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棟
點了一桌菜,剩下一大半,結果全扔了。食客們請注意,今後下館子點餐不要太任性。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亮相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草案明確,餐飲服務提供者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餘垃圾的相應費用。草案還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應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選擇,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等。這意味著,備受關注的反食品浪費立法,已經正式進入日程,將為節約食品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
成由勤儉敗由奢。「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然而放眼現實,食品浪費現象依然存在、不容樂觀。尤其在當前,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新冠疫情不可避免地對全球糧食市場產生衝擊,在這種情況下,心懷危機意識,時刻繃緊糧食安全之弦,十分必要。
反食品浪費升維為道德號召與立法保障並行,效果想必會更好。此前,不少自助餐廳已有明確規定,廚餘垃圾超標將會收取一定費用,甚至在就餐之前先收取押金。但是,餐館自定的規矩畢竟缺少法律依據,實施起來往往缺乏底氣,也容易與消費者就此產生糾紛。即便食客浪費行為增加了餐館成本,但餐館在權衡利弊後仍會對食客採取包容的態度。
要想讓餐館成為制止餐飲浪費的積極參與者,少不了倒逼機制配合。最近,北京石景山區就出臺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該區將對轄區內各餐飲服務單位收取廚餘垃圾處理費,按照每桶11元費用標準執行。這樣的探索值得鼓勵。餐飲服務單位對控制廚餘垃圾有需求,便會形成倒逼機制,促使餐館想方設法引導食客不浪費。
食品節約「茲事體大」「關係千萬重」,反食品浪費立法值得期待。
[責編:姚昕玥]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來源:新湖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