只有一條月經帶;

每當大姨媽結束之後,她們要自己手動清除汙穢,讓後將這個小布條清洗乾淨,風乾後再使用。

漢代

月經依然有濃厚的神秘和宗教色彩,《說文解字》中解釋姅(月經)時也說,婦人來月經時,不能進入產婦房內,也不可以參與祭祀。

不過感謝蔡倫和造紙術!女性可以直接將草紙夾在月事帶中使用,方便又快捷。不過,漢代的人也依然會認為月經是不詳的徵兆,所以當時集市上很少有賣月事帶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女性都會在閨中,偷偷地給自己做月事帶。

差不多同一時期,古埃及人開始用亞麻布、莎草紙阻止經血外露;

古希臘女性用亞麻布包在木頭上,製作了成了簡易版的衛生棉條;

非洲某些地區的女性,開始用鬆軟的羽毛、布片墊在身下,使用之後收集在小木頭裡。

唐宋時期

真正用紙張代替草木灰,成為月事帶主要材料,是發生在唐宋時期。當時棉花價格降低,再加上造紙術的改進,女性。

好在紡織術也在不斷發展,就產生了衛生帶,每個月來月經的時候,她們就將紙張放在縫好的衛生帶裡,然後再用帶子系在腰間。

草紙的廉價和清潔力,讓它成為了當時應對月經的主流衛生用品。

近代時期

衛生巾的雛形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一位戰地護士使用軍隊的纖維棉繃帶對付了月經,效果很好,價格又便宜,之後這種材料便被推而廣之。後來到了20世紀70年代,不乾膠出現,衛生巾更方便固定。

一則美國的衛生巾廣告

轉向國內,1982年,中國從日本引進第一條衛生巾生產線,雖然價格有點貴的,一包賣7毛錢,直到90年代後期,衛生巾才開始普及。

女性經期衛生提高了,但女性對「月經羞恥」的心理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楊老師的做法充滿正能量,畢竟把「月經」放在公眾話語平臺理性討論,這是打消月經羞恥的良好開端。

相關焦點

  • 支教男老師每周給女生發生活用品,其中包括衛生巾,行為引起爭議
    近日,「支教男老師每周給女生發衛生巾」事件引起人們關注。老師發衛生巾12月15日,廣西巴馬一位山村支教男老師每周給女同學發衛生巾,據了解楊老師是一直在河池巴馬縣當支教老師,並且已經堅持八年了,他每周都會給學生們發一些生活用品,其中也包括女孩子用的衛生巾
  • 樹立正確觀念,拒絕「月經羞恥」
    近日,廣西河池,巴馬縣一山村支教老師楊非凡給女同學購買分發衛生巾引發了熱議。楊老師說,每周都會給女同學發放衛生巾,這些衛生巾有些是自己和朋友買的,有些是捐贈的。他說,光明正大發給同學們,為的是告訴她們來生理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不用覺得害羞。
  • 廣西一支教男老師每周給女生發衛生巾:讓她們知道這不是害羞的事
    12月15號,廣西巴馬。一位山村支教男老師給女生發放衛生用品引發網友熱議。該老師表示,她們很多都是留守兒童,對青春期的事情不懂。他每周都會給孩子發一點,也會給孩子講解一些知識。現在已經支教8年了。月經本來作為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在一些女孩子的眼中它被加上了汙名。為什麼?因為這種青春期的生理現象和男生長鬍子長喉結不一樣。
  • 男支教老師給女同學發「衛生巾」,孩子們歡天喜地,網友卻不看好
    男支教老師為女同學買「衛生巾」,本意是保護孩子,卻被網友狂噴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就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個在山區支教的男老師就引起很多人的表揚和討論
  • 支教老師給女同學分發衛生巾:背後意義令人深省
    15日,廣西河池,巴馬縣一山村支教老師楊非凡給女同學購買發放衛生巾。楊老師說,每周都會發衛生巾,有捐贈的有自己買的。 這位支教老師還說,光明正大地發給孩子們,是為了讓她們知道,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用害羞。
  • 「男老師為女學生買衛生巾被罵」月經羞恥,在孩子面前可以停止了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視頻,一個在山區支教8年的男老師,因為考慮到山區的條件有限,女孩的身體結構特殊,每個月會來月經,她們的父母又很少陪伴她們,作為老師就主動承擔起保護女學生生理健康的責任,每周從學校外面買一些衛生巾送給孩子們,順便公開幫孩子們普及一下生理衛生知識。但是,卻有人留言說:「男老師敢送,女學生敢拿,真的不知羞恥」。
  • 男支教老師為女同學買「衛生巾」,本意是保護孩子,卻被網友狂噴
    不過,幸好我們出生在中國,這麼強大的國家,為了能夠讓山區裡面的孩子有學上,有書讀,國家派遣了很多支教老師去大山裡面傳授孩子們知識。在支教老師的教導下,很多大山裡的孩子也開始讀書認字,知道大山外面還有更好,更廣袤的天地,對於這種來之不易的教育,孩子們也非常的珍惜。
  • 支教老師給山村女孩發衛生巾 這是不用害羞的事情
    支教老師給山村女孩發衛生巾 這是不用害羞的事情時間:2020-12-16 12: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支教老師給山村女孩發衛生巾 這是不用害羞的事情 15日,廣西河池,巴馬縣一山村支教老師楊非凡給女同學購買發放衛生巾。
  • 給山村女學生發衛生巾,需要政府免費提供,不能只靠支教老師
    近日,廣西河池鄉村支教老師楊非凡給女同學發衛生巾一事走紅網絡。楊老師表示,衛生巾有捐的也有買的,希望藉此多普及生理知識,讓她們明白這是不用害羞的事。鄉村學校支教老師給女學生發衛生巾,這與杭州一小學女廁所現粉色提示牌的做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暖心舉動,都是對生理期女生的真切關愛。按照女生的發育規律,一般進入小學高年級的女生就會月經,需要使用衛生巾保護健康,這對廣大城市女生來說,早已經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
  • 都2020年了,還在「月經羞恥」嗎?俏妃衛生巾互助盒走進長沙醫學院
    仿佛只要和"女性月經"掛鈎都將成為大家異常關注的話題,其中的聲音也是褒貶不一。這與月經的汙名化有著重要的聯繫。比如說,生理期女性不能去寺廟燒香,因為月經是不祥之物。不知道何時開始,月經成為了不能公眾大方討論的話題,變成了讓大家覺得是有點羞恥的行為。
  • 山村支教老師每周給留守女生發衛生巾:這是不用害羞的事情
    12月15日,廣西河池巴馬縣就是這樣一個貧困的地方,好在他們還有山村的支教老師。當天,山村支教老師楊非凡購買了很多東西,其中就給女同學購買發放了衛生巾。 楊老師說,每周都會發衛生巾,有捐贈的有自己買的。他說,光明正大地發給孩子們,是為了讓她們知道,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用害羞。對此,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以及點讚。
  • 支教男老師給山區女孩發衛生巾,是譁眾取寵還是有情懷,誰知道呢
    去山區支教的人越來越多,這些懷揣著奉獻精神的年輕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可是有一個問題就是去支教的男老師和山區女孩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是不太容易處理的。近日一個山區的支教男老師,每個星期都會給山區女孩發衛生巾,這樣的現象是正常的嗎?
  • 支教老師給女生發衛生巾:很正常不用害羞,網友:換女老師好點
    支教老師就是孩子們知識的源泉,除了日常的傳道受業解惑之外,還要關注孩子們的生活,想到一些老人想不到的細節。支教男老師給女生發衛生巾:很正常不用害羞前段時間,廣西巴馬縣中的一位支教男支教老師,拎了一大堆的衛生巾,到女生寢室發放給女同學。視頻一上傳,就引起了廣泛關注。
  • 送去大涼山的400箱衛生巾:「月經羞恥」成了她們必須面對的成長課題
    小學女生的反應更「誇張」,有人一路抱著衛生巾跑回宿舍,把紙袋壓在了枕頭底下,再用枕頭邊遮蓋好。一個女生說自己一直不敢把衛生巾拿回家,她發現有男同學在校門口守著,等著向她們開玩笑:「我也想要,我也想要。」 這種感覺,啟玥似曾相識。她是在五六年級時來了月經,算是班裡比較早的女生。
  • 濟南多所高校現「衛生巾互助盒」,告別「月經羞恥」,我們還要走多遠
    前些日子,「衛生巾」因「散裝」兩個字引發討論,如今再登熱搜,則與一個被安放在衛生間的小盒子有關聯。而這一切都源自一條微博。10月14日,博主@梁鈺stacey分享了一位中學女教師的留言,這名女教師在教室裡做了衛生巾互助盒,方便忘帶衛生巾的女生使用。梁鈺以「衛生巾互助盒」為話題鼓勵大家一起行動,隨後形成了連鎖反應,高校的女孩們相繼行動起來。
  • 對話高校衛生巾互助盒推動人:破除月經羞恥有助女生建立自信
    許璐鳴還特意將互助盒放在衛生間外的公共洗手池位置,想藉此反對「月經羞恥」。許璐鳴將自己的做法投稿給梁鈺後,梁鈺以「衛生巾互助盒」為話題鼓勵大家一起行動,形成了連鎖反應。從發起到現在,不過4天時間,超過40所高校參與其中。這個速度讓梁鈺震驚。
  • 女大學生發起衛生巾互助盒:反對「月經羞恥」不是沒事找事
    光明日報 圖女性大概都能理解衛生巾互助盒的意義。這就好像「人有三急」卻沒帶衛生紙,互助盒的出現可以說解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這件事如果局限在女性圈子裡,那就是一件單純的好事。不過,發起人特意將衛生巾互助盒放在顯眼位置,並明確提出反對「月經羞恥」的概念,就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爭議。
  • 買不起衛生巾,很羞恥?
    男老師一句「月經是正常的」,能把女學生搞哭。因為異味重和不便更換,不少女學生,選擇退學。對月經衛生的將就,引發了健康危機。國家對待月經的陳舊習俗,也改變她們的人生軌跡。來月經那幾天,不能靠近男人,只能呆在屋外就寢生活。以5天為周期計算,有2個月,什麼都做不了。用得起衛生巾的女性,也很難讓生活不被影響。
  • 反對「月經羞恥」,20多所高校發起衛生巾互助活動
    「做這件事情的目的就是反對『月經羞恥』,所以我特地放在了外面。」許璐鳴在接受澎湃新聞時說,希望通過自己這一小小的舉動,打破「月經羞恥」。  @浙傳青梅在活動中提醒,青梅在每一個月經互助盒中都準備了相當數量的衛生巾,同學們在使用完成之後,可以在有空時放回任意品牌衛生巾或衛生棉條,並自願備註品牌和生產年份,以方便他人使用。  在@浙傳青梅發起活動的海報上寫著:「拒絕月經羞恥」。  澎湃新聞注意到,27日,四川師範大學也開啟了為期一周的「衛生巾互助盒」試點計劃。
  • 山村支教老師給女生發衛生巾
    #山村支教老師給女生發衛生巾我比較關心給女孩發的衛生巾是什麼樣子的。不好用的衛生巾跟好用的衛生巾就是兩種不用的經期體驗。想起來我小學六年級在小賣部買的那種厚厚的沒有翅膀的衛生巾,包裝像麵包所以女生們也叫它麵包,真的很難用。這種麵包衛生巾很厚,硌得不舒服,吸水性很差,黏性不好還容易歪,容易漏。後來上了初中才在超市買到那種有翅膀的薄的衛生巾,經期體驗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