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為把發生在上猶的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黨員幹部通過閱讀「上猶紅色故事」,接受深刻的思想洗禮和黨性教育,即日起,上猶縣融媒體中心將開設專欄「傳承紅色基因 堅守初心使命」,敬請關注。
周德,原名周壽昌,出生於清湖圩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7年,他在上猶縣立高中讀書時,受工農革命薰陶,對革命充滿了憧憬。
為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周德決定投身革命。隨著他的頻繁走動聯繫,周德的知心朋友日益增多,大家經常聚集在一起商量革命大事。為加入共產黨組織,他曾與尹迪淵同志(時任工會主席)到贛州找地下組織,結果未能如願。第二年,他認識了周炎同志,之後,在中共長潭支部黨員張承春、周炎同志介紹下,他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加入黨組織後,周德以自家為據點,在清湖圩等地進行地下革命活動。這時,上級派來的同志有何翊奎、幸垂明、謝發明等,常在他家住宿。他們交朋會友,積極創辦農民協會。同年8月,在清湖圩周德家裡成立了清湖黨支部,周德任書記。
周德用淺顯的道理,動員和吸收了三、四十名勞苦群眾參加革命組織,經常組織他們在清湖、茶坑、中稍及崇義張家洞、白面等地開展活動。國民黨反動派對他們經常聚集很擔憂,監視得越來越緊。為打擊敵人,周德等人制定了以清湖為中心的暴動計劃。計劃送達中共西河行委後,很快得到行委批准。為支持清湖暴動,陳紫峰帶領河西紅軍第26縱隊600多人進入上猶清湖、江口一帶,先行打擊國民黨地方武裝,以保護暴動順利進行。
暴動於1930年5月6日在清湖圩首先發起。那天,正值清湖圩日。上午,暴動隊員以赴圩為名,扛著竹木,挑著柴炭,拎著雞蛋從四面八方向圩場聚集。圩內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熱鬧。暴動隊員迅速以低價將貨物脫手,靜待暴動時刻的到來。
時近中午,暴動隊員迅速向河邊的真君廟聚集。正午,暴動時刻到了。他們戴起紅袖章,手持步槍、長矛、大刀、棍棒,亮出鮮紅的大旗。沿街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打倒土豪劣紳!」暴動隊員在圩內張貼了許多宣傳標語。中共上崇縣委書記何翊奎宣布成立清中區革命委員會和清湖鄉革命委員會,任命周德、劉世晉分別任清中區革命委員會和清湖鄉革命委員會主席。接著,周德在會上講了話,號召窮苦人民起來參加暴動,團結起來推翻舊政府,建立工農當家作主的紅色政權。之後,周德領導暴動隊員開展了沒收土豪浮財的工作,將沒收得來的財產分給窮苦人民,清湖暴動告捷。
暴動的成功,極大地動搖了國民黨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軍閥官僚、土豪劣紳。以國民黨縣長劉凱為首的上猶反動勢力不甘心失敗,糾集逃往唐江的地主豪紳餘龍等人,組成「清剿委員會」,並以重金收買唐江礦警隊聯合對暴動隊進行「清剿」。革命轉入低潮。農曆九月二十七日,周德和小曹到白面參加黨的會議時,路上被敵人暗探發現。暗探立即報告了靖衛隊。靖衛隊傾巢出動,包圍了白面村。周德和小曹不幸被捕。
在獄中,國民黨對周德威逼利誘,遭到了周德正氣凜然地拒絕。1930年11月22日,國民黨把周德押往縣城西郊校場壩刑場。臨刑前,周德寫了一封紅色家書交給前來收屍的堂兄周吉昌。
父親:
不孝兒:壽昌絕筆
民國十九年十月初三
刑場,周德昂首挺胸毫不畏懼,他高喊道:「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
二十歲的周德,為革命事業壯烈犧牲。但他留下的紅色家書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革命者繼續前行。
周德(1910—1930),原名周壽昌,出生於清湖圩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在縣城高小念書時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1927年高小畢業回家務農,期間積極尋找黨組織,追求革命。l928年經周炎、張承春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清湖、中稍等地組織農民協會,發展黨員。8月,成立中共清湖第一支部,任書記。隨著黨員人數的增加,黨組織不斷發展壯大,1930年1月8日,成立中共清湖區委,任區委書記。同年5月6日,參與領導清湖農民武裝暴動,暴動後,任清中區革命委員會主席。後暴動隊遭到國民黨上猶反動武裝的清剿,被迫轉入猶崇山區繼續堅持革命鬥爭。9月,在參加崇義白面的一次會議時不幸被捕。11月22日,被敵人殺害於上猶縣城西郊校場壩。在臨刑前留下紅色家書:「死何足惜,為窮人事業奮鬥而死,無尚光榮……為革命為人民流血犧牲,九泉之下亦眠目矣!」體現出其豪邁氣概。
資料提供:上猶縣博物館
內容來源:上猶紅色故事
整合編輯:羅江華
審核: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