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 | 終南陰嶺秀, 積雪浮雲端

2021-02-07 拾讀詩詞

文字根據蒙曼老師講座整理,來源:古詩詞文欣賞 


終南望餘雪

祖詠

今天跟大家分享祖詠的《終南望餘雪》,「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這是一首應試詩,也就是詩人在科舉考試的考場裡寫的詩,相當於今天的高考作文啊。唐朝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詩賦取仕吧,可想而知,應試詩的數量應該相當龐大,但是呢,能留存到今天的應試詩只有寥寥幾首,為什麼呀?因為這種詩最難寫好,它難寫在哪呢?第一,它既不是實情實景,也沒有真情實感。《毛詩序》不是說嘛,「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好詩是什麼?好詩應該是詩人心聲的自然流露,比方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是不是真像早晨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啊,多麼自然、多麼蓬勃!再比如說「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這就是眼前景、心中情啊。我們現在看都覺得這場景仿佛曆歷在目,而且讓人心有戚戚,這就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但是應試詩不一樣啊,你眼前就是一張白紙,沒有實景,題目又是人家早就出好的,也難有真情,無情無景,當然難以寫好,這是第一難。第二個難,它還有嚴格的形式要求,什麼形式呢?一般都是六韻的五言排律。所謂「六韻」就是6個韻腳啊,其實也是六聯嘛,六十個字十二句話,無論出什麼題目,你都必須用這十二句話六十個字寫完,可以想像要是「詩仙」李白參加考試,一句「 噫籲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已經落榜了,因為文體不合格啊。感情少而規矩多,這樣的文章真是往死裡做,無怪乎考了那麼多年,進士一大堆卻沒有幾首應試詩能夠流傳下來,但是呢,凡事都有例外呀,祖詠這首《終南望餘雪》,也是應試詩,但是歷來都公認是好詩,也是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唯一一首應試詩。
那這首詩好在哪呢?先看題目,「終南望餘雪」其實就是望終南餘雪,從哪兒望呢?當然是從考生所在的長安城。所以這個題目是讓考生從長安城的角度遙望終南山的殘雪,寫寫所見所想。說到這兒真要表揚下唐朝,唐朝的應試詩雖然也是命題作文,但題目還是比較靈活,比較自由,多少有點即視感。不光是考生們每天看到的終南山會成為詩題,甚至連禮部考試院裡種的松樹都曾經當過考試題目,不想清朝那樣,非得用前人現成的句子作詩題,一點發揮的餘地都沒有。那《終南望餘雪》這個題目是怎麼出出來的呀?顯然就是在考試之前,長安城剛剛下過雪,所以主考官信手拈來就成了考試題目。那這個題目怎麼寫呢?看第一句,「終南陰嶺秀」,這個「陰」字寫得真好,什麼是「陰」呢?在中國古代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終南山在長安城的南邊,所以從長安城看終南山看到的是終南山的北坡,也就是陰坡。那題目既然是《終南望餘雪》,而不是終南餘雪,那就等於已經給出了視角,所以詩人不是泛泛的講終南山,而是說「終南陰嶺秀」,這就是在點題啊! 
這「陰」字一出來,說明詩人已經充分領會了考官的意圖,這就叫審題成功。可是光講終南山的北坡風光還不夠啊,題目不是終南望,而是「終南望餘雪」,那雪在哪兒?看第二句,「積雪浮雲端」,這一句哪個字好啊?「浮」字好,積雪都浮在雲朵上。那可能有人會說了,積雪是在山上嘛,怎麼會是在雲上呢?這正是殘雪高山才有的視覺效果,試想如果不是殘雪,而是正在下的那種大雪,那是什麼樣子呀?那就要像王維所說的了,「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可是既然題目是「終南餘雪」,那就是說雪已經下過了,山腳乃至山腰的雪都已經化了,可是在高海拔的山頂還有積雪存留啊,那山頂的雪又怎麼會浮雲端呢?這就要考慮山的體量。要知道啊,終南山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土堆,而是一座白雲繚繞的大山哪,如果是小山,雲就是在山上飄啊。但是高山就不同了,山高雲低,雲就會從山腰流過,殘雪積在山頂,雲朵流過山腰,從長安城裡遠遠望去,雪仿佛不是積在山頂,而是浮在雲上,這不就是「積雪浮雲端」嗎?這一個「浮」字不僅讓雪啊顯得特別的清靈,而且呢也讓山顯得特別秀美。試想一下,上面白雪皚皚是光,中間風舉雲流是影,這光與影的組合給冬天蕭條的終南山增加了多少光彩呀!這才能呼應第一句的「終南陰嶺秀」啊。「終南望餘雪」,詩人的視角從上往下,先看到積雪,再看到流雲,那再往下呢?再往下就看到樹林了,所以第三句是「林表明霽色」,那這句話哪個字好?「明」字好,明就是亮啊。在這裡作動詞,就是照亮,被什麼照亮呢?被陽光照亮,被霽色照亮。所謂「霽色」就是天晴的顏色呀,詩題不是《終南望餘雪》嗎?雪已經下過了,所以不是陰雲密布,白雪飄飄,而是雪後天晴,陽光燦爛。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終南山離長安城差不多有六十裡地,平時都是霧氣朝朝,哪裡看得清樹木,可是雪後就不一樣了,天地都被洗刷了一遍,空氣仿佛是透明的,這個時候再看終南山才會有林木歷歷的感覺,格外清晰。所以「明霽色」這三個字,寫的真細緻、真貼切,是長期生活在長安城的人才能寫得出的感覺。那為什麼又是林表表明霽色呢?這不僅僅是在寫風景還是在寫時間哪,「林表」是什麼?林表就是林梢啊,不是樹林被照亮,而是樹林的梢被照亮,這說明什麼呀?說明太陽不是垂直照射而是平射過來穿過林梢,那陽光平射可以是清晨,也可以是傍晚,到底是清晨還是傍晚呢?大家可以想,清晨的時候太陽是從地平面往上升的,樹也是從下往上被照亮。而傍晚呢,「青山欲銜半邊日。」啊(李白《烏棲曲》),太陽是從高處落下來的,那才會先把林梢照亮,這就是「林表明霽色」的時間感。夕陽西下,林表一片光明,一個「暮」字已經呼之欲出了,所以才有最後一句—「城中增暮寒」。終南望餘雪,我們剛才講了視線的起點是長安城,那最後的落腳點呢,仍然要回到長安城。雪已經下過了,終南山一片晴明,前三句無論是寫山、寫雪、寫雲、寫樹,都是在寫望中所見。那最後一句呢,要寫望中所感,人在城裡頭望著終南山的殘雪,究竟是什麼感受啊?俗話說得好,「下雪不冷化雪冷」,雪化的時候熱量都被吸收了,人當然會感覺寒冷。   而到了傍晚呢,陽光每退一寸,人的寒意又會增加一分哪,終南山頂積雪浮雲已經滲透著寒意了,夕陽西下又增加了寒意,這不就是「城中增暮寒」?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感受,那詩人難道僅僅是在說自然感受嗎?又不是。我們之前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人的目光背後是有心情的,人的感覺背後也是有心情的,什麼心情呢?杜甫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是直抒胸臆、憂國憂民,其實不光杜甫憂國憂民,祖詠也是一樣的,雪過天晴,風景獨好,但是呢,城中暮寒又有多少寒士衣食無著啊。一種牽掛,已在不言之中,這就是詩的蘊藉之處,那寫到這兒景也有了,情也有了,視線也從長安城出發走過終南山,最終又回到長安城。「終南望餘雪」這個題目寫盡了沒有,寫盡了。祖詠自己也覺得寫盡了。所以就交卷了,可是呢,主考官一看之後不幹了,說按照要求是要寫六韻六十個字的五言排律呀,你怎麼只寫了兩律二十個字?這是五言絕句呀,這就是違規呀。好比今天的高考作文,讓你寫800字,你寫300字就交卷,這怎麼能合格呢?主考官是個很好的人,讓祖詠趕快拿回去重寫,可是祖詠偏偏是個很倔的人,他丟下兩個字「意盡」,意思已經寫完了,就飄然離場。那最後到底錄取沒有?錄取了,祖詠是開元十二年進士,開元盛世還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氣度,也才能留下這首應試詩留下這段藐視高考規則,不肯畫蛇添足的佳話。但是,話又說回來,無論什麼時代,有幾個人敢拿自己的前途命運開玩笑的,所以這樣清新凝鍊的應試詩也只能是曇花一現罷了。再讀一遍,「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往期回顧

◀ 中國的生存法則變了,你再不懂就徹底晚了

◀ 白巖松又出金句,60到80是最好的年齡!驚醒千萬老人!

◀ 唐朝女道士愛上和尚,寫下一首告白詩,將思慕之情寫進骨子裡,驚豔了千年 !

喜歡本篇請【點讚】    轉發朋友圈,【在看】

限量發放

 100000張 無門檻優惠券

手慢則無,錯過要再等一年

點擊下方圖片立馬搶購

▼▼▼▼▼

相關焦點

  •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一時任性一時爽,然後呢?
    終南望餘雪唐·祖詠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身臨其境坐在考場內,心緒激動。寒窗苦讀多年,終於迎來一展抱負的機會,心潮澎湃,不能自已。伏案閱題,題曰,《終南望餘雪》,寫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長安城剛下過雪,天地同妝,皓日當空,光芒四射。抬眼望向窗外,終南山恍惚可見,那山頂的積雪也飄忽不定,好似浮雲飄在天上。從山頂一路往下,都是一望無際的白,陽光照射在雪上,素潔明亮。雪映出的光芒雖然強,卻感受不到暖意,冷峻蕭殺,在長安城裡,竟然感受到了寒氣。
  • 書品|終南望餘雪
    昨天,秦嶺主峰太白山飄迎來了一場大雪,本人在工作室只能望雪興嘆由感而發,揮毫寫下了唐代詩人祖詠《終南望餘雪》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題意是望終南餘雪。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所見的自然是它的「陰嶺」(山北叫做「陰」);而且,惟其「陰」,才有「餘雪」。「陰」字下得很確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讚頌了終南山,又引出下句。「積雪浮雲端」,就是「終南陰嶺秀」的具體內容。這個「浮」字下得十分生動。自然,積雪不可能浮在雲端。這是說:終南山的陰嶺高出雲端,積雪未化。
  • 終南望餘雪 祖詠
    終南望餘雪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一祖詠據記載,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作的。題意是望終南餘雪。於是,祖詠為我們留下來這樣一首詩。詩人從長安遠遠向終南山望去,能夠看到的自然是它的「陰嶺」;而且,只有在陰處,才有「餘雪」。「陰」字表現得十分貼切。「秀」是詩人遠望之時所得的印象,既讚頌了終南山,又引出下句。「積雪浮雲端」, 就是描寫「終南陰嶺秀"的具體內容。這個「浮」字十分生動。我們知道,積雪不可能浮在雲端。而詩人在這裡的描寫是說:終南山的陰嶺要比雲端更高,因此積雪未化。
  • 《終南望餘雪》:只寫了一半的詩,卻成了詠雪的千古佳作
    《終南望餘雪》—唐祖詠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終南陰嶺秀主考官是第一次看見這麼狂的考生,驚嘆之餘忍不住看向手中的試卷,看著那號稱「意盡」的四句詩: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積雪浮雲端詩的第一句「終南陰嶺秀」,是詩人從長安遙望終南山,看見它的背陰面,也就是「陰嶺」。而只有「陰嶺」才有餘雪,所以「陰」字用得很準確。
  • 讀祖詠《終南望餘雪》,讓自己身心得到解放
    祖詠的雪,是自然和人間的精靈自然的美,和城市繁華與否無關——讀祖詠《終南望餘雪》,讓自己身心得到解放《終南望餘雪》唐祖詠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如果祖詠有幸能夠參加一次星光大道或者超級女聲什麼的綜藝節目的話,憑藉這首「終南望餘雪」一舉奪冠也不在話下。現如今,用一首歌紅一輩子的事情還少嗎?
  • 冬天到了,30句帶雪的詩詞名句,唯美動人,收藏備用!
    在冬天,雪是最美的風景,自古以來描寫雪景的詩詞就多如牛毛,今天我們收集了30句帶雪的詩詞名句,邀請大家一起欣賞:1、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 唐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十首描寫雪的詩詞邀你共賞2018年第一場雪!
    早上起來,推窗遠眺,外面銀裝素裹,粉雕玉砌,這是2018年的第一場雪,在這雪花飄飛的季節,伴著詩詞邀你共賞美麗的雪景。《終南望餘雪》祖詠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 七首描寫冬日的詩詞,在寒冬時節給你溫暖的感受
    詩詞,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詩詞,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詩詞,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
  • 唐朝詩人祖詠的高考滿分作文《終南望餘雪》到底好在哪裡?
    祖詠的高考滿分作文《終南望餘雪》到底好在哪裡?祖詠是盛唐時期的詩人,和王維的關係很鐵。人家王維長得帥,精通音樂,寫詩寫得也好,再加上有玉真公主的門路,就被內定為狀元,從此一生悠悠富貴。這首詩後來廣為流傳,就是他的《終南望餘雪》。但因為不合要求,最終被判了零分作文而名落孫山。但是從祖詠的這首詩來說,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滿分作文,祖詠也因為這首詩而名動天下。這首詩的題目是終南望餘雪。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要認真審題,從題目中找到文眼。第一,是終南山。這座山是隱士們的聖地,唐朝好多詩人和達官顯貴都在這裡隱居過。
  • 40位知名詩人,一人一句雪的詩詞,治癒一整個冬天
    古典文學與詩詞獨具一格的古典文學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