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合、情境、個性化的名著閱讀測評

2021-03-02 語文學習

杭州師範大學   王蒙婷   葉黎明

「整書閱讀」由葉聖陶先生於1941年首次提出,他提到「國文教材似乎該用整本的書,而不該用單篇短章」[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也曾明確指出「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2],這裡的整本書閱讀主要是指名著閱讀。此後,一線教師開始關注並嘗試整本書閱讀指導。隨著統編語文教材把「名著導讀」安排進教材單元內容,高中語文新課標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列為18個學習任務群之首,「整本書閱讀」迅速成為本輪語文課改的一個焦點,同時也成為中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新課型。新課程、新教材、新教學,勢必呼喚新測評。於是,各地中高考陸續增加名著閱讀試題,以發揮考試對於教學的評價與引導作用,以考促讀、以考促教、以考促學。

筆者搜集了近兩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數十份,以其中的名著閱讀試題為研究對象,總結名著閱讀試題存在的不足,歸納名著閱讀試題的命題趨向,為初中語文教師更好地實施名著閱讀教學與評價提供參考。

名著導讀是統編教材實施的難點之一,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而名著閱讀的測評,其難度絲毫不亞於教學。名著閱讀作為一種新的題型,在中考試卷中出現,是近十年的事情。考什麼、為什麼考、怎麼考,從測評目標到內容、題型、方式等,都還在探索中。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省市開始重視對名著閱讀的考查。比如,2020年中考,名著閱讀考查比重較高的江蘇淮安卷佔比8%,其他如杭州、南京、天津等地的名著閱讀試題佔比都在6%上下。應該說,很多名著閱讀試題體現了命題者的創造才華與探索精神,但也有一部分試題,暴露出一些問題。

1.目標偏失:重點在材料閱讀而不在整本書閱讀

名著閱讀,重點在於名著,在於名著所代表的整本書。無論是在教學還是評價上,整本書閱讀的重點都應該放在「整本書」上。「整」即完整,具有完整、整體的意思,是對全書內容的周延思考[3]。綜覽多地試題,一些命題名不副實,打著名著閱讀的旗號,行的仍是閱讀材料理解之事。比如2020年湖北武漢卷第12、13題,考查的是《水滸傳》關於林衝休妻的情節,核心在於考查節選材料的閱讀理解——分析情節與人物性格特點。這兩個小題學生完全可以脫離名著,僅憑材料完成作答,不能有效檢測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情況。

無獨有偶,2020年湖北孝感卷第21題中也存在類似問題。該題通過細節考查學生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選段中保爾性格品質的概括。整本書閱讀的細節考查,強調典型性,就是細節能體現典型人物、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或細節能對情節發展與主題表現起到關鍵作用。試題中所選的保爾和朱赫來學「真功夫」的片段,能否反映出保爾這個人物的典型性格,本身就值得商榷。如果拋開了典型性,細節考查就容易變成細枝末節的考查,進而對名著閱讀產生負面導向作用。

目前名著閱讀測評普遍面臨整本書閱讀與中考試卷容量之間的矛盾,節選材料的「散」難以考查整本書閱讀的整體性,可能是命題存在的最大挑戰。

2.內容失度:難以有效檢測整本書閱讀能力

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說:「整本書閱讀」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展閱讀視野,建構讀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4]由此看來,整本書閱讀測評,要重視兩個導向:第一,以測評引導學生讀書,把書讀完,「建構讀書的經驗」,這是對「讀書為本」課改精神的落實;第二,以測評引導學生重視讀書方法的運用,用閱讀方法促進深度學習,在深度學習中改進讀書方法,促成學習手段和學習效果的互相成全。以這兩種導向看目前的中考名著閱讀試題,會發現在測評內容上,試題要麼過淺要麼過難,難以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經驗與閱讀方法。

試題過淺,主要表現為熱衷於考查名著中涉及的文學常識或基礎內容。比如,2020年四川達州卷第6題和天津卷第22題。這兩道試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文學常識和名著內容的識記能力,分別考查對作品名稱和作者姓名等的記憶。這是最為普遍的常識考查,除此之外,還會涉及作品中的人物姓名、年代、地名、器物名稱、掌故典故等的考查。儘管文學常識是語文知識的組成部分,文學常識的積累也能反映學生的閱讀視野與經驗,但是,從測評導向性來看,名著閱讀試題應該儘量避免文學常識記憶類題目,因為出於中考效應,這類試題很容易會使名著閱讀異化為常識背誦,給背題押分的學生留下鑽營的空子,加重學生的記憶負擔,最終導致整本書閱讀目的的落空。

試題過深,主要表現為兩方面:第一,任務過難或任務不合常理;第二,任務不適合在考場獨立完成。以2020年江西卷第21題為例:

21.班級擬開展「讀名著,談感想」綜合性學習活動,請從下面「專題探究」中選擇一個專題,寫一篇發言稿,交流你的讀書心得。字數200左右。

【專題探究】

專題一:《紅星照耀中國》中的長徵精神

專題二:《水滸傳》中的人物

專題三:《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這道題以專題探究的形式考查學生對名著進行深度研習的結果。儘管專題探究是名著閱讀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但是,把它作為中考名著閱讀的考查形式,無疑是不合適的。首先,題幹中的每一個專題對初中生而言都具有較大的挑戰性,學生完成該題的一個必要前提是,他必須先做過該專題,否則無法解題;但命題者憑空地假設了學生已完成了專題探究,這種無中生有的情境假設是荒謬的。其次,讓學生把專題探究的成果寫成200字左右的發言稿,成果呈現方式也不合理。因為專題探究的成果主要以研究小論文為主,200字能交流什麼心得呢?而且什麼專題可以把成果壓縮至200字左右呢?所以,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這道題都存在明顯的失度問題。

雖然當前名著閱讀試題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但不可否認,在理論與實踐的共同努力下,名著閱讀的測評也有不少的亮點。在近兩年各地真題中,也湧現了不少好題。這些試題形式創新、考查到位、兼顧知識與能力,從這些試題中,可以看到名著閱讀測評的趨勢與新的理念。

1.在名著整合中考查閱讀方法

當下中考名著閱讀試題中出現了多部名著整合考查的情況,即指在同一試題中,考查的名著不少於兩部,命題者根據名著之間的關聯點整合相關名著,就關聯點設計任務。這個關聯點可以是話題、主題,也可以是人物、情節等。

下面是2020年浙江紹興卷第5題和2019年浙江湖州卷第5題:

5.法國作家大仲馬說:「人生的意義就蘊含在這兩個詞裡——希望和等待。」請從下列人物中選擇一位,結合作品內容,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A.祥子(《駱駝祥子》)  B.尼摩船長(《海底兩萬裡》)  C.保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5.請從下列兩組名著中任選一組,從主題角度提煉出一個共同的關鍵詞,並結合小說的內容闡釋理由。(5分)

A組:《西遊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B組:《西遊記》《駱駝祥子》

選:______關鍵詞:______   理由:______ 

這兩題都有一個特點——根據主題將不同的名著整合在一起。相比之下,紹興卷的整合,是以主旨為紐帶,羅列了三部名著,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而湖州卷的整合,在素養教育背景下就更值得提倡。命題者將兩本名著放在一起,要求學生從主題角度提取共同的關鍵詞,既考查了學生對整本書的主題理解,又考查了關聯的閱讀方法。題目考查的是真真切切的整本書閱讀能力,而落點又在小小的關鍵詞的提取與解釋上,任務具體、清晰、可操作,能力考查指向明確,同時緊扣整本書閱讀的特點與目標,作為一道整合類的試題,可圈可點。

再來看2019年江蘇宿遷卷第21題的第2小題。命題人以話題「正經事」為關聯點,巧妙地將《朝花夕拾》和《小王子》放在一起,考查的又是關聯的閱讀策略,學生只有從「我」和「小王子」的共性——兒童視角出發,才能準確地理解「正經事」引號背後的反諷意味。

上述中考名著閱讀題,將不同名著整合在一起,考查學生能否正確地運用閱讀方法讀整本書,這樣的測試目的,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目的一致。這類題目,將會引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採取聯結(聯繫已有的經驗與知識)、比較(求同存異)、分析與綜合(關鍵詞的提煉與詮釋)等策略,在反覆實踐中「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並在閱讀中自覺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應有之義。

2.情境化命題:重視解題動機和興趣的激發

名著閱讀試題另一個較為明顯的特點就是情境化命題,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機與興趣的激發。

以往的名著閱讀測評單刀直入,選擇、填空、簡答,一道題幹一道題目,直奔能力點測試而去。現在命題更注重情境創設,命題人根據評估需要,模仿現實生活建構情境,學生模擬解決任務[5]。模擬的現實生活情境,無論命題背景還是問題設置都能使學生置身其中,而不顯得刻意,如2020年江蘇蘇州卷名著閱讀題:

美國作家賽珍珠翻譯《水滸傳》時,將書名譯成「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內皆兄弟》)。魯迅先生認為這個書名譯得不夠妥當,因為梁山泊的人是「並不將一切人們都作兄弟看的」。對於魯迅先生的這一觀點,有同學表示不太理解。請在下面三個故事中任選一個,概述相關內容並作簡要分析,幫助同學理解魯迅先生的觀點。

A 林衝遞交投名狀      B 武松血洗鴛鴦樓      C 李逵江州劫法場

命題人在試題中設置了社會生活情境,借同學之間的交流活動考查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學生在做題時會將此題代入語言交際情境,根據名著內容據理作答,對試題觀點進行思辨性討論。觀點限制,答案開放,重點考查考生的分析與論證能力。

而分析與論證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即是「說理」,是閱讀與交際必不可少的能力。在試題中考查交際情境中的說理既加深了學生對試題的親切感,讓學生有話可說,分析與論證又有利於學生深度思考,訓練其思維,培養其邏輯。因此這道試題對學生的語文能力有較高要求,具有較強的選拔性功能。

再如2020年江蘇南京卷第17題。命題人設置了個人體驗情境,試題情境指向學生個體獨自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能夠在文學作品中體驗豐富的情感,嘗試不同的閱讀角度,寫作讀後提綱,表達個體的主觀情感和思維發展。同時,命題者在命題時給予了學生相應的例子,這個例子既為學生提供了提綱寫作支架,又給了學生感知作品的情境,易於引發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試題,可以降低學生考試時的拘謹感,幫助加深學生對試題的理解。另外,情境中限制了話題的方向,這有利於聚焦學生思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考查較為深入。

3.注重考查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閱讀教學建議時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6]在閱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鑽研文本,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從文本中獲得情感薰陶和思想啟迪。最重要的是,通過整本書閱讀,學生要獲得對於文本個性化的感受與體驗。如何在名著閱讀測評中,考查學生個體獨特的閱讀體驗與發現呢?

2020年四川達州卷第8題和河南卷第4題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這兩道試題都注重考查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達州卷給出了沙僧、八戒、唐僧、孫悟空面對「三借芭蕉扇」遇挫表現出的四種不同態度:「進退兩難」;「揀無火處走」;「只欲往有經處去」;迎難而上,掃平障礙。讓學生就這四種態度,結合生活經歷談談自己的看法。這四種相異的態度在理解上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張力,可以活躍學生思維,結合學生自身經歷更可以使學生感同身受,深入思考,考查學生對話題的真正感受,也避免了學生使用答題術語來應付考試。

河南卷中兩個試題讓學生自行選擇。結合宋振中的故事,讓學生談談對這一人物形象的感受;根據主人公的愛情故事,讓學生分析簡·愛的品質。這兩題與達州卷相同,都是考查學生對作品的個人感受。但是同中亦有異,達州卷通過相異觀點考查學生感受,而河南卷則通過文本解讀、故事分析考查學生的閱讀體驗。但是試題中並未給出文本選段、故事大概。因此,作答此題還有一個隱性要求,即真正閱讀過文本,了解故事大概,並對文本具有獨到的、個性化的見解。只有真正讀過文本的學生才會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上述兩個省市的試題,各有各的特點,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考查了學生閱讀文本之後對文本觀點、人物形象和人物品質的個性化的閱讀體驗,這樣的閱讀體驗將會造就各種豐富開放、異彩紛呈的回答。

這種命題方式讓淺閱讀、偽閱讀者直面現實,尋求深閱讀和真閱讀。名著閱讀測評給個性化閱讀體驗以展示機會,有利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汲取書本營養,形塑自我,成為有創造精神的豐富明亮的個體。

綜上所述,名著閱讀命題在現階段仍存在一些問題,但瑕不掩瑜,有探索與追求。一些優秀的試題,對整本書閱讀正產生積極的引領與導向作用。在素養教育時代,整本書閱讀如果能做到教師教好,學生讀好,考試考好,教學評一致,將會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的真正落地。

注釋:

[1]葉聖陶.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8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23,22.

[3]徐鵬.整本書閱讀:內涵、價值與挑戰[J].中學語文教學,2017:4-7.

[4]溫儒敏.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與使用建議[J].語文學習,2019(9):4-10.

[5]葉麗新.「情境」的理解維度與「情境化試題」的設計框架——以語文學科為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9(5):107-113.

——《語文學習》2021年第2期

《語文學習》為月刊,每月上旬出版,每期88版,共12期。我們提倡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為您提供國內頂尖語文名家的最新作品,呈現語文教育的最新思想。您可以通過郵局訂閱;也可以長按下方的「二維碼」,進入「上海教育出版社旗艦店」購買。

每期定價:9.00元;全年定價:117.00元(含高考增刊一期)
郵發代號:4-253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1-8468
國內統一刊號:CN 31-1070/H
編輯部電話:021-64373598

投稿網址:www.yuwenxuexizazhi.com

直營部購買電話:021-54565822
《語文學習》編輯部地址:上海市徐匯區永福路123號 郵編:200031

相關焦點

  • 核心素養本位的測評情境及其設計
    近年來,國內外教育測評對情境的獨特價值有所認可,基於情境的測評實踐也逐漸豐富,並強調通過情境設計整合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但總體而言,情境的設計與開發仍是當前核心素養測評的短板——絕大多數測評迄今尚未涉及情境的系統分類與設計,測評內容及測試指嚮往往是脫離生活世界的較為抽象的學科知識,剝離應用情境的測評普遍存在。
  • PIRLS閱讀測評對小學高年段閱讀命題依據的啟示
    >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外顯形態,分析閱讀命題的現狀和提升閱讀命題的質量,不僅對閱讀評價的方式有重要意義,而且對語文教學也有重要意義。PIRLS是當前國際上重要的閱讀素養評價項目之一,代表了閱讀素養評價的最高水準和發展走向。回顧PIRLS十幾年來發展歷程中的堅守與創新,諸多的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其中,PIRLS 的「閱讀素養評價框架」設置科學,說明細緻,互成體系,成為評價的科學依據,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 2020年第104篇:整本書閱讀如何測評?
    《語文建設》2020年第6期發表了杭州師範大學周夢箐和葉黎明合寫的論文《以能力目標為軸,推進整本書閱讀測評》,不過作者說的「整本書閱讀」,更側重於中考的名著閱讀測評
  • 現代教學 | PIRLS閱讀測評對小學高年段閱讀命題依據的啟示
    PIRLS是當前國際上重要的閱讀素養評價項目之一,代表了閱讀素養評價的最高水準和發展走向。回顧PIRLS十幾年來發展歷程中的堅守與創新,諸多的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其中,PIRLS 的「閱讀素養評價框架」設置科學,說明細緻,互成體系,成為評價的科學依據,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 LitPro立博藍思測評 & 閱讀系統介紹
    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團Scholastic,開發的全美75%的中小學都在使用的藍思分級測評系統——LitPro立博藍思英語閱讀自主學習平臺。
  • 基於大數據的英語閱讀能力培養及測評體系構想
    在教育信息化時代,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測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網絡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推動了信息技術與外語教育各個環節走向深度融合。大數據已經廣泛應用於語言學習、語言教學和語言測評的創新之中( 王哲、張躍,2015) 。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與測評體系已無法適應信息化時代英語閱讀教育的需要。英語課程目標已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上升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 過分的重視個性化閱讀的形式,使得實質內容有所缺乏個性化閱讀
    現在教育部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提出了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任務,對培養學生們個性化發展也提出了要求。因為小學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個性化閱讀就成了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任務的重點。因此,本文分析一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個性化的策略,希望可以在發揮出小學生個性化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
  • 從近五年的中考試題 看紹興卷文學名著閱讀題的命題特點與走向
    對於將要參加中考命題的老師們,看看往年中考的文學名著閱讀題,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有益的經驗,屆時讓你的發揮更加出色,試題也會因你的參與而更加出彩。對於將要迎接下一年中考的師生們,當然很想知道明年中考文學名著閱讀題會考什麼、怎麼考吧!讀一讀近幾年你所在地區的中考文學名著閱讀試題,看一看已經考過什麼,是怎麼考的,也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聖人的話引用在這裡或有一種特別的含義。
  •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閱讀與學習研究中心發布「學生閱讀能力測評體系」
    人民網北京4月18日電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了解世界、掌握知識、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北京師範大學兒童閱讀與學習研究中心「SLARE學生閱讀與學習能力測評體系發布會」日前在京舉行。
  • 眾家說語文| 羅丹:「PIRLS」視野下小學生閱讀測評研究
    2011年4月和6月,有55個教育體系的四年級學生參加了「PIRLS」的閱讀素養測評和相關問卷調查[3]。國際上通過「PIRLS」對不同國家小學生閱讀素養進行測評,本文將根據學生所做的測試試卷,以「PIRLS」視野分析小學生閱讀素養情況,從分析中發現問題,並結合「PIRLS」和相關理論基礎謀求最優方案解決問題,據此形成提升我國小學生閱讀素養的合理對策。
  • 試論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的整合
    全文四千二百字,閱讀時間約十一分鐘原創作者梁 修 安(老梁)【摘要】信息技術教育必然走向與課程整合的階段。3、選擇性閱讀:學習主體在網上快速閱讀,然後根據需要選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進行精讀,這是一種由「面」及「點」的信息輸入方式。選擇性閱讀的結果往往通過寫作表現出來。4、情境寫作:多媒體電腦為作文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現——討論交流——寫作——評價」是常用的教學流程。
  • 北京中考小作文考「小吃」 閱讀名著板塊比重大
    專家分析,情景作文和大作文題目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情境,使學生能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行答題。另外,小作文「北京小吃」,基礎運用板塊中的對聯、書法,現代文閱讀中的京劇閱讀材料等,無一不體現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     作文  要讓學生有話說  昨天上午10點半,東直門中學考點,距離語文考試結束還有半小時,已有考生提前交卷。
  • 名著閱讀怎麼教?這樣上課老師更有底氣!
    段老師認為,丁老師為名著閱讀教學作出了很好的示範。他表示,名著閱讀教學離不開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教師應該致力於學生閱讀視野的拓展,閱讀習慣的養成,文本意義多角度的探究和閱讀策略的合理建構。教師應注意書目的適當呈現,不要「貪多求大」,要尊重學生的興趣,帶著學生回到語言文字的建構中。
  • 初三年級語文名著閱讀計劃及名著閱讀總結
    為了適應中考語文名著閱讀考查要求,現將初三年級名著閱讀工作安排如下:一、明確名著閱讀的意義,要求按計劃認真實施,強調對計劃的落實。 >我們通過教學實踐,清醒認識到如何有效提高語文名著閱讀質量,落實閱讀是核心,是關鍵,為此,我們時刻都以此為主線,安排實施名著閱讀的。
  • 北京中考語文卷首次涉《水滸》等7部名著
    「試卷給學生提供了許多熱點話題」,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老師王彤彥分析,2017年北京市中考試卷中一共涉及了包括《駱駝祥子》、《朝花夕拾》、《論語》、《魯濱孫漂流記》、《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7部名著閱讀,「這是以往沒有過的」。
  • 線上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整合式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本文「基於布魯姆的目標教學」理念,結合教學實例分析探討了從閱讀資源(讀什麼),閱讀樣態(怎麼讀),閱讀評價機制(為什麼讀)三個方面促進線上「整合式閱讀」教學的開展。缺失深度閱讀、主題意義的探究和個性化的閱讀情感體驗。   課堂互動性缺失,僅教師一言堂的單一評價。(1)以「主題意義」為主線,以課標「話題」為抓手,借鑑和融合多套教材。在關注教材設計的邏輯、教學的邏輯,更要關注學習的邏輯,對教材中語篇進行取捨、整合。
  • 還能做PPTS個性化測評!
    PPTS學習問題個性化分析診斷系統簡稱ppts測評,共有四大部分。PPTS是一套學習問題診斷系統,這套測試問卷內容涉及到學生的注意力,意志力,學習方法,考試技巧,家教情況,心理狀態,學習風格,感知模式等多個方面,學生接受該測試後,可以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性格等多方面有個詳細的了解,然後根據自己的個性化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 線上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如今,空中課堂、居家閱讀催生閱讀課堂新變化,線上閱讀應運而生:學生通過多媒體終端、手持設備居家閱讀,獲取海量電子書、閱讀公開課、名家講壇等,實現了「開機即開卷」的便利閱讀。然而,「開卷」未必有益。線上閱讀如果僅停留在「上線閱讀」,學生浮光掠影地接受視聽刺激,其弊端也會逐漸顯現:缺少資源整合,閱讀不系統;缺少話題挖掘,閱讀不深入;缺少激勵促進,閱讀不長效。
  • 新知∣PISA閱讀素養及其測評
    閱讀素養測評要求學生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來完成範圍較廣泛的任務。任務的範圍包括:找到或重新發現特殊的信息,以證實自己對文本的全面理解,解釋文本,反思文本的內容和特點等。文本將包括非結構性的散文,以及其他不同類型的文檔,如表格、曲線圖和圖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