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知道培養孩子做家務是一件好事,有利於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事實上,大部分家長在這件事上都是失敗的,因為溺愛孩子,因為沒有耐心,因為不能定規矩堅持,總之,培養孩子這個好習慣不比讓孩子學鋼琴容易。
凡事都要講究方法和技巧,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做家務、喜歡做家務、有興趣做家務呢?
首先,要從小培養,從孩子身邊東西開始,從整理他們自己的房間開始。
這還不夠,家長還要掌握更細緻的方法。
一位美國的專業整理師分享了如何幫助孩子收拾自己物品和房間的一些小技巧。
她首先分享了這樣一個親歷:「我曾經受僱整理一個9歲孩子的臥室,在那裡我發現膠水棒、膠帶、絨球、馬克筆、太陽鏡、粉筆和用過的蠟筆都混雜地堆在各個箱子裡。
我迅速地把所有的物品分開、分類、分顏色放在不同的盒子、抽屜裡,並在外面貼上可愛的標籤,做完這一切我非常有成就感。
但是當這個9歲的小女孩回到家看到房間裡的變化時,她突然大哭起來。她憤怒地把我辛辛苦苦分類的東西倒到一起。」
那天,這位整理師學到了重要的一課:孩子們想要擁有自己的房間,成年人按照自己的習慣去為孩子整理乾淨並不能讓孩子開心。
孩子傾向於把自己的房間看作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可以屬於自己的地方之一。成年人會為孩子們做很多決定,但如何安排他們的房間,是他們自己可以做的決定,如何安排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當然,作為父母,我們仍然應該幫助我們的孩子擁有良好的動手整理和組織的能力。
這裡有三個小貼士可以讓你的孩子開始樂於動手做身邊的小家務,同時擁有一個自己喜歡的整潔的空間。
一,讓孩子幫助整理洗乾淨的衣服
這位整理師分享說:「從很小的時候起,我的孩子們就看著我疊衣服,而不是覺得衣服會神奇地出現在他們的抽屜裡。到他們3歲的時候,他們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任務,比如配對襪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培訓的目標是讓他們學會把自己的衣服疊好放到抽屜裡。這不僅幫助孩子們保持他們的衣服整潔,他們也學習承擔責任和做這些簡單的家務。」
二,幫助孩子收藏自己的「寶貝」
孩子們天生喜歡收集小東西,我們大人按照自己的意願會認為孩子的很多東西都是沒有用途的「廢物」,可是在孩子眼裡那是他們的寶貝。
事實上,研究表明,收集物品除了是有趣的,它甚至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自信和獨特性。比如,有的孩子會給他的每塊石頭編一個可愛的故事。
但是他們囤積這些小東西也會讓家裡看著很雜亂。
所以,引導孩子並給他們提供方法和工具來收藏這些東西很重要。
可以在房間裡放上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容器,裡面分類裝滿孩子感興趣的任何東西,石頭、玩具汽車、或者海邊撿來的貝殼。
再有就是給孩子的房間準備有很多小格子的展示架,讓孩子按照時間順序或是物品的分類來擺放這些小東西。
三,教會孩子鋪床
當你走進一個孩子的房間,床通常是你首先注意到的東西,因為它通常是裡面最大的東西。所以,當你的孩子整理他們的床時,他們就等於整理了房間的一大半了。
另一個原因,《習慣的力量》的作者查理斯寫道:「每天早上整理床鋪能幫助你提高工作效率,擁有更強的幸福感,以及嚴格遵守計劃的能力。這並不是說一頓家庭聚餐或一張整潔的床能提高成績或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但不知為何,這些最初的轉變會引發連鎖反應,幫助其他好習慣生根發芽。」
所以,每天從提前5分鐘設鬧鐘開始,讓孩子有時間整理自己的床,然後在第一個星期裡慢慢養成這個習慣。
另外,給孩子買他們喜歡的床單被罩,這樣當床鋪整理好的時候,他們喜歡的圖案就很好地呈現在眼前,他們自然就喜歡床單被罩平整、床上沒有雜物的樣子了。
同時,在床邊放一個盒子,這樣各種玩具就不會被堆在床上了。
還有一點,可以在床單上噴上一點孩子喜歡的香味,這也會幫助他們願意保持床鋪的整潔。
總之,無論是通過整理衣服還是鋪床、收藏物品,都有一些小方法可以讓孩子們從小就組織和保持自己的空間的秩序,這對於他們在成長中建立自信、擁有獨立的生活能力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