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通訊員 肖丁勤 楊開科
5月4日上午,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巖郵政支局門口,擺滿了200多把竹製品,有竹椅、竹茶几、竹凳、竹簍、竹鞋架、竹涼床、竹躺椅、竹太師椅等,像一場竹製工藝品展銷會。一個名叫周玉琳的20多歲女孩正在忙碌著給這些竹製品邊角包上海棉以防碰損,這些竹製品當天將從這裡銷往全國各地。
「平均每天通過郵政快遞發出200多件,每天上午從貧困戶家收集到鎮上,趕在下午三點的郵車發出,第三天就可到達客戶手裡了。」周玉琳說。她負責管理網店和發貨,她老公則負責從周邊鄉鎮的貧困戶家裡收貨,小兩口每天忙個不停。
「這些竹製品全部來自西巖鎮及周邊的威溪鄉和茅坪鎮,都是出自200來戶貧困村民手工編織而成」。周玉琳介紹,城步竹木資源豐富,屋前戶後到處都是楠竹,當地村民大多會竹篾編織技術。一根竹子如果不能加工利用,就會當成柴火燒掉,不會產生一點經濟價值。而一把普通竹椅市場價40元,一個家庭一天可加工4-8把,一天收入至少有200多元。
網上銷售竹椅,對她純屬偶然。她坦言才接觸只有三個來月,但市場行情很好,網上好評率超高,她有信心讓苗鄉竹製品飛向全國各地。她說,去年打工回家,看到隔壁鄰居篾匠家有很多竹製品,她感到好奇就拍成圖片曬在微信朋友圈,沒想到微信上有不少朋友向她留言訂購。於是她立馬行動起來,在淘寶網和拼多多上註冊店鋪,專心從事起網絡電商行業。她還通過與客戶交流,進一步改進產品外觀和增加產品種類,不斷適應客戶和市場需求,現已發展到近30個花樣品種。
從三個月前萌生想法,到如今夢想實現,周玉琳覺得一切非常順利,她說今年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線下和實體店生意受到很大影響,只有轉變營銷觀念,積極拓寬銷售渠道,由線下轉戰線上網絡銷售,才是農產品今後的發展方向。她也特別感謝西巖郵政支局對她的大力支持,給她免費提供電腦和場地。
西巖郵政支局長楊開科就是周玉琳所說的「貴人」,從三個月前周玉琳初次談及,到免費提供電腦和場地,都離不開他的全力支持。郵政支局全體員工每天給予她很多幫助,幫助整理客戶信息,幫助包裝快遞發貨。
「通過電商銷售苗鄉竹製品,充分實現了『三贏』局面,一是使貧困戶增加家庭經營收入,二是小周每月實現銷售收入二萬元以上,三是郵政每月快遞收入也可增加二萬餘元」,西巖郵政支局長楊開科算起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十分看好周玉琳選擇的電商銷售事業,他說,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推銷農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小小電商連接世界,只要做好產品展示,搭建對接平臺,搞好銷售服務,城步電商銷售這塊一定會大有可為,也一定會為城步山貨出山、為脫貧攻堅作出新的貢獻。
[責編:鄭丹枚]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