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在網上火了。
熱搜一個接著一個,感情線一條接著一條,好不熱鬧。
說起《以家人之名》第一條熱搜,得歸功於「李尖尖宣布自己來例假」。
在一個普通日子裡,可愛的李尖尖放學回家了,衝著2位爸爸和2位哥哥大聲宣布:我來例假了!
頓時,歡樂的氣氛戛然而止,飯桌上四個大男人大眼瞪小眼,一句話不說,場面一度陷入尷尬。
不過,可愛的李尖尖又神經大條地追問道:「你們愣著幹什麼,不恭喜我?」
隨後還從房間拿出一件內衣對大家喊到:「我哥送我一件衣服,還是蕾絲邊的呢!」
再之後,4個大男人紛紛找理由離開飯桌,留下李尖尖一個人懵在原地。
這個劇情是《以家人之名》中的名場了,它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詮釋了女孩來月經這件事。從中也可以反映出,我們對孩子性教育的缺乏。
女孩來月經,真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但幾乎所有男性談起月經,或多或少總有一些尷尬,甚至有一部分人會嘲笑來月經的女生。
這就是所謂的「月經羞恥」。
憑什麼,要把月經釘在「羞恥布」上?
回想起以往的場景,總是感覺活在「羞恥」中:
上學時,來月經羞恥,愛美羞恥;工作了,喜歡打扮羞恥,談戀愛羞恥,「同房」羞恥;結婚後更慘,生孩子羞恥,餵孩子羞恥,家暴鬧到公安局羞恥,離婚羞恥,二婚更羞恥……
這些場景伴隨了很多人一生,沒有改善,有時還會變本加厲,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這很難理解,為什麼符合人類生存規律的生理現象,被稱為一種「羞恥」?
尤其是女孩來月經,更是荒繆。
什麼是月經?
月經是孕育生命的一段過程,為什麼不去歌頌它,反而覺得羞恥呢?
記得小時候,看到媽媽來月經流了很多血,有些心疼媽媽含淚問到:「媽媽,你流血疼不疼啊?」媽媽沒有遮掩,也沒有騙我說這是「成人紙尿褲」。
而是直接說:
媽媽每個月都會清理一次你曾經住過的「小房子」,被清理出來的垃圾就是這些看上去有些嚇人的血。女生來月經的時候身體很虛弱,所以需要你這時關心媽媽哦。
所以,很小就知道「來月經」這些事。
但是上學後面對的場景又是另一番。
上初中時,同桌女同學第一次來月經,毫無準備下褲子被染紅了。
然而沒有得到別人的關心,卻迎來很多男同學的嘲笑。
但是想說的是:雖然不需要每個人去關心生理期的女生,但也不要刻意去貶低它,只需要理性的態度看待它就好。
請善待每一次來月經的女孩
有一件事也許你聽說過,它就是震驚世界的「月經羞恥」事件。這件事發生在肯亞。
有一個14歲的女孩第一次來月經,弄髒校服後老師不但沒幫助她,反而嘲笑她,罵她「髒」,還被趕出教室。女孩不堪忍受老師的羞辱,回家後選擇了上吊自殺。
與這位有辱師德的老師相反的是,一位來自大溪中學的班主任——莫群力,為孩子上了一堂暖心的性教育課。
莫老師為了能照顧好班上的女同學,記錄了班裡所有女孩的生理期,並在班裡準備了紅糖和熱水。
當這個做法實施後,起初班裡的男生會調侃女生。
但是時間久了,男生們也慢慢懂得,女孩來月經的辛苦和不易。
最後,再也沒有男生對女生開「月經玩笑」了。
女孩來月經後,我們需要怎麼做?
如果你是一位家長,你需要做:
1、不要迴避月經話題,當孩子快進入青春期時,就提前向她科普生理知識。另外,不只是女生家長需要科普,男孩的家長也需要科普。
2、讓孩子知道,來月經時不要驚慌失措。如果在家裡,媽媽會幫助她處理第一次月經;如果在學校,要轉告班主任。如果覺得害羞,先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轉達。
3、可以幫助孩子一起記錄月經時間,在經期間幫她準備紅糖水,提醒她攜帶衛生巾。
如果你是一位老師,你需要做:
1、請給予女孩更多的關心和安慰。
2、上課時注意察言觀色,如果看見女孩臉色蒼白,無力地趴在桌子上,及時主動地詢問。
3、引導男孩子不要拿女孩的生理期開玩笑,這是很低級的趣味;鼓勵男生關愛經期中的女生。
如果你是一個女孩,你需要做:
1、不要羞於談論月經的事,如果有什麼不適,可以尋求老師和同學幫助。
2、不用費心思去遮擋衛生巾,這並沒有什麼特別,就像上廁所的衛生紙一樣普通。
3、經期間給予自己更多關愛,不要做劇烈運動,不要喝冷飲,飲食上不吃辛辣,要注意勤換衛生巾保持清潔。
最後,如果你是一個男孩,你需要做:
1、不要嘲笑或針對女生的生理期。
2、如果你做不到關心,至少要做到尊重。
【圖文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