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星說數學:邏輯的力量

2020-08-28 DawnZeng

我們經常需要為了某種目的說服他人,說服的方法有很多種:

引用權威的話。例如:聖經上說上帝創造了世界,所以世界就是上帝創造的。

從眾(相信大多數)。例如:那麼多人都說&34;,肯定不會錯。

實驗證實。例如:鋼珠比羽毛下落快得多,所以物體越重下落越快。

舉例說明。歷史上農民起義都是失敗的,比如大平天國。

舉不出反例。大清王朝是不會亡的,你看哪個敢造反的最後不被殺頭?

以上的&34;,都是人們日常所用,也都有一定的價值;但遺憾的是又都可能出錯(大家不妨仔細思考一下以上所舉各例)。惟獨邏輯推理的結論,才千真萬確,不可動搖。數學的邏輯推理,其價值也正在這裡。

讓我們先來看看東西方不同的推理方式:

顯然,中國傳統的推理方式以形象、直觀為主要特徵;而西方傳統的推理方式則以抽象、邏輯為主要特徵。

由形象、直觀所得的知識並不一定可靠,尤其是數學領域更是如此。

例如,從直觀上看,平面上任何一條封閉曲線所圍成的幾何圖形,如果其面積是有限的,那麼其周長也就是有限的,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對此深信不疑。可是,上世紀初卻有一位數學家發現:存在一種封閉曲線,它所圍成的幾何圖形的面積是有限的,其周長卻是無限的。整個數學界都為之大吃一驚。

又如,整數點在數軸上的分布是離散的,任何相鄰的兩個整數之間都不再具有其它整數;而有理點的分布卻是稠密的(圖2),任何兩個有理數之間都還存在無窮多個有理數,因而任何相鄰的兩個整數之間也都具有無窮多個有理數。如此看來,似乎有理點要比整數點多得多。然而事實上,全體有理數卻可以按一定順序用自然數編號,這說明有理點的&34;其實是與自然數&34;的;整數點的&34;也與自然數&34;,有理點與整數點當然也就&34;了。

很多數學問題只靠形象、直觀也是無法解決的。

例如,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嗎?用直觀回答不了。如果用量角器去測量,由於繪圖和測量的誤差,通常只能得到一些十分接近而又彼此不完全相同的結果;即使假定每次都可以非常精確地測量,由於我們只能測量有限個三角形而無法測量一切三角形,也不能保證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又如,根號2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呢?三元齊次不定方程是否存在非零整數解呢?處處連續的曲線是否處處都有切線呢?等等,這些問題也都是只憑形象、直觀(或經驗和直覺)無法解決的。

因此,用邏輯演繹推理來檢驗數學命題的真偽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簡單邏輯演繹推理的基本模式是三段論:

這一推理表明,&34;不過是&34;的特殊情況。如果我們承認&34;為真,那麼就要承認&34;也真。這樣,我們就為&34;這一命題找到了邏輯根據。用更複雜一點的邏輯演繹推理,我們還可以為&34;找到邏輯根據。

類似地,我們可以為數學上絕大多數命題找到邏輯根據,並把它們按邏輯關係的順序排列起來。

例如,以下幾個命題

(1) 直線外一點可以引並且只可以引一條直線與原直線平行。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

(3)三角形的外角等於其不相鄰兩內角的和。

(4)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

(5)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的和等於90°。

其邏輯關係就是

  (1)→(2)→(3)→(4)→(5)。

而剩下的幾個極少數的數學命題,如&34;等,就成了數學需要其作為基本出發點的思想規定,也就是公理。

正是依靠邏輯演繹推理,數學知識再也不是雜亂無章的經驗堆砌,而成了具有堅實基礎的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這就是邏輯思維在《幾何原本》中所立下的偉大歷史功勳。

邏輯思維對科學的發展有著十分巨大的推動與深刻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幫助人們肯定經驗或直覺的成果,修正錯誤

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曾長期認為:現實世界中的一切數量都可以用整數或整數之比(即分數)表示。後來,其本學派的一個門徒發現:單位正方形的對角線長(即根號2)如果用整數或整數之比表示則將導致邏輯矛盾。換句話說,根號2不能表示成整數或整數之比。這一發現突破了畢達哥拉斯學派局限性很大的有理數觀點,使得人們大大開闊了眼界,開始認識到了無理數的存在,並最終建立起了完整的實數理論。

17世紀法國數學家費馬閱讀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的《算術》一書時,曾在頁眉上寫道:&34;雖然費馬聲稱他給出了證明,但人們始終未曾找到,只能稱其為&34;。經過三個半世紀的努力,這個世界性難題才由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和他的學生理查·泰勒於1994年成功證明。證明利用了很多新的數學知識,包括代數幾何中的橢圓曲線和模形式、以及伽羅華理論等等,對費馬猜想的研究極大促進了數學的發展。

二、幫助人們把科學知識理論化、系統化

《幾何原本》就用邏輯演繹的辦法把人們長期積累的、零散雜亂的、缺乏內在聯繫的幾何知識整理成了一個具有嚴格邏輯順序的、公理化的理論體系。通過這一理論體系,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命題的來龍去脈,它的依據,它與其它命題之間的相互聯繫;一旦我們需要用到某個命題,我們也可以很方便地在該理論體系適當的位置找到它。

《幾何原本》邏輯演繹的公理化體系,成為了後來建立科學理論的典範,不要說現代數學的所有分支,就連笛卡爾的《方法論》、馬爾薩斯的《人口論》、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德布魯的《價值理論:經濟均衡的一種公理化分析》、……等等,也都是按照邏輯演繹的公理化方法建立起來的。

三、幫助人們在已有理論體系中推出新的知識

牛頓的&34;,愛因斯坦的&34;、&34;、&34;和&34;就是在他們各自的理論體系中用邏輯演繹方法推出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知識。

有個很有意思的事例:美國數學家、經濟學家阿羅曾採用公理化方法,對所謂的民主投票——&34;進行了研究,得出了一個與普通常識相悖的驚人結論: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可能產生出合乎大多數人意願的決策!這就是著名的阿羅不可能定理。

我們知道,投票選舉必須公平公正,阿羅為此設計了4條公理:

公理1每個社會成員都可以自由地按自己的偏好進行選擇;

公理2不相干的選擇是互相獨立的;

公理3少數服從多數;

公理4沒有獨裁者。

阿羅用邏輯推理證明了:當至少有三名候選人和兩位選民時,滿足上述4條公理要求的民主決策是不存在的。這是一個相當深刻的結論,它表明事實上並沒有政治家所標榜的&34;。

邏輯思維規律是正確地認識現實世界和表達人們思想的最基本的思維規律。邏輯思維不僅僅在數學中有用,在其它學科中,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的每一活動中都有用。數學雖然並不完全就是邏輯,但是數學卻與邏輯結合得如此緊密,簡直無法把它們截然分開。學習數學也就成了訓練邏輯思維的最好途徑。特別是在中小學,由於一般沒有專門的邏輯課程,而除數學以外的其它課程與邏輯之間的聯繫又不如數學那麼密切,就更是如此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理性的、嚴密的邏輯思維,吸收古希臘數學的科學遺產,把西方文明的精華融入中華文化,是中國數學教育的重任。

相關焦點

  • 曉星說數學:化繁為簡用拆分
    數學也是一種語言,數學學習的入門階段,我們可以像學習語言那樣去學習數學;而&34;是我們學習語言的重要方法,是否也可以借鑑到學習數學中來呢?我們知道,語言的基本單位是&34;(做為文字,中文還可以以&34;、英文還可以以&34;作為更基本的單位),&34;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組合成比較複雜的
  • 曉星說數學:先猜後證
    很多數學家認為,學習和研究數學與猜謎十分相似,需要大膽地提出一些猜想,然後逐步地檢驗和修改這些猜想,直至它們被證實為確定無疑的事實中國老百姓最熟悉的數學猜想莫過於&34;,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幾乎家喻戶曉,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數學猜想通俗易懂,連小學生都懂;另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有個中國數學家陳景潤,在破解&34;上取得了令國人自豪的舉世矚目的成就。
  • 曉星說數學:數學也要大量閱讀
    我們應該像學習語言那樣去學習數學。很多孩子和家長、甚至包括一些數學教師,誤以為數學教學的核心就是&34;:只要牢記公式、掌握題型、學會做題就行了。錯!大錯特錯!數學教學的核心是領悟數學精神、理解數學語言、發展數學思維,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大量的數學閱讀。為什麼有的孩子聽不懂老師的講解?為什麼有的孩子審題不知題意?為什麼有的孩子理不清解題思路?為什麼有的孩子不懂如何表達?不能不說都與&34;有關。
  • 曉星說數學:合情推理-歸納與類比
    著名的美國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數學被人看作是一門論證科學。然而這僅僅是它的一個方面。以最後確定形式出現的定型的數學,好像是僅含證明的純論證性材料,然而,數學的創造過程是與任何其它的知識創造過程一樣的。在證明一個數學定理之前,你先得猜測這個定理的內容,在你完全作出詳細證明之前,你得推測證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觀察到的結果加以綜合然後加以類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嘗試。數學家的創造性工作成果是論證推理,即證明;但是這個證明是通過合情推理、通過猜想而發現的。
  • 曉星說數學:天才藝術家的數學情懷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篤信現實世界是上帝按照數學規律創造的,藝術要在二維平面逼真地表現三維世界,必須依賴數學準則。當時的藝術大家都具有紮實的數學功底和深厚的數學造詣,他們首先是數學家,然後才是藝術家,同時也是那個時代的建築師和工程師。王室、教會、以及商人,不但看重藝術家的藝術作品,而且還把建築問題與機械問題全都交給藝術家。藝術家們設計並建造教堂、皇宮、修道院、醫院、橋梁、水閘、運河、堡壘、城牆、船舶和戰爭器械。
  • 中國赴日讀高中首選——曉星國際學園
    和風送出去的曉星國際四月新生已經順利到達機場、希望你們在日本最好的寄宿制高中就讀期間 ,都能不辜負家長們的殷切期望、考取自己心儀的大學、在日本發展越來越好!曉星國際學園創建於1979年,位於日本關東地區的千葉縣木更津市。是全日本知名的高中名校之一。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教育模式。
  • 曉星說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對稱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稱構造了整個世界,對稱維繫著整個世界,對稱整合著整個世界的依存和秩序。軸對稱也好、旋轉對稱也罷,都是在某種變換下保持不變的性質;所謂&34;就是某種&34;,或者說是&34;。從生物學的意義上說,人類具有&34;,——DNA的雙螺旋結構,這種雙螺旋結構影響了細胞的分裂與成長也是對稱的,生物成長的數學模型顯示:如果每次分裂都很完美(或至少絕大多數分裂比較完美),最終就會形成一個左右兩側如同鏡像般的個體。因此,對稱的身體、端正的五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生命的活力與健康;這個理念從基因起就潛移默化、深入人心,使我們自然而然產生對於對稱、均衡的喜愛與嚮往。
  • 曉星說數學:七橋問題與抽象思維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數學對象都是抽象思維的產物。學習數學,一定要理解抽象思維方法。什麼是&34;?讓我們通過一些具體例子來說明:&34;的概念,就是從三個人、三隻鳥、三棵樹、三本書等這些具體事物中抽出它們在數量上的共同特徵;&34;的概念則是從平靜的水面、平坦的地面、平滑的桌面等這些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它們在形狀上的共同特徵。
  • 曉星說數學:追根溯源問究竟
    學習數學,會逐漸讓我們養成一種&34;的質疑精神,不僅對任何事物都要問個為什麼,而且要追根溯源,探究事物的終極原因。西方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說的是:&34;時至今日,儘管原來的蘋果樹早沒有了,現在的蘋果樹是後人為了紀念牛頓重新栽種的,世界各地仍有許多遊客專程到牛頓故居瞻仰這裸蘋果樹。
  • 曉星說數學:像學語言那樣學數學
    數學是科學交流的語言,具有自己獨特的概念、詞彙、符號、規則與表達方式。既然數學是一門語言,在數學入門的初始階段,我們就應該像學習語言那樣去學習數學。(你激動得說不出話)He is too stupid to know.(他傻到一無所知)It is too dark to see anything.(天黑得什麼也看不見)……不妨稱之為&34;法,是英語學習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其實這種&34;法,數學學習也常用。
  • 數學邏輯與語文邏輯之比較
    數學邏輯與語文邏輯之比較:數學和語文一樣屬語言學科。數學是數字語言,語文是文字語言。語言屬於人設人定人解人用人描人表。數學有數學邏輯,語文有語文邏輯,比如:1,數學,人設「1,2,3,4,5,6,7,8,9,10」,那麼就存在「1+1=2」的數學邏輯關係。人設「圓周長,圓半徑」,那麼就存在「周長=2半徑ⅹ3.14」的數學邏輯關係。
  • 理解數學的邏輯,快速提升數學成績
    因而,可以說,科技是人類進步的決定力量。但科技進步是靠什麼來推動的呢?推動人類科學進步的四大基石是思想、邏輯、數學、實驗。數學既是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的體操」,更是現代理性文化的核心。馬克思說:「一門科學只有當它達到了能夠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真正發展了。」在前幾次科技革命中,數學大都起到先導和支柱作用。
  • 數學不是邏輯
    有人說:數學=邏輯+公理數學邏輯專注在將數學置於一堅固的公理架構上,並研究此一架構的成果。數學與邏輯的區別?常徵_52a5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些詞語,數學證明、邏輯證明、實驗證明、實踐證明、法律證明。很明顯,它們是幾種不同的證明方法。那麼,數學證明和邏輯證明有什麼不同呢?
  • 邏輯的力量(深度好文)
    這就是一套完整的邏輯體系。通過合理的前提假設,後面所有的定義、定理、各式結論都是從前面的十大公理推導出來的,推導的過程實際上是等量置換和不等式置換的過程。最後推導出各種神奇的結論,這些結論都是可靠的,或者說在平麵條件下都是對的。邏輯思維整個過程簡單地說就是:合理的假設——演繹(等量置換,不等式置換)——結論。
  • 奇妙數學邏輯下載_奇妙數學邏輯手機版下載_奇妙數學邏輯安卓版...
    【奇妙數學邏輯】,讓寶寶變身數學小學霸. 包含數字、圖形、空間、邏輯等10大數學知識. 162個益智數學互動,培養寶寶數學思維,為幼小銜接打好基礎. 寶寶們,先來學習規則:根據提示將物品放在正確位置,即可通關. 例如,矩陣左側的提示框為圓形;矩陣上方提示框:從左往右依次是紅色、藍色.那麼,藍色圓形就要放在第二列.
  • 曉星說數學:發展能力的關鍵是掌握方法
    數學學習不僅只是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能力,特別是以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和空間想像為主的思維能力。可是,為什麼有的人只學到了一些數學知識、思維能力並沒有得到多大提升,而有的人不但學到了很多數學知識、思維能力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呢?他們數學學習的差別究竟在哪裡?——題記任何一種學習,都要首先學習相關的知識(包括經驗性的知識),然後才能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出相應的能力。那麼,知識與能力的關係究竟如何?
  • 在不同的文化領域激活數學文化力量,凝聚地球人創造力
    隨著社會的需求,數學發展起來了,形成了自己獨立的文化現象,並逐步推動著人類進步,形成了數學特有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種力量,誰不想擁有?於是地球村的人紛紛把數學文化的語言力量、工具力量、理性力量等等等等,瘋狂搶去,據為己有,但又擔心別人家搶去的多,自己吃虧了,為了公平,大家商定,每隔一段時間,就開一次交流大會,大家資源共享嗎。
  • 【瀚海數據說】計算機基本原理(一):數學邏輯,布爾代數,邏輯門
    原文分期登載在作者公號」眼睛般的湖泊」,本期將「數學與邏輯」和「布爾代數和邏輯門」並做一期發表。數學與邏輯在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代中國,數學是一門實用技術,被用於計算數量、幾何長度、面積和體積。
  • 數學解題:邏輯為王
    邏輯、知識、信息邏輯是人對事物進行理性認識的利器,可以幫助人把混沌變為有序,從已知獲得未知,從看得見的事物中找到看不見的真相。這就是邏輯的力量,它可以幫助人認識到看不見的東西。知識是組織處理信息的工具,邏輯是組織運用知識的方式。解決問題時是用邏輯分析問題的內在關係,調動知識處理信息,使信息結構化而形成模型以便解決。
  • 世上真有天道輪迴,薛洋做過的惡,最終通過曉星沉報應在自己身上
    義城,曉星沉和薛洋恩怨糾纏的地方,那個註定人與草木同朽的死亡之地。他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暗示了他的不詳。雙目已盲的曉星沉在路邊撿到了重傷垂死的薛洋,他的仇人,更是他一生的噩夢,可是他看不到,所以不知道這就是給他帶了痛苦的那個人。薛洋從未想過救了自己的會是曉星沉,他一心想要害的人,他最看不慣的高潔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