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每年都要體檢,但是對體檢報告裡各種專業的名詞,卻是一知半解。昨天,一套關於體檢的圖片在微博裡火了。整套圖通俗易懂,告訴大家,體檢的各個項目究竟表示什麼。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檢驗科專家認為,這套圖上說的內容基本正確,但是不嚴謹。現代快報記者 吳怡 劉峻
沒有分類,也沒有突出下限值
「總的來說,沒有大錯,但不嚴謹,」省級機關醫院檢驗科主任史恆川在看過這套體檢圖後,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例如血壓,體檢時應該注意看兩個數值——收縮壓和舒張壓。一般來說,收縮壓在90~120毫米汞柱,舒張壓在60~90毫米汞柱,這是健康的範圍。而圖中僅強調血壓要小於120/80毫米汞柱,既沒有分類,也沒有突出下限值。」
史恆川說,同樣的,圖中列出的空腹血糖應該小於5.5毫摩爾每升,數據也並不準確。「正常來說,空腹血糖值在3.89~6.1毫摩爾每升,都是正常的,只能說小於5.5是一個理想值,但如果稍微超過了,也不用太過擔心。但如果血糖過低,小於3.89,那就是低血糖,同樣不健康。」
■提醒
血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明顯變化,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出現舒張壓偏低、收縮壓偏高的情況,但血糖值與年齡沒有太大關係。年輕人也要注意飲食中糖分的攝取,一些高糖的飲料零食要少吃。45歲以後,應每3年查一次血糖,身體超重或者有家族病史的人更要小心。
21歲最標準,沒有科學依據
體檢圖中,還提到了關於身高的問題,稱21歲時的身高最標準,因為21歲時人的身高達到最高值。
21歲以後,應該每年測一次身高,如果有明顯下降,這預示著骨骼密度開始發生變化。
「21歲這個年齡點,並沒有科學的依據,」史恆川表示,不管男性女性,18歲以後基本就停止了發育。成年以後,人體的骨代謝、吸收流失速度都開始發生變化,「就像一張曲線圖,在青春期吸收、代謝最快,而停止發育後,這個速度就會放慢。」但人在多大年齡身高達到巔峰,不同的人情況各不一樣。
■提醒
如果身高突然比前幾年有了明顯下降,可能是鈣質流失的速度發生了異常,此時應該去看醫生。
此外,平時應該多補充鈣質,曬太陽做做運動,減少體內鈣質的流失,保護骨骼。
體檢還要關注啥?
不同的人在選擇體檢項目時的傾向不同,史恆川認為,單位和個人應該根據工作的實際內容客觀選擇適合的項目。
「比如,久坐電腦前的上班族,運動少、精神壓力大,應該注意頸椎腰椎的健康,關注肝腎功能、血脂等項目,」而家族中曾經有人患某種遺傳性疾病的,對於這種疾病應該格外關注,時刻監控,必要時進行高頻率有針對性的檢查。
檢驗報告單怎麼看?
一.檢驗項目分類
1.三大常規(血、尿、糞常規檢測)
2.血液生化檢測(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電解質)
3.傳染病學檢測(B肝兩對半,A肝、C肝、梅毒、愛滋病毒抗體)
4.腫瘤標誌物檢測
5.內分泌檢測(甲狀腺功能、激素)
6.微生物學檢測
7.其他項目檢測
二.檢測方法分類
1.定性檢驗
是看送檢的標本中有沒有「待檢物」(即想要查的東西)。一般來說,有待檢物存在,報告為「陽性」,反之報告「陰性」。
2.定量檢驗
可以觀察標本中待檢物含量的多少、是否在參考範圍之內,不同時間檢測結果的變化,與病程發展、療效、預後有一定關聯。
三.常用英文縮寫和符號
1.表示高於參考值的字母和符號:H、HIGH、>、↑、+;
2.表示低於參考值的字母或符號:L、LOW、<、↓、-;
3.表示異常值的其他方式:字母反白、字體或字母加粗或加黑、加注星號(*)或用其他字母、短語(如ABN、abnormal等)、用字母和數字代碼標出(如A1、A2、F1、F2、R0、R1、R4等)。不過,各種代碼的含義可能根據所使用的儀器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具體可向實驗室工作人員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