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前途美國本科留學
獲取每日新鮮優質內容
開啟精彩的留學旅程
全文3380字,建議閱讀時間:9分鐘
每年三月中下旬,美國大學本科申請集中發布錄取結果,對於在過去一年提交申請的學生而言,又迎接來了一年收穫的季節。伴隨著Ivy Day的到來,2018-2019年新生申請也正式落下的帷幕。
截止到4月初,據不完全統計,前途美本幫助學生成功斬獲了Top 50學校的錄取2000餘枚,全國的錄取數據還在進一步統計中。結合整體錄取的情況,簡單為大家梳理下美本錄取的要點,以及在未來一年即將申請的同學,幫助大家在申請時更加理性的思考,並給予大家一些建議和參考。
★申請人數屢創新高,錄取要求不斷加碼,重壓之下,個性化之路是未來的申請主流趨勢。
★軟實力的誤區——不要為了迎合申請的需求,去做自己不喜歡和不擅長的事情。
「老師, Top 50學校的申請要求是什麼?」
「Top50 學校喜歡什麼樣類型的學生?」
……
諮詢時,諸如此類的問題被無數次提起,我們也會通過引用錄取學生的案例,儘可能詳盡地闡述學校的各項申請要求,而且,我一直致力於尋找並發現錄取學生的共性,慢慢地發現為名校錄取學生畫像似乎越來越難。
除去標化分數,每一位錄取學生成功背後幾乎都有一段與眾不同的成長經歷,正是這份經歷鑄就了他們鮮活的個性與未來的目標,但是,這種個性化經歷和特點,卻很難企及並複製到別人身上,同樣實現成功。
儘管錄取沒有所謂的公式可言,然而打開往屆學生的活動履歷,在那字裡行間你不難了解到他們對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情的無比熱愛與執著。無論是領導力、公益服務、競賽項目,還是各種的社團活動,都是他們內心成長的真實寫照。
建議大家在為申請積累活動經歷時,需要認識到這些經歷不是林林總總的羅列和堆砌,而是真正傾注了自己的興趣,能在活動中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切勿為了做活動而做活動,不要因為自己即將申請而過於盲從和跟風,要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向大家呈現出自己最真實的樣子,這才是學校希望看到的。
按照common application 或coalition application美本申請兩大主流的申請平臺裡的活動分數,逐一地梳理自己的活動,在首次填寫時可以先按照活動分類的每一項標籤慢慢梳理,活動列表的填寫很難一次填寫完整和滿意,多給自己點時間不斷完善這份表格,活動的名稱、活動描述,活動中的角色以及內容需要自己精雕細酌。
特別是活動描述這一項,需要用最簡潔精煉的語句來準確描述,在儘可能完善這份表格的同時,精選出10條最有代表性的活動,選擇的標準可以參照活動的時長頻率、活動規模、活動的重要性等幾項原則來篩選。
通常來說,學校對於申請者的第一印象是來自學生申請時的活動列表,而且,提前梳理自己的活動,也為撰寫申請短文做了充分的鋪墊。
學生申請與學校錄取是一項雙向選擇,排名高,位置好向來是我們選校的慣性思維,然而名校並不缺乏優秀的申請者,在同等標化分數的前提下,學校在錄取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只有相互間的匹配才能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贏得錄取先機。
特別是在申請競爭異常激烈,名校錄取人數鳳毛麟角的前提下,如果想要獲得比較理想的錄取,以下關於選校策略的功課必不可少。
無論是你是準備DIY還是選擇留學機構的服務,即近步入申請季的同學們,希望大家花些時間和心思去切實可行地定位自己的需求,深入地調研目標學校的特點。
自己對於學校的需求:申請時我們對於學校的需求不外乎—學校的排名、學校所處的位置,就讀的專業,以及學費情況這四種。
然後把這四項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排序,確定自己的優先級。
排名好比一把標尺,可以幫助對於學校一無了解的申請者,迅速定位和區別學校的好壞。但是,也不能過於依賴排名,過於看重排名只會增加自己的錄取難度,建議同時參考其它的申請因素,不能一切唯排名為準,這樣真的會錯失真正適合自己的學校。
如果自己距離申請季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可以結合自己中意的學校多去了解和收集一些信息,比如知乎和College Confidential,也可從校友那裡搜集到許多有關於申請的信息,方便自己了解學校的生活和學習,多去積累一些素材。這樣你就會發現同是排名相近的學校在校園生活,教學氛圍,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差異化還是很明顯的。
(1)跟國內的申請不同,美本申請不是必須要確認自己就讀的專業,所以,許多人都會鼓吹專業未定的好處,大二再選專業看上去沒什麼問題,但也要提醒大家,這裡面會有很多坑。
真正的情況是,美國大學本科給予在申請時選擇專業未定的學生集中學習新生的通識課程,從未定專業到確認專業方向的時間只有一年,到了大二必須要確認自己的主攻方向。建議未定專業的學生,即使申請了未定專業,也需要明確本科大致的專業方向。
比如:自己準備學文,學理,學商科,還是工程,如果大致的專業方向不確認好,廣泛地選課多學東西,感覺學到了不少,但修的學分跟自己入讀的專業沒有多大關係,不僅浪費時間還浪費錢,等真到要選擇專業時,學修的課程對於自己即將讀的專業沒有太多的意義,你就會發現專業未定害人不淺。
如何避免入錯行呢?如果申請未定專業入校,入學時就跟老師多溝通,同時選課方面有所側重,特別是準備學工程和商科的同學,提前了解大二申請專業的先修要求,以免延誤時機,與自己夢想的專業失之交臂。
(2)如果自己對於申請的專業和發展方向非常明確,建議直接申請自己的就讀的專業,如果申請Top 50熱門專業,例如computer science, 特別是計算機和工程方面的牛校,在自身申請背景和經歷優勢不夠突出的情況下,沒有太多的相關經歷,出於保險的考慮,適當多做幾個專業選項降低申請的難度,千萬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也是基於Top 50計算機專業申請慘烈程度的經驗之談。
(3)如果自己把專業選擇看的比較重,建議適當結合學校所在的位置,還有潛在資源納入考慮的範圍,這種情況下就不會過於拘泥於排名的限定,很多專業性質的學校也非常不錯,口碑和就業情況非常好,可能他們並沒有傲人的排名,可能正好滿足你對於專業發展方面的需求。
比如商科的Bentley University, Babson College, 工程方面的Cooper Union,Rose Hulman, Olin Engineering等等,適合自己的需求最為重要。
(4)如果距離申請還有很久的時間,建議多積累一起與專業相關的經驗,例如利用假期的時間參加美國大學的暑期項目,或者國內的一些項目活動,多去了解和實踐,畢竟自己想像中的專業跟實踐中的對於專業的認知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提前接觸和了解並不是什麼壞事。
乍一看跟申請學校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細究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位於城區的學校受大環境的影響,就仿佛是這所城市的縮影,有的同學想為自己實習和就業尋找更多的機會,大城市求學機會更多。
有的同學一心撲在學習上潛力科研讀博,關注點可以更多地放在教育資源和學術機會上;有些學生注重人性化的課程,則可以選擇那些有自己設計課程,採用靈活教學方式的學校……無論做何種選擇都是看你的個人需求,總之近水樓臺先得月,這話放在選校方面依然是同樣的道理。
學費逐年遞增的今天,學習的費用的確對於每一個留學的家長來講都不是一個小數字,國際生申獎的難度也是任重而道遠。部分學校了為吸引學生就讀,也會慷慨解囊,拋出幾千美金到10000美金不等的獎學金。
申獎大家可以量力而行,小獎的機會多,大獎更加推薦背景非常優秀的同學,特別是選擇文理學院的學生。不過,依然奉勸各位多給自己一些選擇,不要因為申獎而錯失錄取良機。
海外求學不僅僅只為了那一紙文憑,獲取更多的學習和發展機會才是正道。
比如:在留學海外期間,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考慮讀修個雙專業拿個雙學位,或者除了主攻專業,藉助學校的資源以及跨專業修藝術課程,再或者學校的運動隊實力很強,有沒有可能藉助學校的優勢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有沒有可能考飛行駕照……
赴美求學許多事情在於你是否敢想,你的這些小小的需求,通常會承載著你未來發展的大大夢想,希望大家在選校時多考慮一些自己關注點和目的性,順利明確申請方向,入讀心儀院校!
▼更多精彩內容,請長按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