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論發揮最好的大唐考生,王維、錢起一定榜上有名。
一場考試徹底改變兩人的命運。
無論是詩壇還是官場都因為這場考試而實現了華麗的轉身。
但比起下面的這位考生。
上面的兩位就顯得要中規中矩得多,一點沒有突出個性的意思。
如果當年弄個什麼最具有個性的考生。
下面要走出來的男主角一定是排在第一。
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場高考的時間是在公元724年。
地點:長安城。
據說,高考這天,長安(今陝西西安)南面六十裡處的終南山已經被大雪覆蓋。
一眼望去,山上的積雪好像與天上的白雲相連,景色很難得。
一個年輕人剛坐下就掃了一眼巍峨的終南山。
山頂那一幕景色很快就入了眼。
男子沒多看,比起看景色,他眼前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寫一篇可以拿高分作文。
按照字面上的要求,這篇作文的要求有些變態。
需要參加考試的考生寫上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詩,每句5字,一共12句,還要雙句押韻。
如果說光這個要求,難度還不算太高。
培訓了這麼多年,寫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詩的作文實在不是什麼難事。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出題的老師很變態。
這些老師似乎一早就掌握了長安城的天氣預報,知道高考這天長安城會下大雪,離長安(今陝西西安)南面六十裡處的終南山的山頂會有積雪堆積,特意出了一個貼地氣的考題——《望終南餘雪》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讓人浮想聯翩的作文題。
如此近距離的觀看山中的雪景,然後再近距離的寫一首規矩頗多的作文。
難度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考場裡一片靜寂,除了近距離看終南山的雪,搓著凍僵的雙手,沒人落筆。
本以為這場考試將會以白卷散場。
畢竟試題太難,無從下手,交白卷也不算太難看。
就在眾人抱著這個心思期待老師更改試題的時候,一個聲音打破了考場的寧靜。
「老師,我寫完了!」
眾人目光立即看了過去,這是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相貌平平無奇。
一身羽絨服似乎有些年頭,有些地方還露出了裡面白色的羽絨,像極了外面的大雪。
「你這麼快寫完了?」主考官有些不相信的看了看眼前的年輕人。
年輕人點了點頭,也不再多話,將手中的試卷遞了上去。
《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這主考官粗粗掃視了試卷一眼,當下就罵了聲:「你搞什麼飛機,怎麼只有四句?這不符合規矩呀?你還要不要分數。」
出於關心,主考老師將試卷推了回去,順帶語重聲長的勸了兩句:「年輕人不要玩個性,這是高考,不是學校的模擬考,考不出好成績是要死人的,作為考生你要認真對待,時間還有一個小時,你抓緊時間再寫點,老夫不算你違規。」
面對老師的關心,年輕人不但沒有領情,還說了一句在筆者看來很拽,很拉風的話:「意盡!」(《全唐詩》有小字註:「有司試此題,詠賦四句即納,或詰之,曰『意盡』。」)
我已經把題目中的意義寫完了,便沒有必要再去畫蛇添足地硬要湊字數了,那樣會破壞我作文中的美感。
你不怕高考分數不夠?
據我所知,你已經高考落榜過一次麼?
主考官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盯著年輕人說道。
考試不是目的,我更享受過程。年輕人淡淡的說,語氣不鹹不淡。
主考官看了看年輕人,目光再一次回到的試卷上。
眯著雙眼就著雪光再一次細細吟味了一番,忽然覺得這小詩含有一種悲天憫人的襟懷,更難得是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有一種難得可貴的品德。
許久,他含笑地衝著年輕人點了點頭:「你去吧!」
年輕人一抱拳,就此離開了考場。
事實上,這的確是一首難得的好詩,短短四句,已經達到了「無需多言的地步」清代大詩人王士稹把他這首詠雪詩,跟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以及唐代大詩人王維「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相提並論,因為它們都是詠雪的「最佳」之作。
這個評價不算離譜。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意盡而止,絕不畫蛇添足,才是寫作文的真正目的。
得益於年輕人內心的這份堅持,也得益於這首詩的完美。
這一年,大唐的光榮榜上寫下了男主祖詠高中四個字。
這一年,這一天,這篇高考作文註定要寫入歷史。
唯一可惜的是祖詠同學雖然高考出色,但仕途遠沒有他寫的詩那麼出色。
高考結束後,他在偏遠的省份做了一個小官。
不是他不願意去熱鬧的城市買房買車,為大唐的JDP做做貢獻,而是沒這個實力。
在大唐,不是你高中了就有機會做官,沒有吏部的任職說明,你高考再出色也是白搭。
但事情也不是絕對,如果你的關係網足夠好,你的名聲足夠大,那麼輝煌還是可造就的,比如王維同學、比如李白同學、比如狄仁傑同學等,靠著出色的關係網,迅速打開了知名度,獲得了曝光率,輕鬆就留在了長安城,買房買車日子過得好不瀟灑。
很顯然,上面提到的兩樣祖詠一樣也沒有。
所以很不幸,他雖然高中,得到了卻不多。
中途還因張說推薦,任過短時期的駕部員外郎,這是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刻。
此後就再無升遷。
如果按照大唐官場的規則來看,祖詠自由散漫,其實並不適合做官,這一點他似乎也心知肚明,做了幾年官後,乾脆移居汝水以北別業,漁椎終老。
對於這份遭遇。
好友王維十分的同情他,說他:「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贈祖三詠(濟州官舍作))認識你二十年了,我算是看出來了,你沒過一天的好日子,心中的志向沒有一天是實現的。
準確的說,這個說法並不正確。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而折腰,辭官而去,最終得到了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祖詠的軌跡和陶淵明差不多。
仕途的不順反而成就了他詩壇的成就。
如果你稍微細心點就會發現,在大唐,仕途一直很順的人反而寫不出好的詩來,反而是那些懷才不遇,仕途跌宕起伏的人詩詞反而會走上另外一座高峰。
其中的代表人物很多,杜甫、李商隱、韓愈、柳宗元、劉禹錫……這個名單還可以拉得更長。
很不幸,我們的男主也在這個名單之中。
儘管他生活很困苦,從北大的優等生一路混成了砍柴打漁的樵夫,他卻絲毫不以為意。
依舊保持著他獨有的個性,我是獨特的,美麗的,卻也是易散的,一時的璀璨而已,但我是唯一的存在。
仕途不順的落寞,生活的困苦反而給了他另一番人生景象。
也虧得他這一番景象才得益於完成了一次文學上的飛躍。
沒有幾十年的堅持,沒有獨具一格的個性,留下的也許只有『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名句,遠沒有後來的精彩。
下面這首《望薊門》就是最佳的說明書。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裡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整首詩,寫得波瀾壯闊,令人震動,其中「萬裡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為有名的佳句,一洗人生一首成名曲的杯具。
我無房、無車、無存款,成就不高,仕途不順,日子過得苦悶,但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