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鍾」、「繞梁」、「綠綺」、「焦尾」,被人們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在許多古琴當中,它們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不僅僅因為它們有著非常好聽的名字,還與它們神奇的傳說有關哦。
「號鍾」是周代的名琴。音色洪亮,如鐘聲激蕩,讓人震耳欲聾。傳說伯牙曾彈奏過此琴,後此琴傳到齊桓公的手中。齊桓公是一代名君,通曉音律,對其猶為珍愛。據傳此琴乃是齊桓公在一次巡行的時候發現的,當時一個五六歲的男孩正抱著一琴在村子裡乞討,因為彈奏的難聽,被當作騙子,又因搶了乞丐的飯碗,遭乞丐群毆,可是這個孩子雖然被打,卻還護著琴,齊桓公頓生憐憫之心,就將孩子帶回了宮中。回來之後,才發現這是一把極好的琴,齊桓公就向孩子打聽琴的來歷,孩子只說琴是父親遺留的,母親也剛去世,不得已孩子只能出來操琴賣藝。齊桓公看孩子目聰靈秀,又不知道自己名姓,於是便賜名「號鍾」,叫樂師教習孩子彈琴。數年之後,齊桓公準備徵討魯國,第二天出徵誓師,忽然聽得號角聲聲,鐘鼓鳴鳴,讓人精神徒長,摩拳擦掌,他便吹牛角相和,覺得非常好,就想以此樂出徵,一看,原來是「號鍾」在彈琴,好不高興。第二天十萬大軍凜立,軍旗獵獵,齊桓公令部下吹起牛角,「號鍾」奏琴與之呼應。牛角聲聲,琴聲切切,君威頓振。「號鍾」在牛角的伴奏下彈出的旋律雄渾悲壯激昂亢奮,千軍萬馬只覺熱血沸騰,鬥志昂揚,雄心萬丈,士氣倍增。果然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大勝而歸。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音樂演奏家號鍾,也為了紀念伯樂齊桓公,便把此琴命為「號鍾」。
「繞梁」據說是一個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楚莊王得到「繞梁」後,為此琴彈出的美妙音色所陶醉,連續七天不上朝,荒廢了國家大事。王妃樊姬看到這種情況非常擔憂,就用古人的例子來規勸楚莊王。為了徹底斷絕念頭,楚莊王命人用鐵如意去砸琴,一代名琴「繞梁」成了絕響。
「綠綺」是漢代梁王送給文學家司馬相如的禮物。司馬相如家境貧寒,但是自身很有才華,他的詩賦享有盛名。梁王非常欽慕他的才華,就邀請他作賦,司馬相如揮筆寫下一篇《如玉賦》贈給了梁王。梁王看了很高興,就把自己收藏的「綠綺」琴回贈給了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對其猶為珍愛,有一次,司馬相如做客卓家,眾人便說:「聽說你『綠綺』彈得極好,請操一曲,讓我輩一飽耳福。」司馬相如早就聽說卓王孫的女兒文君,才華出眾,精通琴藝,而且對他極為仰慕。司馬相如就以「綠綺」彈了兩首琴曲來表達自己對卓文君的愛慕,文君聽後,怦然心動,不顧父親的阻撓毅然同相如私奔。從此,司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便被傳為千古佳話。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親手製作的一張琴。蔡邕曾在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愛不釋手。於是,他憑著高超的音樂修養,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為琴尾還留有燒焦的痕跡,就取名為「焦尾」。「焦尾」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