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名琴,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

2020-12-19 騰訊網

中國古代十大名琴由最為出名的「四大名琴」——號鍾、繞梁、綠綺、焦尾以及其他6款較為出名的古代名琴所組成。其中唐代的名琴較多,漢代的次之。以下所列舉的十大名琴均可以從歷史典故中考證。

第一名:周代「號鍾」

「號鍾」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鐘聲激蕩,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傳說古代傑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鍾」琴。後來「號鍾」傳到]齊桓公的手中。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鍾」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鍾」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悽切,「號鍾」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

傳聞古代齊桓公一次巡行,路過一村莊,突然聽到一陣琴音,五音不齊,齊桓公聽得難受,又有喧譁鼓譟之聲,便下車尋來。這時看見一群孩子圍著一個五六歲左右的男孩,男孩用身子緊護一琴,擋著如雨點般砸來的拳腳。桓公立即呵止,救下小孩。一問:原來是孩子抱琴沿村乞討,不料演奏難聽,被當作騙子,又因搶了乞丐的飯碗,遭乞丐群毆,可這孩子雖然被打,還捨命護琴,懂得珍貴物品。齊桓公是齊國的賢明君主,通曉音律,喜好操琴,頓生憐惜。將孩子帶回宮中,再看孩子手中琴,不覺驚訝萬分,他收藏了許多名琴,還沒發現竟有如此好琴。再問,才知琴是父親遺留的,還在母親襁褓中,父親就去世,長到五歲,母親又亡,父母只留得此琴,他不得不學父親操琴賣藝,無奈他沒學過,又無錢求師,只好亂彈。桓公看那孩子目聰靈秀,甚是憐愛。孩子又不知道自己名姓,就賜名「號鍾」。叫來樂師全力教習孩子彈琴,「號鍾」苦學勤練。過了數年,桓公正要徵討魯國,第二天出徵誓師,忽聽號角聲聲,鐘鼓鳴鳴,讓人精神陡長,摩拳擦掌,他試著吹牛角一和,更佳。此樂,明天出徵,豈不是用到點子上?尋聲一看,是「號鍾」在彈琴,好不高興。第二天十萬大軍凜立,軍旗獵獵,桓公令部下吹起牛角,「號鍾」奏琴與之呼應。牛角聲聲,琴聲切切,軍威頓振。「號鍾」在牛角的伴奏下彈出的旋律雄渾悲壯激昂亢奮,千軍萬馬人人個個只覺得熱血沸騰,鬥志昂揚,雄心萬丈,士氣倍增。果然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大勝而歸。

從此「號鍾」名聲遠播,人們為了紀念音樂演奏家號鍾,也為紀念伯樂齊桓公,便把此琴命名為「號鍾」,「號鍾」這一名琴便流傳了下來,也留下了音樂中「伯樂識千裡馬」的故事。

第二名:春秋「繞梁」

據說「繞梁」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其製作年代不詳。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梁」以後,整天彈琴作樂,陶醉在琴樂之中。有一次,他竟然連續七天不上朝,把國家大事都拋在腦後。王妃樊姬異常焦慮,規勸楚莊王說:「君王,您過於沉淪在音樂中了!過去,夏桀酷愛『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殺身之禍;紂王誤聽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現在,君王如此喜愛『繞梁』之琴,七日不臨朝,難道也願意喪失國家和性命嗎?」楚莊王聞言陷入了沉思。他無法抗拒「繞梁」的誘惑,只得忍痛割愛,命人用鐵如意去捶琴,琴身碎為數段。從此,萬人羨慕的名琴「繞梁」絕響了。

第三名:漢「綠綺」

相傳綠綺通體黑色,隱隱泛著幽綠,有如綠色藤蔓纏繞於古木之上,因而名為「綠綺」。但其真正的模樣,我們早已無幸見到——古琴琴體需用疏鬆的木頭(最合適的是桐木)製作,琴弦用動物(如牛)完整的筋或馬尾製作,承受不起歲月摩挲,早已消逝於茫茫歷史長河中。

「綠綺」是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張琴。司馬相如原本家境貧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詩賦極有名氣。梁王慕名請他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此賦詞藻瑰麗,氣韻非凡。梁王極為高興,就以自己收藏的「綠綺」琴回贈。「綠綺」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

相如得「綠綺」,如獲珍寶。他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

第四名:東漢「焦尾」

《後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後因稱琴為焦桐。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親手製作的一張琴。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焦尾」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焦尾琴又稱「燒槽琵琶」。

第五名:唐代「春雷」

「春雷」為唐代名琴的名稱,制琴世家雷威所作。明代(清秘藏)記之曰:「春雷,宋時藏宣和殿百琴堂,稱為第一。後歸金章宗,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歿,挾之以殉。凡十八年,復出人間,略無毫髮動,復為諸琴之冠。天地間尤物也!」傳世唐琴極珍罕,此琴雖然納音、雙足、嶽山、琴尾等處曾經後人修補,但琴身造形飽滿,有唐琴之「圓」;當代琴家試彈,稱此琴音韻沈厚清越,兼得唐琴「松」、「透」之美。

此琴於民國時,曾經何冠五、汪景吾、張大千等名家收藏。

北宋末年,宋徽宗趙佶在其宣和內府設「萬琴堂」,廣羅天下古琴神品於其中。雷威的「春雷」琴,是其中的第一品。

金滅北宋後,金人將奪自宋宮的珍寶,裝了2050車,運往燕京。「春雷」琴也隨之來到了北京,成為了金帝宮中的第一琴,被收藏於承華殿中。金章宗死後,以此琴陪葬。在地下埋了十八年後,「春雷」又復出於世,成為了元宮中的珍寶。 後來,「春雷」琴被賞賜給了元朝承相大琴家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曾將其贈予老師萬松老人。以後,「春雷」琴又復歸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鑄。以後其琴又歸趙德潤所有。明朝時,「春雷」傳入明宮之中。

第六名:唐代「九霄環佩」

「九霄環佩」是古琴中的精品,為盛唐開元年間四川制琴世家雷氏第一代雷威製作,是公元756年唐玄宗的第三個兒子繼位大典上用的。它的聲音溫勁松透,純粹完美,自清末以來即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視為「鼎鼎唐物」和「仙品」。據悉,目前全世界只有不到20把唐代古琴傳世,其中名為「九霄環佩」者四把,一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一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一在遼寧省博物館,一在何作如先生手上。

「九霄環佩」琴在清代末年就是北京琴壇的一件重器,當時對這張琴的品評,留下文字記述的共有3人。第一個是佛尼音布,得到這張琴後,就刻上了「冷然希太古」的評語。第二人是當時的大琴學家楊時百,他非常讚賞這張唐琴,對其愛慕殷切之情清楚地表露於著作之中。他在《琴粹》中說:「歐陽公之琴記,唐琴在北宋時已不可多得,況更歷千年乎?宜乎今日唐琴如鳳毛麟角也。近時都下收藏家僅……佛君詩夢之九霄環佩,其聲音木質定為唐物無疑。……其餘予收藏及所見雖不乏良材,要不能與數琴埒。」第三人是當時藏有「飛泉」、「獨幽」兩張唐琴的李伯仁,李伯仁為大琴學家楊宗稷弟子,楊氏將「飛泉」、「獨幽」二琴定為「鴻寶」,而擁有兩張「鴻寶」的李氏卻將「九霄環佩」奉為「仙品」,「鴻寶」與「仙品」之間的差別,自可不言而喻了。

第七名:唐代「大聖遺音」

「大聖遺音」琴產生在唐代至德元年,也就公元756年.是李亨皇帝即位後所作的第一批宮琴.由於此時的聽琴人是由盛唐開元、天寶時代過來的。因此,所作「大聖遺音」琴依然保持了盛唐時期的風貌,具有秀美而渾厚的氣度。而它的渾厚感表現在琴面大而厚的弧度。另外"大聖遺音"琴的銘刻,也是有別於普通的古琴的。而就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聖遺音」琴與傳世的普通琴相比,這把琴的斷紋也是表現出時代的特點:看上去像大蛇腹紋,而在這些紋理之間又出現了若干細小的牛毛斷紋。很顯然這些斷紋是隨著漆質的老化而產生的。而且這把「大聖遺音」琴具備了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等九種美好音色·可以說是集韻味於一器,是目前傳世古琴中很難得的。

第八名:唐代「獨幽」

靈機式,晚唐。通長120.4公分,琴額寬20公分,琴肩寬21公分,琴尾寬15公分。琴面桐木斵,琴底梓木斵,冠角、嶽山、承露由硬木所制。翠玉琴軫,琴徽疑為瑟瑟徽。通體斷紋較多,有蛇腹斷、牛毛斷、流水斷、龜背斷、梅花斷。慄殼色底間朱紅漆,鹿角霜灰胎。龍池、鳳沼為圓形。龍池內刻有太和丁未(唐文宗年號)四字。此琴曾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船山所藏,後為民國時期湖南琴家李靜珍藏。近代著名琴家楊宗稷稱之為「鴻寶」,是古琴界鑑定唐琴的三大標準器之一。

第九名:唐代「太古遺音」

太古遺音琴 晚唐 長122cm 額寬22cm 尾寬14cm 中央音樂學院藏 師曠式。原黑漆,大流水斷紋。背面龍池上方刻行書「太古遺音」,池下刻篆書「清和」印,左側刻「吳景略重修甲子中秋」。古琴音樂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溫柔敦厚、「德音之謂樂」和道家順應自然、大音希聲、清微淡遠等思想的影響。曾由已故山東琴家詹澄秋珍藏。

第十名:明代「奔雷」

奔雷琴 明 長127.6cm 肩寬19cm 尾寬15.6cm 故宮博物院藏 仲尼式。黑漆,小蛇腹斷紋。背面龍池上方刻篆書「奔雷」,兩側刻有藏者題款:「南北東西幾度遊,名琴能遇不能求。奔雷無意欣相遇,宿願多年始得酬」。「久經風鶴不堪嗟,一撫奔雷興倍賒。三十年來成伴侶,怡情養性不離他」。曾由天津琴家宋兆芙珍藏。現收藏於 故宮博物院。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十大名琴,演繹繞梁餘音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國古老的彈撥樂器。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自古以來,古琴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被尊為「國樂之父」、「聖人之器」,亦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
  •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名揚四海,譽滿天下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蔡邕的「焦尾」。這四把琴被稱為「四大名琴」,雖然這四把琴已近消失,但它們對後世的影響卻一直深入,源遠流長。「號鍾」是周代的名琴。
  •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分別叫什麼 各有何傳奇故事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這四張琴被人們譽為「四大名琴」。現在,這名揚四海的「四大名琴」已成為歷史的陳跡,但它們對後世的影響並沒有消失。
  •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嗎
    古琴文化是我們中華文明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音樂在古代是和禮、書等有同樣重要地位。君子四雅,琴棋書畫,琴居其首位。琴同樣可以說的上是樂之首,很多古代文學家、辭賦家都是詩琴雙絕。君子居其室,必左琴右劍,端坐堂下,左手捧書,右手品茶,這是我們印象中文人騷客的樣子。
  • 中國古代四大古琴指是什麼,它們背後的故事鮮為人知
    那麼中國古代四大古琴指的是什麼呢?一、號鍾來歷:「號鍾」是周代的名琴,古代傑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鍾」 琴,後來歸齊桓公所有。齊桓公通曉音律,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號鍾」琴是他的最愛特點:音之宏亮,猶如鐘聲激蕩,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
  •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在眾多古琴中,猶以中國古代四大名琴最為著名,享譽古今。齊恆公的「號鍾」。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鐘聲激蕩,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但又讓人慾罷不能,回味無窮,無疑是一種最高級享受。齊恆公通曉音律,他自已奏「號鍾」,令部下敲牛角,唱歌助樂。司馬相如的「綠綺」。"
  • 古代四大名琴都有哪些?
    史上所機記載的名琴眾多,明代史書《琴書大全·歷代琴式》中列有數十種琴,每種式樣的琴後面都敘述製作者和其來歷。如「師襄」琴,「衛師襄作,項直而深端,有亂紋如絲……(師襄)綴七十二調作八百九十曲,孔子師之」。又如「月琴」,「乃師曠所作也。於琴中作大月樣,背做圓池沼,有伏吟聲。
  • 中國古代十大名琴,李師師卻一把都沒彈過!
    那麼在中國的古代,到底有哪些名琴呢?首先是號鍾。號鍾是周代的名琴。其次是春秋繞梁。三是漢代的綠綺。四是東漢焦尾五是唐代春雷。六是九霄環佩。七是大聖遺音。
  •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有一個你一定聽過
    「號鍾」、「繞梁」、「綠綺」、「焦尾」,被人們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在許多古琴當中,它們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不僅僅因為它們有著非常好聽的名字,還與它們神奇的傳說有關哦。「號鍾」是周代的名琴。音色洪亮,如鐘聲激蕩,讓人震耳欲聾。
  • 古代的傳世名琴如今何在?其中一張更是價值不菲,高達1.36億元
    古琴又名瑤琴,有著三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自三皇五帝時開始,就有關於琴瑟的記載,在《詩經》的《關雎》中還說:「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遇見心儀的女孩,要用優美的琴聲來打動她。撫琴被歷代文人騷客視為修身的必備技能之一,位居「琴棋書畫」之首。
  •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知道一個算你厲害
    說起中國古代樂器的巔峰,那就是四大名琴了。你知道四大名琴都是哪四個嗎?今天咱們來一個個了解~號鍾號鐘不知何人何時所造,不過水平極高。據說用這個琴演奏時,聲音如巨鍾一樣洪亮,震人心脾,故名號鍾。傳說中,俞伯牙曾用過號鍾演奏音樂。後來,號鐘被音樂發燒友齊桓公收藏。
  • 盤點暗黑3中十大名字優美的裝備,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
    裝備一直是暗黑破壞神系列的核心之一,它們擁有形形色色的特效、外形和背景故事,這次我們凱恩之角特別邀請到了暴雪中國本地化團隊,用盤點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分享暗黑3中那些名字好聽的傳奇裝備,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
  • 上海國際小提琴半決賽:七把古董名琴亮相
    在首屆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上,進入半決賽的18位年輕選手中,有7位使用了動輒幾百萬美元一把的古董名琴。這些名琴都來自哪裡?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它們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義大利克雷莫納被人們稱作小提琴「聖地」。從16世紀中期開始,這裡活躍著世界上最好的制琴師。
  • 中國古代著名的十大愛情故事,流傳至今
    好像至今都沒有人能夠確切解答,但是千古以來,流傳著著名的十大愛情故事!中國古代愛情一、梁山伯與祝英臺梁山伯跟祝英臺之間的愛情故事是非常美麗而又悽婉動人的,很多權威的專家也證實了歷史上梁山伯跟祝英臺愛情故事是真實的。
  • 中國古代十大名曲及其背後的歷史典故
    中華古韻,有十大名曲一說。中國古代十大名曲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由漢族傳統樂器演奏,聲音優雅,盡現中國韻味之美,是漢族傳統音樂的精髓。這些樂曲以歷史典故為旁襯,借古人之舊事以壯聲勢。大多數人並非行家,雖偶爾聆聽古曲,覺得好聽,卻不知其深刻內涵。今日知行君與大家共聽名曲,了解其背後的那些故事。
  • 古代名琴都有哪些
    號鍾」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鐘聲激蕩,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傳說古代傑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鍾」琴。後來「號鍾」傳到齊桓公的手中。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鍾」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鍾」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悽切,「號鍾」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 二、春秋時期繞梁
  • 22歲姑娘推廣 世界名琴收藏期待中國NO.1(圖)
    在中國,名琴收藏將從誰開始?誰將成為中國第一個購買義大利古典名琴的收藏人?或許不久答案就會揭曉。   五年前,當全世界三大琴行之一的「本恩&富什」名琴店總裁、「斯特拉迪瓦裡」協會主席傑夫裡·富什帶著總價值2500萬美元的6把小提琴來到北京時,名琴、名曲、大師和身材絕對稱得上「重量級」的富什先生,被眾多中國人認識。
  • 世界百年名琴空降來渝引發關注熱潮
    經過世界頂級名家精心打磨製作飽經歲月洗禮後的名琴時至今日,它們在演奏家的弓弦下依然煥發出驚人的藝術感染力吸引著無數音樂愛好者為之神往。世界名琴品鑑會現場名琴琳琅滿目2018年12月10號,坐落在重慶大學城的愛六藝集團旗下愛六藝名琴體驗館迎來多位西南地區極具分量的演奏家和名琴鑑賞家以及音樂愛好者前來參加名琴品鑑沙龍
  • 仲夏雅意 古琴故事 四大名琴賞析(二)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它在中國歷史上流傳了三千餘年不曾中斷,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是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舞臺上的古老樂器。
  • 古代的「流行音樂」,十大名曲背後的故事你了解嗎?
    中國是一個愛好音樂的國家,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發明了編鐘這樣的樂器,後來甚至把音樂當成治理國家的方式之一,可見古人對音樂的重視。在這樣的傳統影響下,我國產生了著名的「十大名曲」,這些曲子意境深遠,內涵豐富,承載了歷朝歷代興衰興替的種種情感。你知道這十大名曲有哪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