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除治療外「康復的目的」是什麼?

2020-12-20 騰訊網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我國65歲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約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為散發病例,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而致病。導致這一病理改變的確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PD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目前治療除了藥物及手術治療可幫助患者症狀改善外,康復鍛鍊應該貫穿整個治療過程。

研究結果表明,運動對身體有明顯的好處,特別是對身體的力量、機動性、靈活性和平衡性方面有益。

康復鍛鍊可以幫助帕金森病患者使已經喪失的功能儘快地、盡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復和重建,使他們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和經濟上的能力得到儘可能的恢復。提醒帕金森病患者及家屬,康復鍛鍊需長期管理。復鍛鍊可以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那些功能障礙?

震顫:震顫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見的表現,雖然靜止時多見,但很多病人活動時也存在,特別是拿較輕的東西時,早期常影響患者的書寫、持物、精細動作等,嚴重時患者喪失勞動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肌強直:肌強直增加了運動的難度,限制活動範圍,病人主觀上感到全身僵硬和緊張,動作笨拙,運動無力,邁不開步。後期,患者全身肌肉的僵硬將導致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肌肉的僵硬還影響關節運動,減少吸收腳與地面接觸時產生的衝擊,引起腳上皮膚硬化。踝關節僵硬影響腳的抬起,導致行走時雙腳拖地,步距縮短,雙腳同時接觸地面的時間延長,這種平足步態使腳跟承受的壓力為體重的3倍,長此以往導致腳跟、膝蓋和腿的疼痛而影響運動。強直肌群也會引起疼痛,如足趾痙攣。

姿勢、平衡障礙:肌張力障礙引起頸、軀幹和肢體的屈曲性姿勢,上臂保持在軀幹的兩側,肘和腕輕度彎曲,膝屈曲。平衡和姿勢反射的異常是患者行走中容易跌倒的主要原因。

運動功能:運動減慢,持續性運動能力降低使連續的動作只能分解後完成而且容易疲勞,精細活動能力下降。步態異常、平衡和姿勢反射的異常、「凍結現象」、上肢聯帶擺動的減少或消失等都可影響患者的起步、行走、轉彎等。

吞咽功能:口舌、顎、咽喉部肌肉受影響導致流口水、吞咽困難,進食速度減慢,當進食過快時還會引起噎塞和嗆咳。

語言障礙:發聲肌群的強直和協調功能異常使多數患者逐漸出現構音障礙,如音量降低、含糊不清、單音調、音質改變,難以控制的重複等,嚴重時會影響交流。

植物神經系統:膀胱障礙的問題很常見,患者有類似前列腺肥大的表現,常見尿頻、尿急、尿流不暢及尿失禁。便秘也很常見。還有唾液增多,嚴重時會流出口外。面部油脂分泌增加。

水腫:運動減少,動作緩慢的病人會有腳和踝關節的水腫,是由於缺乏肌肉收縮引起,一般不太嚴重,有些人只是覺得腿重而且不能穿緊的鞋子。增加運動或腳抬高后即可好轉。

五龍震顫湯:

組成:五爪龍、活血龍、地龍、川江龍、天 龍、龜板、當歸、煅龍骨、煅牡蠣、西紅花、鬱金、木瓜、山茱萸、葛根等幾十味中草藥。

在治療震顫類疾病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病症階段分3步進行治療。藥物的調整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步主要是鎮肝息風,平復異動的肝陽,緩解主訴症狀。為患者戰勝疾病樹立信心。

第二步補腎養精養血滋陰,消除症狀形成的基礎,治病求因。從本源入手,鞏固療效。

第三步調節臟腑、平衡陰陽,古語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通過對臟腑功能的健運,正氣的培固,情志的調攝。達到抵禦邪氣,恢復健康、防治復發的目的。

通過這三步從治標,到治本!從解除症狀,到培補元氣以防復發。

相關焦點

  • 齊魯醫院李衛國團隊開展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治帕金森病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李衛國教授帶領帕金森病外科治療團隊一天內完成兩例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病例。為保證手術的順利實施,手術團隊制定了嚴格的腦深部電刺激(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治療帕金森病操作流程。
  • 帕金森康復神器助你邁步
    患者戴上這副步態訓練儀的「黑科技眼鏡」,可以進行有效的行走康復訓練。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我國65歲以上人群中,每一百人就有1.7人會得帕金森病。患者不僅會出現不能自控的手腳震顫、肢體僵硬、行動遲緩難起步等運動症狀,還會出現講話不清楚、吃飯吞咽困難、喝水時容易嗆咳等症狀,而藥物對這些問題的治療效果不佳,康復治療卻可以大顯身手,延緩症狀的惡化。   「黑科技眼鏡」幫患者學走路   八年前,中山大學的王老師得了帕金森病,半側身體行動不便,說話也不清楚。兩年前,他開始接受康復訓練。
  • 除了積極治療,帕金森患者在生活中還要注意什麼?來看醫生怎麼說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稱震顫麻痺,多見於中老年人,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為主要表現,通常還伴有抑鬱、便秘和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症狀,晚期常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對於病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響。
  • 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麼?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60歲以上老年人多見,其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同時患者可伴有抑鬱、便秘和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症狀,嚴重影響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後。
  • 【康復科義診活動】康復助老人健康前行 —世界帕金森日義診活動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慢性退行性運動障礙病,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腫瘤之後的中老年人「第三殺手」。今天我們來認識下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No.1什麼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種影響運動的腦部疾病。
  • 首個治療帕金森病的透皮貼片在華獲批
    11月4日,治療帕金森病的透皮貼劑——優時比旗下創新藥物優普洛正式在中國上市。優時比中國區總經理吳昕在藥品上市發布會上介紹,優普洛今年6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單藥治療(不與左旋多巴聯用)早期特發性帕金森病症狀及體徵,或聯合左旋多巴用於病程中各個階段的治療。
  • 帕金森病常用藥物,你都了解嗎?
    帕金森的藥物治療對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症狀起到關鍵作用。由於很多患者起初並不了解帕金森病本身,所以對是否用藥、用什麼藥、何時用藥也都不了解,甚至有一些病友錯誤的認為:藥物一旦吃上就依賴了,而且越吃越多,以後就沒辦法再控制疾病了,因此故意不用藥。
  • 腦起搏器實現遠程調控 帕金森患者足不出戶即可看醫生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世界帕金森病日,而今年是世界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中國開展診治工作40周年,為了更好的普及帕金森病的相關診療知識,4月10日,湖南省腦科醫院舉行了大型帕金森病友會活動,除了神經內、外科專家進行現場義診外,專家們還分別就帕金森病內外科治療及帕金森病友康復護理等內容開展專題講座,為前來參加活動的病友及家屬答疑解惑。
  • 別以為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的專利 華西醫生:接診過9歲的患者
    商慧芳做帕金森病的相關科普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多發於中老年人,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後的中老年第三大「殺手」,越來越多的臨床實踐表明,帕金森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商慧芳表示,自己接診過的年齡最小的患者只有9歲。
  • 交大二附院張巧俊教授:五步訓練法抗擊帕金森
    張教授:是的,目前大家公認的帕金森病是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發病。除基因易感性可使患病機率增加外,在環境因素、神經系統老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氧化應激、線粒體功能紊亂、蛋白酶體功能障礙、炎性和(或)免疫反應、鈣穩態失衡、興奮性毒性、細胞凋亡等機制導致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大量變性、丟失,而導致發病。
  • 中醫藥研究治療帕金森病獲突破
    自1817年帕金森病(PD)的首次命名距今將近兩個世紀,多少醫學家曾為此病的研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現代醫學目前的治療水平也只是緩解症狀,始終沒有找到根治的藥物和方法,因此該病成為目前世界醫學研究的難點和熱點。作為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中醫學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祖國醫學對這個「西洋病」有沒有高招呢?
  • 武大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多學科診療中心」揭牌成立
    武大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多學科診療中心」揭牌成立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8日 15:07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8日電 (馬芙蓉 楊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多學科診療中心」17日揭牌成立,該中心集結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精神衛生中心、麻醉科、PET中心、影像科、康復科等7大學科醫療資源,將實現對帕金森病的系統診療與全程管理。
  • 時常擔憂、害怕,帕金森病患者為何難以擺脫情緒問題?
    帕金森患者通常都會伴有抑鬱和焦慮的症狀,有的患者甚至會出現精神異常,這些症狀不但讓患者自身非常痛苦,也導致患者家屬非常擔憂、害怕。帕金森患者出現抑鬱焦慮的症狀的原因是什麼?並且由於運動障礙的加重,患者就比較難完成原本熟悉的工作,降低了生活質量並增加了心理負擔,從而導致加重了抑鬱情況,而抑鬱症會增加患者的運動障礙。大量研究表明,焦慮或抑鬱可能都是帕金森病這種疾病的一個固有症狀。
  • 羅替高汀貼片助力帕金森病患者重獲優質生活
    日前,優時比生物製藥公司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旗下創新藥物優普洛(羅替高汀貼片)正式在中國上市,助力帕金森病患者重獲優質自在生活。作為神經系統疾病領域的領先者,全球性生物製藥公司優時比著力改善患者體驗和生活質量,不斷為中國市場推出更多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方面的創新藥物及解決方案。
  • 帕金森病患者的飲食到底有哪些講究?
    帕金森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見神經變性疾病。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約500萬,預計到2030年患者將達900萬。在中國,65歲以上人口中約1.7%患有帕金森病,目前全國患病總人數已接近250萬,佔全世界一半。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第三大殺手。
  • 帕金森病不是老人病 臺大醫院最年輕患者僅18歲
    華夏經緯網12月12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全臺灣65歲以上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帕金森病,罹病人數在所有神經病變疾病僅次於失智症,尤其帕金森病並非年長者的專利,門診患者約有2成年輕型帕金森病,最近臺大醫院出現最年輕發病的病例僅有18歲。
  • 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病應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省人大代表林志國說,隨著人口老齡化,患帕金森病的老年人越來越多。腦起搏器對治療帕金森病有較好效果,但由於價格昂貴,我省應用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患者較少。林志國建議,我省可以學習部分省市的做法,將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病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 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
    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帕金森症候群是指排除帕金森病之外,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臨床症狀和體徵,類似於帕金森病的一組疾病。臨床上可以分為繼發性帕金森症候群、帕金森疊加症候群和遺傳變性性帕金森症候群。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
  • 清華腦起搏器市場佔有率超60%,2000餘名帕金森病患者疫情期間獲益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截至目前,我國約有300萬帕金森病患者,患者人數排世界第一。有研究者預計,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到2030年,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將近500萬人,佔世界帕金森病患者總數的一半。資料圖:由清華大學研發的清華腦起搏器的腦深部電刺激脈衝發生器組件植入腦起搏器,又稱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是國際公認的帕金森病中晚期治療最優神經外科療法。
  • 任康:一把防抖勺幫助帕金森病患者好好吃飯
    有一次,任康看到國外一家公司的一款勺子,可以幫助手部姿態異常的人群使用時保持平衡,這個創意讓他靈光一現,出身醫學世家的他馬上聯想到手部抖動無法正常吃飯的帕金森病患者。    「很多人因為霍金知道了帕金森病,但很少有人去關注他們生活的困境有多深。」基於自己的工程學專業背景,任康設想能否用專業知識研發一款能夠幫助帕金森病人的產品,解決他們的困難。    這是一個龐大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