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2019年,植物基飲料市場發展勢頭迅猛。今年「雙11」期間,植物蛋白飲料已超越可樂等傳統的超級單品,成為最受消費者青睞的「國民飲料」。
植物基飲品在中國市場的群眾基礎毋庸置疑。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植物奶市場規模達536.9億人民幣,預計未來5年(2019-2024)的年複合增長率為 2.7% 。面對這一重煥新生的「藍海」,什麼樣的企業將在植物基市場勝出,這一巨大市場是否能催生出新的「國民品牌」呢?
「國民飲料」的前世今生
隨著人們對健康要求的提升,植物基飲料的市場關注度也在逐步提高,國人對營養的訴求也從「強營養」逐漸轉變為「均衡營養」。一方面,人們願意為高品質買單,渴望更健康的食品,另一方面,中國作為大豆飲品的愛好大國,豆奶市場的體量極大,以豆本豆為代表的豆奶產品已日漸成為營養健康的生活新選項。
其實,大豆在中國種植的歷史超過2000年,豆類飲品在中國擁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有「五穀為養,失豆則不良」的記載,可見豆類在中國人膳食平衡中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國家衛計委頒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每人每天攝入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30-50克。事實上,大豆蛋白質含量高達40%,屬於優質蛋白。另外,豆奶還富含鈣、磷、鐵、鎂等微量元素,其中鐵的含量是牛奶的25倍。以大眾熟知的豆本豆為例,它目前可以通過全豆研磨、石磨破壁等技術,充分釋放出大豆中的營養,每100ml豆本豆豆奶中的蛋白最高可以做到4.0克。這也就意味著,一盒250ml的豆本豆豆奶,其蛋白含量最高可達10克。可以說,這樣的一杯豆奶滿足了國人一天對於大豆攝入的需求。
從國人的飲食習慣到大豆的營養成分,都可以看到,選擇以豆奶切入植物基蛋白飲料市場應該是最優選擇。
群雄逐鹿 誰能成為真正的「國民品牌」
在2017年以前,中國植物基蛋白飲料市場可以用不溫不火來形容。雖然有一到兩家企業能夠獲得業績的增長,但更多的是陷入所謂的「中年危機」。品牌與產品的老化、業績承壓、多元化布局慌不擇路……整個中國植物基蛋白飲料市場的前景,似乎並不樂觀。
而在2017年之後,隨著可口可樂、伊利、蒙牛、統一等企業或低調、或高調紛紛表示切入豆奶領域,一時間,植物基飲料市場又成為硝煙瀰漫的戰場。
其中最受關注的明星非豆本豆莫屬。早在2015年,食品飲料巨頭達利食品(港股03799)即開始布局豆奶市場。經過近兩年的研發,達利於2017年推出「純天然、不添加」的豆奶品牌豆本豆。據了解,在無任何化學助劑的情況下,豆本豆實現了整顆黃豆從固態到液態的轉變,且其顆粒達到微米級。對於處在消費升級之中,更加注重營養和健康的消費者來說,這樣的產品無疑具備了更高的說服力。在今年「雙11」的銷量排行榜中,豆本豆唯甄豆奶成為飲料銷售中的「單品王」。
各大飲料企業紛紛在植物基市場「跑馬圈地」。而最終誰將勝出,成為深受國人喜愛的「國民品牌」呢?答案或許是那些具備先發優勢的企業。
對於消費者來說,產品力是關鍵。如今在吃得好的認知之外,人們也更加注重營養結構的均衡以及是否好吸收等。媒體報導顯示,最近有機構以傳統豆漿和市場火爆的豆本豆為研究對象,發現人體對於該豆奶所含蛋白質的消化率顯著高於普通豆漿。有中國2000年飲食文化傳統作為基礎,豆奶在植物基飲料中具備了天然的 先發優勢。
另一方面,飲料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物流成本在整個產品的成本比例中所佔比重較大。一般來說,飲料運輸的合理半徑在500公裡以內,否則產品的競爭力將受到極大物流成本增加的影響。這意味著那些擁有全國產能和渠道布局的企業,不僅可以把產品更好、更快地送到消費者面前,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如今,植物基飲料市場正在上演群雄逐鹿的一幕。那些具備產能、渠道優勢和產品競爭力的企業,顯然具備了更多先發優勢。然而這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更不代表最終的勝利。在植物基飲料市場的賽道上,只有不斷創新,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不斷深挖消費者痛點,才能確保企業處於長期領跑的位置,成為真正的「國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