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上7點,給女兒買完早餐回家,在小區路邊看到一個大約3歲的孩子正坐在電動車上大聲哭泣。
她媽媽站在電動車旁背對著我,胳膊上挎著孩子的書包,正在包裡找著什麼。
翻找間,她朝孩子後背啪啪,猛拍了2下。 「別哭了!」 媽媽斥責到。孩子哭聲反而更大了。
我從她們身邊走過,轉過頭望著母女2人,卻並沒有停止腳步。
啪——啪——啪,又是3下。「別哭了 ,煩死了!」
孩子還在哭著。
「再哭,你想氣死我啊!」 我走遠了,看不見了,除了哭聲,罵聲。
或許媽媽送孩子上學後要趕去上班,早上時間緊迫,沒有時間,精力,耐心安慰,開導孩子。這個時候除了打罵,或許,你的不言不語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愛。
雖然你沒有疏導,回應孩子的情緒,但你的不言不語給了孩子通過哭泣發洩自己情緒的機會。孩子哭,你繼續送,你向孩子表達了自己堅定的態度。
也許等到了校門口,孩子已經停止哭泣也未可知。這時你再說些安慰的話,擁抱一下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對她的愛,或許更好吧!
2.
幾年前我帶2歲女兒參加完活動,已是晚上9點鐘,路上女兒看到烤魷魚想吃,給她買了2串。
為了快點回家,我抱著女兒趕路,女兒吃著吃著睡著了,魷魚卻緊緊攥在手裡。
為了不讓魷魚掉落,為了方便更換抱姿,也為了不弄髒我的衣服,我果斷吃掉了剩下的魷魚。
到家將女兒輕輕放在床上,誰知她屁股剛一碰到床就醒了。
「媽媽給你拖鞋,脫衣服,你好舒服的睡覺,好不好?」
女兒剛一睜開眼,就舉起手看了看,瞬間大哭。「肉肉!」
「媽媽看你睡著了,以為你不吃了,媽媽吃了。」
女兒哭喊著,推著我。「重買!」
已經10點多了,雖然累,我無奈去小區夜市給她買了2串。拿回家給她。
「不是,我要我的。」
「那個魷魚是在路上買的,我們小區買不到。」
「要我的,要我的。」女兒踢著腿,抓狂著。哭聲更大了。
我試圖去抱她,被她推開了。
她繼續撒著潑,大哭著,「要我的,要我的。」哭的聲嘶力竭。嗚嗚嗚……「要我的。」
她大喊大叫,持續了三十分鐘之久。我只是看著她,沒有再說話,任她哭著,發洩著她的失望與委屈。
哭喊聲慢慢小了一些,「要我的。」 她又哭了一小會。
女兒過來一把抱住我,親了我一下,笑了,眼角帶著淚。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叫做來自女兒溫柔的感激,那是女兒發自內心的感謝,發自內心的滿足。從她的眼神中,從她抱我的力度中,我感受到了她得到了足夠認可,接納,溫柔以待後的舒暢。
她用她的哭聲哭走了心裡的失望與委屈,我用我的不言不語表達了我對她的愛。
大家覺得呢,歡迎一起談論,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