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帕金森康復神器 助你邁步帶你說
為帕金森病患者定製的吞咽訓練工具。
患者戴上這副步態訓練儀的「黑科技眼鏡」,可以進行有效的行走康復訓練。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我國65歲以上人群中,每一百人就有1.7人會得帕金森病。患者不僅會出現不能自控的手腳震顫、肢體僵硬、行動遲緩難起步等運動症狀,還會出現講話不清楚、吃飯吞咽困難、喝水時容易嗆咳等症狀,而藥物對這些問題的治療效果不佳,康復治療卻可以大顯身手,延緩症狀的惡化。
「黑科技眼鏡」幫患者學走路
八年前,中山大學的王老師得了帕金森病,半側身體行動不便,說話也不清楚。兩年前,他開始接受康復訓練。在物理治療師徐智勤醫生的指導下,王老師戴上了「黑科技眼鏡」。這種眼鏡叫作Medgait步態訓練儀,堪稱「康復神器」。在它的幫助下,王老師順利邁開步伐,不會像以前那樣步子越走越小。
據了解,這款眼鏡售價在萬元以上,目前國內還很少見。
過去,帕金森患者進行平衡訓練,多採取單腳站立等方式。如今,中山一院引進了平衡訓練儀幫助患者進行訓練。這臺平衡訓練儀的底座正中,有一塊液壓平衡板,當王老師站上去後,平衡板便開始按照一定角度向東西南北傾斜。王老師面前有一塊顯示屏,可以記錄下他每一次訓練時的數據,物理治療師可以據此幫助他調整運動方案。
在作業訓練師卞瑞豪醫生的指導下,王老師又站到一塊顯示屏面前,進行肢體運動的訓練。由於採用了虛擬實境技術,這塊顯示屏上,同時顯示出系統設定的標準動作幅度和患者實際做到的動作幅度,方便患者自行調整。
神器「發聲笛」 找回失落的言語
「受病情的影響,帕金森患者咀嚼吞咽功能不佳,許多人都有發音問題。」據中山一院康復科副主任陳曦教授介紹,最常見的情況是患者說話聲音會越來越低,吐詞含混不清。
在中山一院言語語言病理學部吞咽治療室,王老師領到了一組為帕金森病患者定製的吞咽訓練工具。語言訓練師先讓他把咀嚼棒連續咬10次。接著,他含住一根「發聲笛」,通過共鳴發音,加強聲帶震動,促進吞咽時聲帶的閉合。
接下來,吸舌器出場。醫生讓王老師張開嘴,擠壓球囊吸住舌頭,邊往外拉邊上下左右活動,促進舌頭的活動範圍。王老師學會這些方法後,回家也可以在家人的幫助下進行自我訓練。
知多D
LSVT技術(Lee Silverman 聲音治療系統):
LSVT技術(Lee Silverman 聲音治療系統)是目前唯一國際公認對帕金森病具有長期療效的康復治療技術。據中山一院康復科副主任陳曦教授介紹,LSVT-big重點訓練患者平衡、協調功能,通過4周的系統治療,最終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而LSVT-loud技術則重點是提高患者的講話音量、調節語句中的節律。帕金森病患者語調往往比較單一。語言訓練師會教患者在發聲時變換聲調。通過為期4周的系統訓練,患者的語言交流能力可獲得明顯改善。(記者任珊珊 李津)
(責編:李語、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