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詠的高考滿分作文《終南望餘雪》到底好在哪裡?
祖詠是盛唐時期的詩人,和王維的關係很鐵。人家王維長得帥,精通音樂,寫詩寫得也好,再加上有玉真公主的門路,就被內定為狀元,從此一生悠悠富貴。而祖詠的人生要差一些,但人家祖詠也是考進士時的滿分作文獲得者,當然,這篇作文祖詠認為絕對滿分了,但是實際上得了零分,因為,他的考場作文竟然沒有按照要求寫完,就交卷了,看起來有點自暴自棄的意思,其實不然,祖詠覺得自己用最簡短最凝練的句子,已經把考試題目最完美的表達出來了,所謂多一個字都是浪費!
當考官提醒他,按照規定,要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你這個卷子字數不夠的時候,祖詠相當自信地回答:意盡也!不肯再多寫一個字!在其他考生的羨慕嫉妒恨中,交卷翩然而去!這首詩後來廣為流傳,就是他的《終南望餘雪》。但因為不合要求,最終被判了零分作文而名落孫山。
但是從祖詠的這首詩來說,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滿分作文,祖詠也因為這首詩而名動天下。
這首詩的題目是終南望餘雪。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要認真審題,從題目中找到文眼。
第一,是終南山。這座山是隱士們的聖地,唐朝好多詩人和達官顯貴都在這裡隱居過。一方面是因為終南山確實漂亮,整個一仙風道骨的樣子,適合隱居。第二,終南山距離長安不遠,朝廷中的一舉一動都盡在眼中。所以那些假裝隱居的人都喜歡隱居在這裡,一旦有個什麼提拔官員或者考公務員的消息,這些隱士立馬下山。所以有人說這是終南捷徑。像李白這些懷抱當官夢想的人,都在這裡假裝隱居過。所以你寫雪,你得寫終南山的雪,你寫別的山的雪,不得分。
第二,要寫望,而不是說你去終南山玩雪滑雪。望必然是高遠的視角,所以應該寫遠望的景色。
第三,是餘,這就點明了季節。這應該是早春季節,山上的雪已經有些融化了,而不是隆冬季節大雪封山滿山蒼茫的樣子。你要是那樣寫,也是不得分。
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那麼,祖詠哪裡來的自信呢。我們來看看這首詩。先看題目,叫終南山餘雪。祖詠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應該在農曆二月,這個時候應該也是早春時節。樹木開始發芽,但是仍有餘雪存在。作者看見終南山的北坡樹木蔥蘢,但有少量的雪覆蓋,這是說到了餘雪。而後兩句則更加妙不可言了,傍晚的時候,天氣放晴,在暮色四合之時,有一束陽光掃過來,照亮了浮在雲端的積雪,這個時候讓人倍感涼意。詩歌的味道就在於含蓄,在於聯想,你閉上眼睛就能想到的意象。所以,不必多說!
所以說,寫詩的最高境界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要給人以聯想的空間,不能一下子寫完。當然你也可以直抒胸臆,這個得是高手寫才行。比如李白就說燕山雪花大如席,要不是李白寫的,我們還以為是哪個無名詩人寫的打油詩呢。再比如李白寫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要不是李白寫的,我們也有可能認為是打油詩。
祖詠這首詩就是審題很準,而且很有神韻,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的空間,這就像是畫畫中的留白,音樂中的漸漸淡去,雖然音樂已經停止,還能讓我們感覺到語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效果。
這種寫法,也曾經得到過滿分。這個作者是錢起,大曆十才子的領袖,他在參加高考的時候,寫的一首詩叫省試湘靈鼓瑟,絕對堪稱神來之筆。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我們閉上眼睛,認真品味一下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不是有種仙樂飄飄的味道?這就是詩歌中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