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公理化的系統

2020-12-15 文字20

5語法與邏輯

5.1一階謂詞邏輯

5.2邏輯語言與邏輯演算

5.3公理系統

圍繞公理系統思想與方法上的進展,是理解邏輯、數學、計算機器以至整個科學的歷史與現狀迴避不了的一個脈絡。

一個公理系統從一組初始概念與公理出發,這組公理需要滿足:

1完備性

2獨立性

3相容性

公理系統的完備性是指從這組公理出發,可以推演證明領域所有的命題。我們並不能知道公理系統是否完備,完備性只能證偽,出現不能證明的命題,那就證明完備性上有問題。這時候,可以通過增加或調整公理集,然後再來證明命題,如果可行,那麼新的公理系統又處於完備狀態,否則只能推倒重來。

公理系統的獨立性是指公理集中的各公理相互獨立,不能從其中的一些公理推出另一些公理,否則要把可推出的公理作為定理來安排。獨立性讓公理系統變得經濟:在相同的領域範圍內,可以更少的公理達到完備性;或者公理不一定少,但能概括的範圍更廣,達到這樣的效果可認為所選擇的概念與公理更基礎。在沒有更少初始或者概括更廣範圍的情況下,更簡潔流暢、或更易理解、甚至更優美也是所追求的。牛頓物理學中,先期以力的概念作為基礎概念,後期動量、動能的概念變得更基礎,因為後者可以帶來更簡潔的系統形式,更容易派生出其它需要用到的概念。

公理系統的相容性指從公理出發所能證明的任意二個命題不能矛盾,這是最根本的。

從後世的標準看,歐幾裡德的《幾何原本》在滿足上述的要求上是不夠嚴謹的。歐幾裡德引入了一些未經定義的概念,不自覺應用了圖形的直觀,歐幾裡德在《幾何原本》裡的邏輯推理、證明也都是人腦的直接推算,同時代的邏輯學不足以支撐其中的邏輯應用。歷史上,歐幾裡德《幾何原本》第五公設是爭論的焦點:

「同平面內一條直線和另外兩條直線相交,若在直線同側的兩個內角之和小於180°,則這兩條直線經無限延長後在這一側一定相交」

用與第五公設相矛盾的命題替代它,並未產生矛盾的系統,而是帶來了非歐幾裡德幾何,比如後來用於廣義相對論的黎曼幾何。非歐幾何的出現否定公理系統公理可以不證自明,那麼公理系統的真理性如何保障?

歐幾裡德的《幾何原本》被認為是關於空間關係的理論,「點」、「線」、「面」被認為是實際空間對象的抽象,公理是「點」、「線」、「面」基本關係的描寫,後續定義進一步派生空間對象,定理則是各空間對象具體關係的斷言。二十世紀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1862.1-1943.2)認為公理應脫離對直觀的依賴,讓對象、關係成為單純的符號,並與形式化的謂詞邏輯結合,以符號的表達式表示公理,把後繼的證明變成純形式上的轉換,也就是所說的「形式化」。按照希爾伯特的想法,所有的數學分支在其樸素公理化的基礎上,還應該形成一個形式化的公理系統,這個形式的公理系統也稱為樸素公理系統的元語言。數學的真理就歸為形式公理系統的相容性,即理論上無矛盾。希爾伯特按形式化要求用自然語言具體重構了歐幾裡德幾何,希爾伯特的幾何公理系統分五組,每組一條或多條公理不等。同時代的其它數學家也對其它數學分支的基礎進行了形式化、公理化處理,包括義大利數學家皮亞諾(peano,1858.8-1932.4)所建立的算術公理系統,這是完全專用符號的系統。

奧地利裔美國數學家哥德爾(Kurt Gdel,1906.4-1978.1)於1931年提出了不完備定理,證明:任何一個公理系統,只要包括了算術公理的描述,它必定包含某些系統內所允許的方法既不能證明為真也不能證偽的命題。哥德爾不完備定理說明希爾伯特所尋求的數學可靠基礎是不存在的,這是個影響深遠的結論。

一個實際的領域,公理化系統可以從二個方向來看待。一個方向指向邏輯的構建,強調基礎的清晰與體系的可靠,這將走向純粹的形式化:符號成為自足的系統。符號化與形式化不是多數人喜歡的形式,可符號化、形式化仍是一個重要的事實,它說明認知成熟到可以外化為符號系統來完全地呈現,這個符號系統可以從初始的符號與表達式,遵循規則機械、半機械的形式轉換推導證明更多的符號表達式,或者至少證明可以純符號形式地去理解。這改變了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在樸素的公理化階段,符號、表達式被認為直接間接總有著外部的起源,到了形式化的公理系統,事情可以反過來看,一個領域的事實是對符號系統的一個實際解釋,同一個形式系統可以有多個領域事實來解釋,當然真實的情形中這種情況很偶然的。形式的獨立性,也說明可以把符號方式從語言的定義裡拆解出來,單獨作為一個主題。

另一個方向公理化系統是實際認識的建構。至少公理化的第一個版本,是在大量事實積累,分析歸納、局部總結等基礎上形成的。歐幾裡德《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時期,以及之前各地幾何知識的集大成。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更早克卜勒、伽利略、笛卡爾等思想的提升。歐幾裡德與牛頓的天才之處在於做到了用一組公理把所有的內容統一成一個足夠可信的體系。建立初始概念與公理後,演繹的過程經濟被簡單地描述成機械、半機械的推導,實際的過程是一步步地積累得來的,成書於公元前三世紀的《幾何原本》,其第47命題在中國稱為勾股定理,在公元前六世紀就由畢達哥拉斯學派證明過,因此又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其它的很多定理,也是同樣的歷史。從認知建構來說,多數人能接受的是那種樸素的公理系統。

(作者(LQS)註:連續地閱讀會發現,系列的文章不是對各個問題的解釋,而是新的理解視角)

相關焦點

  • 數學大廈的基石——公理化
    基於不同的研究對象、討論範疇,數學發展出了不同的公理體系:幾何公理體系發展早期是歐幾裡得的古典公理辦法,直到20世紀由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提出一個比較完善的公理體系(希爾伯特公理體系);以皮亞諾命名的自然數公理體系;排除羅素悖論,解決第三次數學危機而產生的集合論公理系統等等。
  • 公理化思維——結論正確的思考模式
    (3)等量減等量,其差仍相等。(4)彼此能重合的物體是全等的。(5)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這五條聽起來特別簡單易懂,不證自明,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具有「第一性原理」特質的公理。(3)以任意點為心及任意的距離可以畫圓。(4)凡直角都彼此相等。(5)同平面內一條直線和另外兩條直線相交,若在某一側的兩個內角的和小於二直角的和,則這兩條直線一定在一側相交。
  • 科學簡史:古希臘的物理「公理化」體系
    到了大約公元前300年的時候,歐幾裡得總結前人研究之成果,建立的一套「公理化」體系,這是希臘人探尋「知識的確定性」集大成之作。幾乎與此同時,阿基米德也建立起了物理學的「公理化」學術體系。阿基米德大約公元前287年出生在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卒於公元前212年。這是一個可以跟牛頓相提並論的偉大科學家,他對科學發展的貢獻是全方面的,本篇我們但從物理學領域窺探一二。
  • 試論現象學哲學的公理化改革:以認識主體與主觀現象為初始概念
    在科學領域裡,採用公理化方法搭建的知識理論系統很多,是否成功應用了公理化方法甚至被人們認為是判斷一個科學學科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比如,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就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公理化方法製作出來的一個人類知識體系。又比如牛頓力學、又比如經濟學裡亞當斯密通過對人性的刻畫來奠基整個經濟學,都是使用了公理化方法。
  • 科學簡史:古希臘的天文「公理化」體系
    #科學史#科學伊始,一些閒人為了追求「確定性」,發展出來一套「公理化當人類活動超越這個氛圍之後,已知的公理化體系就會出現偏差,於是不得不發展出新的體系來解釋面臨的新問題。古希臘人很早就完備了數學的公理化體系,並把數學作為認識世界最重要的工具。在畢達哥拉斯的描述中,幾何中最完美的是球體,所以大地、天體乃至整個宇宙都應該是個球,否則就不完美了。亞里斯多德從運動學理論出發,論證了大地確實是個球體。
  • 數學公理化思想:用儘可能少的公理,演繹出儘可能多的命題
    數學之所以被稱為嚴謹科學的典範,是因為數學首先成功的公理化。在數學的理論體系中,列出一些不加定義的概念和不加證明的公理,再從這些原詞概念和公理的基礎上出發,以推演規則為工具,進而演繹出一個龐大的體系;而在公理系統中,一方面希望能推出更多的新概念及真命題,最好能把某一範圍或某系統內的新概念及真命題全部推出來,同時要求作為出發點的公理要儘可能的少;另一方面,要求從原概念和公理出發,不能推出邏輯矛盾。
  • 科學簡史:古希臘的數學「公理化」體系
    歐幾裡得構建了一條「公理化」的體系,這是演繹法運用的輝煌成就。古希臘人把人推理問題的方法分為「歸納法」和「演繹法」。歸納法是通過大量的觀察,從眾多現象中歸納共性。但是這種思維方法的短板在於,他具有不確定性。
  •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定義和公理化體系分析
    :《幾何原本》最重要的不是證明了多少幾何學的命題(實際上,《幾何原本》裡的幾何學命題在歐幾裡得之前都已經有證明方法了),而是他重新梳理了這些命題,極富創造力的從這一大堆的命題中提取出了5個基本公設,然後從這5個基本公設一步一步邏輯嚴密的推導出了後面四百多個命題。
  • 認識邏輯思考力的重要性和工作生活的內在源動力——公理化思維
    是邏輯上的自洽性,是思維思想上打通,邏輯脈絡得通暢起來,即我們說的公理化方法,從一個點能夠一點點推導出一個面。就像一棵樹一樣,從一粒種子出發,生根,然後發芽,然後長出主幹,然後抽條,然後長葉子開花碩果纍纍,從一個點,一粒種子到了一個有主幹枝葉的繁茂的一顆大樹,這樣一點點推導生發出來的。
  • 一旦邏輯奇點下移,原有系統就被打破
    如何建立一個系統的第一性原理呢?我們提供一個方法論,叫做公理化方法。這個方法論有1000多年的歷史,幾乎是人類最美妙的一種思維方式。如何打破一個系統?數學公理化歐幾裡得的功勳公理化方法源於歐式幾何。歐幾裡得是公理化方法的首創者。歐式幾何的結構非常有意思,它以幾何公理為基礎,運用演繹法推出了整個幾何系統。
  • 李雲亮:​建築物區分所有的邏輯結構——物權法的公理化認識(前言2)
    建築物區分所有的邏輯結構——物權法的公理化認識(前言2)文/李雲亮物權法學是否一門科學,或者,是否可用科學方法再作論證?目前,建築物區分所有這件事兒,已被這方面的主流學者用「三元論」,固定捏出一個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其他人無論怎麼說,說什麼都不予理睬了。
  • 為什麼2≠5?
    不,這是公理化數學的要求!那你再想一想,有哪條公理、公設可以證明2≠5?哦不,可能更多人的問題是:啥,1、2、3、4這樣的自然數還要公理?自然數嘛,不是掰一掰手指頭就對應的那些數,這些東西還需要什麼公理?怎麼不需要?無公理,不數學。
  • 教學研討|3.1.2不等式的性質
    教學內容解析;本節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5)》(人教A版)第三章第一節的第二課《不等式的性質》。3.引導學生歸納和總結不等式的性質,並利用比較實數大小的方法論證這些性質,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和邏輯論證能力.
  • Windows 10系統中安裝.NET Framework 3.5
    為啥要安裝NET Framework 3.5,系統不是有比他高的版本?但是在windows10系統中,有時安裝軟體需要.NET Framework 3.5的環境,如果系統安裝了其他的更高的版本,但你安裝的軟體需要.NET Framework 3.5環境,安裝的時候還是會有報錯的情況。這時候我們就不得不安裝.NET Framework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