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閱者: 周伯榮(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你是否認為厭食症是一種青少年疾病,還是被寵壞的白人富家女孩才有的習慣?你需要再重新考慮一下。
一、患者不再只是青春期女孩
青少年和20多歲的女性仍然佔美國厭食症患者中的大多數,但專家透露,目前有些40多歲和50多歲的女性、男性、黑人和西班牙裔女性,甚至8、9歲的小女孩都因厭食症、貪食症和其他進食障礙就醫。
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電影《世界上最好的小女孩(The Best Little Gir in the World)》,描繪了厭食症少女的故事,而現在的厭食症患者已經與那時候的典型特徵大不相同。
美國進食障礙協會聯合主席、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威爾金斯進食障礙中心的創始人兼主任黛安(Diane Mickley)說:「我已經在我們中心做了25年的患者納入工作,毫無疑問,我們的患者年齡越來越大,而且中年患者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她說,「這是一種始於青春期的疾病,於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興起。大多數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轉,但有些患者沒有,而且他們的年齡越來越大。」
這些患者中,很少有人真正是在35歲或45歲時新發厭食症。
「相反,這可能是他們自青春期就患上的疾病復發。我們確實偶爾看到有中年人患上厭食症的情況,但接受治療的老年患者增加,其中主要是本來就已經長期患病的人群。」黛安說,
而這些女性中,很多人是在30-50多歲時第一次尋求治療。為什麼選擇現在就醫呢?
「30多歲的女性可能開始想要生孩子,因此不得不面對可能影響生育能力的因素。」美國進食障礙協會前任主席、康乃狄克州倫弗魯中心臨床主任道格(Doug Bunnell)說。
他補充道:「在40多歲、50多歲的時候,讓她們重新發病或決心尋求治療的契機,常常是一些破壞性事件:離婚、親友的死亡、癌症或其他疾病、空巢症候群。」
二、小女孩患者增多
厭食症患者的年齡越來越老,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患者出現。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孩子們都在談論體重,以及年輕時身材是胖是瘦。」道格說,「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早期出現的實際進食障礙行為。
研究進展還沒有我們臨床上見到的快,但據傳聞,我們現在治療的有些8-10歲的小女孩,已經徹底患上神經性厭食症。」
對這些女孩子的診斷難點在於:厭食症的一個關鍵診斷標準是月經停止,而這些小女孩都太年輕,有的甚至還沒有第一次月經。
三、存在種族差異
除了年齡,種族也是目前一個有說服力的因素。「在白人和西班牙裔女性中,厭食症的發生率基本上差不多。」道格說,「另一方面,非洲裔美國人好像有一些厭食症的相關保護因素。」
確實有研究發現,與白人、亞裔和西班牙裔女性相比,很少有非裔美國女性患上厭食症。但這並不是說她們不會患上進食障礙。
「某些研究已經發現,非裔美國女性濫用瀉藥控制體重的情況甚至要高於白人女性,這一發現讓人非常驚訝。」美國佛羅裡達州倫弗魯中心副總裁兼臨床主任蓋爾(Gayle Brooks)說,「我們還發現非裔女性使用利尿劑的比例也很高。」簡而言之,年輕的黑人女性更容易選擇「暴飲暴食後清除」,而不是因厭食症行為讓自己挨餓。
這種情況可能也正在發生變化。非裔美國女性確實也會患上厭食症。
例如,200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美國中西部的一所大學中,2%的非裔美國女性患有厭食症。
一名來自美國密西根州的20歲大學啦啦隊長、田徑明星凱琳(Kaelyn Carson),在與厭食症鬥爭長達14個月之後,於2001年夏天去世。
蓋爾說:「有色人種的女性身上這種與文化相關的保護性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失,她們和白人女性一樣,壓力越來越大,並根據體型來決定自尊。」
她補充道:「這些年輕女孩子進入一個白人佔主導地位的環境時,文化的保護性影響力就會降低,在這種環境下,女孩子會受到外貌和壓力的影響,要求以某種角度看待自己。」
四、男性治療需求增加
20世紀80年代中期,專家認為女性厭食症患者的人數是男性的10倍或以上。
但在2001年,《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加拿大的研究,發現女性厭食症患者是男性的4倍。
道格說:「美國有許多治療中心專門治療男性厭食症患者,而且這種需求好像有增加趨勢。」是因為男性厭食症的增加,還是因為醫生終於認識到男性也會患上這種疾病?「可能是兩者兼有一點。」
2003年,英國廣播公司對英國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的一項調查發現,近3/4的人認為厭食症在男性中未得到充分診斷,而且沒有被充分了解。
另外,毫無疑問,關於身體形象的普遍社會壓力,已經越來越多地擴展到男性身上。
證據就是,你可以在報亭看到很多男士雜誌,其中有大量身材完美到不切實際的模特,過去只在《Vogue》和《Cosmo》這樣的傳統雜誌裡才有。
「男性對他們外貌的預期也越來越不切實際,再加上全國的抵制肥胖運動的推動,男孩子對自己的外表越來越緊張。」道格說。
五、與文化壓力有關
專家們一致認為,對於男性、少數族裔、老年女性和幼兒這些「非傳統」人出現的厭食症和其他進食障礙,人們仍然非常缺乏了解。很多人認為這可能與普遍存在的文化壓力有關。「我們的文化恐懼肥胖,對特定年齡的特定體型有不切實際的觀念。」黛安說。
「我們一直想要努力弄清楚,這些疾病有多少可以歸因於固有的生物學因素,而有多少是來自文化。」道格說(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厭食症存在著強烈的遺傳聯繫)。
他指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這兩者兼而有之。」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