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4月18日訊(記者揭明玥 通訊員陳凌)在湖北工業大學校內有一家特殊的咖啡館,這是一家專門為自閉症兒童提供康復訓練的溫暖場所。一次機緣巧合,湖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學陳詩雨,開始在這裡做志願者。自此,她堅持了近3年:和同學們一起,教這裡的孩子們認識咖啡豆,使用咖啡機;每周帶他們進行康復訓練;在兒童節等特殊節日,她和小夥伴們還為孩子們舉辦專屬的公益晚會,在大學舞臺上演出……今年,陳詩雨被保送至湖南大學讀研究生,即將離開武漢前往長沙進行專業實習的她,上周末給孩子們上了最後一節課。
反覆訓練200次才有一杯成品
「果糖2下,單頭咖啡第二個按鈕,打奶泡,拉花……」4月13日,在湖北工業大學西區食堂三樓的「憨豆」咖啡館裡,13歲的小旻(化名)嘴裡一邊念叨著做原豆拉鐵的步驟,一邊緩慢地做著每一項動作。做完時,他還將咖啡遞給陳詩雨說,「詩雨姐姐,你聞聞香不香?」21歲的陳詩雨笑道,「很香,你現在比姐姐厲害多了。」聽到這句誇獎,小旻竟靦腆地笑了。這樣難得的互動回應,在自閉症孩子身上,顯得十分難得。
之後,陳詩雨還和兩名自閉症孩子做了蛋糕。打雞蛋、攪拌蛋清、揉麵粉、調烤箱……雖然小旻對很多步驟已爛熟於心,但陳詩雨仍手把手地陪著一起做。「畢業前最後一次給他們上課,想把這些重複了幾年的步驟,永遠記在心裡。」陳詩雨說這些時,小旻似懂非懂地看著她,並問著「詩雨姐姐,你看這樣做對嗎?」
陳詩雨說,自閉症孩子多有語言和社交障礙,興趣範圍狹窄,並伴有刻板的行為模式。簡單的衝泡咖啡,普通孩子學幾遍就能記住所有步驟,但這些孩子要訓練200杯才會有一杯成品。他們因為智力受限,經常會忘記步驟,一下少這一下少那。如果量杯只有100毫升,而需要加200毫升牛奶時,你必須告訴他要加兩次100毫升的牛奶,若直接告知200毫升,他就會不知所措。「有的父母在孩子端出第一杯成品咖啡時,忍不住當場落淚。」
孩子們準備「放學」時,陳詩雨幫他們脫下圍裙,穿上外套,目送著他們離開。「近3年裡,能先後被20多名『星星的孩子』所接納,感覺很幸福。每次聽他們喊我姐姐,心裡都像吃了蜜一樣甜。」陳詩雨說,若有機會,以後寒暑假她還會回來看他們。
「星星的孩子」主動牽起她的手
陳詩雨一直記得和這群孩子初次見面的情景。陳詩雨是湖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學生,2015年入校時便加入了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當選會長後,她開始考慮如何將志願者活動常規化、社會化。一次偶然的機會,陳詩雨得知在學校西區食堂三樓,有一家為自閉症兒童提供康復訓練的「憨豆」咖啡館,她便來到咖啡館與負責人商量,想在這裡進行志願者服務。「我坐下來不久,一個10多歲的小女孩就坐到了我身邊。」陳詩雨說,剛開始,她內心甚至有點恐懼,因為不知道女孩下一步會做什麼。
哪知道,女孩一直很乖,還嘗試著伸手碰了碰陳詩雨衣服上的裝飾物,但可能因為害怕,女孩瞬間又縮回了手。這一幕陳詩雨看在眼裡,她克服自己的不安,鼓足勇氣拉起了女孩的手,並笑著自我介紹。雖然沒有得到任何回應,但對方慢慢放鬆了警惕,也願意主動牽她的手。「他們其實和普通孩子一樣,需要被人關注,被人肯定,被人愛。」陳詩雨說。
之後的兩周,陳詩雨一沒課,每天都往咖啡館跑,帶著孩子們玩耍和學習,有時甚至就一聲不吭地坐在一旁觀察他們。課閒時,她還上網查詢、並向老師請教了諸多關於自閉症孩子的相關專業知識。最終,這個咖啡館成了他們院青協的志願服務基地之一。
為自閉症孩子辦了場專屬晚會
近3年來,陳詩雨和小夥伴們帶著這群孩子學做咖啡和甜點、讀三字經、唱歌跳舞,還教他們手語操。天氣好的時候,他們還會帶孩子們到學校操場去學習跳繩、打籃球。「每次都是兩名志願者對接一個孩子,一個負責疏導孩子的情緒,一個負責教孩子知識。」陳詩雨說,他們每周固定來兩至三次,同時在每個專業的年級大會進行宣講,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志願者服務中來。
同為湖工大計算機學院青協成員、該校大三學生彭再弟介紹,她感覺詩雨學姐非常細心,活動前會給他們一再強調細節,比如每名孩子的性格特點,和不同孩子交流應注意哪些技巧,還會將自己學習的一些做綠豆糕的知識教給他們。「其實在此之前,我對自閉症也是一無所知,更不會衝泡咖啡、做蛋糕,但在該咖啡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她也跟著從零學起,自己學好了再一點點教給孩子們。有那麼一段時間,每天晚上我都在網上查做咖啡和甜點的知識,晚上做夢都在衝咖啡。」陳詩雨笑道。
2017年六一兒童節,陳詩雨和志願者們決定為孩子們辦一場他們專屬的公益晚會,既讓更多同學了解這個群體,也讓孩子們以特殊的方式走進人群。陳詩雨介紹,2個小時的晚會,他們給孩子們排練了《蟲兒飛》合唱、《感恩的心》手語操、《大鬧西遊》話劇等7個節目。尤其是話劇的排練,對自閉症孩子而言十分困難。3分鐘的話劇,他們反覆排練了2個月。僅兩個故事人物的關係,志願者們就要重複解釋數十次。「那次晚會,我們既看到了孩子一年的成長和進步,看到臺下觀眾感動的淚水,也讓我們知道只要付出足夠的耐心,很多事情他們也能做好。更重要的是,那場晚會後更多學生願意加入到這個志願者團隊中。」彭再弟回憶。
帶康復較好的孩子去山區支教
陳詩雨和志願者們為這些「星星的孩子」所帶來的,不僅是陽光的校園生活,更將他們帶到校園外,甚至武漢市外。2017年,東湖綠道有一個環東湖的騎行活動,陳詩雨決定替孩子們報名。整整1個月,只要沒課,陳詩雨就和夥伴們輪流教孩子們騎自行車,從蹬車開始練起,不停地重複「踩左腳、踩右腳」這些關鍵詞。最後有8個孩子成功完成了18公裡的騎行。
2018年寒假,陳詩雨要和同學們一起去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白沙鎮黑山村支教。考慮到這個支教村他們已去過幾次,且和當地政府及村民都比較熟悉,她提議帶這些「星星的孩子」一同前往做志願者活動。那次,有兩名家長為孩子報了名。其中一名孩子家長劉女士介紹,兩名孩子一路上和大學生志願者一樣,給村民發放春聯、給小學生贈送愛心書籍和書包等。「那是孩子10多年來第一次以集體的形式外出參加活動,這些大學生志願者給孩子帶來的是外面的世界,一路的經歷對孩子而言十分難得。」劉女士說,女兒萱萱如今恢復得這麼好,和這些大學生的付出是分不開的。
「他們做的這些事很值得被肯定,有助於自閉症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憨豆」咖啡館負責人彭靜說,這些志願者組織的每期活動,她都有進行專業指導並參與,還會定期給他們做專業培訓,讓這些大學生更加了解自閉症孩子。後期,他們還打算讓大學生們利用專業知識,教孩子們使用PPT、Word和簡單的編程等。
對此,陳詩雨說,從最初的陌生到現在的「詩雨姐姐,你來了,我可想你了」;有的孩子在離開後還會偶爾給她打電話,雖然他們不會正常聊天,但僅僅一句「我想你了」,就足以讓她淚流滿面。做這些志願者服務的同時,其實她自己也在成長。「雖然馬上要離開武漢,但我的心還會牽掛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