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心語】整本書閱讀的路上 讓閱讀和生命共鳴 ——《小學語文整本書分類閱讀教學研究》讀後感

2021-03-05 臨沂第九實驗小學

  「猜猜我是誰」系列的洞洞書,想必很多媽媽並不陌生,在陪娃翻閱的時候,「猜猜小蝌蚪長大後會變成什麼?猜猜毛毛蟲長大後又會蛻變成什麼?」令我不禁一想:這小小的人兒不也是一樣嗎?他們也會經歷一點一點的改變,日漸豐盈,書寫屬於他自己的故事。他看到的物,認識的人,讀過的書,都會深深淺淺地印在他的生命裡,給他一個看世界的角度和態度。人人都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引導他知道究竟怎樣走進去,走進去是一種怎樣完美的體驗,可能比告訴他裡面有「黃金屋」、「顏如玉」更重要吧。

  人聲鼎沸的菜市場,滿目琳琅的果蔬,孩童紅撲撲臉蛋上掛著的笑容,都在彰顯著春節的熱鬧,尤其在經歷了「城市被按下暫停鍵」一樣的上一個寒假之後,這樣的熱鬧顯得平凡又珍貴。帶著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許多困惑,在這個寒假,我翻開了《小學語文整本書分類閱讀教學研究》這本書,也給自己充充電。260頁的文字,5個題材的選擇,5本書的教學課例,15本書的同類閱讀推薦,構成了它的全部。結構清晰明了,內容乾貨滿滿,不需用多麼高深晦澀的理論粉飾,實實在在的課例分享。這是我翻閱後的一個感受。

  記得看到過這樣的一段話:一個孩子的成長,如果有幸伴隨著童話故事,那麼當他由一個語言階段進入到另一個階段的時候,就會保持著一種源自生命的豐富性。

  以《鼴鼠的月亮河》為代表的童話類書籍閱讀教學是我最先開啟的部分。這是最接近我現在一年級學生的題材,尤其看到假期裡大家要讀的《小豬唏哩呼嚕》這幾個大字赫然出現在同類推薦的旁邊,更是讓我有足夠的好奇心去探索一下他們的廣大神通。

梳理之下就會發現,圍繞整本書,導讀課,推進課,分享課三種課型貫穿。是興趣的激發,是方法的指導,是過程的監控,也是對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引導。

  有趣的活動設計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一支魔法棒。「封面有寶我來尋」「簡介有疑我來問」「情節有趣我來猜」,「人物有趣我猜演」等等,藉助有趣的活動,將觀察書的封面、了解作者與圖書的一些信息,關注書中有趣的故事情節這樣帶有任務性質的學習,融入到看似好玩的活動裡。小說題材為代表的《海底兩萬裡》,通過繪製「鸚鵡號」的航海路線圖調動了興趣又在腦海中構建起框架,何樂不為呢?

  老師的及時梳理提煉為學生的閱讀保駕護航。藉助思維導圖理一理情節,《鼴鼠的月亮河》中把主人公到了哪裡,遇到了誰,發生了哪些關鍵的事,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情節導圖理清脈絡。讓大家來說一說友情,猜一猜夢想,更是把通過故事情節所傳遞的情感提煉出來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這裡有有趣的活動,活動裡有探索性的問題,問題激發閱讀興趣,一步一步推進整本書的閱讀。一環扣一環,一章連一章;感興趣的部分,自己去探索;超出學生提取能力的高度,老師拉一拉。就這樣,有梳理,有拔高,寓學於樂,這本書我們就讀完了。

博爾赫斯說:我心裡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書籍的美好不言而喻。在過去的一個學期裡,或作為放鬆時的故事書,或作為表現優秀後的獎勵,或作為維持課堂秩序的手段,大衛系列、鼠小弟系列、大腳丫系列這些繪本故事與我們班這些初入小學的同學來了一個美麗接觸。我們從認識它的封面開始,邊讀邊預測裡面的情節,一起感受其中的樂趣和智慧;《沒頭腦和不高興》從故事的主人公出發,到理解沒頭腦和不高興這兩個名字的特殊用意,伴隨著陣陣笑聲我們明白了習慣的重要性;《地下100層的房子》讓我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去探索,在小細節裡感受作者的細膩和用心。親子閱讀更是在父母的陪伴下鞏固了拼音,增加了識字,當然也豐富了見識。都說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雖然都是些淺顯的嘗試,但好在我們已經出發了。

  不管是故事本身就極具吸引力的童話,還是緊扣三要素的小說,不管是形散神不散的散文,還是兼具文學與科學的科普類讀物,亦或是讓世界更美好的詩歌。他們題材有別,方法有異,卻都以文字涵養心性,以文字感知世界,以文字觀看生命的萬花筒。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春天已經完全勃發,大地已重新甦醒,而我們也將繼續踏上徵途。有人說:閱讀是一所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新的一年,願你、願我、願我們的學生,心中有目標,手中有方法,在閱讀的百花園裡採擷一縷芬芳。

相關焦點

  • 【師者心語】願做兒童閱讀的點燈人 ——讀《小學語文整本書分類閱讀教學研究》之我見
    願做兒童閱讀的點燈人——讀《小學語文整本書分類閱讀教學研究》之我見  自2016年暑假我們作為實驗區試用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以來,我有幸成為第一批踏上語文教學改革快車道的教師。走進統編教材,我們處處可見教材對「閱讀」的重視。
  • 為什麼整本書閱讀比大語文更實用?
    為什麼整本書閱讀課比大語文更實用,何謂整本書閱讀課?1、近兩年,整本書閱讀課的概念進入了公眾視野,國家要求中小學重視整本書閱讀。早在20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語文教育家葉聖陶就提出要讀整本書的概念。2001年7月出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這樣的表述:「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2、學校教學內容大部分是群文閱讀或單篇閱讀,單篇和群文的好處是精細化理解文章。壞處是不利於培養孩子閱讀的耐力,而且閱讀單篇文章時,我們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 「復興教體」邯鄲市復興區小學語文中心教研組開展整本書閱讀研討會
    精益求精,卓爾不群,我們爭做卓越語文人。為了提高教師語文素養,打造整本書閱讀生態課堂,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復興區小學語文中心教研組集體教研在百花小學舉行。本次教研由復興區教研室劉飛飛老師組織並主持,全體語文中心教研組成員參與教研。本次活動分為兩個板塊:語文教師基本功訓練和《基於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課堂實踐研究》研討會。
  • 西安市整本書閱讀教學研討活動在曲江南湖小學舉行
    如何有效進行整本書閱讀策略的指導?如何提升教師整本書閱讀教學水平?在學校推進整本書閱讀中有哪些好的經驗?……這些教師們關切的問題在曲江南湖小學舉行的一場教學活動中進行了研討交流和經驗分享。9月19日,由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主辦、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繼續教育委員、曲江南湖小學承辦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研討會暨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繼續教育委員整本書閱讀科研實踐基地校授牌儀式在曲江南湖小學舉行
  • 都在說「整本書」閱讀,「整本書」包括哪些書,如何評價!
    整本書」包括哪些書、怎麼指導和評價整本書的閱讀呢?讀「整本的書」,始於2001年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簡稱「實驗稿課程標準」)。但是,實驗稿課程標準頒布近20年,整本書的閱讀並沒有真正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質性內容。
  • 閱讀,與「我」有關——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視角轉變
    摘 要:當下,整本書閱讀教學大多停留在主要內容的淺嘗輒止式閱讀,很難實現整本書閱讀興致的持久與閱讀思辨的深入。在統編教材把整本書閱讀作為課程教學任務的背景下,廣大語文教師則需重建有別於傳統課外閱讀教學的操作機制:從「我」的角度進行整本書閱讀,在教學內容、問題設計、閱讀策略、交流推進、檢測評估等五個方面實現相應轉變,旨在不停留於內容的獲知,更要基於讀者角度實現閱讀能力、閱讀思辨與人格精神的全面提升,真正實現與「我」有關的閱讀生活。
  • 9節課例,8場報告,解決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重難點
    理論知識:深入了解整本書閱讀的背景與意義,觀看一線教學研究報告;實戰經驗:在課例視頻中感受王文麗老師對文化經典的解讀和對課堂氛圍的把握;教學指導:學習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理清教學設計思路。王文麗  北京市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語文教研員,北京市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
  • 新課改倡導整本書閱讀,你知道整本書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嗎?
    整本書閱讀是當今語文教改的一個重要趨勢,但要在語文教學中完完全全地落實這一趨勢,恐怕還得走很長一段路。雖然如此,但整本書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價值和意義卻不容小視,概括起來,主要有六種:1.因此,在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始終把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培育放在首位,如此,整本書閱讀才有可能開展起來,整本書閱讀才有可能起到文選型教材閱讀所起不到的作用。那麼,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如何去激發並培育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從教材編寫和使用的角度看,當然要通過整本書閱讀去激發和培育。原因是什麼呢?
  • 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重構
    基於以上問題,我力求以賞讀整本書為載體,通過構建系統化的賞讀教學流程來促進學生的優化表達。通過實踐,最終確定整本書賞讀的教學流程為——導讀課、賞讀課、分享課、拓展課、寫作課。現以賞讀小說《安妮日記》來具體說明。
  • 書香潤心靈,閱讀促成長—接山鎮中心小學整本書閱讀線上培訓活動
    為幫助老師們更好的理解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特點,高質量的組織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2020年11月18日,接山鎮中心小學全體語文老師參加了山東省小學語文線上教研活動,此次活動以「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主題,既有專家報告,又有一線老師閱讀指導課的展示及經驗分享,全體語文老師紛紛表示收穫滿滿
  • 高子陽:整本書閱讀,人人能用的五種簡單方法
    整本書閱讀指導,高水平的策略是複雜問題簡單化,而不是簡單問題複雜化。我從2004年開始研究整本書閱讀,主要使用以下五種方法,人人能用,非常簡單。一、 一頁一頁翻著看這方法不是我的發明創造。有本書叫《小淘氣魯夫》,獲得1944年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是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艾得偌·艾斯提斯的作品。魯夫是個非常淘氣的小男孩。
  • 大連24中學高中語文新課標視角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與策略
    高中語文新課標視角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與策略劉豔華作者簡介:劉豔華,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語文教師,特級教師,全國名師大講堂講師,遼寧省教學能手,遼寧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大連市骨幹教師。摘要:基於高中生閱讀現狀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未來發展出發,整本書閱讀是重要的語文學習內容與方式。
  • 《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王希明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傳統的語文課堂提出了挑戰。眾所周知,一堂課是有時間限制的,所解決的問題只能是幾個甚至一個。單篇課文的容量有限,和課堂教學的時長及授課方式都相匹配,比較容易講透。而整本書則內容宏富,課堂教學中試圖做到面面俱到絕無可能。想要以一堂課撬動整本書,就必須要找到可以帶動「面」的幾個「點」。
  • 初中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摘 要】本文通過所在學校整個初中階段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在序列閱讀書籍的安排、閱讀目標的達成、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習慣的培養等方面作了潛心探究,以期能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關鍵詞】初中階段 整本書閱讀 教學探究我校以「精品人文、精美藝體、精妙科技」為辦學特色,提出了對學生「四個一」的基礎綜合素養要求(掌握一門藝術技能,具有一項體育特長,受過一種科技訓練,養成一生閱讀習慣)。為此,我校開設了「人文閱讀」特色課程,並聘請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定期來校指導並進行公開課示範教學。
  • 王希明:《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作者 王希明 七彩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傳統的語文課堂提出了挑戰。眾所周知,一堂課是有時間限制的,所解決的問題只能是幾個甚至一個。單篇課文的容量有限,和課堂教學的時長及授課方式都相匹配,比較容易講透。而整本書則內容宏富,課堂教學中試圖做到面面俱到絕無可能。想要以一堂課撬動整本書,就必須要找到可以帶動「面」的幾個「點」。
  • 【薦讀】深度思維,讓整本書閱讀真正發生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蔣老師的兩次提問,都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學生不僅要對小說有準確的理解,而且要聯繫上下文、聯繫自己已有的生活體驗,深入分析,準確表達。可以說這兩個問題,特別是故事結局的設計,集中了多種能力與素養為一體,極具挑戰性性,也極富有思維的張力,能夠帶領著學生的思維不能不、不得不向深處延伸,把文本解讀、情感體驗和價值取向等聯繫起來,創造出一種能助推思維深度發展的有我之境,讓學生的閱讀真正發生。由此可見,高階問題最大的價值就是幫助學生形成綜合思維力,甚至是批判性的思考力,讓學生在學習中能立足文本的內容,跳出文本思考,獲得全方位的提升。
  • 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起點和原則-中國教育新聞網
    教師針對不同的整本書,應以不同的閱讀方法為重心,收穫知識,提高閱讀能力。整本書閱讀教學應注重起點的深入挖掘,然後進行閱讀遷移。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的起點要抓好兩個「一」。從教材中一篇文本內容入手,做好閱讀起點的深入挖掘,為閱讀遷移做鋪墊。從教材這一「整本書」著手,傳授整本書閱讀的方法。目前使用的統編教材,只有後記沒有前言,後記要先讀,因為這一部分介紹了這一整本書的來歷。
  • 開學伊始,邯鄲市復興區整本書閱讀再擂戰鼓!
    復興區小學語文學科聚焦整本書閱讀的課堂研究,圍繞閱讀單的設計,突破整本書研究的關鍵點,開展整本書閱讀課型建設的研究工作。9月4日上午,復興區教研室舉行了小學語文網絡教研活動。拉開了學科培訓系列活動的序幕。
  • 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怎麼教?讀哪些書,怎麼指導,如何評價?
    既然教科書有「快樂讀書吧」,課堂教學就有「上『快樂讀書吧』課」這一課型,用以指導學生閱讀「快樂讀書吧」中的書(若在普通高中,就是「整本書的閱讀與研討」)。其目的是通過整本書的閱讀教學,使學生愛讀、會讀、深讀整本書,進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整本書的閱讀教學至少包括「啟動」課、「跟進」課和「分享」課三種樣態。
  • 整本書閱讀怎麼教?特級教師剖析,包括哪些書、怎麼指導和評價
    讀「整本的書」,始於2001年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簡稱「實驗稿課程標準」)。但是,實驗稿課程標準頒布近20年,整本書的閱讀並沒有真正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質性內容。因此,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主持編寫統編語文教材時,將整本書的閱讀編入教科書,設計了「和大人一起讀」(一年級)、「我愛閱讀」(二年級)、「快樂讀書吧」(一至六年級)等欄目,有序安排整本書的閱讀。那麼,小學語文「整本書」包括哪些書、怎麼指導和評價整本書的閱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