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宅在家,看到整個朋友圈都在曬吃的,我也開始每天變著花樣給家人做好吃的。
看著孩子們吃自己做的飯吃得津津有味,自信心瞬間爆增,通過做飯自己也在思考一件事情,萬一以後我的孩子也需要宅家,或者其他的事情,無法點外賣,無法出去外面吃,我又不在身邊時怎麼辦?應該在這期間教會我的孩子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其中做飯是很必要的,至少不會餓肚子。
於是,我就開始教孩子學做飯了,要說學做飯有沒有最好的時機,我想最好的時機就是幼兒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充滿了好奇心,他們願意去探索,他們會覺得切菜是遊戲,捏麵團是遊戲,不同的調料放在一起炒出美味可口的菜簡直就是魔法,女兒剛好可以從現在開始教,雖然我的兒子已經不是幼兒期了,但是現在的他能夠聽懂我的話,也更加的知道會做飯能餵飽自己的重要性,也會更加努力的去學習,所以我要抓住這個時機。
早在戰國時期的《戰國策》中《觸龍說趙太后》裡邊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那對於我們平凡人來說,我覺得最長最深遠的事情應該就是教會孩子做飯吧。餵飽自己,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於是,我給女兒買了小廚具開始教她,在我教兒子做飯時,女兒就在一旁用小玩具切菜,練習翻炒,以及做飯做菜需要的步驟,一遍又一遍的學習,兒子就在我做飯時就讓他來幫忙洗菜,切菜。
在學習教學的過程中發現是自己疏忽了,應該早一點教他的,兒子很害怕,害怕切菜切到自己的手,害怕開燃氣灶,害怕燙到自己,一系列的問題都好難,孩子很害怕,雖然說開始答應得好好的,但是進廚房後,一切都不那麼自然了,我看到了他的害怕,看到了他想放棄,但是我仍然沒有放棄,我依然請孩子來幫忙。
很多時候都是我請兒子過來幫忙,告訴他媽媽現在確實騰不出手來洗菜了,也騰不出手來切菜了,所以請他來幫忙,兒子慢慢的開始不害怕了,慢慢的他可以點火了,慢慢的他可以翻炒菜了,也知道往裡邊加鹽加調料了,最後他自己來嘗試了炒番茄雞蛋,味道還很不錯。有了這次的經驗後,兒子就更加的有信心了,他開始和我一起包餃子,自己去煮餃子。
一日三餐是人最基本的需要,是能量的來源,也是幸福感的來源。世界上最好的味道是「家的味道」,很多時候我都能夠清晰的記得小時候自己吃媽媽做飯時幸福的感覺,也是我的媽媽把這種技能傳遞給了我,現在我為人父母了,也應該把這種家的味道傳遞下去。
記得有一次看了央視著名的尋人節目《找到你》中,有一期講到一個孩子,大概在三四歲被拐走了,節目組找到這個孩子的時候都已經二十多歲了,他記不得自己的家,也記不得自己的父母的名字,甚至連自己是什麼名字都記不得了,但是他記得媽媽炒的雞蛋飯的味道。在節目裡,媽媽帶來了自己炒的雞蛋飯,他吃一口就說是這個味道就是媽媽的味道,母子兩人抱頭痛哭。看得我都流眼淚了,媽媽的味道,是記憶中被愛的味道。
我很喜歡廚房,喜歡裡邊各種調料散發出來的味道,喜歡各種調料融合在一起像魔法一樣變出美味的餐食,喜歡各種蔬菜加入調料後的顏色變化,有時候調料多加一點少加一點就像魔法一樣會變得不一樣的味道,喜歡看到家人在吃飯時發出的讚許聲,喜歡我的孩子在作文裡把我稱作大美食家。
教會孩子做飯,就是把家的味道傳遞下去,把父母對孩子的愛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親愛的你也趕緊教孩子做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