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04篇:整本書閱讀如何測評?

2021-02-24 閒人閒思錄

《語文建設》2020年第6期發表了杭州師範大學周夢箐和葉黎明合寫的論文《以能力目標為軸,推進整本書閱讀測評》,不過作者說的「整本書閱讀」,更側重於中考的名著閱讀測評,當然對高中的「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學習任務群測評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我暑假閱讀了安德森的《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一書,讀完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任何學習測評都會基本遵循布盧姆的分類學理論和框架。過去的高考大綱和中考考綱,也是按照該框架制定的。經過安德森等人改造之後的學習認知過程分類,主要有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六大門類,這六大門類下面又有一些更為具體的細目。例如「理解」就包括了解釋、舉例、分類、概要、推論、比較、說明等不同的內容。而這篇論文闡述的整本書閱讀的測評,也能找到布盧姆分類學的影子。

首先,作者提出了以「閱讀能力」為核心的整本書閱讀測評的關鍵性目標。閱讀能力,看似一種學習結果,實際上也與閱讀中的認知過程有關聯。倪文錦教授提出了閱讀能力的層級目標:閱讀感知力、閱讀理解力、閱讀鑑賞力、閱讀遷移力和閱讀創新力。這五種能力,也分別對應記憶、理解、評價、運用、創造等不同的認知過程。在此基礎之上,作者提出了以「識記」「理解」「批判與建構」為內容的整本書閱讀能力的層級,分別對應的考查方向是讀過、讀懂和讀出。如果再與倪文錦教授提出的五大閱讀能力相對應,那就形成了一個金字塔狀的閱讀能力結構。這三大能力層級之間不是並列關係,而是被涵蓋與涵蓋的關係。我暑假還閱讀了一本叫《如何在課堂中使用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書,本書作者麥克•格爾森用搭積木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布盧姆六大教育目標之間的關係:所有的課堂活動和教學環節都是以分類法逐級攀登的模式為基礎的,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塊新加入的「理解」積木,它的添加有助於學生的認知。也就是說,識記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基礎,理解能力是批判與建構能力的基礎。不過我個人認為,「感知」和記憶還不是一回事;「鑑賞」也不僅僅是理解能力,更是一種分析、評價的能力;「遷移」更多的是一種「運用」。當然,這些不同的認識,不影響論文作者提出的測評框架的有效性。

其次,作者梳理了目前中考試題中名著閱讀試題編制出現的偏差狀況。一是能力錯位,即命題者想要考查的內容與實際上考查的內容不符,或者說考查意圖與考查內容相悖。例如有一道名著閱讀題呈現了《水滸傳》中敘寫吳用的章回標題,要求學生解釋「將有關吳用的章回內容放在一起閱讀的意義」,還有一道題是呈現《簡•愛》中一段敘述性文字,要求學生說出「採用這樣的敘事視角有何妙處」。命題者的意圖自然是考查學生「關注章回目錄」和「關注敘事視角」的閱讀策略,但實際上,兩道題考查的不是如何將這兩種閱讀策略應用到整本書閱讀中,而是直接考查閱讀策略本身。而且,名著內容在這兩道題中的作用僅僅是一個例子,考查的內容與名著本身的關係不是很密切。二是「條件失真」,即學生考試的特殊環境與整本書閱讀的內在要求之間的矛盾,這一點確實是名著測評的「痼疾」。三是目標脫靶,即混淆了名著閱讀與普通文段閱讀之間的區別。有的題目給出了名著的原文片段,設計的題目僅僅與原文有關,這就使得整本書閱讀測評的目標沒有實現。

再次,作者提出了基於閱讀能力層級目標的任務設計,我認為這一點也是本文最有價值的地方。對於「識記」層級而言,考查的主要是閱讀感知力,目標是檢測學生是否「讀過」整本書,是否初步了解本書的大致內容,其能力表現主要是:說出整本書的內容概要,記得書中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文學常識,記得書中主要人物及重要配角,識別並記住重要情節或線索,識別並記住重要細節,記得一些重要的語句。考查的形式主要有概述、填空、默寫、判斷等。對於「理解」能力層級而言,關鍵在於考查「閱讀理解力」,考查學生是否「讀懂」整本書,是否能進行深度思考,理解文字背後隱含的意義與邏輯結構,其能力表現是:能說出整本書的核心觀點或主旨,能概括主要人物的特點,並提供證據,能了解書中錯綜複雜的各種關係,能理解關鍵情節或重要章節的作用,能理解情節或觀點之間的邏輯結構,能說出作者的寫作風格,能概括書冊的閱讀價值。對於「批判與建構」層級而言,考查的是學生批判性閱讀與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檢測學生是否「讀出」,前者主要考查學生能否基於一定的價值標準對整本書進行個性化解讀,後者考查學生能否學以致用。鑑賞評價類問題的能力表現是:對作品價值與風格作出評判,能進行個性化的聯想、感受和判斷,對「這一本書」的內容與形式提出新的問題,對已有的評價提出疑問等;遷移運用類問題的能力表現是:聯結同類或異類書籍進行比較,遷移運用「這一本書」中獲得的閱讀策略與方法,對「這一本書」的疑難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思路與方法,運用「這一本書」中獲得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可以說,作者提出的不同閱讀能力的「能力表現」,也為編制中考名著閱讀試題提供了具體的方向。

讀完這篇論文之後,我也一直在思考另一個問題,即高考中如何對《紅樓夢》《鄉土中國》等必讀書進行整本書閱讀意義上的考查。如果不考查,那麼測評與課程標準之間就出現了不一致的情況,「依據課程標準命題」也就一句空話;如果考查,是只考這兩本書呢,還是以這兩本書為例,考其他名著的閱讀。如果在只考這兩本書,從數量上講還不如中考名著閱讀,因為中考要考統編教材12本必讀名著;如果考其他書,範圍是不是太廣了。除此以外,如果要考,還會涉及到考查理念、題目賦分、題目類型、設問方式、難度與區分度把握等各種問題。對此,教育部考試中心最好要有一個相對明確的態度。


郭躍輝,號豫北閒人,語文邊緣人。先逃離北上廣,後到中山誤人子弟。政治經濟、人事社會一竅不通,唯以讀書自遣,惜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如有垂青知音,不嫌棄鄙之愚鈍,可結好友,加57351722可也。

拙作出版,歡迎選購!選購網址: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_u=f300618he73d&id=563705416531&qq-pf-to=pcqq.c2c

珍視原創!

相關焦點

  • 【聚焦語文真問題】「整本書閱讀評價:問題與對策」之三│餘黨緒:整本書閱讀四境界及其測評
    【摘   要】整本書閱讀測評的價值在於激勵與引導學生的閱讀與探索,測評應該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內在邏輯保持一致。讀書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前提,自我體驗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礎,思辨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核心。【關鍵詞】整本書閱讀   測評   思辨整本書閱讀測評的價值在於引導與激勵學生的閱讀與探索,測評不僅要充分尊重整本書閱讀的規律與實際,還要充分考慮學生閱讀的志趣與學習的需求。根據學生的意志與情思在閱讀中的參與程度,我們可將整本書閱讀分為四個層次,用問句表達就是:讀了嗎?讀懂了嗎?讀對了嗎?讀出新意了嗎?這四個境界,其實也可視作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四個階段。
  • 整本書閱讀要上好起始課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作為貫穿始終的學習任務群之一,被列入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相比使用文選式教材時單篇獨章、逐段逐句的講授,整本書閱讀在理論上更有利於學生閱讀經驗的建構、閱讀能力的提升和閱讀成果的形成,為學生進行深度閱讀、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打下基礎。但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經典名著中選取書目?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目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案?
  • 都在說「整本書」閱讀,「整本書」包括哪些書,如何評價!
    整本書」包括哪些書、怎麼指導和評價整本書的閱讀呢?讀「整本的書」,始於2001年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簡稱「實驗稿課程標準」)。但是,實驗稿課程標準頒布近20年,整本書的閱讀並沒有真正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質性內容。
  • 新教學|孫晉諾:整本書閱讀的另一種考法
    文章來源:晉諾工作室 作者:孫晉諾整本書閱讀是2017版課標特別強調的學習內容,是三類課程(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的重要內容。整本書閱讀如何評價,能否進入試卷,這將是未來高中教學必須思考的問題。暑假作業,布置學生閱讀了幾類書,可以說全是整本書閱讀,閱讀任務有的針對局部設計,有的籠罩全篇,關鍵上如何檢測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質量呢?
  • 走向整合、情境、個性化的名著閱讀測評
    杭州師範大學   王蒙婷   葉黎明「整書閱讀」由葉聖陶先生於1941年首次提出,他提到「國文教材似乎該用整本的書,而不該用單篇短章」[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也曾明確指出「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2],這裡的整本書閱讀主要是指名著閱讀。此後,一線教師開始關注並嘗試整本書閱讀指導。
  • 《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案例
    以興趣來消除與經典的隔膜,在興趣中閱讀整本書,在興趣中學會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在興趣中初步形成專題探究的意識,並且能完成簡單的讀書報告。對於理性的批判則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能體會最好,不能體會不強灌輸。在我設計的三堂課中,始終以興趣為主導,以學生活動為主要方式,力爭達到消除與經典隔膜的目的。教學目標:1. 學會自主制定讀書計劃,梳理《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內容。
  • 閱讀,與「我」有關——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視角轉變
    摘 要:當下,整本書閱讀教學大多停留在主要內容的淺嘗輒止式閱讀,很難實現整本書閱讀興致的持久與閱讀思辨的深入。整本書閱讀中要多實現與「我」有關的文本理解,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如「讀前問」:故事是真的嗎?可以回想一下,有沒有接觸過類似的故事或經歷。又如「讀中問」:故事中有「我」嗎?有「我們」嗎?找一找故事中哪個角色最像你,如何像?故事中某場景和你的生活經歷有相似處嗎?再如「讀後問」:想到過嗎?有問題嗎?故事的結尾你想到了嗎?故事還會發生什麼?
  • 玄幻小說推薦整本書閱讀
    在「教學提顯示」,課程標準強調在必修階段閱讀整本書, 「重點是指導學生建立閱讀經驗和方法?一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標準高中語文課程(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歲年:12。捕捉本書的重要觀點作者的價值觀和方向」;    (2)在文字語言方面,「通過反覆閱讀和思考,探索本書的語言和邏輯特徵「;    (3)閱讀方式的水平,「從以前的閱讀經驗中學習,根據閱讀目的的不同,綜合使用精讀,「快速閱讀整本書並瀏覽」;「讀了整本書,畫一個圓努力了解;解決這本書的輪廓您的協會,總結整本書的內容「;」 使用索引, 序言 後記 筆記, 等等 從書中了解如何檢索作者信息
  • 《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王希明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傳統的語文課堂提出了挑戰。眾所周知,一堂課是有時間限制的,所解決的問題只能是幾個甚至一個。單篇課文的容量有限,和課堂教學的時長及授課方式都相匹配,比較容易講透。而整本書則內容宏富,課堂教學中試圖做到面面俱到絕無可能。想要以一堂課撬動整本書,就必須要找到可以帶動「面」的幾個「點」。
  • 兒童整本書閱讀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兒童整本書閱讀,教師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過於「精細化管理」,掌握指導之「度」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成為兒童整本書閱讀中「具有協助能力的大人」,「助」兒童有效閱讀。我們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對兒童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指導。線上,我們製作整本書導讀微課,讓學生自主選擇,多次點擊,隨時暫停,展現了導讀的自主性。整本書閱讀微課不同於一般的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的微課,它除了具有一般微課所具有的短小精悍、目標聚焦、圖文聲交融等特點外,需要更加具有美觀性和趣味性。
  • 王希明:《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作者 王希明 七彩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傳統的語文課堂提出了挑戰。眾所周知,一堂課是有時間限制的,所解決的問題只能是幾個甚至一個。單篇課文的容量有限,和課堂教學的時長及授課方式都相匹配,比較容易講透。而整本書則內容宏富,課堂教學中試圖做到面面俱到絕無可能。想要以一堂課撬動整本書,就必須要找到可以帶動「面」的幾個「點」。
  • 新課改倡導整本書閱讀,你知道整本書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嗎?
    因此,在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始終把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培育放在首位,如此,整本書閱讀才有可能開展起來,整本書閱讀才有可能起到文選型教材閱讀所起不到的作用。那麼,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如何去激發並培育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從教材編寫和使用的角度看,當然要通過整本書閱讀去激發和培育。原因是什麼呢?
  • 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重構
    基於以上問題,我力求以賞讀整本書為載體,通過構建系統化的賞讀教學流程來促進學生的優化表達。通過實踐,最終確定整本書賞讀的教學流程為——導讀課、賞讀課、分享課、拓展課、寫作課。現以賞讀小說《安妮日記》來具體說明。
  • 2018年北京市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主題教學研討活動
    為了研究如何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進一步提升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發展和英語閱讀素養的提升,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外語教研室聯合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中學英語教研室於2018年11月29日在北京市古城中學隆重舉辦「2018年北京市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主題教學研討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
  • 【品心●整本書閱讀與寫作】2021年春學期●招生
    課程設計將整本書與兒童生活進行聯結,藉助豐富多彩的閱讀策略和思維工具,通過演講、討論、辯論、表演、分析、遊戲等多種課堂組織形式,促進兒童語言思維發展,提升兒童閱讀力、寫作力、思辨力、創造力,旨在培養有溫度、有靈性、有內在力量的終身閱讀者與寫作者。
  • 從整本書閱讀的條件看新課改的制度保障
    前幾天寫了兩篇文章《要防備舊考題帶偏新課改》《讓你看一遍就懂語文新課改》,但都沒有涉及推行新課改的具體措施,即如何保障新課改能順利實施。很多家長已認識到,2020年中考招生學生上普高越來越難了,以後還會越來越難,因為教育部早就定調普職招生比總體上要達到1:1。
  • 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起點和原則-中國教育新聞網
    「活動性」推動整本書閱讀。教師針對不同的整本書,應以不同的閱讀方法為重心,收穫知識,提高閱讀能力。整本書閱讀教學應注重起點的深入挖掘,然後進行閱讀遷移。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的起點要抓好兩個「一」。從教材中一篇文本內容入手,做好閱讀起點的深入挖掘,為閱讀遷移做鋪墊。從教材這一「整本書」著手,傳授整本書閱讀的方法。目前使用的統編教材,只有後記沒有前言,後記要先讀,因為這一部分介紹了這一整本書的來歷。
  • 聖墟小說網《吶喊》整本書閱讀
    在這個情況下,「閱讀和討論整本書」(以下簡稱「閱讀整本書」當然,這是改革中文教育的唯一途徑。但是考慮到實際考試需求, 上課時間不足和教學的慣性?思想的安扎, 如何操作所有讀書活動,有待探索。全書教學策略不同還應相應調整anza,例如, 都是小說「不起訴?」的小說或「紅樓」與「絞刑」和「埃蘭特」小說完全不同。我們學校的一年級中文小組將使用「尖叫」作為本學期整本書的閱讀清單。
  • 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文/雨晴2021年第一本難啃的的書終於看完了,2020年無數次拿起這本書,翻翻又放下
  • 「整本書·名著閱讀任務書」系列微課火了
    「整本書·名著閱讀任務書」系列微課火了8月3日,由重慶出版集團推出的「整本書·名著閱讀任務書」系列微課正式登陸「學習強國」平臺;僅僅半天后的8月4日,其首期微課《〈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任務書》的播放量就突破了10萬+。「整本書·名著閱讀任務書」系列微課由重慶出版集團為響應教育部新課標「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要求而開發製作的一套網絡視頻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