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書閱讀要上好起始課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整本書閱讀」系列②

編者按:「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作為貫穿始終的學習任務群之一,被列入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相比使用文選式教材時單篇獨章、逐段逐句的講授,整本書閱讀在理論上更有利於學生閱讀經驗的建構、閱讀能力的提升和閱讀成果的形成,為學生進行深度閱讀、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打下基礎。但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經典名著中選取書目?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目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案?如何對學生進行組織管理和評價……2018年,本版推出「整本書閱讀」系列欄目,期待讀者積極投稿,把自己的探索、實踐和思考與大家分享交流,使更多的教師受益。

從目前的閱讀狀況來看,整本書閱讀有些老師可能忽視了起始課(也可叫導讀課),我覺得,這有點危險。如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品質,基本上被破壞殆盡,許多學生沒耐心讀完一本書,即便是像《邊城》《老人與海》這樣篇幅短小的書,更不用說像《紅樓夢》這樣的大部頭,或者像《吶喊》這樣艱深的著作。而上好起始課就可以幫助學生點燃閱讀興趣,甚至是持久的閱讀興趣。

在講《論語》之前,我擔心學生對這本書有隔膜、不能很順利地進入孔子,擔心學生在老師的逼迫下,勉強去讀幾天,不能深刻地認識到閱讀這本書的意義和價值,那麼就一定會半途而廢。我最擔心的問題是,如果閱讀一本書、一個作者,是勉強進入的,該是何等痛苦,而且將心比心,我也不願意這樣做。於是我煞費苦心地琢磨要上一節起始課,以幫助學生正確地了解《論語》和孔子,我希望讓他們對《論語》和孔子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幾乎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備課。不是說備這節課有多麼難,而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左右徘徊。最終,我確定這節起始課講兩個內容:孔子這個人和《論語》這本書,前一個問題是重點。

關於孔子這個人,別說講一節課,就是講一個學期都可以,那麼在短短的一節起始課裡講點什麼呢?我想,關注點還是要放到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上,目的是要「點燃」。於是圍繞「孔子這個人」,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家世——孔子生於沒落貴族家庭。

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後裔。孔子六祖孔父嘉曾任宋國大司馬,其後代避難奔魯(自此為魯國人),卿位始失,下降為士。——在這裡我強調孔子為貴族後裔,強調貴族的重要性,給學生一些暗示,要他們注意,《論語》中的孔子,身上有貴族的血統,有擔當精神。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佰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在這裡我想強調到孔子出生時,已經家道衰落,基本上是平民,所幸的是,他很聰明——夫大妻小,可能符合優生的原則吧,這一點學生會很有興趣。後來講課時證實,學生對這兩點的確很有興趣。

第二個問題:時代——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與春秋後期同步。

據不完全統計,這一段時間共發生133場戰爭,分別有:宋與鄭52場,齊與晉25場,晉與楚22場,楚與吳24場,吳與越10場。

據不完全統計,發生弒君事件共39人次,分別有:在齊國,換國君39位,弒君12次;在魯國,換國君36位,弒君5次;在衛國,換國君43位,弒君5次;在宋國,換國君34位,弒君6次;在晉國,換國君39位,弒君11次。

——這僅是部分統計,但已經很說明問題了。在一個王綱解紐、禮崩樂壞的時代,誰是那個力挽狂瀾的巨子,誰能夠擒住時代之手?很幸運的是,孔子出現了——孔子不出,如蒼生何?所以朱熹評價孔子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我們要記住孔子的恩德,我們都是孔子的後人。

第三個問題:經歷——孔子一生最主要的經歷,就是企圖從政,但屢屢失敗;轉而從教治學,卻成就輝煌,遂成為素王——白衣天子。

求學:「吾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論語·為政》)向老子問禮,向郯子學職官,向師襄子學琴。

從政:第一段,20歲—21歲,在魯,任委吏、乘田吏;第二段,在魯,51歲—55歲,任中都宰,後任司空、大司寇,後與魯國執政者季氏發生矛盾,棄官離魯;第三段,55歲—68歲,凡十四年,歷衛、陳、曹、宋、鄭、陳、蔡、楚等7國,雖多受禮遇,但並不重用,形如「喪家犬」,最後回到魯國。

從教:第一段,22歲—35歲,在魯,創辦私學,收弟子南宮适、顏路、子路、曾點等;第二段,38歲—50歲,避魯,收弟子顏回、子貢、子羽、子禽、公西華、子遊、曾參、子張等;第三段,68歲—73歲,回魯,《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又二人。」

這三個問題講完,孔子的出身、基本精神和生平,就基本上清楚了,但還不可感、不可愛、不可觸摸,還不是一個人間孔子。於是我又設計了三個小故事,故事中的孔子才是有血有肉的。這三個故事是:絕糧陳蔡、慟哭顏淵、哲人其萎。

第一個故事寫孔子的鎮定大氣,處逆境而不亂,必有大胸懷,孔子的貴族血統顯現力量。第二個故事寫孔子的師生之誼,這是當今最欠缺的;顏淵之死,《論語》濃墨重彩,四次寫到(可《論語》總共才11000多字啊)。現在可還有這樣的老師哭送學生?講到這裡的時候,我也是哽咽著說不出話。第三個故事寫孔子最後告別人世,他老而不頹唐,異常清醒,擔心自己走後,無人挽救這個江河日下的亂世!我講到這裡的時候,學生的眼睛都亮了——那一刻,我感覺睡在學生心靈深處的開悟覺醒了!而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關於「《論語》這本書」我主要講述了兩個問題:《論語》的基本面貌和儒學的發展歷程。

《論語》的基本面貌:

1.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語錄體,20篇,512章(又說492章),共計11000多字。

2.20篇大多以人物為篇名,如「顏淵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也有的以內容為篇名,如「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無論哪一種,都跟本篇開頭的第一段話有關,如「述而篇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鄉黨篇第十」(「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3.核心思想是「仁」,凡109處,是禮、樂、忠、信、孝、勇……的總綱。

4.趙普說:「《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儒學的發展:

1.先秦:孔子講仁;孟子好義;荀子崇禮。

2.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家思想概括為「三綱五常」,作為官方思想。

3.唐代:韓愈,維護「道統」,反對佛老。

4.宋明: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

5.近現代:新儒家,康有為、梁漱溟、熊十力、馮友蘭……康有為說,「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體在各明名分,其用在與時進化。」

——把這些內容跟學生講清楚,《論語》的基本面貌也就清晰了,而且儒學的基本思想也開始進入學生心靈。我相信這樣的起始課,對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學生全面地了解孔子和理解《論語》是有作用的。

那麼,整本書閱讀的起始課是不是就只有這一種形式呢?當然不是,比如有個學校請我去講《莊子》,我就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我給學生讀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作為詩人哲學家的莊子》,一邊讀文章,一邊跟學生講莊子的故事與《莊子》這本書,學生也是聽得興味盎然。整本書閱讀的起始課到底怎樣講才好,我的看法是,你找到了最適合引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式方法,那就是最好的,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

(作者系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高中語文教研員)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5日第11版 

相關焦點

  • 中學語文教材教法:如何上好語文閱讀課?
    中學語文教材教法:如何上好語文閱讀課?http://www.hteacher.net2011-09-26 09:52教師網[您的教師考試網] 【導讀】中學語文教材教法:如何上好語文閱讀課
  • 五六線小縣城也有高質量的整本書閱讀課
    四年來,我們見證了小讀者學堂的成長,從樊登小讀者app、口袋詩詞、聲律啟蒙、論語到繪本思維課,現在,我們更加慶幸,因為加盟小讀者學堂,小縣城裡也有高質量的整本書閱讀課啦〜什麼是整本書閱讀課?整本書閱讀課教什麼?下面這位會長的口述將給你答案。
  • 都在說「整本書」閱讀,「整本書」包括哪些書,如何評價!
    一、上好導讀「三課」既然教科書有「快樂讀書吧」,課堂教學就有「上『快樂讀書吧』課」這一課型,用以指導學生閱讀「快樂讀書吧」中的書(若在普通高中,就是「整本書的閱讀與研討」)。其目的是通過整本書的閱讀教學,使學生愛讀、會讀、深讀整本書,進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 《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案例
    以興趣來消除與經典的隔膜,在興趣中閱讀整本書,在興趣中學會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在興趣中初步形成專題探究的意識,並且能完成簡單的讀書報告。對於理性的批判則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能體會最好,不能體會不強灌輸。在我設計的三堂課中,始終以興趣為主導,以學生活動為主要方式,力爭達到消除與經典隔膜的目的。教學目標:1. 學會自主制定讀書計劃,梳理《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內容。
  • 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重構
    基於以上問題,我力求以賞讀整本書為載體,通過構建系統化的賞讀教學流程來促進學生的優化表達。通過實踐,最終確定整本書賞讀的教學流程為——導讀課、賞讀課、分享課、拓展課、寫作課。現以賞讀小說《安妮日記》來具體說明。
  • 為什麼整本書閱讀比大語文更實用?
    為什麼整本書閱讀課比大語文更實用,何謂整本書閱讀課?1、近兩年,整本書閱讀課的概念進入了公眾視野,國家要求中小學重視整本書閱讀。早在20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語文教育家葉聖陶就提出要讀整本書的概念。試問,要養成讀書習慣而不教他們讀整本的書,那習慣怎麼養得成?」由於整本書購買成本高,以及戰亂等因素,此就此擱淺。2001年7月出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這樣的表述:「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 走進整本書 深耕大閱讀
    此外,參會老師也從這堂課中學習到了諸多教學方法,舉一反三,在學中思,在思中改,獲得提升個人閱讀教學質量的啟發。      課畢,楊老師對本堂課做了總結,從設計環節上的分配再到授課時根據學生情況進行的調整,令人收穫頗豐。
  • 新課改倡導整本書閱讀,你知道整本書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嗎?
    整本書閱讀是當今語文教改的一個重要趨勢,但要在語文教學中完完全全地落實這一趨勢,恐怕還得走很長一段路。雖然如此,但整本書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價值和意義卻不容小視,概括起來,主要有六種:1.因此,在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始終把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培育放在首位,如此,整本書閱讀才有可能開展起來,整本書閱讀才有可能起到文選型教材閱讀所起不到的作用。那麼,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如何去激發並培育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從教材編寫和使用的角度看,當然要通過整本書閱讀去激發和培育。原因是什麼呢?
  • 【師者心語】整本書閱讀的路上 讓閱讀和生命共鳴 ——《小學語文整本書分類閱讀教學研究》讀後感
    帶著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許多困惑,在這個寒假,我翻開了《小學語文整本書分類閱讀教學研究》這本書,也給自己充充電。260頁的文字,5個題材的選擇,5本書的教學課例,15本書的同類閱讀推薦,構成了它的全部。結構清晰明了,內容乾貨滿滿,不需用多麼高深晦澀的理論粉飾,實實在在的課例分享。這是我翻閱後的一個感受。
  • 王振:《小鹿班比》整本書閱讀交流課 | 教學設計分享
    點燈人語 丨為你讀詩 丨兒童創作 行業分享 丨周五講壇整本書閱讀教學可分為三種課型:課前導讀課、閱讀推進課和讀後交流課
  • 整本書閱讀研討會在璧中舉行
    本報訊(記者 曾清龍)日前,由區教科所主辦,璧山區中學校、璧山中學語文創新基地承辦的「整本書閱讀研討會」在璧山中學舉行。本次活動吸引了重慶市各個區縣以及區內的200多位高中語文教學一線教師前來觀摩。高中生要如何讀懂像《鄉土中國》這樣的學術專著?
  • 閱讀,與「我」有關——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視角轉變
    摘 要:當下,整本書閱讀教學大多停留在主要內容的淺嘗輒止式閱讀,很難實現整本書閱讀興致的持久與閱讀思辨的深入。在統編教材把整本書閱讀作為課程教學任務的背景下,廣大語文教師則需重建有別於傳統課外閱讀教學的操作機制:從「我」的角度進行整本書閱讀,在教學內容、問題設計、閱讀策略、交流推進、檢測評估等五個方面實現相應轉變,旨在不停留於內容的獲知,更要基於讀者角度實現閱讀能力、閱讀思辨與人格精神的全面提升,真正實現與「我」有關的閱讀生活。
  • 【聚焦語文真問題】「整本書閱讀評價:問題與對策」之三│餘黨緒:整本書閱讀四境界及其測評
    【摘   要】整本書閱讀測評的價值在於激勵與引導學生的閱讀與探索,測評應該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內在邏輯保持一致。讀書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前提,自我體驗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礎,思辨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核心。【關鍵詞】整本書閱讀   測評   思辨整本書閱讀測評的價值在於引導與激勵學生的閱讀與探索,測評不僅要充分尊重整本書閱讀的規律與實際,還要充分考慮學生閱讀的志趣與學習的需求。根據學生的意志與情思在閱讀中的參與程度,我們可將整本書閱讀分為四個層次,用問句表達就是:讀了嗎?讀懂了嗎?讀對了嗎?讀出新意了嗎?這四個境界,其實也可視作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四個階段。
  • 【成長學院】史麗芬「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實操課」系列創新精品課(第二期)又與大家見面啦!
    部編版教材把整本書閱讀教學放在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面對這一新挑戰卻困難重重。學生不愛讀書怎麼辦?
  • 王惠:整本書閱讀的文本解讀要深入到思維層面
    具體到整本書閱讀中,「文本」 就是我們所閱讀的這本書,或者這本書中的篇章。一個文本可以分成內容、形式和主題三個部分。 文本是由語言構成的,文本的內容就是語言的意義的合成,即每一個詞語在句子中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最終形成了語義。我們在閱讀中常常「得意忘言」——用解讀語義的方式去把握文本的內容。
  • 山東省實驗小學唐冶學校舉行整本書閱讀研討活動
    為進一步探索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提升教師整本書閱讀教學水平,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習慣,12月11日,山東省實驗小學唐冶學校舉行了整本書閱讀研討活動。活動上,山東省實驗小學唐冶學校教師孫文靜展示了二年級童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導讀課。她通過輕鬆幽默的方式,帶領學生讀封面、看插圖、看目錄、大膽猜想情節、制定閱讀計劃,層層深入,將閱讀方法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了學生想要去讀「整本書」的欲望。
  • 《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王希明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傳統的語文課堂提出了挑戰。眾所周知,一堂課是有時間限制的,所解決的問題只能是幾個甚至一個。單篇課文的容量有限,和課堂教學的時長及授課方式都相匹配,比較容易講透。而整本書則內容宏富,課堂教學中試圖做到面面俱到絕無可能。想要以一堂課撬動整本書,就必須要找到可以帶動「面」的幾個「點」。
  • 山大附中鳳凰路學校特舉辦「整本書閱讀研討會」活動
    溫儒敏教授說:「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在培養閱讀興趣上,語文教師除了上好導讀課進行激趣之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探索整本書閱讀的方法,11月24日下午山大附中鳳凰路學校特舉辦「整本書閱讀研討會」活動。
  • 成都天府新區正興小學開展整本書閱讀研討活動
    閱讀,給我們打開了一扇奇幻的門,踏進這扇門,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可以上天入地,更可以領略人生的真諦。為了更好地帶領孩子們遨遊書海,2020年12月10日,成都天府新區正興小學「創享閱讀」課程開展了一次整本書閱讀研討活動。
  • 王希明:《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作者 王希明 七彩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傳統的語文課堂提出了挑戰。眾所周知,一堂課是有時間限制的,所解決的問題只能是幾個甚至一個。單篇課文的容量有限,和課堂教學的時長及授課方式都相匹配,比較容易講透。而整本書則內容宏富,課堂教學中試圖做到面面俱到絕無可能。想要以一堂課撬動整本書,就必須要找到可以帶動「面」的幾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