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學|孫晉諾:整本書閱讀的另一種考法

2020-09-15 現代課程網

文章來源:晉諾工作室 作者:孫晉諾

整本書閱讀是2017版課標特別強調的學習內容,是三類課程(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的重要內容。整本書閱讀如何評價,能否進入試卷,這將是未來高中教學必須思考的問題。暑假作業,布置學生閱讀了幾類書,可以說全是整本書閱讀,閱讀任務有的針對局部設計,有的籠罩全篇,關鍵上如何檢測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質量呢?


在期初考試中,我命了這樣一道寫作題:

八、作文(60分)

第十屆江蘇書展在蘇州博覽中心於7月23日開幕,在為期五天的活動中,舉辦了多場讀者論壇,如果你作為一個出版社的特邀代表,在讀者論壇上發表自己對該出版社出版的某本書的見解,你會怎樣談呢!寫一份不少於800字的發言稿。書,自定;題目自擬。

命題目的是檢測學生是否真正完成了假期整本書閱讀的學習任務。

如果一個同學認真地閱讀了一本書,他應該對這本書有基本的了解與自己獨到的見解認識。

基本的了解,正如課標說強調的「整體把握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把握書中的重要觀點和作品的價值取向」「探究本書的語言特點和論述邏輯」。

這是解讀一本書的基本要求,我的要求不止於此,一個高中生,讀完一本書,不僅能客觀地認識一本書,還要把這本書的觀點、藝術與自己的認知世界碰撞融合,要讀出「我的某某某書」,把這整本書吸納為自我的文化認知,從而達到提升閱讀素養的目的。

為此,我認為,能夠帶有自我解讀視角,擁有獨到深刻的見解觀點,具有較好的文本解構能力的寫作才可視為一類卷。如果,僅僅是複述文本內容,或是梳理文本結構,總之,對整本書只能作一個客觀的判定性分析,這樣的文章只能是二類卷。至於一些同學,雖然能提到書的一些內容,但不夠完整,以點帶面,形成不成整本書的認識結果,這樣的文章即使語言美妙,也只能打到三類卷。至於那些,對整本書沒有切實了解,只能敷衍硬湊的文章,只能在四類或以下了。

這是判卷的基本思路,同時,我想這也可以作為評價整本書閱讀的一個基本想法。


試卷閱讀下來,與之前的預判基本吻合。有的同學,能夠運用自己的視角,從整本書的高度,作出深刻獨到的分析評價,而有的同學只能陳述書的內容,沒有評或析,有也只是在文章末尾作一點點說明。還有的同學十分空洞,從他的文章可以看出,這十幾年來的中學生活,他根本沒有認真讀過一整本書,這種情況還十分普遍。

沒有完整讀過一本書的學生,應該不會太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他們讀過整本書,但沒有從讀整本書的學習要求出了,或根本不知道讀一本書要思考什麼,要解決什麼,如何才算讀完一本書。還有,有些同學根本不具備完整有序思考的習慣,面對討論整本書閱讀的話題,不知從哪些方面說起,這是基本思維能力的問題。

由此看來,整本書閱讀,還真的需要大家用心策劃,給同學們作出科學有效地引導。

讓我們來看看幾篇考場作文。

第一篇《活著活著》


這們同學認真地讀了《活著》,我們可以從他對整本書的內容介紹出看出他對這本書的故事非常熟悉,更為可貴的是,他並不僅是熟悉其內容,而是透過書的內容,深刻把握餘華創作這本書的目的在於揭示「活著」的艱難。


第二篇《一個人遇見靈魂》


這們同學讀了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他的最大的特點是從一個讀者感受的角度來談劉亮程作品的特色,這個特色並不像我們語文課上一貫作出的概括:什麼結構嚴謹,什麼主題突出,什麼語言優美之類的。他確實是喜愛劉亮程的,他懂得劉亮程的內心世界,他了解劉亮程的氣味,他們的靈魂彼此慰藉。這樣的整本書閱讀,是切切實實地自我建構式的閱讀。


第三篇《輪迴與悲劇中的美》


作為一個中學生在考場上能如此角度分明條理清晰地把《百年孤獨》作這樣一番剖析,是相當不容易的,我尤其讚佩這個同學的是,他對作品的解讀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高度與深度,其實並不是最難的;有溫度卻不容易,他能從一句非常普通的話語中體會到這句話背後的情景與意味,這難道不是課標在「文學閱讀與寫作」中所強調的「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的要求嗎?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在文章最後一句話的觀點:看名著很多時候要拋開他已戴上的「皇冠」,用自己的理解創造豐富的價值。

這樣的寫作是不是可以來檢測整本書閱讀的質量,這樣的寫作是不是能引導學生真正地尊重閱讀,進而熱愛閱讀。

相關焦點

  • 整本書閱讀|孫晉諾:用思維導圖剖析《鄉土中國》的邏輯架構
    但回頭審視全書,我們會有一個疑問:《鄉土中國》是按照一個怎樣的邏輯順序安排整本書內容的,各章節間似乎聯繫密切,又似乎難以斷定其內在邏輯關聯。其實,這正是初讀本書的真實感受。下面我們來簡單剖析一下《鄉土中國》的邏輯架構。這本書有一個論題核心,這個核心就是:村落。
  • 張小兵:整本書閱讀教學情境與任務設計的要點、原則
    本文整理自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研組長張小兵老師,在首屆中國基礎教育高中語文「新教學」研討活動 (上海靜安專場)上的講座《基於新課標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接前兩期《新課標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與時代之思》《如何選擇合適的整本書閱讀文本?》,今天繼續第三期《整本書閱讀教學情境與任務設計的要點和原則》。
  • 為什麼整本書閱讀比大語文更實用?
    為什麼整本書閱讀課比大語文更實用,何謂整本書閱讀課?1、近兩年,整本書閱讀課的概念進入了公眾視野,國家要求中小學重視整本書閱讀。早在20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語文教育家葉聖陶就提出要讀整本書的概念。試問,要養成讀書習慣而不教他們讀整本的書,那習慣怎麼養得成?」由於整本書購買成本高,以及戰亂等因素,此就此擱淺。2001年7月出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這樣的表述:「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 2020年第104篇:整本書閱讀如何測評?
    ,當然對高中的「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學習任務群測評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而這篇論文闡述的整本書閱讀的測評,也能找到布盧姆分類學的影子。首先,作者提出了以「閱讀能力」為核心的整本書閱讀測評的關鍵性目標。閱讀能力,看似一種學習結果,實際上也與閱讀中的認知過程有關聯。倪文錦教授提出了閱讀能力的層級目標:閱讀感知力、閱讀理解力、閱讀鑑賞力、閱讀遷移力和閱讀創新力。這五種能力,也分別對應記憶、理解、評價、運用、創造等不同的認知過程。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整本書的精華,全都在這裡啦!
    今天來對這本書裡的乾貨集中提取一下,分為五個方面。專注閱讀一本書:如果同時讀幾本書,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幾本書都讀不完。要儘量購買書籍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都只是一種個人的選擇和偏好。買書後即刻開始閱讀:在買書的時候,先考慮一下自己當天會不會閱讀。
  • 【師者心語】整本書閱讀的路上 讓閱讀和生命共鳴 ——《小學語文整本書分類閱讀教學研究》讀後感
    人人都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引導他知道究竟怎樣走進去,走進去是一種怎樣完美的體驗,可能比告訴他裡面有「黃金屋」、「顏如玉」更重要吧。  人聲鼎沸的菜市場,滿目琳琅的果蔬,孩童紅撲撲臉蛋上掛著的笑容,都在彰顯著春節的熱鬧,尤其在經歷了「城市被按下暫停鍵」一樣的上一個寒假之後,這樣的熱鬧顯得平凡又珍貴。
  • 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重構
    基於以上問題,我力求以賞讀整本書為載體,通過構建系統化的賞讀教學流程來促進學生的優化表達。通過實踐,最終確定整本書賞讀的教學流程為——導讀課、賞讀課、分享課、拓展課、寫作課。現以賞讀小說《安妮日記》來具體說明。
  • 《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案例
    以興趣來消除與經典的隔膜,在興趣中閱讀整本書,在興趣中學會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在興趣中初步形成專題探究的意識,並且能完成簡單的讀書報告。對於理性的批判則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能體會最好,不能體會不強灌輸。在我設計的三堂課中,始終以興趣為主導,以學生活動為主要方式,力爭達到消除與經典隔膜的目的。教學目標:1. 學會自主制定讀書計劃,梳理《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內容。
  • 玄幻小說推薦整本書閱讀
    一,漢語課程的目的和內容基礎    《中國中學課程通用標準(2017版)》的強制性規定,《整本書的閱讀與討論》是一部相對獨立的任務組,「我應該讀完小說和學術論文,注重引導學生建設本書的閱讀經驗和方法。「一種    「閱讀和討論完整書籍」任務組包括三個階段:必修, 可選和可選的。
  • 整本書閱讀要上好起始課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作為貫穿始終的學習任務群之一,被列入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相比使用文選式教材時單篇獨章、逐段逐句的講授,整本書閱讀在理論上更有利於學生閱讀經驗的建構、閱讀能力的提升和閱讀成果的形成,為學生進行深度閱讀、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打下基礎。但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經典名著中選取書目?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目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案?
  • 新課改倡導整本書閱讀,你知道整本書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嗎?
    整本書閱讀是當今語文教改的一個重要趨勢,但要在語文教學中完完全全地落實這一趨勢,恐怕還得走很長一段路。雖然如此,但整本書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價值和意義卻不容小視,概括起來,主要有六種:1.因此,在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始終把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培育放在首位,如此,整本書閱讀才有可能開展起來,整本書閱讀才有可能起到文選型教材閱讀所起不到的作用。那麼,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如何去激發並培育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從教材編寫和使用的角度看,當然要通過整本書閱讀去激發和培育。原因是什麼呢?
  • 【聚焦語文真問題】「整本書閱讀評價:問題與對策」之三│餘黨緒:整本書閱讀四境界及其測評
    【摘   要】整本書閱讀測評的價值在於激勵與引導學生的閱讀與探索,測評應該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內在邏輯保持一致。讀書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前提,自我體驗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礎,思辨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核心。【關鍵詞】整本書閱讀   測評   思辨整本書閱讀測評的價值在於引導與激勵學生的閱讀與探索,測評不僅要充分尊重整本書閱讀的規律與實際,還要充分考慮學生閱讀的志趣與學習的需求。根據學生的意志與情思在閱讀中的參與程度,我們可將整本書閱讀分為四個層次,用問句表達就是:讀了嗎?讀懂了嗎?讀對了嗎?讀出新意了嗎?這四個境界,其實也可視作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四個階段。
  • 都在說「整本書」閱讀,「整本書」包括哪些書,如何評價!
    整本書」包括哪些書、怎麼指導和評價整本書的閱讀呢?讀「整本的書」,始於2001年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簡稱「實驗稿課程標準」)。但是,實驗稿課程標準頒布近20年,整本書的閱讀並沒有真正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質性內容。
  • 那些年閱讀量達到2000本書的人的快速閱讀法
    所以現在就出現了很多人專門研究快速閱讀,也逐漸出現了很多讀書牛人。有的人能夠1分鐘閱讀幾千字的內容而且還能做到一定程度的理解,有的人則是一年看了超過2000本書。為什麼他們能夠做到如此快速高效的閱讀?下面,就和大家聊聊快速閱讀法的一些小技巧。我們現在對閱讀的要求是既能夠節省時間,有可以獲得足夠的效益。於是,「區域」讀書法就出現了。
  • 走進整本書 深耕大閱讀
    姜堰區教師發展中心教研部副主任、中小學正高級教師、泰州市名教師王書月老師開展了初中名著閱讀專題講座:《讀寫共生品名著》,提出了閱讀名著的四種方法:原生態初讀、任務型研讀、共生式品讀和創意式延讀,極具實踐意義和指導性。      王老師以部編版教材必讀名著為例,從「讀寫共生」的角度,詳細分析設計整本書閱讀與教學的方法。
  • 聖墟小說網《吶喊》整本書閱讀
    在這個情況下,「閱讀和討論整本書」(以下簡稱「閱讀整本書」當然,這是改革中文教育的唯一途徑。但是考慮到實際考試需求, 上課時間不足和教學的慣性?思想的安扎, 如何操作所有讀書活動,有待探索。全書教學策略不同還應相應調整anza,例如, 都是小說「不起訴?」的小說或「紅樓」與「絞刑」和「埃蘭特」小說完全不同。我們學校的一年級中文小組將使用「尖叫」作為本學期整本書的閱讀清單。
  • 葉聖陶:整本書閱讀的指導建議
    轉自:親近母語目前,在語文學習中「整本書閱讀」越來越受關注。讀整本書並非當代人的創意,20世紀前期,就有學者提出,要讀整部書,甚至用整部書做教材。葉聖陶、朱自清曾寫過一本《略讀指導舉隅》(1943年出版),所謂略讀,主要指的就是整本書閱讀。
  • 閱讀,與「我」有關——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視角轉變
    摘 要:當下,整本書閱讀教學大多停留在主要內容的淺嘗輒止式閱讀,很難實現整本書閱讀興致的持久與閱讀思辨的深入。在統編教材把整本書閱讀作為課程教學任務背景下,教師需建構區別於傳統課外閱讀教學的操作機制:從「我」(即讀者)的角度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不僅停留於內容的獲知,更要基於讀者角度實現閱讀能力、閱讀思辨與人格精神的全面提升,真正實現與「我」有關的閱讀生活。
  • 《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王希明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傳統的語文課堂提出了挑戰。眾所周知,一堂課是有時間限制的,所解決的問題只能是幾個甚至一個。單篇課文的容量有限,和課堂教學的時長及授課方式都相匹配,比較容易講透。而整本書則內容宏富,課堂教學中試圖做到面面俱到絕無可能。想要以一堂課撬動整本書,就必須要找到可以帶動「面」的幾個「點」。
  • 初中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摘 要】本文通過所在學校整個初中階段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在序列閱讀書籍的安排、閱讀目標的達成、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習慣的培養等方面作了潛心探究,以期能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關鍵詞】初中階段 整本書閱讀 教學探究我校以「精品人文、精美藝體、精妙科技」為辦學特色,提出了對學生「四個一」的基礎綜合素養要求(掌握一門藝術技能,具有一項體育特長,受過一種科技訓練,養成一生閱讀習慣)。為此,我校開設了「人文閱讀」特色課程,並聘請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定期來校指導並進行公開課示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