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蔡邕的「焦尾」。這四把琴被稱為「四大名琴」,雖然這四把琴已近消失,但它們對後世的影響卻一直深入,源遠流長。
「號鍾」是周代的名琴。這把琴音色洪亮,猶如鐘聲悠揚,號角長鳴,振聾發聵。傳說大名鼎鼎的彈琴好手伯牙曾經彈奏過此琴。後來此琴傳到善於音律的齊桓公手中。他尤其鍾愛這把琴。
現在我們常說的「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源於《列子》中的故事:周朝時,韓國女歌手韓娥去齊國,貧苦無食,只能賣唱,歌聲悽婉。她離去三日後,歌聲依舊盤旋迴蕩在屋梁上。此琴名為「繞梁」,課件琴的特色必是餘音不斷。此琴之後被楚莊王收藏。
」綠琦「是司馬相如的一把琴。"綠綺"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結合的精華。相如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美妙的音色,使此琴名噪一時,後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而且,在一次宴會上,有人勸說司馬相如用綠綺演奏一曲,當時卓文君也在場,他聽說卓文君精通音律,並對她極為仰慕,便彈奏了一曲《鳳求凰》,博得卓文君的歡心。從此,司馬相如以琴追求卓文君的故事便為人所知,成為一段佳話。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蔡文姬之父)親手製作的一把琴。蔡邕曾在烈火中搶救出一段沒有燒完,音色不同尋常的梧桐木。她根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了一把音色絕妙無比的七弦琴,因琴尾留有焦痕,遂取名為焦尾。"焦尾"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中國四大名琴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現今它們已經消失,
但這警示我們要更好地保護現今存在的優秀文化遺產並把它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