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解讀·調查: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

2020-12-22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記者了解到,上述研究論文共兩篇,分別發表於1999年和2009年。記者通過《科學》雜誌官網查閱發現,2009年的題為《熱量控制延緩恆河猴的疾病發生和死亡》的文章和1999年的題為《衰老的基因表現圖譜和通過熱量控制延緩衰老》的文章,均未提到如新所稱的「重設基因」技術。

安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陳冬生認為,目前業界對於人類衰老機制的研究有基因學說等,「但還沒有一種學說能夠獨立解釋人類衰老的原因」,「我並不知道有『重設基因』這個說法,轉基因也極少用在人類身上」。

專家還強調,「無論哪種動物與人類基因相似度多高,仍存在差距。任何沒有用於人類臨床實驗的產品或技術,不能保證絕對適用人類」。

利用媒體貼金

偷換「廣告」與「報導」概念,以媒體廣告標榜公司經營模式合法

如新宣傳冊中,在顯要位置印著「有26家電視臺聯手聯播」,並印出相應電視臺的LOGO。記者與其中多家電視臺廣告部取得聯繫,對方均不能肯定參與過這樣的大型廣告聯播活動。一位上海電視臺廣告部工作人員稱,「宣傳冊既沒有說具體時間,也沒有說廣告內容和所在電視頻道,單純刊發電視臺LOGO,什麼也說明不了」。

採訪中,如新直銷商反覆給記者介紹媒體對如新的「報導」。他提到,《人民日報》曾一天刊發四個整版報導如新(中國)公司,同時還拿出一張顯示《人民日報》頭版「報導」其ageLOC技術的圖片,稱「我們公司的模式不會有問題,這些報導就是證明」。

記者發現,如新所稱的《人民日報》連續四版報導如新公司,實際上是連續四版的廣告,版面版名均清晰印有「廣告」字樣。所謂頭版刊發如新報導,更是其自行將《人民日報》某版刊發的如新廣告與「人民日報」報頭拼接,做成的「山寨」頭版。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這些廣告是合法的。該公司有意混淆「廣告」和「新聞報導」之間的區別,並擴大解讀,企圖證明廣告中未出現的內容和運作的合法性。

大型聚會「洗腦」

製造榜樣,利用群體效應進行精神控制

1月11日,記者參加了如新公司在北京市郊某酒店舉辦的「2014 NU SKIN星峰大會」。

在現場,記者發現,有來自太原、石家莊、天津等地的近2萬人齊聚,燈光閃爍,音響雷動。大會包含精英表彰、現場訪談等環節。被表彰的人依次走上講臺,並大聲嘶吼帶領全場齊喊口號。臺下近2萬人手持玩具手掌跟著鼓拍,氣氛狂熱。

對此,中國刑事警學院公安基礎調研部副主任康傑認為,熱烈的氣氛有極強的帶入感,尤其是通過表彰的方式在眾人面前塑造榜樣,被帶動的人會被「榜樣」的「成功」吸引。「在從眾心理和群體效應下,心理防線會逐漸被攻破。」

同時,據知情人士介紹,公司幾乎每天都有不同內容的聚會和培訓課程。重點是向成員們宣揚公司事業理念,要求成員們落實任務,包括「每天看書」、「聽碟」、「定期參加系統聚會,每會必到」、「每天講計劃」等內容。記者詢問內部初級經銷商,他們介紹「書」就是公司的宣傳材料,碟片就是演講錄音。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講師胡江認為,這種行為涉嫌精神控制,俗稱「洗腦」。通過實施洗腦,團隊成員會逐步改變乃至否定原有的自我意識和社會認知,接受組織者所宣傳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他特別強調,由於成員喪失了自我意識和社會認知,組織方聲稱的「自由選擇」只是逃避法律制裁的藉口。

據康傑介紹,近幾年,由於跨地域、隱蔽性強、新媒體傳播手段等原因,類似利用集會、培訓進行「洗腦」的現象不斷增多,且屢禁不止。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康傑認為,這是因為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一些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發生扭曲的表現。

此外,據多年堅持反傳銷的李旭認為,如新公司的獎金制度包含層級提成、產品零售提成和額外獎金。其中,所謂的層級提成,指公司直銷成員可以獲得六代以內下線銷售額的提成,由此,公司的人員結構呈現金字塔式或梯形結構。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這樣的獎金制度和人員構成涉嫌組織傳銷。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15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熱點解讀·調查:看「如新」怎樣攻陷人心
    調查中,記者發現,如新公司的經營模式和層級架構卻有涉嫌違背國家法律的地方。那麼,直銷商口中的「如新事業」是什麼?在直銷商團隊快速擴張的背後,如新公司採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 15日,本版刊發文章《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揭露了如新公司宣傳虛假信息,故意混淆媒體廣告和新聞報導區別為其貼金以及組織大型聚會涉嫌「洗腦」等問題,讀者反響熱烈。
  • 國臺辦回應熱點 斥民進黨當局撈取選舉利益編織謊言
    中新網11月13日電 國臺辦13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就兩岸春節加班機、3名臺灣居民被大陸有關部門依法審查、大陸新出臺的惠臺措施等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聚焦兩岸關係【解讀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專條闡述「一國兩制」】馬曉光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專條闡述「一國兩制」予以解讀。
  • 如新2015年四季度收入超預期下滑 周五盤中跌幅逼近25%
    和訊股票消息 美股如新集團在2016年2月11日發布2015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業績報告遠低於市場預期,周五美股開盤,如新集團低開20%,盤中跌幅逼近25%,大中國區、北亞地區的消費活力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2015年四季度收於超預期下滑  2016年2月11日,如新集團發布2015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
  • 《美麗人生》:他編織了最美麗的謊言,卻將觀眾看哭了
    今天,我想從導演羅伯託·貝尼尼的藝術喜劇風格、影片的敘事手法來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在第三部分,我也會結合自身觀影的習慣分享三個觀影方法,以便更好的解讀導演創作背後的風格。他雖然對兒子編織了謊言,但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個謊言是善意的,也是美麗的。圭多這個人物是飽滿的,在他身上,我們能看到他對愛情的大膽追求,也能看到他對兒子深深的愛,以及他所表現的人性之愛。羅伯託·貝尼尼將圭多這個角色演活了,他的擠眉弄眼、搞怪的笑、誇張的大步走,每一個鏡頭都成為經典,也成為觀眾揮之不去的記憶。
  • 人民日報連續曝光如新公司涉傳銷
    該公司有意混淆「廣告」和「新聞報導」之間的區別,並擴大解讀,企圖證明廣告中未出現的內容和運作的合法性。   宋嵩製圖     15日,本版刊發文章《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揭露了如新公司宣傳虛假信息,故意混淆媒體廣告和新聞報導區別為其貼金以及組織大型聚會涉嫌
  • 《小小的白色謊言》生活像謊言編織的網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法語文藝片《小小的白色謊言》。小小的白色謊言影片於2010年10月20日在法國上映,由吉約姆·卡內執導,弗朗索瓦·克魯塞、伯努瓦·馬吉梅、瑪麗昂·歌迪亞等一眾法國演員主演,共同在那個梧桐葉落、萊茵靜流的秋天,上演一段笑中帶淚
  • 如新涉傳銷結果難產公司仍坐針氈 股價已跌近半
    雖然已經發布致歉及略含「整改」意味的聲明,但由於商務部和國家工商總局對如新被指涉嫌傳銷的調查結果遲遲未能出爐,如新近日在美國的股價繼續走低。截至1月26日收盤,如新股價已從1月14日的136 .47美元跌至77美元(截至北京時間1月27日12點30分收報每股76 .89美元)下方。
  • 揭開「如新」謊言:跨國直銷公司操作暗藏貓膩
    我們都想知道,小姨的「如新事業」究竟是什麼?  讀者 田田  近日,有讀者來信反映,自己的親人迷上了「如新」事業,經常參加培訓大會,甚至要為此賣房子投資。在微博、微信等平臺上,也出現大量關於如新公司(NU SKIN)的宣傳,稱其產品可通過基因科技實現抗衰老,內容真假難辨。對此,記者展開了走訪調查。
  • 女業務員之死:直銷巨頭如新在華的第二次危機
    這是如新公司入華十六年來的第二次危機。2014年,《人民日報》連續發布3篇文章指責如新涉嫌傳銷、違規操作並利用群體效應進行精神控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如新被曝光的案例或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沉默的受害者在忍受病痛和精神的雙重折磨。
  • 羅志祥、餘歡水的謊言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心理?
    餘歡水生活在自己編織的謊言中,上班遲到、沒給孩子買牛奶……遇到事情他的謊言張口就來,實際上他的生活早已千瘡百孔,不堪重負。羅志祥、餘歡水都善於用謊言來掩蓋事實的真相,他們精心編織各種謊言,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他們的生活中,欺騙已經成了生活的日常,缺少它生活將無法正常進行,日子將會漏洞百出,快樂也會土崩瓦解。那麼羅志祥、餘歡水,為什麼離不開謊言?
  • 直銷市場兩度遭遇存亡危機,如新的直銷之路為何始終備受質疑?
    但在業績無限風光的背後,如新在國內市場的運作早已飽受詬病,2014年1月15日至17日,《人民日報》接連刊發《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看「如新」怎樣攻陷人心》、《「如新」公司在美國屢遭處罰史丹福大學公開與之決裂》三篇報導,三批如新,稱如新誇大宣傳、涉嫌傳銷。
  • 《隱秘的角落》結局是什麼意思 朱朝陽用謊言編織了一個美麗童話
    我第一遍看的時候以為這是半句話,後面還有什麼話沒說完,但是仔細看了張東升的動作,他是說完了這句話才舉起武器,正常人說遺言會說一半跑出去挨槍子嗎?所以這句話就是張東升的全部遺言。「童話」指的是笛卡爾的故事,童話結局是笛卡爾跟公主確實是兩情相悅,而被國王強行拆散。黑暗結局是「公主根本不愛笛卡爾,笛卡爾死於背叛」。
  • 如新培訓畫面曝光是什麼樣的?如新是怎麼培訓新員工的內幕揭秘
    記者查看如新官網發現,涉事的果汁產品g3相關頁面已經被刪除。在江蘇南京等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經開始對相關產品情況進行調查。如新江蘇分公司外事經理王玲說,涉事產品已全部下架,進行檢測。針對此事件,如新官方發表聲明表示:已組成專案小組,對此事開展調查。截至記者發稿,張曉玲表示,如新方面並未表態是否會繼續談,或是什麼時候再談。
  • 如新「人命案」背後:人民日報三度點名涉嫌傳銷 16年在華劣跡斑斑
    3月18日《北京青年報》報導,直銷企業「如新」公司一名業務員林麗(化名),於3月2日因肺部嚴重感染搶救無效死亡。她此前多次發燒,但始終沒有吃藥,也不去醫院看病,而是喝「如新」果汁吃「如新」產品。3月18日下午,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回應稱,該公司已成立以最高管理層為首的專案小組,開展內部調查,並接受媒體和公眾的監督。
  • 如新偽直銷真相調查:涉嫌多層次發展下線拿提成
    3月24日,國家工商總局公布了對如新的調查結論。  工商總局新聞發言人稱,因如新公司在經營活動中存在超產品範圍從事直銷、誇大產品功效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其個別銷售人員存在欺騙及誤導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
  • 新知問答|怎樣識破謊言?其實說謊比說真話更累
    判斷一個人有沒有說謊,不應該去看什麼小動作,應該改進詢問技巧。我們總希望擁有識破別人謊言的能力,從古到今,人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鑑別謊言。在古代,當我們懷疑一個人說謊的時候,就會讓他嚼一把大米,如果吐出來還是幹的,就斷定他是在撒謊。當時的人認為,撒謊的人神情緊張,會影響唾液的分泌。
  • 謊言西西里:在美麗謊言背後,竟然會有讓人流淚的悲傷故事
    謊言在人生中是避免不了會發生的,有的人痛恨謊言,有的很會感謝謊言。然而在大部分人的眼裡謊言就是一個最噁心的東西。可是人改變不了的一點就是說謊,有那個人會不去說謊的,只是看他說謊的好壞或者是說謊的次數而已。
  • 直銷巨頭如新涉嫌在中國非法傳銷 遭中美律師調查
    信息時報訊 (記者 王曉梅) 自從8月份開始被做空機構「香櫞」研究指控在中國區實行「非法傳銷模式」之後,直銷巨頭如新集團股價大跌,致使股民蒙受損失,目前中美律師正聯手對此展開調查。   據參與調查的跨國訴訟律師郝俊波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針對如新集團存在的重大信息披露問題,中美律師計劃在美提起集體訴訟,現正徵集中國美股股民參與。凡在2011年10月25日至2012年8月7日期間購買或取得如新股票者,不管是否已經將股票出售都可以委託律師進行索賠,且參加訴訟不需要任何費用。」
  • 兩次身陷「生死」危機,飽受詬病的如新憑啥敢屢踩法律法規紅線?
    深陷如新的並非個例,甚至有人不惜離婚也要加入如新。一網友曾發帖求助,自己老公對如新深信不疑,認為只要做如新就能成功。其加入如新後性情大變,經常凌晨一兩點回家或者直接不回家;認為做如新的人才是家人,家裡人都沒有如新人重要,誰要是反對誰就是仇人,說話完全不顧夫妻情分;開始喜歡做慈善,美名其曰做善事,實際上是到慈善團隊裡面看有沒有能拉來做如新。最後,夫妻以離婚收場。也有網友表示,曾眼睜睜看著一個原本積極向上的人變成頹廢模樣。
  • 如新公布「喝果汁離世」事件調查進展:已解除經銷商合同
    摘要 【如新公布「喝果汁離世」事件調查進展:已解除經銷商合同】3月20日晚上,就近日關於《女子感冒不就醫喝如新果汁離世》媒體報導,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對外發布最新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