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喪禮花多與白色、菊花聯繫在一起,取白色表達沉痛哀悼之情,取菊花表高潔之意,然而,如今的喪禮花逐漸被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它的設計也變得更加自由,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隨著中國進人老齡化社會,喜喪越來越多,紅色也成為被接受的喪禮花顏色,甚至像火鶴這類色彩造型都很誇張和熱烈的花材都會被用於喜喪,還有喪者生前喜歡的花材在喪禮中也可以運用。
喪葬花藝主要包括喪禮胸花、花圈、花籃、遺體花束、靈車布置、禮廳布置等。在做喪禮花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逝者的年齡、身份、性別、個人喜好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做出適當的整體風格設計。
一、喪禮胸花的設計
為表達對逝者的緬懷,營造悲傷的氣氛,喪禮上人們常在胸前佩截花飾,以往多用紙做的小白花,現在可用鮮花來代替紙花。胸花一般佩於左胸,位於心臟上方。在我國,習慣分男左女右來佩戴。胸花要求具有一定的抗脫水能力、花瓣不易脫落,造型整齊簡潔,切忌採用有異味或有毒汁等刺激、汙染環境的植物花材。
胸花由主花、陪襯花、陪襯葉及裝飾物組成。主花以塊狀花和異形花為主,選擇含苞待放的花最適宜,陪襯花以填充花為主,陪襯葉以填充葉和小型葉為主,裝飾物是指附在胸花上的絲帶花、裝飾花邊、網紗等異質素材。喪禮胸花大多採用白色、黃色、綠色等素雅色調的花材和葉材,以襯託莊嚴、肅穆的氛圍。
二、花圈、花籃的設計
獻花圈原是西方的禮俗,清朝末年傳人中國,現已普遍採用。以前花圈多用紙花插制,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始以鮮花形式出現。鮮花花圈由鮮花和襯葉製成,百合、玫瑰、康乃馨、松柏枝、散尾葵、巴西葉等都是常用的花葉材,多採用黃色、白色、藍色等色調,喜喪也可加人紅色(要經家屬同意)。花圈原本是圓形的,後來又演變出其他形狀,常見的花圈形式有圓形花圈、心形花圈、矩形花圈、十字架花圈等。
喪禮花籃起源於慶典花籃,後來被移用到贈送給親朋、故友的喪禮,作用同花圈,只是插制的方法不一樣。它和慶典花籃的區別在於離意不同,故花材不同,常選用冷色調花材,如素雅的淡色菊花、白色或黃色月季、白百合、白色或黃色康乃馨、扼子花、天堂鳥以及松柏枝、散尾葵、巴西葉等葉材,在喜喪上,徵得家屬同意的情況下也可用紅色花材,如紅掌、粉掌、粉百合等。喪禮花籃大部分以單面觀賞為主,以三角型、扇形等造型為主加以變化。常見的有兩大類:一是置於禮廳內體型較大的花籃;二是置於靈臺前的小巧花籃。
三、遺體花束的設計
遺體花束一般有兩種用途。第一在迫思會和遺體告別時,敬獻給亡者,表示對死者的敬仰和深切的緬懷。第二,上墳掃簇時帶上一束鮮花,敬獻在墳前,以示哀悼。
遺體花束大多以單面觀賞花為主,選用家雅色調的花材搭配綠色葉材,以表哀悼之情.如白百合、白玫瑰、黃玫瑰、白、黃菊花、黃、白康乃馨、馬蹄蓮、勿忘我、散尾葵、情人草、巴西葉、龜背竹等。
完整的花束由花體、裝飾、手柄三部分組成。常規包裝的花束花體部分是主體.以明顯的花材組群來展示。手柄是花束上供手握的部分,也是花體部分的延續,一般長於10釐米。有些花束的手柄為了與花體部分相協調,或體現創意,會適當加長。裝飾部分在花束中起到補充與點綴作用,是花體和手柄間過渡的紐帶,其位置一般是花束的綁紮位。常用緞帶、網紗、藝術紙等非植物材料,加工成花結、花球等形狀用以裝飾花束。
四、靈車花藝設計
靈車在現代葬禮中扮演的是出殯的儀仗隊的角色。不能到靈堂祭奠的人,得到消息後會等在靈車經過的路上路祭。靈車花藝的設計是指對靈車外表進行的花藝裝飾.以表達親人朋友對逝者的悼念之情。
中型車靈車的裝飾分為車頭、車棚、車身及車尾幾個部分,車頭、車棚及車身一般以鋪陳覆蓋的手法進行設計,在車頭及車身處也可以做緬懷文字造型,車尾通常懸掛花圈。小轎車靈車的花藝手法與婚車的基本相似,區別在於花材和色彩、圖案的不同。常用於靈車裝飾的花葉材有黃、白菊、白百合、黃、白玫瑰、天堂鳥、非洲菊、康乃馨、石松、魚尾葵、排草等。靈車除了插制花藝作品以外,還要縫繞黑色或白色的紗,以寄託哀思。
五、禮廳花藝設計
禮廳是逝者好友、家屬見逝者的最後一面的地點,故應在設計中作為重點。禮廳花藝設計分為禮廳門口布置、禮廳內部大堂布置、遺像襯花、遺體花壇、棺頂飾花、遺體鋪花、骨灰盒花藝。
禮廳的門口應高掛追悼的橫幅,大門兩側是主題輓聯。輓聯或挽幛的柱子下面用潔白的鮮花插出半球形的柱座。兩側階梯上設若干個鮮花路引,從禮廳大門一直延伸到籤到臺位置,中間用黑或白色挽紗相連。禮廳內部門樓懸掛黑色橫幅,兩側懸掛輓聯。在花藝設計中應該選擇兩側對稱性設計。
禮廳內部走道,可以用花籃、花圈等進行引導。禮廳整體氣氛營造因逝者的年齡、原因、風俗、信仰不同而不同。如正直青年或壯年的逝者,為表達親人希望他們青春還活在另一個世界的心裡寄託,會選用金黃色、紅色等鮮豔、熱烈的色彩花材布置禮廳;如夫妻雙雙遇難,喪字按婚禮的形式處理,夫妻著婚禮禮服,手捧鮮花花束,躺在花叢中;如西式喪禮,可選在教堂舉行,花圈可做成十字架形的。
遺像周邊用鮮花裝點,把遺像當做鮮花的邊框,或者L形的像託,可以設置幾層像託,以至花牆造型。花牆造型可用方形、圓形等幾何形狀,也可以用心形、寶塔造型。也可以用鮮花襄在遺像相框周圍,在照片的左右兩側選用對稱式彎月形花飾進行裝點。
禮廳內部,正對大門的位置是逝者的棺槨,一般棺槨四周選擇簇圍型花壇式花藝設計,棺槨在大最花材包圍下,可以顯得凝重。給人一種逝者在花叢中「安睡」的感覺。在棺槨下方,朝向大門的一面,也可以設置花牌,以心形造型或「奠」字居多。
在棺槨頂部設計花藝作品,常見的有插作半橢圓形、水平形造型作品,也可用十字架或花環,中間用雪白的蠟燭,以突出告別典禮時的遺體。
在逝者火化時常在其身上鋪滿鮮花,讓逝者躺在鮮花叢中,由鮮花伴隨一路走好。具體方式有平鋪花朵、一束花、幾束花、撒花瓣、平鋪花朵加束花等形式。共產黨員、國家於部往往採用覆蓋黨旗的方式,黨旗上不鋪花。
近年來,骨灰盒的花藝裝飾變得越來越重要,在花藝上的變化也豐富多彩,比如以編織的花藝作品做它的裝飾,或者在骨灰罈四周做架構進行插花裝飾,效果都很好。
作為花藝設計中的一大主題,喪葬花藝的實用性是顯而易見的,其設計手法和設計風格也越來越千變萬化,但無論其花材、插作方式如何變化,其宗旨就是為了營造莊重、肅穆、哀傷的氣氛,慰藉死者親人的慈傷以及表達對死者的緬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