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藏呆了兩個月,這是我和當地的藏民一起誦經祈禱……」看到投影儀上一張張精美的圖片從眼前翻過,在場的上百名家長和學生不由得發出了感嘆。近日,在馬江海戰紀念館裡,一位留美歸來,精通5國語言的「少年」——林威宇展開了他的故事分享。
這個分享會並不拘泥於傳統的主題式演講,而是讓在場的學生和家長提出問題。林威宇與大家分享了他在世界各地的見聞和趣事,並且還在語言學習方面給大家支了招。
林威宇與馬江海戰紀念館頗有淵源,「2004年的時候,我開始在館裡當小小講解員,當時的我還小,特別喜歡表演,得知馬江海戰紀念館有『小小講解員』的培訓機會,立馬就報了名,這一待就是三年。」這段經歷對林威宇後來的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林威宇自小就不安分,他喜歡表演、喜歡說話、喜歡一切能與人產生交流的活動,喜歡不一樣的可能性。所以,當面對人生第一個分岔路口的時候,他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留學。「我想高考應該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林威宇給自己制定好了留學計劃,這個計劃裡面囊括了學業方向、留學費用等方面的精細打算。「在一切都敲定好了以後,我選擇了美國三一大學(Trinity University)。」帶著全額獎學金,林威宇到聖安東尼奧開始了在美國的遊學生活。「初到美國,我對英語的使用還無法達到『身心合一』,也鬧出過笑話。一次到咖啡店裡買咖啡,想點一杯不含咖啡因的咖啡,結果說成不含古柯鹼(天然中樞興奮劑,世界性主要毒品之一)的咖啡,店員當即哈哈大笑起來,打趣地說我想我們的咖啡應該不能讓你如此『醉生夢死』吧!」
對語言有著濃烈興趣的林威宇,此後開啟了他的語言學習的「開掛」之路,先後到法國和西班牙交換學習,學習並精通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等五國語言。看似成功路「一馬平川」,但其中的辛苦只有林威宇自己清楚,「一天學習12個小時是很平常的事情。」
語言是打開交流大門的鑰匙,為他創造了更多的可能。在大學裡,同學們都稱林威宇為「社交達人」。到美國一段時間後,對當地的民俗風情有了一定的了解,林威宇開始接待起了「沙發客」,「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沙發客,在你的家裡借宿沙發,這樣既陌生又友好的關係,會產生很奇妙的交流。」在林威宇接待的眾多「沙發客」裡,來自義大利的博士後讓他印象深刻。「我們一個周末走了25個小時,不停地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碰巧他也會五國語言,我們隔幾個小時就換一種語言交流,談天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而沙發客的這種說了再見就有可能再也不見的關係,莫名地能讓人卸下心防,深入地交談。」這25個小時裡,林威宇和這位義大利博士後從法國詩歌,聊到社會現象,有說不完的話和話題。
在馬尾的家裡,林威宇也曾接待過一位美國「沙發客」,雖然之後短暫的一晚時間,林威宇還是極盡地主之誼,帶著這位美國客人逛了馬尾美景,品嘗了馬尾特色小吃。作為土生土長的馬尾人,林威宇每兩年會回到家鄉一次,但這些年來,家鄉的變化太大,每回一次就要驚嘆一次。「每次我回家,我媽總是說我落伍,一部iPhone4用了七年,前兩個月才申請了微信支付,共享單車在國外也沒見過。」除了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帶來的新生活體驗,林威宇對於家鄉的文化底蘊開始有了深刻的理解,「小時候對於國外的文化和東西有著很深的好奇和嚮往,現在長大了覺得中華文化底蘊更深厚而迷人,就像馬尾的船政文化就很值得細細品味。」
命運似一個圈,兜兜轉轉,林威宇回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上,今年林威宇將在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ombia) 以全額獎學金繼續他的學業,他選擇了東亞佛教文化專業,用好奇心開啟了對世界的新探索。「今天其實我是以孩子的身份與家長進行了一次對話,我希望通過這樣的分享讓他們知道,世界很大,我們的人生不該只有一種可能。」
值班編輯:郭穎、張桂芳
如需轉載,請向小編申請授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