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咖秀、美拍到攀上全美iOS總榜第一的音樂短視頻應用Musical.ly……和幾年前興起的圖片市場一樣,短視頻產品熱從今年開始就沒有消散過,並且愈演愈烈。
簡單來看這個市場的話,大多數短視頻產品選擇的方向都是做社區來沉澱內容、築造壁壘,只是在內容產生方式和切入領域各有說法,但我今天聊到的「小影」思路有些不同。
定位於工具
雖然「小影」產品中也包含了UGC社區版塊,但按創始人韓晟說法,他更想把「小影」定義成「移動端視頻剪輯軟體」,也就是一款工具類產品。
把技術當做戰略重心,這點從團隊配置也能看得出來。13年起家至今,「小影」60餘員工中技術人員佔了半數。韓晟自己也是技術出身,創業前他在美國知名技術公司虹軟工作了11年,擔任移動事業部市場產品副總裁。這家公司曾為三星、諾基亞、摩託羅拉等手機廠商提供多媒體技術方案,而現在「小影」的核心團隊基本也都出身虹軟。
如果要更具象地來說,就是與其他玩家相比,「小影」提供了更豐富的視頻拍攝功能。除了濾鏡、配樂、美顏等「基礎配置」外,還有鏡頭編輯、字幕、特效、轉場等各種剪輯功能;另外「小影」允許的拍攝時間更長,上限設置在五分鐘,給了用戶更大的創作空間。這麼一來,完全可以用「小影」來製作一部微電影了。
一款出海產品
單純定位於一款工具,而非「工具+社區」,很容易讓人感覺在用戶獲取和使用粘性方面會吃不少虧。但技術上的優勢,讓這個產品最終沒有被圈死在國內市場越來越紅海的競爭當中。
究其原因,或許在於海外市場裡已經有很多大體量的社區存在了,比如Instagram。這些社區產品發展成熟,機制又比較開放健康,因此用戶從第三方工具製成短片再分享到其他社區的使用邏輯是走得通的——事實上,小影甚至在早期還通過這些成熟社區為自己導入了不少的流量。
目前在「小影」1.5億註冊用戶裡,其中有75%來自海外,美國、巴西和東南亞是他們的主要市場。在韓國、美國等國家的Googleplay排行榜中,「小影」均躋身Top10。
「按我們的經驗,要吃下海外市場,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本土化。」韓晟告訴36氪,「因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用戶的社交偏好和創作動機差距很大,用一款產品打天下是行不通的。」
韓晟舉了幾個例子來描述這種國與國間有意思的差異性。比如,萌萌的貼紙和美顏功能一直是東南亞用戶追捧的熱點,近幾年美圖秀秀、in的崛起也能很好地反應出這點,但這些產品放在美國可能就會失去土壤。「東南亞用戶更喜歡把視頻分享到Facebook、微博微信這樣的社交平臺,但許多美國用戶都會上傳至Youtube,所以對視頻的清晰度會有更高的要求。」
另外,各國主流的行動裝置也不太一樣,那麼對視頻的兼容度也會各有不同。巴西就很典型,雖然這個國家移動網際網路也在飛速發展,但巴西人使用的手機型號基本停留在中國2~3年前的水準。
所以在「小影」的技術團隊中,有一些人專門負責大數據方面的工作,目的就在於針對不同國家地區的網絡、設備和文化來做產品上的優化與個性配置。
說到這裡,我有些擔心這麼做前期布局的成本會不會很高,跨地域跨的比較艱難。韓晟給我的解釋是,其實宏觀來看現在處於移動網際網路和人口紅利爆發期的地區並不多,也就是說只要抓住幾個重點國家,其他周邊地區都可以擴散到,相對省力很多。
技術團隊的「軟肋」,他們也沒躲過
這裡所謂的「軟肋」,指的是產品的運營推廣。
運營說的是社區。
韓晟承認,雖然上線了社區的部分,但現在這塊做的並不完善。粗粗翻看「小影」app,會發現社區裡的內容有些雜亂,充斥著廣告營銷內容,很影響調性。關於這一點,韓晟表示可以把這個社區看做一個內容的分發渠道,和做APP推廣的邏輯一樣 ,為內容產生者多提供一條推廣方式,重點還是在視頻製作上。
但和很多創業者一樣,他們也看到了垂直社區中存在的機會點。據了解,明年「小影」團隊會上線一款獨立的新產品,依然以短視頻為主要表現形式,做基於興趣話題場景的垂直社區。
「流量的大進大出已經不是現在移動網際網路中的機會點了,通過社區精準圈住一批用戶,不斷提高他們的活躍度和黏性,再完成整個閉環才是大勢所趨。」韓晟說,「這批用戶的價值非常大。」
推廣就是字面意思上的市場推廣。
繼去年9月獲五嶽天下的千萬A輪融資後,「小影」的B輪融資也即將完成。接下去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推廣方面,可能會做一些KOL推廣或病毒式營銷。背後原因是他們發現「對競爭對手的網際網路玩法還是有些吃不消。」
「但好在做工具類產品的話,技術是個硬門檻,這為我們規避了很多競爭風險。」最後,這位做了十多年產品開發的老「程式設計師」對我說道。
36 氪上海即將在 12月28日(周一)晚 18:30 舉辦一次圍繞社區運營的線下沙龍,分享的嘉賓包括虎撲體育、足記、人人美劇(前人人影視)... 歡迎魔都的創業小夥伴們報名參加!旁友們,面基的機會來啦,請戳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