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我國65歲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約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為散發病例,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而致病。導致這一病理改變的確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PD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目前治療除了藥物及手術治療可幫助患者症狀改善外,康復鍛鍊應該貫穿整個治療過程。
研究結果表明,運動對身體有明顯的好處,特別是對身體的力量、機動性、靈活性和平衡性方面有益。
康復鍛鍊可以幫助帕金森病患者使已經喪失的功能儘快地、盡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復和重建,使他們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和經濟上的能力得到儘可能的恢復。提醒帕金森病患者及家屬,康復鍛鍊需長期管理。復鍛鍊可以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那些功能障礙?
震顫:震顫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見的表現,雖然靜止時多見,但很多病人活動時也存在,特別是拿較輕的東西時,早期常影響患者的書寫、持物、精細動作等,嚴重時患者喪失勞動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肌強直:肌強直增加了運動的難度,限制活動範圍,病人主觀上感到全身僵硬和緊張,動作笨拙,運動無力,邁不開步。後期,患者全身肌肉的僵硬將導致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肌肉的僵硬還影響關節運動,減少吸收腳與地面接觸時產生的衝擊,引起腳上皮膚硬化。踝關節僵硬影響腳的抬起,導致行走時雙腳拖地,步距縮短,雙腳同時接觸地面的時間延長,這種平足步態使腳跟承受的壓力為體重的3倍,長此以往導致腳跟、膝蓋和腿的疼痛而影響運動。強直肌群也會引起疼痛,如足趾痙攣。
姿勢、平衡障礙:肌張力障礙引起頸、軀幹和肢體的屈曲性姿勢,上臂保持在軀幹的兩側,肘和腕輕度彎曲,膝屈曲。平衡和姿勢反射的異常是患者行走中容易跌倒的主要原因。
運動功能:運動減慢,持續性運動能力降低使連續的動作只能分解後完成而且容易疲勞,精細活動能力下降。步態異常、平衡和姿勢反射的異常、「凍結現象」、上肢聯帶擺動的減少或消失等都可影響患者的起步、行走、轉彎等。
吞咽功能:口舌、顎、咽喉部肌肉受影響導致流口水、吞咽困難,進食速度減慢,當進食過快時還會引起噎塞和嗆咳。
語言障礙:發聲肌群的強直和協調功能異常使多數患者逐漸出現構音障礙,如音量降低、含糊不清、單音調、音質改變,難以控制的重複等,嚴重時會影響交流。
植物神經系統:膀胱障礙的問題很常見,患者有類似前列腺肥大的表現,常見尿頻、尿急、尿流不暢及尿失禁。便秘也很常見。還有唾液增多,嚴重時會流出口外。面部油脂分泌增加。
水腫:運動減少,動作緩慢的病人會有腳和踝關節的水腫,是由於缺乏肌肉收縮引起,一般不太嚴重,有些人只是覺得腿重而且不能穿緊的鞋子。增加運動或腳抬高后即可好轉。
五龍震顫湯:
組成:五爪龍、活血龍、地龍、川江龍、天 龍、龜板、當歸、煅龍骨、煅牡蠣、西紅花、鬱金、木瓜、山茱萸、葛根等幾十味中草藥。
在治療震顫類疾病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病症階段分3步進行治療。藥物的調整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步主要是鎮肝息風,平復異動的肝陽,緩解主訴症狀。為患者戰勝疾病樹立信心。
第二步補腎養精養血滋陰,消除症狀形成的基礎,治病求因。從本源入手,鞏固療效。
第三步調節臟腑、平衡陰陽,古語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通過對臟腑功能的健運,正氣的培固,情志的調攝。達到抵禦邪氣,恢復健康、防治復發的目的。
通過這三步從治標,到治本!從解除症狀,到培補元氣以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