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製造」,你會想到什麼?
是自豪,還是嫌棄?
之前有個採訪是關於一個美國的路人對中國製造的看法。
這位美國大姐,面對鏡頭,脫口而出:
「質量不好還便宜。」
為了證明自己有多不喜歡「中國製造」,大姐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家裡是一個中國貨都沒有。
可是,一番檢查下來檯燈,沙發,枕頭,榨汁機.......甚至連她手裡的水杯全是中國製造。
啪啪啪啪啪打臉的聲音來得太快,讓我笑出了聲。
外國人想不到中國製造,不僅能做到實惠,還能滿足質量。
他們更不會想到的是,平常用的大多數日用小商品,其實都來自東方一個神秘的縣級市————義烏
義烏地理上屬於浙江,但從分布來看卻在全國。
作為小商品界的「沙縣小吃」,批發界的吳彥祖,取名界的金字招牌。
幾乎所有的省都有一個當地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全國光是打出這個旗號的批發市場就有近2000家。
也許我們99%的人都沒有去過義烏,但是我們都知道它代表著什麼。
那麼作為全銀河系最大的批發市場,義烏到底多猛?
舉個列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逛過兩元商品店,即使隔著20米外的街,都充斥著它吆喝聲的那種:
「2塊錢你買不了吃虧,2塊錢你買不了上當!」
「全場2元,清倉甩賣, 最後10天!最後10天!」
很多人覺得2元店的東西,買到就是賺到,這麼多人進去瘋搶的後果,是老闆夜裡一邊數錢,一邊哭的好大聲。
其實對每一個老義烏人來說,2元店的價格簡直是向顧客「打劫」。
在義烏本地的批發市場,這裡的價格隨著訂貨的數量增加而一路走低。
外面15塊,20塊一雙的拖鞋,只要能幫老闆清倉,4塊錢一雙的價格就能拿走8000雙。
輕如拖鞋,重如鐵鍋,批發價不是按個賣,而是論斤稱。
單賣數百塊的鐵鍋,如果你拿貨多8塊一斤的提走。
更不用說,二元店裡最緊俏的商品,女生常買的指甲油。
3塊錢就能買上15個(一斤)。
各種顏色的口紅,3塊錢一斤的批發價,可以買上近30個。
一件夏天炙手可熱的純白棉T,就能以5塊5的價格輕鬆拿下。
作為全國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不僅承包了兩元店,還幾乎承包了全國旅遊景點。奔奔我聽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是義烏人,有一種傷害叫做「我給你帶了點旅遊紀念品」。
有一種輪迴叫無論你逛到雲南麗江古城,還是山西平遙古城,你都逃不過義烏小商品。
不知道多少有木梳、披肩、帽子、手串,這種景區「標配特產」,或者是新晉熱銷品,手機殼,海螺,刺繡,多多少少都能從進貨渠道上,發現來自義烏的痕跡。
光是服務全國,早就不能滿足義烏人的心了,現在的義烏是國際化的義烏。
「匯四海精品,交五洲朋友」
很多人不知道現在義烏有多牛逼,奔奔我負責任的說:全球一共有219個國家和地區買過義烏的商品,沒有買過義烏商品,只有那麼5個國家。
不僅銷路廣,義烏還有一種神秘的東方力量。
2010年南非世界盃,中國足球進不去的地方,浙江的商人把嗚嗚祖拉帶了進去。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
川普和希拉蕊戰成一片的時候,用於支持兩位候選人的旗子,面具火爆熱銷,這下把義烏的出口商人們忙壞了。
有個叫姚丹丹的老闆,通過細心的比對自家生產的旗幟,還算出美國總統的支持率。
憑藉敏銳的商人意識,他毫不猶豫地囤了大量的貨。最後一共賣出了20多萬面川普旗幟。
那邊美國人還在緊張兮兮的等結果,
大洋彼岸的義烏商人,卻早就算到了「川普會獲勝」的結果。
如果說打進世界盃,預測總統大選還不夠神奇,義烏的身上還有一種外國人沒辦法拒絕的氣質。
作為外國人最重要的節日——聖誕節,自然也少不了義烏的小商品。事實上,義烏滿足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聖誕裝飾品需求。
每年都有大量的聖誕訂單,從義烏髮出去,聖誕帽、聖誕樹、聖誕老人玩具,外國人一買就是30個億,而其中的9億美元,是當年喊著要打貿易戰,制裁中國出口的美國人買的。
破功美國的貿易戰,無處不在的義烏,讓中國製造走向世界,這些是人們從義烏身上看的到的,還有一些辛酸是看不到的。
這40年「雞毛上天」的故事背後有著好幾代人的辛苦努力。
其實,義烏本身地理條件並不優越,道路不通,交通不便不說,甚至連農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也產量很低。
吃不飽,穿不暖在那個年代是常事。
從一開始的,敲糖幫的小商販走家串巷。
人們「以貨易貨」進行小商品的交換。
到建起第一個全國最先進的小商品市場。
大量的人慕名而來,逐漸帶活整個義烏的經濟。
再到現在建成的,每天逛8個小時,每個商鋪看3分鐘,也要逛一年才能逛完的義烏國際商貿城。
義烏的成功可以用16個字來概括:
無中生有、無奇不有,點石成金、兼濟四方。
在奔奔看來,義烏人身上窮則思變,「雞毛上天」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尊重和學習。
之所以能創造一個又一個東方傳奇,和義烏人的勤勞,艱苦奮鬥是離不開的。
「Made in China」和來自義烏,一樣值得我們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