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90後雞老闆帶領鄉親們奔小康

2020-12-20 澎湃新聞

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90後雞老闆帶領鄉親們奔小康

2020-12-04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圖片中這位作為「產業致富帶頭人」在全市作巡迴報告的女強人,她名叫周幸欣,90後,2012年創辦通渭縣憨農牧業養殖服務專業合作社,在創業的路上滾爬摸打,如今,她走向了放養雞的致富之路,產品遠銷北上廣、雲貴川、新疆及東三省,年收益150萬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周幸欣心裡明白,正因為有黨的富民政策和各級政府的關心幫助,才有她養殖業發展的今天。身為一名省人大代表,她說:「帶領鄉親們通過養殖脫貧致富,就是自己對社會對父老鄉親的回報。」

一盞明燈,照亮一片。一面旗幟,帶動一片。周幸欣為人熱情大方,直爽守信,積極把自己所掌握的致富技能主動傳授給周邊群眾,對前來學習的群眾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博得一致好評。粗略計算,近年來,創業成功的周幸欣一直用實際行動回饋著社會,她先後為貧困婦女做創業事跡分享及養殖技術指導10餘場次,合作社先後向貧困戶發放雞苗4萬餘只,惠及農戶380多戶,帶動貧困戶分紅10萬元,為94名貧困婦女提供就業崗位發放工資48萬餘元,收購雜糧、草飼帶動18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流轉13戶人200畝土地支付流轉資金6500元。目前,在她的帶動幫助下,有6戶人已形成了規模養殖,成為當地的養殖大戶、致富帶頭人。首次帶動起來的大戶董兵強從開始的沒養雞到現在養雞1萬隻,每年收入在30萬元以上。

人有善願,天必佑之。周幸欣深信,一個人思想健康向上、誠實守信了,就會得到很多的社會人脈,人氣旺了不愁有發展不好的事情。她說,愛心與奉獻,絕不是一個單純的、空洞的口號。在縣婦聯的組織和帶領下,2020年2月,周幸欣向縣醫院、襄南鎮各村監測點捐贈價值1萬餘元雞蛋和土雞,2020年8月,她又向通渭縣中心敬老院和社會福利院捐贈價值1萬餘元的土雞蛋。不忘初心,曾經她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如今發展起來心系窮人,幫扶窮人。每當村裡人孩子上學困難,她都會幫一把,如村裡的田麗、祁智、張朋、趙瑞霞都是她資助過的學生。

回顧個人奮鬥的經歷,回顧帶動父老鄉親一同發展的歷程,周幸欣說「儘管很辛苦,能帶領鄉親們一起走向小康,我很充實、很快樂!」

近年來,周幸欣多次受到各級部門的表彰獎勵,當選為甘肅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甘肅省第十四屆、定西市第四屆、通渭縣第十五屆婦女代表。合作社2020年被評為全國巾幗農業脫貧示範基地。

維權小課堂

案例8:7歲的小明媽媽去世,一直跟著爸爸生活。爸爸長期酗酒,且有嚴重的精神疾病,發病時會打罵小明,經常將他打得遍體鱗傷。長期遭受家庭暴力,讓小明幼小的心靈受到深深的傷害。那麼,這種情況下,小明可以擺脫這樣的生活嗎?

解答:可以。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五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且可能嚴重危害該未成年人的,該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可以將其送養。

這一規定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也就是說未成年人父母可能是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比如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或者間歇性精神疾病。二是未成年人的父母可能嚴重危害該未成年人的,包括身體傷害、心理和精神傷害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可能是其爺爺奶奶,或者叔叔,或者當地社會自治組織,就可以將未成年人送養。可以送養,還得找個收養小明的好人家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90後雞老闆帶領鄉親們奔小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養雞能手」帶領鄉親脫貧奔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養雞能手」帶領鄉親脫貧奔康 2020-09-09 18:3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新塘鄉「譚老闆」,不當老闆回家鄉,無償出資300萬修路、興產業···帶領鄉親奔小康!
    譚家國:這就是一條毛路 機耕路 是天生橋唯一一條生命路 小車根本走不了 就是農用車 三輪摩託能走大山的兒子不服輸!譚家國從家電維修學徒起步,如饑似渴地學技術,學管理,跑市場,通過十多年磨礪,在州城開起了自己的空調專賣店,年盈利過百萬元,成為聞名新塘的「譚老闆」。2012年冬天,闊別家鄉多年的譚家國帶著欣喜回到村裡,卻被眼前的一切深深震撼!
  • 和她一起奔小康 | 做鄉親們的貼心「梁掌柜」
    全面小康是中華民族追夢圓夢的壯麗篇章,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接續奮鬥,也為廣大婦女姐妹建功立業提供了歷史舞臺,讓她們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同時,成就自己的美麗人生。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女性之聲推出「和她一起奔小康」欄目,講述那些走向小康生活的她故事~
  • 阜城王集鄉張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張玉軍帶領鄉親脫貧奔小康
    響應號召,滿懷熱情回鄉創業「跟鄉裡其他村相比,原來張家莊村兩委班子有些軟弱,發展緩慢,我們在挑選村幹部人選的時候,有人提到了張玉軍,他在外創業有成,而且關心家鄉發展,我把玉軍從內蒙古叫回來,深談了一次,感覺這個小夥子有思路,有想法,試探著建議他回村任職,帶領全村群眾發展產業擺脫貧困,他回內蒙古後,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回到了家鄉
  •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 齊曉景: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齊曉景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的一個普通村莊,2004年,她考上了內蒙古科技大學,成為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當時家裡連學費都交不起,都是村裡人給湊的,鄉親們都說她「要出息了」。
  •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黃瑞蘭:趕著牛兒奔小康
    她帶領一家人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越走越寬,越走越穩。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黃瑞蘭家在2013年被評為了貧困戶,老實巴交的兩口子耕種著20多畝地,主要靠種植藥材、玉米、洋芋、豌豆等農作物作為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癱瘓在床的婆婆,常年需要吃藥,還有兩個讀小學的孫子,然而家裡的重擔並沒有壓垮這個勤勞的女人,反倒讓她越挫越勇,在2014年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 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原標題: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中國文明網 51歲的伍錫品任支書6年,為改變村裡的落後面貌,他跑項目、搶機遇,組織修建村屯道路,先後賣掉自己的卡車、挖掘機,自辦的加工廠也無暇顧及,墊付各項資金200多萬元用於村屯道路硬化建設。
  • 我在廣東奔小康│「蒸籠姑娘」帶領村民致富奔康
    《我在廣東奔小康》 讓我們一起聆聽奮鬥者的心聲! 以前,農戶們生產售賣竹蒸籠都是單打獨鬥式的,生產量少,缺少穩定的售賣渠道。加入合作社後,農戶們有了依靠,可以直接與合作社籤訂購銷合同,合作社按照保護價收購,確保農戶的增收。 沈美娟表示,合作社和農戶的分工明確,合作社提供原材料給農戶,農戶們專心負責生產,合作社和公司團隊就負責產品的營銷和售後。
  • 奮鬥的我,奉獻最美的國
    &nbsp&nbsp&nbsp&nbsp從2019年12月27日到2020年1月9日的14天時間裡,江西「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新時代先進人物進校園」巡迴報告團走進11個設區市的11所高校作宣講報告。
  • 江華:80後「鴿王」返鄉創業 帶領鄉親抱團養鴿共致富
    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江華融媒記者 李江輝 蔣林鋒)江華瑤族自治縣80後「鴿王」唐喜忠在廣東養鴿17年後,回到家鄉創業,打造鴿子產業鏈,帶著鄉親們一同抱團養鴿致富。在江華沱江鎮大幹村的種鴿養殖示範基地,五個鴿棚裡養滿了雪白的鴿子。
  • 習近平的小康故事|「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
    「鄉親們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今年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保山市三家村李發順家,這樣勉勵大家。習近平總書記接到信後立即給他們回信:「向獨龍族的鄉親們表示祝賀!」他在信中還希望獨龍族群眾「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早日實現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  一年多過去,高黎貢山隧道建設得怎樣?獨龍族幹部群眾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帶著對鄉親們的惦念,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特地把當初給他寫信的幾位幹部群眾接到了昆明。  習近平總書記問:「原來出山要多長時間?」
  • 通訊:海南黎村苗寨美 鄉親奮力奔小康
    中新網海口1月7日電 題:海南黎村苗寨美 鄉親奮力奔小康記者 張茜翼大山之間,一條條道路連接大山內外,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房,安住著萬千民眾;農業基地裡,生產的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現代化的校園裡,書聲琅琅……這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記錄著海南各族同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軌跡。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周樹林:退役不褪色帶領村民奔小康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周樹林:退役不褪色帶領村民奔小康 2020-12-14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那些年在網吧遇到的奇葩事,最後一件竟直接奔小康?網吧老闆崩潰
    Hallo,小可愛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新朋友Panda妹兒,從今天起我將和大家一起尋找遊戲中「寶藏」,趕快同我一起來挖寶吧!今天我們來「挖」的課題是:那些年在網吧遇到的奇葩事,最後一件竟直接奔小康?網吧老闆崩潰!「保溫杯裡泡枸杞」是老年人的生活,「擼串喝酒上網吧」是屬於我們90後的。
  • 帶領鄉親致富奔康 省勞動模範、三臺縣宏梅家庭農場主林紅梅
    原標題:省勞動模範、三臺縣宏梅家庭農場主林紅梅—— 深耕「希望的田野」 帶領鄉親致富奔康 綿陽新聞網訊 在三臺縣金石鎮元山村,提起宏梅家庭農場主林紅梅,是無人不曉。 今年48歲的林紅梅,曾經做過服裝、副食品銷售等工作。
  • 李樹祥:德馬社區帶領群眾奔小康的「千裡馬」
    近日,經民主推薦、組織考察、層層篩選,宜良縣九鄉鄉德馬社區黨總支書記兼社區居委會主任李樹祥被中共昆明市委組織部選樹為「昆明好支書」,他也因此成為宜良縣唯一獲此殊榮的村黨組織書記,當地老百姓得知後紛紛豎起大拇指。
  • 【踐行八禮四儀】「紅領巾」尋訪小康之路
    洋口港實驗學校的少先隊員們參觀了學校黨史長廊、黨建室等,了解中華民族的奮鬥歷史。實驗中學引導少先隊員從《詩經》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資治通鑑》中的「粗為小康」,以及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解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小康生活的美好期待。
  • 武鐵友:「鄉親們真正富起來,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灤州市農民企業家武鐵友「鄉親們真正富起來,就是我最大的心願」「鄉親們真正富起來,就是我最大的心願」不僅送年貨,武鐵友還為鄉親們做了很多實事。打水井、裝路燈、辦產業園……在他的帶領下,鄉親們致富的信心越來越足。日前,工作間隙,武鐵友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記者: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為鄉親們送年貨的想法的?武鐵友:這要從我的成長經歷說起。小時候,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我創業時付出了更多艱辛。
  • 「踐行四力」盤州塘子邊兩代人接續的夢:一定要帶鄉親們脫貧!
    「回村帶著鄉親們脫貧致富」是父親對他最後的心願2010年,入伍八年的何強楓退伍後就被鎮幹部動員回到村裡工作,但何強楓打算外出創業做運輸、跑工程,想著憑著自己在部隊裡學到的本事闖出一番天地。臨終時把何強楓叫到身邊,那句「回村,帶著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成了父親對他最後的心願。「以前挺不理解我父親,不知道他整天早出晚歸的不著家是為了啥,但安葬完父親以後,聽村裡的鄉親們說他生前的故事,我才慢慢懂了父親要做的事情。」
  • 讓孩子愛藝術 帶鄉親奔小康 西安音樂學院漢中寧強流溪溝村幫扶記
    6月14日清晨7時,端午節前夕,一輛滿載著幾十位師生的大巴車從西安音樂學院出發:由西安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歌唱家安金玉率領的扶貧工作隊奔赴漢中市寧強縣巨亭鎮流溪溝村,為那裡的鄉親們送去節日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