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月經了!」4個男人沒說話,譚松韻1句話揭開女孩「羞恥布」

2020-12-17 小海豚的奶爸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在網上火了。

熱搜一個接著一個,感情線一條接著一條,好不熱鬧。

說起《以家人之名》第一條熱搜,得歸功於「李尖尖宣布自己來例假」。

在一個普通日子裡,可愛的李尖尖放學回家了,衝著2位爸爸和2位哥哥大聲宣布:我來例假了!

頓時,歡樂的氣氛戛然而止,飯桌上四個大男人大眼瞪小眼,一句話不說,場面一度陷入尷尬。

不過,可愛的李尖尖又神經大條地追問道:「你們愣著幹什麼,不恭喜我?」

隨後還從房間拿出一件內衣對大家喊到:「我哥送我一件衣服,還是蕾絲邊的呢!」

再之後,4個大男人紛紛找理由離開飯桌,留下李尖尖一個人懵在原地。

這個劇情是《以家人之名》中的名場了,它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詮釋了女孩來月經這件事。從中也可以反映出,我們對孩子性教育的缺乏。

女孩來月經,真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但幾乎所有男性談起月經,或多或少總有一些尷尬,甚至有一部分人會嘲笑來月經的女生。

這就是所謂的「月經羞恥」。

憑什麼,要把月經釘在「羞恥布」上?

回想起以往的場景,總是感覺活在「羞恥」中:

上學時,來月經羞恥,愛美羞恥;工作了,喜歡打扮羞恥,談戀愛羞恥,「同房」羞恥;結婚後更慘,生孩子羞恥,餵孩子羞恥,家暴鬧到公安局羞恥,離婚羞恥,二婚更羞恥……

這些場景伴隨了很多人一生,沒有改善,有時還會變本加厲,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這很難理解,為什麼符合人類生存規律的生理現象,被稱為一種「羞恥」?

尤其是女孩來月經,更是荒繆。

什麼是月經?

月經是孕育生命的一段過程,為什麼不去歌頌它,反而覺得羞恥呢?

記得小時候,看到媽媽來月經流了很多血,有些心疼媽媽含淚問到:「媽媽,你流血疼不疼啊?」媽媽沒有遮掩,也沒有騙我說這是「成人紙尿褲」。

而是直接說:

媽媽每個月都會清理一次你曾經住過的「小房子」,被清理出來的垃圾就是這些看上去有些嚇人的血。女生來月經的時候身體很虛弱,所以需要你這時關心媽媽哦。

所以,很小就知道「來月經」這些事。

但是上學後面對的場景又是另一番。

上初中時,同桌女同學第一次來月經,毫無準備下褲子被染紅了。

然而沒有得到別人的關心,卻迎來很多男同學的嘲笑。

但是想說的是:雖然不需要每個人去關心生理期的女生,但也不要刻意去貶低它,只需要理性的態度看待它就好。

請善待每一次來月經的女孩

有一件事也許你聽說過,它就是震驚世界的「月經羞恥」事件。這件事發生在肯亞。

有一個14歲的女孩第一次來月經,弄髒校服後老師不但沒幫助她,反而嘲笑她,罵她「髒」,還被趕出教室。女孩不堪忍受老師的羞辱,回家後選擇了上吊自殺。

與這位有辱師德的老師相反的是,一位來自大溪中學的班主任——莫群力,為孩子上了一堂暖心的性教育課。

莫老師為了能照顧好班上的女同學,記錄了班裡所有女孩的生理期,並在班裡準備了紅糖和熱水。

當這個做法實施後,起初班裡的男生會調侃女生。

但是時間久了,男生們也慢慢懂得,女孩來月經的辛苦和不易。

最後,再也沒有男生對女生開「月經玩笑」了。

女孩來月經後,我們需要怎麼做?

如果你是一位家長,你需要做:

1、不要迴避月經話題,當孩子快進入青春期時,就提前向她科普生理知識。另外,不只是女生家長需要科普,男孩的家長也需要科普。

2、讓孩子知道,來月經時不要驚慌失措。如果在家裡,媽媽會幫助她處理第一次月經;如果在學校,要轉告班主任。如果覺得害羞,先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轉達。

3、可以幫助孩子一起記錄月經時間,在經期間幫她準備紅糖水,提醒她攜帶衛生巾。

如果你是一位老師,你需要做:

1、請給予女孩更多的關心和安慰。

2、上課時注意察言觀色,如果看見女孩臉色蒼白,無力地趴在桌子上,及時主動地詢問。

3、引導男孩子不要拿女孩的生理期開玩笑,這是很低級的趣味;鼓勵男生關愛經期中的女生。

如果你是一個女孩,你需要做:

1、不要羞於談論月經的事,如果有什麼不適,可以尋求老師和同學幫助。

2、不用費心思去遮擋衛生巾,這並沒有什麼特別,就像上廁所的衛生紙一樣普通。

3、經期間給予自己更多關愛,不要做劇烈運動,不要喝冷飲,飲食上不吃辛辣,要注意勤換衛生巾保持清潔。

最後,如果你是一個男孩,你需要做:

1、不要嘲笑或針對女生的生理期。

2、如果你做不到關心,至少要做到尊重。

【圖文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月經羞恥,傷害了多少女孩
    李尖尖在全家人面前宣告自己來例假,一家人都很尷尬/《以家人之名》華東政法大學的一位學生為了打破這種「月經羞恥」,在學校設置了衛生巾互助盒。盒子就放在女廁所最顯眼的地方,昭示著「來月經,並不可恥」。 衛生巾互助盒/圖源新京報我們視頻在欽佩她勇氣的同時,我也會想,如果這件事發生得更早,或許有些沒必要的尷尬就不會貫穿我整個青春期。每個月總有幾天,最活潑的女孩也會在座位上一動不動。挺直胸膛,夾緊雙腿,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觸動了身體裡的洪水開關。
  • 「爸爸,我來月經了」,譚松韻的一句話,撕開了生理教育的面具
    「爸爸,我來例假了」,譚松韻的一句話,讓一家人瞬間安靜譚松韻升入高中後,突然在一次家庭聚餐中大聲宣布:爸爸,我來例假了!此話一出,全家人目瞪口呆,但是她絲毫沒感覺到家人的異樣,繼續說著自己來月經前後的思想轉變。其實對於高中生來說,來月經確實有些晚了,在此之前,是因為他爸爸並沒有足夠重視生理教育,才讓孩子產生了諸多猜測,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生理有缺陷。
  • 「爸爸,我來月經了!」譚松韻的一句話,讓很多中國家長羞愧
    ,同樣都是女性,媽媽和女兒的談話會更加貼心,而女孩在長大之後,青春期的時候就會出現「月經初潮」,也就是第一次來月經,在民間,家長們都喜歡叫「成人」,因為這代表著女孩子已經長大,具備了成年人擁有的第一個特徵,但也有很多女生在遮遮掩掩,覺得這是非常「羞恥」的事情。
  • 月經貧困、月經羞恥?女孩們,欣然面對自己的身體吧!
    稱呼月經,大多數人都會叫它的「代號」——大姨媽、例假、親戚,甚至只敢說「我來那個了」……而這些,都是典型的月經羞恥。少女梅子,在小學六年級時迎來了人生的月經初潮。當她在褲子上看到血跡時,整個人都懵了。最後,雖然梅子在媽媽的話語中了解到這是每個女孩必然會遇到的成長過程,卻也一直無法忘卻這次陰影。沒人說得清月經羞恥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又是怎麼出現的。也許在長久的文化傳承,使得它像基因一般鐫刻在我們大部分人的骨血中。
  • 以家人之名譚松韻高一來大姨媽懷疑得了病,月經羞愧,該終結了!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第二集中,譚松韻飾演的高中生李尖尖在來月經的第一天,在飯桌上對著爸爸、叔叔、哥哥四個男人光榮地宣布了這一好消息。尖尖說,初中的時候很多女同學就來月經了,唯獨她自己沒來,還以為自己身體有毛病。 話說,高中來月經晚了麼?月經啥時候來才正常?
  • 羞恥的月經:被繼承至今的禁忌感
    同學、同事之間借衛生巾往往又是打暗號又是秘密行動,鬥智不鬥勇,就是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起來月經。「我那個來了你帶那個了嗎」雙方即刻心領神會,神秘又高效。久而久之,「月經」成了智能悄悄談的地下話題,儘管一半的人口都要來月經,但月經禁忌帶來的對女性的限制卻成了人們習焉不察的默認配置。
  • 《以家人之名》譚松韻高一來大姨媽,懷疑自己有病……你以為的月經...
    最近,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第二集中,譚松韻飾演的高中生李尖尖在來月經的第一天,在飯桌上對著爸爸、叔叔、哥哥四個男人光榮地宣布了這一好消息。尖尖說,初中的時候很多女同學就來月經了,唯獨她自己沒來,還以為自己身體有毛病。
  • 貓洞夜話01|「月經羞恥」
    買個散裝衛生巾上熱搜,我也是沒想到的。且不說月經貧困這一令人心酸的話題,我沒那麼大能耐在社會問題上指點江山。我想說的還是女生們普遍經歷的「月經羞恥」。對此我最深刻的體驗是,大學住宿舍(我們男女生在不同樓棟,但是離得很近,1棟男生2棟女生3棟男生這種),晚上去超市買衛生巾的時候,因為要拿在手裡去櫃檯結帳,來來往往男同學又很多,哇那個感覺,就恨不得趕緊結帳完了飛奔回宿舍。
  • 買不起衛生巾,很羞恥?
    她們用的,是「月經布」。穿舊的衣服扯下一塊,就是經期裡,用在私處的唯一遮擋。《護墊俠》中。拉克希米第一次看到妻子的月經布時。慌了,認定髒到「擦自行車都不會用」。而在這之前,身為一個已婚成年男子,都不知道「月經」是什麼。買來衛生巾,妻子又要求他退掉。家裡還有兩個妹妹。
  • "媽,我流血了",女孩第一次來月經,媽媽需要告訴孩子3句話
    雖說男孩女孩都一樣,但養女兒跟養兒子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對於有女兒的家庭來說,父母要給孩子操很多心,尤其到了青春期的時候,父母操的心會更多。不僅需要時刻注意孩子情緒的變化,擔心孩子早戀,畢竟女性在戀愛關係中始終處於吃虧的一方。
  • 女兒第一次來月經,媽媽該如何做好引導工作,這4件事很重要
    因為尖尖的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對於來月經這事,完全沒人提前跟尖尖說過,她根本不知道採用什麼方式來表述。女兒第一次來月經,媽媽該如何做好引導工作,這4件事很重要!而且女孩來月經時間有早有晚,當女孩看到身邊的同學都來月經了,而她卻沒有,可能就會心生恐懼,媽媽們提前做好科普工作,能夠減輕女孩的心理負擔。如果月經16歲還沒來,最好帶孩子去檢查下。
  • 被月經羞辱的14歲女孩
    於是機靈的女孩,又從包裡翻出一隻腐爛的老鼠,一隻手槍,半個發了黴的蘋果。不用說,它們裡面藏的也是衛生巾。女孩們歡呼雀躍,把這些東西拋來拋去,仿佛發現了新大陸。這則短片諷刺的,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月經羞恥」。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裡,月經,是令人羞恥的東西。
  • 告別月經羞恥與貧困!全球首個免費發放經期用品的國家是它!
    甚至在一些貧困山區,她們還在用月經帶、劣質衛生紙,甚至襪子來做替代品。 伴隨著「月經貧困」的話題,「月經羞恥」也再次引爆了話題: 「我年紀還小就來月經被群嘲,覺得非常自卑
  • 廣西支教男教師給女同學發衛生巾,月經羞恥話題何時休?
    這則新聞讓我不得不提起「月經羞恥」這個話題。 去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月事革命》中有一個片段,說在印度德裡的一個村莊,月經被認為是一種禁忌。來月經的女性不能去寺廟,也不能向任何神禱告。
  • 三名90後女孩:我們花了十多年,才放下「月經羞恥」
    男生笑著搖搖頭,說:「放心啦,我沒有在聽。」 就像另一個25歲女孩小櫻所說:「我幾乎自己獨自一人花了十多年時間,才放下月經羞恥,但是月經背後隱秘的心事,卻還是只敢跟女生分享。」 女孩經過長期的努力,已經能自在地談論月經,那麼男孩呢?
  • 女孩第一次月經來潮,寶媽要告知「五句話」,為了孩子心理健康
    ,不小心染紅了自己的褲子,12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提醒那位女孩來了月經,告訴她不要害怕,這是正常生理變化,並用包包擋住她的屁股,帶她去附近的衛生間.......月經不小心染到褲子上確實是一件挺尷尬的事,但並不是一件羞恥的事。
  • 14歲的女孩來月經 竟被老師說「髒」!家有女兒的爸媽,請一定要看!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位沒有幫助傑克琳的老師,也是個女人。但所有此類的悲劇之源,矛頭指向的都是——月經羞恥。據悉,印度有近半數的女孩,都會利用重複使用的布條來處理月經。一是不夠持久,這樣的苦惱對還是學生的女孩來說尤甚:「我必須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換,我用過的布條非常溼,我必須經常換。」「然後老是有男的在附近轉,他們老是盯著我,在他們面前我不能換。」而有些女孩,甚至因為無法解決月經條的問題,導致生理期到來時,只能選擇呆在家中。因為羞恥,所以這塊布在每次洗過後,都會被放置到陰暗潮溼的角落。
  • 火遍世界的博物館,揭開了女性「羞恥的秘密」:無知才可怕
    不僅如此,學生們還呼籲大家打破「月經羞恥」:「女孩從不應該為月經羞恥,要知道每一次月經,都是月亮對潮汐和你的牽引。」活動立刻得到了廣大女性同胞的支持。據統計,為了避免直接說「月經」,全球女性絞盡腦汁,竟然創造了約 5000 個關於它的含蓄說法。在古代,有人把它視為「不祥之物」。
  • 男人說痛經尷尬?林依輪表態獲網友盛讚,月經羞恥還要遮掩到幾時
    林依輪對此感到意外,他非常坦然地與主持人交流:男人不能說這個詞嗎?我一點都不尷尬,這是人類自然的現象。網友稱讚林依倫的坦誠與寬容,認為這才是男人對待女性生理現象的正確方式。痛經本來就是女性正常的生理反應,羞於談論月經,本質上是月經羞恥的一個表現。
  • 口述|安裝月經互助盒的女生:我是如何告別月經羞恥的?
    10月21日,許璐鳴拿著自己購買的透明收納盒和衛生巾,在華東政法大學教學樓四個衛生間旁安裝上了「衛生巾互助盒」。每個透明的收納盒裡,裝了三到五片包裝完好的衛生巾。從疫情期間,大家對於女性醫護人員用衛生巾的關注,到後來「散裝衛生巾」話題,然後聯想到現在的「衛生巾互助盒」,其實主題都是關於「月經貧困」和「月經羞恥」。疫情期間,我自己就非常關注女性醫護人員的衛生巾使用情況,我當時就想在這方面做點什麼,但一直沒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