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之所以被稱為嚴謹科學的典範,是因為數學首先成功的公理化。在數學的理論體系中,列出一些不加定義的概念和不加證明的公理,再從這些原詞概念和公理的基礎上出發,以推演規則為工具,進而演繹出一個龐大的體系;而在公理系統中,一方面希望能推出更多的新概念及真命題,最好能把某一範圍或某系統內的新概念及真命題全部推出來,同時要求作為出發點的公理要儘可能的少;另一方面,要求從原概念和公理出發,不能推出邏輯矛盾。換句話數,一個系統科學、合乎邏輯的嚴密公理系統應該滿足以下三條:
無矛盾性或協調一致性:即在一個公理系統中,不能同時推出命題A和非A均成立,這是公理系統的一個基本要求;獨立性:即在一個公理系統中,被選定的一組公理種,任何一個都不能由其他公理推出。也就是說公理之間不能有依從關係,從而確保公理的數目最小;完備性:即在一個公理系統中,能確保從公理組中推出該系統的全部真命題。
最先實現公理化的是歐幾裡得,他通過《幾何原本》,把幾何的經驗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形成了一個合乎邏輯的體系。比如其中的「點」、「線」、「面」等都是原詞。「點」沒有大小,無限可分;但其嚴格的定義卻無法給出,很難說清楚點究竟是什麼?同樣構成公理體系的公理,也沒有證明;卻被用作其他命題證明的邏輯基礎。比如公理:兩點決定一條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