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英校長工作室:畫出幫扶「同心圓」

2020-12-27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好校長·名校長工作室系列

「中國好校長·名校長工作室系列」,圍繞領航著力,集中反映這些教育家型校長如何通過名校長工作室平臺,發揮種子的作用,實現在領域內和區域內的逐級傳遞和領航。——編者

4月中旬,空氣中沁著雨後初晴的涼爽,雲南省玉溪市第一小學(以下簡稱「玉溪一小」)校長楊瓊英和她的工作室團隊乘坐的大巴馳騁在怒江大峽谷蜿蜒的沿江公路上,目的地是600公裡外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工作室成員校——怒江州實驗小學,他們將在那兒開展一場學校「問診」活動。

這是楊瓊英校長工作室團隊的又一次校長專業成長活動。工作室成立近一年,楊瓊英不僅為工作室成員校長搭建了展示才華的舞臺,發揮名校長傳幫帶作用,提供學習實踐機會,促進了成員校長專業水平的整體提升,同時,她還以玉溪一小「童心教育」辦學理念引領全省小學教育的均衡發展,助力邊疆教育的「脫貧」。

跳出圈子,成立高效「學習共同體」

2016年8月,楊瓊英校長工作室正式啟動,8位在全省遴選出來的優秀骨幹校長在楊瓊英的帶領下組成了一個高效的「學習共同體」。由於這8所學校都是所在地州市或區縣的優質示範小學,在當地均有一定的影響力,工作室如何才能擔當「領頭雁」的角色,助推邊疆教育發展的重任?成員校長如何成長才能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

經過深思熟慮,楊瓊英將「成長為本土教育家型校長」定位為工作室成員校長成長的願景與追求。工作室成員校長們還將工作室命名為「九久童心」共同發展體,希望做一個純粹的兒童教育工作者。

楊瓊英說,只有遵循兒童教育規律,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以「教育家精神」用心辦學,才能讓如今浮躁的教育不迷失方向,才能正確引領地方教育發展。

一位以「教育家精神」辦學的校長,就必須了解教育家型校長辦學思想的特質,養成讀書學習的好習慣,將學習成果和教育實踐有機結合。楊瓊英要求成員校長每年讀3至5本教育經典專著,並撰寫讀書筆記。針對工作室成員分散在不同地州的特點,工作室建立了QQ群、微信群,每位成員將自己辦學思考、學校的發展變化、特色活動、讀書心得等上傳,把日常學習中發現的優秀文章推薦分享,定期開展網上學習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楊瓊英經常組織成員校長外出參加培訓研修活動拓寬視野,先後參加了教育部領航校長班集中研修、全國「6+1」小學教育改革聯盟研討和省內知名小學調研走訪等,還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讓校長們聆聽專家聲音。前沿教育思想的引領、品牌學校的辦學實踐觀摩讓成員校長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明晰了自己的發展之路。

昆明市祿勸縣民族小學校長楊文華在學習小結中談道:「選擇了工作室,就是選擇了跳出自己的圈子,進入更高、更專業的領域,在工作室的抱團提升中,我們也正朝著教育家型校長發展。」

調研問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雲南作為全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一個省份,要讓少數民族孩子同享優質教育資源,任重而道遠,但這卻是楊瓊英為工作室確立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她經常帶領團隊成員去各個成員校開展調研問診活動,通過成果展示、校園文化建設指導、校長論壇交流等形式,幫助成員校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思路,精準定位學校獨特的辦學發展之路。

位於昆明市的祿勸縣民族小學便是工作室調研問診學校活動的首站。當工作室團隊走進祿勸縣民族小學的那一刻,校園內洋溢著濃鬱的少數民族風情,學生和教師身著五彩斑斕的民族服飾,校園內的少數民族圖騰也俯拾皆是。

在接下來一天半的調研問診中,楊瓊英帶領工作室成員校長通過對師生的需求調查、參與民族文化展示活動、社團課程觀摩、校園文化現場研討等,對這所少數民族孩子的學校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在問診反饋校長論壇上,祿勸縣民族小學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豐富的民族文化課程資源優勢,規範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彰顯特色民族文化的做法,得到了一致好評。但楊瓊英也指出,學校應進一步結合時代發展特點,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同時,她還為祿勸縣民族小學辦學理念凝練、文化建設和教師發展給出了清晰的問診意見。

工作室成立以來,通過這樣的「常態化問診」,成員學校玉溪市第四小學的「行真教育」、德宏芒市第四小學的「陽光教育」和怒江州實驗小學的「民族特色教育」發展思路也逐漸完善,辦學理念得到提升。

在對雲南邊疆基礎教育調研後,楊瓊英更加堅定了「讓更多少數民族孩子接受優質、公平的教育」的工作室工作目標。推動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也成了所有工作室成員的使命。

牽手共培,助力邊疆教育脫貧

「成員校長不僅要提升自己學校的影響力,帶動其他學校共同發展,助力邊疆教育脫貧也是應承擔的一項責任。」楊瓊英說。

在楊瓊英所在學校玉溪一小的引領下,成員學校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優質教育管理模式和育人經驗,並通過一託二、一託三、一託多所學校的教育幫扶工程,組建學校發展共同體。

2016年12月,楊瓊英攜手成員校加入「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計劃雲南省基地校,並協助其完成「地市—區縣、縣區—鄉鎮」共同體的組建。玉溪一小率先在全市牽手了來自七縣兩區的14所優質的學校,並通過14所帶動31所鄉鎮級項目學校,開展集中培訓研修、互訪互學、外出交流等引領成長活動。工作室成員學校德宏芒市第四小學作為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州級基地學校,牽手5個縣市的10所區縣基地校和30所項目學校;怒江州實驗小學也在引領著滇西4個邊疆縣12所學校的發展……

2016年3月,玉溪一小為玉溪市對口人才培養工程承擔了3個批次,每批留校跟崗學習半年的人才對口培養任務;6月,來自雲南全省的7位「影子校長」跟隨楊瓊英學習一周。今年4月,楊瓊英為紅塔區教育局「春雨計劃」置換崗位交流培養7位鄉村、山區小學校長。同時,她還通過講座、參觀考察和學習觀摩等方式為全省各地州的校長代表、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園長提供培訓。

在楊瓊英的引領下,工作室成員校長們也通過各種方式自發承擔起區域內校長、教師的培訓培養任務,祿勸縣民族小學承擔著全縣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工作,通過名師工作室開展片區教研活動、送課下鄉和頂崗交流。德宏芒市第四小學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承接了7期校長跟崗培訓及十多批教師培訓,共培訓校長50餘人次,教師600餘人次。玉溪市第四小學也成功承辦了全省的中小學生科技模型比賽等。工作室成員校均肩負起他們各自所在區域內的責任,發揮引領、幫扶作用,為區域教育脫貧作著自己的貢獻。

楊瓊英與她帶領的校長工作室團隊帶上「童心教育」,跨越彩雲之南的千山萬水,在這條路上,結伴更多的播種者,在雲南邊疆基礎教育之路上照亮了更多人。(本文由校長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江蘇教育行政幹部培訓中心培養基地提供)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07日第6版 

相關焦點

  • 十九大代表風採|楊瓊英:當好學生引路人
    在如此先進引領和幫扶下,紅塔區南片學區迸發出青春與活力,極大地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  2015年6月,玉溪第一小學被授予「中國好老師」雲南省地州基地校,玉溪一小率先在全市牽手了來自七縣兩區的14所優質的基地學校,通過14所帶動31所鄉鎮級項目學校,開展集中培訓研修、互訪互學、外出交流等引領成長活動。
  • 十九大代表風採 | 楊瓊英:做學生們可親可敬可愛的「楊媽媽」
    從那時開始,楊瓊英就一直在思考,對於那些貧困地區和孩子,自己應該做什麼,能做些什麼:「扶貧就要扶智。除了經濟上的幫扶,我們還派骨幹教師送教下鄉,選送他們的老師頂崗研修,讓同在一片藍天下的孩子能共享陽光。」  「2016年8月,名校長工作室正式啟動,我帶領8位在全省遴選出來的優秀骨幹校長組成了『學習共同體』——『九久童心』共同發展體。」楊瓊英說,工作室成立,平臺更高,壓力也更大了。
  • 代表聲音|玉溪第一小學校長楊瓊英
    十九大代表、玉溪市第一小學校長楊瓊英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上面記滿了十八大以來雲南邊疆教育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教育工作者也要進入新時代,要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水平,努力讓每個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 校長·我們的2017|為校長打下最適合的「追光」
    根植於鄉土資源,他們中有人將學校辦成了城裡學校豔羨的「足球學校」「園林式中學」「紅色教育基地」……    這樣的校長還有很多:廖志中打造出了農村校的「克明」品牌;唐寶桐和教師靠著手提肩扛「背」出了一所美麗村小;浮邱山下的劉學安用土生土長的教育理念,讓鸕鷀渡鎮完全小學走出了信息教育荒蕪地帶,等等。
  • 僑鄉泉州:凝心聚力,畫好「同心圓」
    僑鄉泉州:凝心聚力,畫好「同心圓」 2020年12月11日 10:15   來源:福建日報
  • 中山永善攜手畫出「同心圓」
    昭通市永善縣緊扣「產業對接、就業對接、智力對接」,建立「1+8」扶貧協作部門聯動機制,努力探索先富幫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新路徑、新方式,畫出東西部扶貧協作最大「同心圓」。2016年以來,中山市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和社會幫扶款物2.48億元,惠及永善15個鄉鎮132個村18萬餘貧困人口。下足繡花功夫,做好精準精細文章中山幫扶永善提高醫療水平聚焦人才交流,永善累計選派黨政幹部、教師醫生、基層幹部等385人次到中山、東莞掛職鍛鍊、跟崗培訓。
  • 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從同心抗疫到聯絡服務,今年,南海彰顯出新時代大統戰工作格局,寓引導於服務之中,寓聯誼於交流之中,以真情實感打動人,以關心利益凝聚人,通過協商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真正做到「統」出新高度,「聯」出新服務。
  • 構建「一點三圓」工作體系 共築事業發展同心圓
    △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黨委開展「禮讚新中國」黨員社會實踐採寫展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黨委在「一點三圓」的總體黨建工作框架下,以政治建設為同心圓點,畫好「育人同心圓」、「責任同心圓」、「黨群同心圓」。
  • 【僑雲南】傾力扎進烏蒙山 畫出最大同心圓
    2017年12月,在中共雲南省委統一部署下,按照中共雲南省委統戰部的具體統籌安排,8個民主黨派雲南省委會在會澤縣開展脫貧攻堅「同心工程」,分別對口會澤縣8個鄉(鎮、街道)的8個貧困村開展「掛鄉包村」幫扶工作,並在全縣打造「同心社區工程」「同心致富工程」「同心生態工程」「同心健康工程」「同心育才工程」「同心社會工程」6大「同心工程」,築牢「同心」思想,叫響「同心」品牌。
  • 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原標題: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 對話黨代表丨楊瓊英:我的教育夢
    十九大代表楊瓊英是雲南省玉溪市第一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當校長的十餘年的光陰裡,楊瓊英有兩個夢想,一個即將實現,一個寫在未來。
  • 巾幗代表放異彩丨楊瓊英 化作春泥更護花
    二、豐厚的專業知識引領小學英語教學的發展從教20年來,楊瓊英注重研究小學英語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潛心鑽研國內外各類兒童英語教材,創造性地實行情感教學和分層次教學,形成了「兒童英語趣味教學模式」,在全省乃至國內有一定的影響,被省教育廳評聘為雲南省小學英語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引領全省小學英語的改革與發展。
  • 【代表聲音】玉溪第一小學校長楊瓊英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雲報全媒體記者雷桐蘇/攝&nbsp&nbsp&nbsp&nbsp十九大代表、玉溪第一小學校長楊瓊英
  • 鄉鎮|江華水口鎮:建立同心網格 畫出最大同心圓
    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按照「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指導思想,全面構建「社區-網格」的兩級統戰同心網格化服務管理聯動體系,「面對面、心貼心」畫出最大同心圓。 一是完善同心網格服務體系。將該縣水口新鎮劃分為31個同心網格,把社區移民以樓棟為單位放入網格服務區域,採取「一員多崗、一崗多責」的方式,聘請了43名熱心公益和社會服務的同心網格員,統籌協調轄區內的各類統戰資源,按照「五必訪,四送親」工作要求,做到:傳統節日必訪,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必訪,生病住院必訪,新納入網格的統戰成員必訪,年齡較大、體弱多病、家庭困難的必訪;節日送祝福,困難送溫暖,生病送關懷,亡故送問候,切實不斷提升社區的服務水平和統戰效果
  • [雲南新聞聯播]十九大代表風採 楊瓊英:做「小事」的校長
    [雲南新聞聯播]十九大代表風採 楊瓊英:做「小事」的校長 十九大代表風採,楊瓊英:做「小事」的校長。
  • 美術生畫杯子反射畫,用繩子固定畫圓同心圓,看到最後直接跪服!
    美術生畫杯子反射畫,用繩子固定畫圓同心圓,看到最後直接跪服!   【註:本文由〖丹丹麻麻〗作者獨家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轉載。侵權必究!】
  • 畫好三個「同心圓」下活產教融合一盤棋
    這其中,紹興市中等專業學校以「小規模、精品化、效益化」為指導思想,深化產教融合,畫好平臺、機制、模式三大同心圓,構建具有立體式、開放式、平臺化、網絡化、生態化特徵的校企共同體,創新構築「平臺+機制+模式」「三位一體」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生態系統,人才培養煥發勃勃生機,建設成果值得借鑑與推廣。
  • ...攜手共幸福|紅山區「民族團結一家親 畫出最美同心圓」兒童繪畫...
    11月26日,紅山區「民族團結一家親 畫出最美同心圓」兒童繪畫大賽圓滿結束。大賽由紅山區委統戰部、區婦聯、區民委主辦,由赤峰心理健康教育協會與赤峰九小、紅山三小共同承辦,歷時一個月時間,兩校4-6年級共2346名學生參與,設置一、二、三等獎、優秀獎4個獎項,共114名同學獲獎。
  • 尋求最大公約數 畫出最大同心圓
    作為統一戰線組織,人民政協要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組織作用,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 2020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堅持為人民服務 畫出最大同心圓
    2020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堅持為人民服務 畫出最大同心圓 2020-05-20 15:30:06| 來源:中公教育高龍飛 申論考試是山東公務員考試必考科目之一,想要在山東省考申論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