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大健康殺手——帕金森,你了解多少?

2020-12-19 生物谷

今天是第20個世界帕金森日,主題是綜合治療、品質生活。

作為僅次於目前僅次腫瘤、心腦血管病嚴重威脅老年人群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帕金森在中國的形勢日益嚴峻,據悉,全球450多萬患者中有220多萬在中國,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預測,中國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將達到500萬;而目前,帕金森患者正趨於年輕化。

下面生物谷小編將為大家帶來一些關於預防治療帕金森病的最新進展。

診斷篇

由於帕金森病起病隱蔽,患者出現症狀後的就診時間平均會延遲6.73個月,如何早點發現確診一直是科學家們孜孜以求解決的問題。

Movement Disord:頜下腺活檢有助於早期診斷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主要表現於老年人,但僅有4%的患者於50歲之前確定診斷。 男性患該病的機率是女性的1.5倍。患者主要表現為退行性神經紊亂,患者的運動、睡覺、散步、平衡感、血壓和嗅覺等都發生改變。該病不能治癒,但有藥物可以緩解該病的表現。該病的首發和典型表現是一側肢體的不自主顫動感(形似搓藥丸或數錢),進而表現為運動強度和速度出現改變並逐步惡化。

研究人員試圖通過"經皮頜下腺活檢"獲取正確信息。科學家們正在尋找一種可預示帕金森病早期的細胞內蛋白質。他們試圖通過唾液腺活檢來測試。在既往測試中,他們發現,唾液腺活檢可以檢測到9/12帕金森病晚期患者(存在的異常蛋白質),這項新的研究涉及25名患有帕金森病(病史<5年)的患者和10位健康民眾。

神經科專家Thomas Beach指出,這個測試將提供一個更準確的診斷方法。這一發現目前應用於臨床試驗,一些病人參與帕金森病臨床試驗但不一定患有帕金森病,這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梅奧診所的神經學教授Charles Adler認為,使用頜下腺活檢診斷患者是否處於帕金森病早期對很多人大有裨益。

原始出處:

Saliva may provide early test for Parkinson's disease,MNT,5,Feb,2016

Charles H. Adler et al.Peripheral synucleinopathy in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submandibular gland needle biopsy findings,Movement Disorders, 1 Feb,2016

治療篇

帕金森的治療方法大多是以藥物治療為主,並輔之以手術和康復治療,在這裡,小編與大家探討一下治療帕金森藥物。

Acadia帕金森藥物Nuplazid獲得FDA專家委員會肯定,有望獲批

Acadia製藥是一家專注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製藥公司,近日,美國監管方面收穫好消息,其帕金森藥物Nuplazid獲得專家委員會支持(12:2),有望在美國獲批,專家諮詢委員會認為其在帕金森治療方面的效果大於風險,預計將有可能在今年的5月1日得到FDA的最終審批結果。

就在這次投票前,FDA發布了一份簡報,質疑Nuplazid在帕金森病的治療方面是否具有臨床意義。特別是FDA要求Acadia採取帕金森病陽性症狀評定量表(SAPS-PD)來評估新的臨床試驗結果,這是此前審批過程中沒有的,總體來說,專家組一致認為Nuplazid的治療效果有限,但是仍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與不斷調整常規用藥劑量來控制不自主震顫的症狀相比,Nuplazid至少起到了治療效果,因為通常醫生會使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來緩解帕金森患者的症狀,但極有可能引起其它精神症狀,而這類用藥的劑量極難把握。一些非典型的安定類藥物通常用於病情嚴重的帕金森患者,但是與Nuplazid不同的是,這類藥物會加劇不自主震顫的風險。

有分析師估計,Acadia如果在多種適應症中獲批,有望達到10億美元的銷售峰值。

原始出處:Nuplazid backed by FDA panel as first-ever Parkinson's psychosis drug

降膽固醇藥物辛伐他汀可以治療帕金森疾病嗎?

近日,來自普利茅斯大學的科學家在臨床試驗中利用降膽固醇藥物辛伐他汀來對帕金森患者進行治療,旨在闡述辛伐他汀是否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帕金森療法。研究者Camille Carroll表示,目前我們很希望可以找到已經在臨床中使用證明安全的藥物來用於治療帕金森疾病,而且在治療40歲以上帕金森患者中幾乎沒有新型的創新性療法,目前英國有超過12.7萬的帕金森患者,而本項臨床試驗的結果或將會尋找到一系列藥物,或開發出新型高效的療法來治療帕金森患者。

研究者Camille Carroll表示,目前我們很希望可以找到已經在臨床中使用證明安全的藥物來用於治療帕金森疾病,而且在治療40歲以上帕金森患者中幾乎沒有新型的創新性療法,目前英國有超過12.7萬的帕金森患者,而本項臨床試驗的結果或將會尋找到一系列藥物,或開發出新型高效的療法來治療帕金森患者。

Jon Moulton博士說道,Moulton Charitable基金會很高興資助這項多發性硬化症的試驗,而且我們也希望看到積極性的研究成果;帕金森疾病是一種影響機體運動和講話的進行性的神經變性疾病,目前並沒有有效的療法,而且研究者並不清楚為何個體會患帕金森疾病。

原始出處:Could a cholesterol-lowering drug be 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Parkinson's?

JAMA Neurol:抗精神病藥物會加大帕金森患者死亡風險

近期發表在JAMA Neurology的研究稱,對帕金森患者常用的抗精神病藥可能會造成額外傷害,不良影響包括:降低警覺性、更高的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低血壓,長期而言還會導致類似帕金森的運動障礙,研究表明,高達60%的帕金森患者有精神病,80%的患者有痴呆,FDA也指出了抗精神病藥物對痴呆患者的風險。

為了進一步調查,Weintraub博士和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密西根大學醫學院以及費城,安阿伯市退伍軍人事務部(VA)醫學中心的研究者對退伍軍人事務部資料庫中約15000名患者進行了分析。在1999-2010年期間,有7877名使用了抗精神病藥物的帕金森患者,按年齡、種族、性別、診斷年份和有無痴呆匹配沒有使用過抗精神病藥物的對照組。

研究數據顯示,使用了抗精神病藥物的帕金森患者,在開始用藥後的180天內,死亡風險是未使用者的2.35倍!使用奎硫平的患者,風險為2.16倍;使用利培酮的患者,風險為2.46倍;使用奧氮平的患者,風險為2.79倍;使用氟哌啶醇的患者,風險為5.08倍,整體上,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如氟哌啶醇)會比新近開發的抗精神病藥物(如利培酮和喹硫平)風險高出50%。

雖然當前對這一聯繫背後潛在的機制仍不明確,不過Weintraub博士呼籲,對帕金森患者開具抗精神病藥物之前能認真考慮。他建議通過其他方法如治療與精神相關的其他醫療問題、減少多巴胺替代治療劑量等進行患者的管理。

原始出處:Association of antipsychotic use with mortality risk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Daniel Weintraub, JAMA Neurology, doi:10.1001/jamaneurol.2016.0031, published online 21 March 2016.

Antipsychotic drugs may be harmful for people with Parkinson's.MNT.23 March 2016

研究篇

雖然目前治療帕金森還沒出現療效非常顯著的藥物,但科學家們仍在努力,試圖揭示帕金森發病機制,並由此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中科院科學家在帕金森症領域取得新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的袁增強等人在著名期刊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c-Abl-p38α signa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PTP-induced neuronal death"的研究報告,介紹了他們關於c-Abl-p38α信號在多巴胺神經元死亡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成果。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袁增強實驗室發現非受體酪氨酸激酶c-Abl在MPTP (1-甲基-4-苯基-1,2,3,6-四氫砒啶)誘導的多巴胺神經元死亡發揮重要作用。在MPTP處理小鼠紋狀體及黑質緻密部發現c-Abl顯著被激活,神經元中特異性敲除c-Abl可以顯著減少MPTP導致的多巴胺神經元死亡。注射c-Abl抑制劑STI571(甲磺酸伊馬替尼)同樣可以顯著減少MPTP誘導的神經元死亡,並且顯著改善小鼠運動協調能力。結合SILAC技術及生化方法,鑑定到在氧化壓力下c-Abl主要激活了下遊底物p38α。c-Abl特異性的酪氨酸磷酸化p38α Y182及Y323位點,促進p38α二聚體的形成進而激活p38α。p38α的抑制劑也能夠顯著抑制MPTP導致的多巴胺神經元的死亡及改善小鼠的運動協調能力。這項研究顯示開發特異性的能夠順利通過血腦屏障的c-Abl或p38α抑制劑在預防或者治療散發性帕金森氏病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帕金森症的主要臨床特徵是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和肌僵直,神經病理學特徵是位於黑質緻密部的多巴胺神經元的丟失及路易斯小體的形成。導致帕金森氏病因素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由基因突變導致的家族遺傳性帕金森氏病;二是由於環境毒素及衰老過程中體內活性氧的累積導致的多巴胺能神經元死亡出現的散發性帕金森氏病。但是由基因突變導致的帕金森氏病只佔少數部分,大多數的帕金森氏病患者都是散發性,因此研究氧化壓力下多巴胺神經元死亡的分子作用機制及發現新的藥物作用靶點具有重要意義。

原始出處:c-Abl-p38α signa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PTP-induced neuronal death

J Neurosci :用極度飢餓的方式可預防神經退行性變

減少一個人的卡路裡攝入量可以預防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但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直到現在仍然是個謎。莫納什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Zane Andrews副教授發現這種熱量可降低神經保護作用--開放該類藥物發展可以在不用減少卡路裡攝入的情況下可減緩或防止帕金森等疾病。該研究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

Andrews發現在動物模型中通過減少卡路裡攝入量,從而促進胃飢餓素生產--它是帕金森病不能發展的標誌。通過比較產生胃飢餓素與不產胃飢餓素從而證實該結論是正確的。當熱量攝入受到限制時,那些沒有產生胃飢餓素的模型表現出更嚴重的帕金森病。根據Andrews稱,飢餓激素不僅僅是一種"飢餓激素"。"當我們飢餓時,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告訴我們吃的信號。"他說。

"胃飢餓素還告訴我們去尋找食物,它在積極尋找食物可減少焦慮並觸發記憶,這樣我們才能記得我們最後發現食物的地方。它還可以防止退化過程並保持大腦健康。這是一個維持我們生命的非常重要的激素。"

Andrews和他的同事們研究還發現在大腦中胃飢餓素行為的分子機制--一種叫做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蛋白質--促使胃飢餓素保護大腦中的多巴胺細胞防止退化,這是帕金森病的原因。"通過給予胃促生長素並觸發激活多巴胺細胞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我們才能夠模擬熱量限制的影響",他說。

Andrews認為這一發現對防止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症有幫助。"一旦這些神經退行性疾病首次出現,就有可能觸發大腦誤以為它是卡路裡控制飲食,進而引發胃飢餓素的保護和預防效果。"重要的是已經有藥物可以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一項糖尿病患者的縱向(40年)研究中,發現二甲雙胍也可防止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展。Andrews提供了新的證據表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途徑可成為一種新的方法來預防神經退行性疾病

原始出處:Ghrelin-AMPK Signaling Mediates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Calorie Restri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doi:10.1523/JNEUROSCI.4373-15.2016)

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陳彪曾經將帕金森總結為"三個多":一是聰明人得的多,二是中國人得的多,三是症狀非常多。從著名作家巴金、數學家陳景潤到美國前總統杜魯門、教皇保羅二世等眾多名人都得過帕金森病,原因很可能和過度用腦有關。陳彪戲稱為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得這病。

相信很多同學會有這樣的感覺

那我得的機率豈不是很大!

在此小編溫馨提示大家用腦不要過度,勞逸結合才能健康生活!(生物谷 Bioon.com)

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以此紀念最早描述這種疾病的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這天是他的生日

相關焦點

  • 從健康大數據看健康管理師的發展
    在世界各國前20位人均排行榜中,第一位日本的平均壽命為83.4歲,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3.4歲,位居全球第83!慢性病、惡性腫瘤成為威脅中國人健康的致命因素。 在這樣的大數據面前,你能獨善其身嗎? 在中國,22%的中年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七成人有過勞死的危險,而白領的亞健康比例高達76%。 中青年女性容易得婦科疾病,中青年男性面臨猝死、過勞等問題。
  • 「帕事記」關於帕金森患者的精神衛生,你了解多少?
    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到來前一個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就發布了一份重磅通知,即關於探索開展抑鬱症、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務工作的通知,並在附件裡提供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供下載。
  • 百萬家庭在承受帕金森的痛苦,卻沒多少人知道大麻的療效|帕金森症|...
    明天,也就是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1817 年,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發表了《論震顫性麻痺》,首次詳細描述了帕金森病的相關症狀。自 1997 年開始,其生日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
  • 【康復科義診活動】康復助老人健康前行 —世界帕金森日義診活動
    好消息:為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帕金森病的了解,在深圳市中醫院周瑞主治醫師(龍川縣中醫院康復科名譽科主任)的帶領下,我院康復科定於4月11日上午在急診樓門前大坪開展義診活動,歡迎廣大朋友前來諮詢和就診!帕金森,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疾病總稱,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 兒童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很可能正在影響著你的孩子
    你有留意過孩子的走路姿勢嗎?我們總認為孩子走路不挺直背部,是因為過於懶散,在孩子生長發育階段,良好的姿勢能夠有助於脊柱的發育,孩子長時間的「駝背」,家長務必引起重視。脊柱側彎已成為繼肥胖症、近視之後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殺手」。據統計,目前我國脊柱側彎病人超過300萬人,並以每年30萬的速度遞增,其中超過半數為青少年。
  • 哈醫大二院多學科聯合成功實施腦起搏器術為帕金森患者恢復自理能力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慢性退行性運動障礙病,主要表現為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強直、步態不穩及其他非運動症狀,是目前僅次於腦卒中、痴呆,嚴重威脅老年人群健康的第三大殺手,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對於患者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二病房郭冕主任醫師(中)為患者進行腦起搏器術。
  • 帕金森病患者的飲食到底有哪些講究?
    帕金森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見神經變性疾病。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約500萬,預計到2030年患者將達900萬。在中國,65歲以上人口中約1.7%患有帕金森病,目前全國患病總人數已接近250萬,佔全世界一半。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第三大殺手。
  • 患帕金森病生活不能自理 機器人助其重拾自信
    當前,帕金森病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殺手」。茂名一54歲男子因罹患帕金森病12年致其生活不能自理,最終在廣州接受手術治療後,重獲正常生活。早在12年前,家住茂名的鐘濤(化名)就發現自己的右手總是莫名其妙地顫抖,而且還變得很不靈活。
  • 兒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殺手」——脊柱側彎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的發病人數上漲,已成為繼肥胖、近視之後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形勢不容樂觀。脊柱側彎是什麼?有什麼危害?脊柱側彎也叫做脊柱側凸,指的是脊柱的一個或數個節段在冠狀面、矢狀面和水平面上的序列異常,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
  • 交大二附院張巧俊教授:五步訓練法抗擊帕金森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據統計,全球有大約450萬帕金森病患者,近一半在中國。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預測,中國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將達到500萬。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1%患有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中老年的「第三殺手」。據了解, 「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佔據總人數的10%。
  • 別以為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的專利 華西醫生:接診過9歲的患者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帕金森病就是老年人控制不住自己身體的顫抖,端不住飯碗、甚至走不穩路。7月30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帕金森患者關愛義診活動上,神經內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介紹說,其實在活動障礙等明顯的症狀前,還有一些細微的、不易覺察的症狀,也是帕金森前兆,比如說,情緒不好、抑鬱、焦慮,有的病人還會出現睡眠障礙,夜間睡眠之後會經常做噩夢喊叫、亂動,甚至長時間便秘、嗅覺不靈敏,在同一人身上,出現多種上述症狀,病情反覆發作且療效不佳時,就應該高度警惕。
  • 帕金森病常用藥物,你都了解嗎?
    帕金森的藥物治療對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症狀起到關鍵作用。由於很多患者起初並不了解帕金森病本身,所以對是否用藥、用什麼藥、何時用藥也都不了解,甚至有一些病友錯誤的認為:藥物一旦吃上就依賴了,而且越吃越多,以後就沒辦法再控制疾病了,因此故意不用藥。
  • 大遼姐姐說育兒 | 兒童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女孩發病率高8倍!這項...
    因為繼肥胖、近視後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正面臨第三大「殺手」—— 脊 柱 側 彎看到這些驚人的數據,家長的心肯定被揪了起來:自家孩子的脊柱是否健康呢?我們可以讓孩子通過一個簡單的動作(前屈實驗)進行自測。準備健康管理日記家長可以通過記學生健康管理日記的方式監測孩子身體發育。比如,給孩子脊柱外觀定期拍照,隔一段時間就要記錄,並與之前做對比,這樣可以直觀地發現孩子脊柱發育方面的問題,從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3.做好健康監護人首先,家長要提醒孩子保持正確姿勢,坐姿、站姿、走路的步態等都要注意。
  • 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狀?1分鐘帕金森病自查了解一下
    帕金森病最早由英國醫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報導,為了紀念他,歐洲帕金森聯合會(EPDA)在1997年將他的生日 4 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而今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4月11日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帕金森病日。
  • 腦起搏器實現遠程調控 帕金森患者足不出戶即可看醫生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世界帕金森病日,而今年是世界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中國開展診治工作40周年,為了更好的普及帕金森病的相關診療知識,4月10日,湖南省腦科醫院舉行了大型帕金森病友會活動,除了神經內、外科專家進行現場義診外,專家們還分別就帕金森病內外科治療及帕金森病友康復護理等內容開展專題講座,為前來參加活動的病友及家屬答疑解惑。
  • 老年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過度使用或不正確使用抗生素是不健康的,但是,這項研究似乎指出,對於那些腸道菌群不健康的人來說,比如那些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抗生素或許可以通過殺死那些潛在的致病菌,降低其對機體的損傷,進而阻止疾病的進程。但是,我們不建議長期使用抗生素,因為它可能對腸道菌群造成更嚴重的破壞,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 帕金森康復神器助你邁步
    原標題:帕金森康復神器 助你邁步帶你說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我國65歲以上人群中,每一百人就有1.7人會得帕金森病。患者不僅會出現不能自控的手腳震顫、肢體僵硬、行動遲緩難起步等運動症狀,還會出現講話不清楚、吃飯吞咽困難、喝水時容易嗆咳等症狀,而藥物對這些問題的治療效果不佳,康復治療卻可以大顯身手,延緩症狀的惡化。
  • 羅替高汀貼片助力帕金森病患者重獲優質生活
    日前,優時比生物製藥公司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旗下創新藥物優普洛(羅替高汀貼片)正式在中國上市,助力帕金森病患者重獲優質自在生活。作為神經系統疾病領域的領先者,全球性生物製藥公司優時比著力改善患者體驗和生活質量,不斷為中國市場推出更多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方面的創新藥物及解決方案。
  • 帕金森定律:幫助管理者讓組織更高效地運轉,教你做時間管理者
    一項工作,你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給你一個月的時間,你就會用一個月完成;給你兩個月,你就會用兩個月完成;給你半年時間,你就會用半年完成;理解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是官僚或官僚現象的別稱,與墨菲定律、彼得原理一起被稱為20世紀西方文化三大最傑出的發現,它又稱「官場病」或「組織麻痺病」。帕金森定律是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業務擴張或其他原因而經常出現的現象。這種效應使得企業的機構迅速擴張,浪費資源,降低員工積極性。
  • 健康頭號殺手?中國防控形勢不容樂觀?這種病了解下
    健康頭號殺手?中國防控形勢不容樂觀?這種病了解下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6月16日 11:11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第十屆中國慢病管理大會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