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怎麼教?讀哪些書,怎麼指導,如何評價?

2021-03-01 一起悅讀

既然教科書有「快樂讀書吧」,課堂教學就有「上『快樂讀書吧』課」這一課型,用以指導學生閱讀「快樂讀書吧」中的書(若在普通高中,就是「整本書的閱讀與研討」)。其目的是通過整本書的閱讀教學,使學生愛讀、會讀、深讀整本書,進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整本書的閱讀教學至少包括「啟動」課、「跟進」課和「分享」課三種樣態。這些課既可以在教室上,也可以在圖書室上;既可以班級授課,也可以個別「小灶」;既可以規定閱讀時間,也可以不確定時間;既可以由教師來上,也可以由學生來上,還可以由圖書館員和學生家長或作者來上。

1.啟動課。整本書「啟動」課,教課者將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語言、最簡的方式,烘託閱讀氣氛、激發閱讀興趣,學生恨不得馬上拿起書、興致勃勃翻開,靜靜地享受閱讀,「浸漬」其中。如此整個身心沉浸在閱讀之中,文化的感覺有了,語言的感覺也有了。

「啟動」課的「啟」大致包括:

(1)用心創作並演講一段導語;

(2)繪聲繪色講一個故事(既可以是書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是自己或名人閱讀此書的經歷);

(3)精心設計的一串問題;

(4)製造一個懸念;

(5)閱讀策略或技巧傳授,如尋讀(那種快速找到特定問題答案的閱讀技巧)、跳讀(不理解或不感興趣的內容先跳過去)、猜讀(預測情節發展或猜猜大致意思)等。比如,「啟動」五年級學生閱讀《紅樓夢》的導語:

也許,你正在為「寫一件難忘的事」而發愁,為「記一個印象深刻的人」而發呆,為「一次春遊/秋遊」而發傻……那麼,請你翻開《紅樓夢》吧!領略一下偉大文學家——曹雪芹的生花妙筆吧!琢磨曹雪芹怎樣寫一家老小初見一位千金小姐(第三回),一幫頑劣孩童大鬧學堂(第九回),一群青春少年放飛風箏(第七十回)……你一定不再「發愁」「發呆」「發傻」了!

如果你聽了,應該會翻開《紅樓夢》,找到這幾回來讀吧!這一讀,你可能就喜歡上《紅樓夢》了。

2.跟進課。整本書閱讀就像跑馬拉松,需要不斷補充能量、不斷加油助威;又像叢林探險,需要不斷改進方案、不斷調整方向。這便是整本書閱讀的「跟進」課了——尤其是高年級學生讀長篇名著。

「跟進」課有以下基本樣式:

(1)講授(溫習)新的閱讀方法,如做批註、寫讀後感、縮寫(寫梗概)等;

(2)補充專門的文學鑑賞小常識,如人物形象塑造、環境描寫烘託、情節曲折設置、結尾出人意料、孕育言外之意等;

(3)命制若干思考題促進思維向縱深處延展;

(4)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如由同名作品改編的影視片段、話劇片段)進行比對;

(5)與自己的生活對接;

(6)解答疑惑解決問題;

(7)知識競賽(主要針對閱讀科普讀物),等等。

整本書閱讀「跟進」課是學生閱讀旅途上的一個「智慧驛站」——或補充能量或更新方法或增強期待,目的是更好地「整裝」再出發。

3.分享課。有效的閱讀,讀者是「用大腦閱讀,不是用眼睛」,是要不斷連接自己的生活經驗,「建構他們自己的意義」。每一個讀者都如此不同,建構的意義自然不同,這就是「分享」的必要性。

「分享」課就是把個人的閱讀收穫——所建構的意義——變成集體的豐富多彩的閱讀智慧。主要有三種樣態:

(1)以口頭形式呈現(與口語交際課整合),如推薦一本好書、講一個書裡的故事(或我與書裡的故事)、就書中的觀點即興發言或展開辯論、講「親子共讀」故事等;

(2)以書面形式呈現,如專項展覽(如批註、讀後感、縮寫/梗概、簡單的研究報告等)、綜合展覽(如手抄報、海報等)。尤其是以書面形式呈現的閱讀成果,要更加珍視。比如,每一次展覽結束,教師都要將作品收集起來,並指導學生撰寫「序言」(一次新的寫作練習),裝訂成冊,陳列在學校圖書館,成為優質「圖書」資源。這些「圖書」,既可供學弟學妹閱讀,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更為重要的是,久而久之將沉澱為學校文化;

(3)以綜合活動的形式呈現。比如,校園/班級閱讀節(或讀書節)、課本劇(「我們都來演一演」)等。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作者鄭春華在「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主題研討會上,介紹她到某小學「體驗生活」,發現「英語教學非常生動」,布置學生閱讀作品,完成選擇性「作業」——在「讀書節」中:

(1)你當小記者採訪書中的人物;

(2)改編一下故事情節;

(3)向同學或家長推薦這本書;

(4)給書重新配插圖;

(5)如果你什麼也不想做,就打扮成書中的一個人物來參加讀書節活動吧!這個英語作業同樣適合語文。

相關焦點

  • 整本書閱讀怎麼教?特級教師剖析,包括哪些書、怎麼指導和評價
    因此,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主持編寫統編語文教材時,將整本書的閱讀編入教科書,設計了「和大人一起讀」(一年級)、「我愛閱讀」(二年級)、「快樂讀書吧」(一至六年級)等欄目,有序安排整本書的閱讀。那麼,小學語文「整本書」包括哪些書、怎麼指導和評價整本書的閱讀呢?
  • 都在說「整本書」閱讀,「整本書」包括哪些書,如何評價!
    整本書」包括哪些書、怎麼指導和評價整本書的閱讀呢?讀「整本的書」,始於2001年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簡稱「實驗稿課程標準」)。但是,實驗稿課程標準頒布近20年,整本書的閱讀並沒有真正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質性內容。
  • 「整本書」閱讀怎麼教?特級教師剖析,讀哪些書,怎麼指導,如何評價?
    既然教科書有「快樂讀書吧」,課堂教學就有「上『快樂讀書吧』課」這一課型,用以指導學生閱讀「快樂讀書吧」中的書(若在普通高中,就是「整本書的閱讀與研討」)。其目的是通過整本書的閱讀教學,使學生愛讀、會讀、深讀整本書,進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整本書的閱讀教學至少包括「啟動」課、「跟進」課和「分享」課三種樣態。
  • 小學「語文要素」路徑探尋:如何提升學生「整本書」的閱讀力
    歸結起來原因主要有:就課程標準來說,整本書的閱讀只是「教學建議」;就教科書來說,整本書的閱讀並沒有進入教科書——教科書還只是一篇篇課文;就教師而言,並不是所有教師都具備教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教課文尚在「教什麼」與「怎麼教」或「工具性」與「人文性」之間搖擺。
  • 怎樣指導孩子完成整本書閱讀 新東方老師建議從以下幾點做起
    早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語文教育家葉聖陶就提出了要讀整本書的概念。而後,這一思想也被《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吸納,《標準》曾明確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同時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 葉聖陶:整本書閱讀的指導建議
    轉自:親近母語目前,在語文學習中「整本書閱讀」越來越受關注。讀整本書並非當代人的創意,20世紀前期,就有學者提出,要讀整部書,甚至用整部書做教材。葉聖陶、朱自清曾寫過一本《略讀指導舉隅》(1943年出版),所謂略讀,主要指的就是整本書閱讀。
  • 兒童整本書閱讀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兒童整本書閱讀,教師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過於「精細化管理」,掌握指導之「度」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成為兒童整本書閱讀中「具有協助能力的大人」,「助」兒童有效閱讀。整本書的閱讀策略,則是助讀系統,能夠幫助兒童在策略的指導下釐清文本中的一些信息,讀出文本中的一些意義,以達到或完成閱讀目標,獲得獨特的體驗。兒童閱讀策略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他人指導、逐步實踐、內化、運用。這個重要的「他人」就是教師。指導學生掌握策略,可以經歷三個途徑。一是循序漸進落實一般的閱讀策略。
  • 《中國神話傳說》一書怎麼讀,怎麼教?
    《中國神話傳說》是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必讀書。一個學期過去了,教四年級的,你是怎麼教這本書的?全國各地期末試卷中怎麼考這本書的?
  • 9節課例,8場報告,解決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重難點
    1.怎樣有效開展整本書閱讀?2.怎麼指導學生的整本書閱讀?3.如何為學生挑選讀本?9節典型課例,直面課堂,感受王文麗老師的教學藝術;8場專題報告,直擊難點,學習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專題報告10發現整本書閱讀的秘密(一)閱讀的意義和書單從哪裡來11發現整本書閱讀的秘密(二)什麼樣的書堪稱經典和閱讀策略是教出來的嗎12發現整本書閱讀的秘密(三)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13發現整本書閱讀的秘密(四)「快樂讀書吧」的教學策略和閱讀可以評價嗎14《統編教材背景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15《整本書閱讀課程研究報告》16《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17《讀書至味是清歡》
  • 讀整本書太有必要了:小學4年級前如沒有讀整本書,其終身或失去讀整本書能力
    小朋友在讀整本書時,要把關鍵情節找出來,並且連起來,每個故事都有故事地圖,這樣能幫助你既全面又簡練地把讀過的內容講出來。讀童話,要特別關注童話中的情節變化,並且書裡的人物形象也都有特別的意義」,9月19日上午,在整本書閱讀示範課上,北京市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語文教研員吳琳老師對課堂上的南湖小學三年級孩子說道。
  • 掌握閱讀技巧,先給圖書分好類,小學生輕鬆做到一年讀100本書
    我們大部分家長,對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以讀書的數量為判定標準的。我們家孩子一個月看5本,我們家孩子一周就能讀完5本課外閱讀物,平均一天讀完一本。閱讀的數量和語文成績也直接掛鈎,書讀得多,語文成績就高是我們家長的普遍教育理念。而書讀得多,語文成績不好,那就是孩子沒讀對書,讀的是閒書。到底小學語文該怎麼學?我們又該如何指導孩子來科學閱讀呢?
  • 兒童整本書閱讀中教師的角色定位-中國教育新聞網
    兒童整本書閱讀,教師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過於「精細化管理」,掌握指導之「度」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成為兒童整本書閱讀中「具有協助能力的大人」,「助」兒童有效閱讀。教師是「推銷員」,助學生「想讀」作為「推銷員」,教師要試圖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某一本書或一類書推介給學生,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如何才能有效推介?
  • 點燈人大學:整本書課程(實戰版)重磅上線!
    2019年秋季起,全國小學生全部使用統編語文教材。在十多年兒童閱讀推廣的推動下,整本書進入語文課程。統編教材設置了「快樂讀書吧」「和大人一起讀」等模塊,將不同類型的整本書正式納入課程體系。「得閱讀者,得天下。」讓兒童讀好書,讀整本書,正在成為學校、老師和家長們的共識。整本書教什麼,怎麼教?如何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培養深度閱讀習慣,提升孩子的閱讀力?
  • 小學生一學期閱讀200本書,語文老師:讀這麼多書不如精讀一本
    這顯然是錯的,閱讀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多讀書自然好,但是怎麼讀,讀什麼內容才對語文學習有影響呢?老師也看得應接不暇,這麼多童書,到底哪一本對語文教學和學習有用?老師要先去進行一輪篩選,在這麼大的閱讀量面前,好書是看不完的,我們只能求精。精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技巧,不少家長都有一個對閱讀的錯誤認知,認為孩子反覆看一本書,不能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並不是這樣,讀那麼多本書,不如精讀一本,只要你能按照這3個方法去引導孩子來閱讀。
  • 【師者心語】願做兒童閱讀的點燈人 ——讀《小學語文整本書分類閱讀教學研究》之我見
    「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這些欄目的出現,為我們語文老師指明了方向,比如:為學生推薦哪些書目;如何將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怎樣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我也如同小馬過河一般,從低年級開始,依託統編教材這根「拐棍」,深一腳淺一腳地嘗試著推動兒童閱讀。  值得慶幸的是,2017年6月,我加入了臨沂市小學語文三屆骨幹班。
  • 【青春語文 何培培專欄】如何成為整本書閱讀的「資深讀者」
    近幾年,整本書閱讀越來越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關注和重視。怎樣進行整本書閱讀課的設計?如何有效地開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哪些指導?是老師們關注的比較多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青春語文工作室的老師們在王君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一系列自覺的有益的探索,讓一線教師備受鼓舞。這也讓我不斷反思,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 新課改倡導整本書閱讀,你知道整本書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嗎?
    因此,在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始終把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培育放在首位,如此,整本書閱讀才有可能開展起來,整本書閱讀才有可能起到文選型教材閱讀所起不到的作用。那麼,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如何去激發並培育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從教材編寫和使用的角度看,當然要通過整本書閱讀去激發和培育。原因是什麼呢?
  • 新教學|孫晉諾:整本書閱讀的另一種考法
    文章來源:晉諾工作室 作者:孫晉諾整本書閱讀是2017版課標特別強調的學習內容,是三類課程(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的重要內容。整本書閱讀如何評價,能否進入試卷,這將是未來高中教學必須思考的問題。暑假作業,布置學生閱讀了幾類書,可以說全是整本書閱讀,閱讀任務有的針對局部設計,有的籠罩全篇,關鍵上如何檢測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質量呢?
  • 高子陽:整本書閱讀,人人能用的五種簡單方法
    整本書閱讀指導,高水平的策略是複雜問題簡單化,而不是簡單問題複雜化。我從2004年開始研究整本書閱讀,主要使用以下五種方法,人人能用,非常簡單。一、 一頁一頁翻著看這方法不是我的發明創造。有本書叫《小淘氣魯夫》,獲得1944年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是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艾得偌·艾斯提斯的作品。魯夫是個非常淘氣的小男孩。
  • 《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案例
    以興趣來消除與經典的隔膜,在興趣中閱讀整本書,在興趣中學會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在興趣中初步形成專題探究的意識,並且能完成簡單的讀書報告。對於理性的批判則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能體會最好,不能體會不強灌輸。在我設計的三堂課中,始終以興趣為主導,以學生活動為主要方式,力爭達到消除與經典隔膜的目的。教學目標:1. 學會自主制定讀書計劃,梳理《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