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禮上的流行歌曲

2020-12-16 小釋愛消失

馬路對面某條巷子裡飄了一天的歌聲,從流行到網絡,從抒情到平淡,從這頭到那頭。音樂聲蓋過了所有街道的喧囂,聽得人為之迷迷瞪瞪。

據說至少要到晚上十點才停,我那年冬天在北京五環外的那個小區裡就經常聽到這樣的歌聲。隔三差五的就來一場這樣的「演唱會」,一唱就就一整天。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一陣輕微的敲鑼打鼓的聲音從那邊的馬路遛過,留下零星幾張碎紙,和隱隱約約幾聲抽泣聲。等人們完全甦醒後,一切都恢復原樣,好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

那一年冬天,附近的幾個小區裡好幾個老人走了。更久遠的一年冬天,村子裡好幾個熟悉的老人也走了。這樣的「演唱會」開了一場又一場,唱得人心顫抖。

不知道從何時起,這樣形式進入到喪葬文化。好像誰家的歌唱得越多越響亮,誰家就越風光。

很久之前,在我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的時候,經常跟奶奶去村裡別人家聽「戲」。那時候還沒有這麼響的音響,也沒有這麼多的流行歌曲可以唱,只有四個唱道場的師傅。師傅是專門負責喪事的人,我們這邊叫道長,他們不僅負責晚上的超度,有的還會幫忙製作花圈。那時候不像現在,花圈都是別人直接送的,有些家庭條件不太好的人家,可能就只有道長給親手製作幾個。在很大程度上,花圈的多少和樣式大小,顯示著這一家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

道長真是多才多藝,不僅唱功了得,在手工製作方面也是一把好手。那一朵朵的大花小花,那惟妙惟肖的小紙人小房子,都是他們在下午親手做的。到了晚上,六點多吃完晚飯後,四個道長便開始在棺材邊為死者超度,孝子賢孫們齊齊在前面跪了一地。通常上場超度的是四個人,其中一個是主唱,一般要穿個袈裟,戴個唐僧那種帽子,而且要站起來唱。其餘三個負責伴奏,每人負責一種樂器,嗩吶、鑼等等傳統樂器,時不時附和幾聲。當然,主唱也是有樂器的。四個人輪流當主唱,一人唱一出,每一處都是一個故事。如果你仔細聽,能聽到很多精彩的故事,或許還會被裡面的故事感動落淚。

我奶奶就挺愛聽那裡面的故事的,村子裡誰家老人過世了,不管親不親,只要不是特別遠,她都去聽。也許是當時的娛樂活動實在太少了,除了一年幾次的公映電影(國家放映員下鄉當電影),幾乎沒有什麼別的故事可聽。還有就是,我奶奶的娘家之前有個戲臺子,經常會有戲班子去演戲,對戲曲感興趣。

我是聽不懂那些戲裡的故事,只知道看他們在臺上咿咿呀呀地唱,聽著敲鑼打鼓的聲音,時不時還有幾個互動的「小遊戲」。比如道長用麻繩打個結,挨個兒讓親屬拉開;跟著道長圍著棺材轉圈……小時候都覺得挺有意思的。

尤記得有一次我奶奶跟我說起戲裡一個河蚌的故事,說人家去河裡把河蚌拷上來,煮了吃了,然後隨手把河蚌殼扔到馬路上,有人走過不小心被割破了腳,結果又被世人罵……這就是河蚌的故事,一個悽苦無助的故事。當年年紀小,不懂其中的道理。後來慢慢長大才知道,人這一生有時候就跟那河蚌一樣身不由己。

類似的故事,戲裡還有很多。一場超度也各有不同,男女有別,老少不一,還有豪華與簡潔之分。有一次村裡一個老人過世了,他家裡給辦了個特別豪華的超度法會,幾年的項目好多都沒見過。那次我奶奶也去看了,之後跟別人說起了那叫一個羨慕。她也想到自己過世了也能有一場風光等「送別會」。

十一年前我奶奶過世,家裡給請了一個「戲班子」來為她唱道場。我還是不懂戲裡唱的內容,不知道有沒有順她老人家的心。那個時候村裡也開始流行喪禮唱流行歌了,也請了一組人來唱,一直唱到半夜,附近好幾個村子都聽得到~

相關焦點

  • 喪禮上的花卉藝術
    一、喪禮胸花的設計為表達對逝者的緬懷,營造悲傷的氣氛,喪禮上人們常在胸前佩截花飾,以往多用紙做的小白花,現在可用鮮花來代替紙花。胸花一般佩於左胸,位於心臟上方。在我國,習慣分男左女右來佩戴。主花以塊狀花和異形花為主,選擇含苞待放的花最適宜,陪襯花以填充花為主,陪襯葉以填充葉和小型葉為主,裝飾物是指附在胸花上的絲帶花、裝飾花邊、網紗等異質素材。喪禮胸花大多採用白色、黃色、綠色等素雅色調的花材和葉材,以襯託莊嚴、肅穆的氛圍。
  • 賭王何鴻燊喪禮,何猷君一家現身,長孫何廣燊出席喪禮
    何鴻燊去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就在近日在殯儀館中何家人為何鴻燊舉行了喪禮儀式,所有的何家人全部出席,就連何家的長孫都出席喪禮,唯獨何猷邦缺席,這一次的喪禮也是十分的豪華,在何鴻燊去世之後,何家的一舉一動都非常受網友的關注,就因為之前因為遺產的問題也鬧得沸沸揚揚。
  • 喪禮改革可行嗎?北大教授:沒有傳統喪禮,中國文化就沒了希望
    在古代的禮節中,喪禮與葬禮都是極為重要的。喪禮是對已故的逝者最好的懷念與尊重,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應該丟掉其傳統精華。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與變化,我國出臺了相關規則,準備進行喪禮方面的改革,但是這其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引發了外界的深思熟慮與關注。
  • 《基督徒喪禮與敬祖手冊》
    因為一旦畢業後,在牧養教會時將會碰上各式個樣的疑難雜症,若能手執有這樣的手冊,就可以省點時間,心裡也有個譜,沒那麼緊張;尤其是關於禮儀的部份,許多未信者都有機會出席信徒的婚禮、喪禮……怎樣可以做到不失「禮」、又能帶出福音、真理,對於新手牧者尤為重要。
  • 「喪禮珠寶」,你聽說過嗎?
    我們都知道清明節是我國的祭祀節日,主要是通過掃墓燒紙等方式紀念先祖,而在歐洲的一些國家,人們常常選擇用一種特殊的珠寶來紀念先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喪禮珠寶」。我們先說一說的它的起源,喪禮珠寶大約出現在15世紀,那時候的歐洲經歷了各種災難,從戰爭到瘟疫,所以那時候的人們就已經開始佩戴這種珠寶了,寓意著他們已經準備好了迎接死亡,漸漸的這種「喪禮珠寶」就在歐洲開始流行。
  • 韓國一網友的問題上熱搜,去喪禮後不能參加婚禮嗎?
    突然間一個問題上了韓國熱搜榜,問題出自一女性網友,她問去喪禮後直接去的婚禮,結果被新娘埋怨了,連飯都沒敢吃就灰溜溜地回家了,是問不能去喪禮後去參加婚禮嗎?這件事還真的引起了不少的討論,難怪能登上熱搜呢。
  • 《紅樓夢》兩場喪禮上為什麼沒有賈氏姊妹的身影?
    《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可謂包羅萬象,當然也包括喪禮的描寫。《紅樓夢》重點寫了秦可卿、賈敬兩個人物的喪禮,前者喪儀之盛,後者規格之高,都可圈可點。然而在喪禮上,賈府的姊妹們似乎集體缺席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金庸喪禮昨低調舉行 馬雲到場送別
    金庸喪禮昨低調舉行,馬雲到場送別,浙大杭四中送花籃錢報特派記者敬獻輓聯:人間曾記風清揚,天堂自此任我行最後一別,鄉情不絕  本報記者  莊小蕾 攝  昨天,香港殯儀館。  武俠小說泰鬥查良鏞(筆名金庸)的私人喪禮在莊重肅穆的氛圍下舉行。
  • 北大教授:沒有傳統喪禮,中國文化就徹底沒了希望
    因此,基於傳統喪禮文化非比尋常的重要意義,北大哲學系、宗教學系吳飛教授提出:沒有傳統喪禮,中國文化就徹底沒了希望。這樣的觀點來突出告誡人們傳統喪禮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偏廢。喪禮通過培養愛敬之情立安世道人心《孟子》有言,王道之始——起於民養生喪死無憾。歷史上的喪禮制度對於敦化風俗以及安頓人心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麼喪禮文化到底是怎樣潛移默化地達到安世道人心的作用的呢?
  • 陳鳳馨:蔡英文正在利用李登輝的喪禮
    果然,在李登輝的喪禮上,蔡英文就邀請了一些美國、日本的人士來共同悼念,其中包括前段時間訪臺的美國衛生部長阿扎。想搞「臺獨」的蔡英文不放棄一切機會,因為除了抱緊美國的大腿,蔡英文已經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但是她不該拖累整個臺灣當美國的「棋子」。
  • 黃夏蕙破傳統忌諱 舉行"生前喪禮"自備棺材
    近日有傳夏蕙姨將突破傳統忌諱,於7月中舉行「生前喪禮」,她承認此事: 「之前大病一場,以為自己會死,很多朋友以為我真的死去,這次僥倖大難不死,發現生死只是一線之差,好想知如果我死了會怎樣? 所以搞個喪禮,希望所有朋友來送別我。」她透露喪禮不會在殯儀館進行,亦不會收帛金,她會準備好服裝及棺材,到時候再透露有關詳情。
  • 你敢提前為自己策劃喪禮嗎
    好像只有出生自主權和喪禮自主權,不被自己掌握。其實,細細追究起來,除了出生自主權這一項真的是「零自主」外,喪禮自主權其實也是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的,關鍵就看你有沒有勇氣來決定這件事,做到「善始善終」了。作者本人具有豁達的生死觀。如果可以的話,我非常樂意成為殯葬領域的公共關係學者。
  • 農村喪禮忌諱的幾件事,規矩一定要知道!
    在農村,一直延續著嚴格的喪禮習俗。特別是村裡的老人去世,喪禮上的規矩更是嚴謹。農村老人的喪禮,不僅體現親身子女的孝行,更是體現村民家教涵養的舞臺。以下農村喪禮上的規矩一定要牢記,否則不僅會被人嘲笑,還會衝犯主人家的忌諱。1.忌空手弔喪,主人不宣不準跪拜
  • 名人明星出席喪禮,成龍悼念賭王何鴻燊!
    一連3天的喪禮在香港殯儀館舉行。7月9日,喪禮第二天,娛樂圈名人成龍、汪明荃、謝賢、狄波拉等前往祭奠。 成龍跟賭王何鴻燊看似毫無牽連,但港媒搜出,其實80年代時曾傳出二人分別力追利智,可說是「情敵」身份。 據知當年成龍對利智一見鍾情,只要開拍新片,都會邀請心目中的女神利智擔任女主角,在電影《雙龍會》中二人更有一幕火辣床上戲。
  • 喪禮應該以哀戚為主——日習論語第479天
    中國則顧到兩頭,養生與送死,因此自古對喪禮就非常重視。但是這種重視,產生了一個流弊,在春秋戰國時,喪禮的繁複,討厭到極點:一副棺材有三套,所謂衣、櫬、棺、槨。朱熹有一部著作專門講這些的,如土葬還要放木炭石灰等等,說來也蠻科學的。有的地方則不同,天葬的掛在樹上給鳥吃了,水葬的丟在海裡就葬了,簡單得很。而中國的喪禮很繁,繁得過分了,所以當時有人出來反對。孔子以後的墨子,也是最反對重視喪禮的一個。
  • (圖文)《Yesterday》被評為歷史上最佳流行歌曲
    中新網香港11月17日消息:「披頭四」(Beatles)樂隊的經典老歌《Yesterday(昨天)》最近被MTV電視臺及《滾石雜誌》共同評選為自1963年以來一百首最佳流行歌曲的第一名。這首歌當年被「披頭四」唱紅之後,幾十年來被其他歌手翻唱錄製高達三千多次。
  • 【走進校園】流行歌曲「變臉」成童謠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許靜)「對面的兔子看過來,看過來,我再也不是原來的大灰狼,我變得很可愛」;「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你還是大灰狼」……28日,荊州區一幼兒園舉行的家長交流活動上,兩名家長正在表演改編了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 香港「賊王」葉繼歡出殯 約120名親友出席喪禮
    其喪禮昨日中午舉行,約有120名親友出席喪禮。雖然葉繼歡在獄中已受洗篤信基督教,但喪禮仍以道教形式進行。現場所見,靈堂中央放有葉的遺照,旁邊擺放有不少親友的花圈花牌,當中不乏江湖人士的名字。出殯期間一名年輕男親友披麻戴孝,手持葉繼歡的神主牌步出靈堂,葉繼歡的棺木由數名男子扶靈抬出,送上靈車後隨即送往火葬場火化。
  • 喪禮上哥哥埋怨妹妹不哭,妹妹:「我盡到自己的孝道了,你呢?」
    喪禮上,兒子在痛哭,而女兒一滴眼淚都沒有流,乍一看,像是女兒不孝,但所有人沒有責備一句女兒,反而都責備起了兒子。喪禮上,親戚朋友都來了,所有人都很很悲痛,而有一個男人哭得特別痛,那個人就是程亮,聽得所有人都動容了,但是沒有一個人覺得他好,他孝順。而程芳呢,一滴眼淚都沒有流。程亮看到妹妹這樣,帶著哭腔指著程芳的鼻子道:「妹妹,爸媽都走了,你是有多冷血,一滴眼淚都不流?」程芳道:「我盡到自己的孝道了,你呢?我問心無愧了,你呢?」
  • 加拿大華裔議員陳家諾去世 加總理出席喪禮
    加拿大華裔議員陳家諾去世 加總理出席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