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裡有個任性的孩子,常常會讓家長又急又氣,一點辦法都沒有。
6歲的果果就是一個特別任性的孩子,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他想要什麼家裡人就必須給他,想幹什麼就得幹什麼,家裡人都阻止不了。
果果的小表哥要過生日了,媽媽帶果果去給小哥哥過生日。吃飯時,果果喜歡吃椒鹽蘑菇和糖醋裡脊,就把這兩盤菜放在自己的面前,誰也不許動,媽媽打了一下果果的手,說那樣很不禮貌,讓把盤子放回桌子中間,大家一起吃。果果立馬大哭大鬧起來:「我就不,我就要放在這。」
吃完飯,果果看到過生日的小表哥收到了飛機模型的生日禮物,果果就搶先拿著飛機模型不放手,還要帶回家。
媽媽不允許,說那是哥哥的生日禮物,不能要,果果又是一陣哭鬧,直到媽媽妥協答應回家後給果果也買一個一樣的飛機模型才作罷。
日常生活中,像果果這樣任性的孩子其實挺多的。
家長對孩子過多的寵愛嬌慣是造成孩子任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家裡,幾個家長圍著一個孩子轉,對孩子百般疼愛,經常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無原則的遷就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孩子活在自我世界中,眼裡沒有別人,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本加厲,為所欲為,形成任性的習慣。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太任性,說什麼都不聽,你不依他就又哭又鬧的,非得跟你鬧著來……
其實,孩子這樣任性,是不是因為他心裡篤定了你肯定會依他呢?他知道你看見他哭就會心軟,看見他鬧就會慌亂,就會答應他的不合理要求。所以,任性就成了孩子達到目的的一項武器。
當孩子向家長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時,家長的教育方法不恰當,不是通過耐心說服教育,而是橫蠻地加以拒絕,孩子沒有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心願不能實現,理所當然會任性。
家庭中的成員對待孩子的任性處理方法不一致。比如,當孩子表現得很任性的時候,爺爺奶奶可能會出於溺愛孩子而儘量護著孩子,而爸爸媽媽則想糾正孩子這種壞習慣而嚴厲拒絕。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孩子毫髮無傷。於是,孩子因為在家庭成員中找到了靠山,往往會變本加厲地任性。
因此,在孩子有任性行為時,家長不要盲目妥協、順從孩子,即使孩子以撒潑打滾等方式來反抗,家長也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且一家人保持立場統一。
聰明的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個性來解決孩子任性的行為,對於軟硬不吃、不聽勸的孩子,家長可以強制孩子冷靜一會,對於好奇心強、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的孩子,家長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孩子忘記任性。
總之,孩子不可嬌慣,對任性的孩子,家長要堅持原則、方法靈活,幫助孩子儘早改掉任性的習慣。
方法一:冷處理,讓孩子沒有興趣再任性
佳佳愛吃雪糕,吃完一個還想再吃,媽媽怕吃多了會咳嗽或拉肚子,就給佳佳規定每天只能吃一個,可是剛開始佳佳吃完一個,就開始任性耍賴要再吃,媽媽好言相勸,佳佳還是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說媽媽是壞媽媽,討厭媽媽,不給吃雪糕。
佳佳的爸爸媽媽這時候誰都沒有再理佳佳,任她自己在客廳任性的哭鬧。佳佳見爸爸媽媽沒人理自己,哭著哭著覺得沒意思,就自己玩起了積木。
後來媽媽告訴佳佳:「寶貝,你剛才那樣很不好,媽媽不喜歡,下次不要這樣了。」佳佳聽了點點頭。
事實證明,冷處理對孩子的任性行為很有效果。佳佳媽媽的處理方式值得我們家長學習。
方法二:預先聲明,堅持原則
任性的孩子總是想怎樣就怎樣,達不到目的就以哭鬧、撒潑打滾要挾家長。
所以,建議家長提前給孩子說清楚,哪些事可以,哪些事不可以,而且家長要堅持原則,說到做到,切不可半路妥協。
比如和孩子約定:早上媽媽要上班,你必須按時起床,按時吃早餐,媽媽才能準時送你去幼兒園。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棄早餐,因為你要為你的行為負責。一旦孩子賴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並告訴他:對不起,寶寶,我們有約在先,不能隨意破壞。
方法三:制定規則,適當懲罰
先立規矩,這樣孩子才能有規矩可循。比如,以文章開頭果果為例,果果媽媽可以在出門前和果果做個約定:到了別人家以後,要有禮貌,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吃飯不能把自己喜歡的菜放在自己面前等。
當然,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規矩約束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飯,家長既不要責罵,也不要威脅,只需飯後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來。孩子餓時,告訴他肚子餓是早晨不吃飯的結果,孩子嘗到餓的滋味就會按時吃飯了。
總之,家長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也不可能做到一生中都能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所以不要應允孩子隨意任性,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不會變成一個小暴君,不會變成一個自私的為社會所不容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