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德育大文章 上海創新"三圈三全"育人

2020-12-09 東方網

徐匯中國中學圍繞「科技發展與時代精神」「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等維度研發研學課程,加深學生對現實背景下個人與家國命運之間關係的深入思考;上海市控江二村小學推出「暢遊文化長河,探尋歷史足跡」「四史」教育主題展,引領學生了解新中國的歷史脈絡,感受祖國發展的日新月異……

近年來,上海一體化構建大中小幼各學段縱向銜接、課內課外網上網下橫向貫通、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融合的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緊抓課堂陣地,盤活實踐資源,豐富育人內涵,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緊抓課堂陣地,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時期。伴隨孩子成長全過程的德育課怎麼上?

日前,上海市教委公布首批百門中小幼「中國系列」校本課程。上海的德育課程針對學生年齡特點,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序融入到各個學段、各門課程的教學中。

在上海市市東中學一節《聚焦中國成就為祖國點讚》思政課上,老師從孩子們熟悉的楊浦濱江公園講起,回顧楊浦濱江從大型工業中心向城市濱水空間的轉型,圍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展開探索,讓原本離學生很遠的歷史變得很近,感性、接地氣的講述讓愛國之情自然而然走進孩子的心裡。

上海市實驗小學開設的一門校本談話課,因為其「聚焦小話題,開放大討論」的活潑形式而深受學生喜愛。目前,學校已設計了「祖國讚歌」「友誼連接你我他」「誠信,人生之金」等16節主題談話課,以疑問的呈現、榜樣的激勵、問題的批判等形式,引導學生在充分的交流討論中談事實、談標準、談做法,在多元價值觀的激蕩中辨明方向,形成基本的價值標準。

上海不斷在大中小一體化思政課建設中改革創新,將思政課作為「跨學段」的有機整體,從幼兒園到高中,貫穿教育全過程。上海市建設了一批「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示範區(教育集團)」,以「講臺上的新思想」為主題,打造「我和我的祖國」「偉大的起點」等系列大中小幼一體化思政觀摩課。

大學教授走進中小學的課堂,聯手探索大中小幼一體化思政課也成為日常。不久前,復旦大學學生與楊浦高級中學學生同上一課《共產黨宣言》,共同品味真理的「甜」。復旦大學和楊浦區還將繼續攜手成立楊浦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學生實踐基地和「星火傳承」志願者服務隊,探索不同學段的思政課課堂教學一體化實踐。

打造實踐大課堂,讓德育「有感而發」

德育不止於三尺講臺,從思政的「小課堂」到社會的大舞臺,上海教育系統注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深化文教結合和館校合作機制,聯動各方,盤活、集聚校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將「知」更好地內化為「行」,讓抽象的理論知識變身為接地氣的感性體驗。

楊浦區少年宮裡,「百年大學」主題實踐館濃縮了區域內八所高校資源(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和上海體育學院),展區設有各高校特色課程體驗,讓學生深入體驗楊浦「百年大學」的獨特魅力和文化積澱。

行萬裡路,尋中國根,鑄民族魂。上海充分利用657處革命歷史遺址遺蹟,329個市、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教育資源,繪製成了上海百萬青少年紅色教育實踐圖譜,搭建形成上海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紅色教育聯盟。

毗鄰武康路的徐匯區愛菊小學在設計四年級主題活動時,充分利用了地緣優勢。學生們以小隊為單位,在老師和家長志願者的帶領下深入社區,尋訪名人足跡。巴金故居、張樂平故居、羅密歐陽臺、柯靈故居……在咫尺之遙的家門口,孩子們親身感悟了文化名人的魅力,感受榜樣的力量。

作為全國影視教育實驗區之一,浦東新區充分挖掘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蘊涵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每年定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影視教育活動。2019年「輝煌七十載、光影映初心」影視系列活動匯聚觀影、影評、電影海報繪製、影視社團展示等多種形式,展現浦東校園影視活動的多彩和活力,增加學生關於新中國70年曆程的了解,培育愛國情懷。

上海還連續20年組織實施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主題月」「中學生時政大賽」「百年樹人•電影陽光行」活動;持續多年組織開展上海市「新時代好少年」(美德少年)評選活動、「中小學時事課堂教學展示」評優活動;讓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在心靈中紮根、在行動中閃光。

這些獨特的嘗試正是上海中小學德育實踐的一個個縮影。通過充分利用在地資源,並與社會實踐、課題研究等多種實踐手段相結合,「傳承傳統文化」與「樹立民族自信」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空中樓閣」,而是親切可感的身邊物、身邊事、身邊人。同學們在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增進了對民族的了解與熱愛、對時事的思考與探索。

加強家校協同,營造合力育人生態

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和服務,是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為孩子創設身心健康環境的重要一環。上海積極探索家校協同共育機制,強化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引導家長注重家庭家教家風。

上海市教委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等文件,明確深化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推動建設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共同體。

通過加強「3+16+X」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網格化」建設,推進家庭教育指導「五進」(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樓宇),打通「最後一公裡」,為家長提供了就近就便的支持和幫助。

研發分學段《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心爸心媽成長記》家庭教育心理漫畫系列,形成「親子溝通技巧」「行為習慣養成」等近100門家庭教育指導課程菜單,配送到各中小學、社區學校、學習點,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上海首創的家長學校,打造「家長開學第一課」,線上線下齊發力,累計百萬家長線上收聽、線下互動,構建了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聯動體系。

在市級層面的引領下,各區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協同共育的工作機制。靜安區為發揮家庭的基礎作用,整合區家教指導中心、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方面資源,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學校辦學。近三年研發與彙編介紹學校經驗/教師經驗/父母經驗文集共8冊,在慕課平臺上線包括家庭教育通識、銜接教育、注意力品質、親子閱讀、親子溝通等共40餘節微課。

家庭教育工作「心」模式是松江區凝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力量,努力探索出的一套家校協同模式,共同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本質,體會生命的價值,學會自我保護和抵抗挫折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長寧區的「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專家顧問制」為長寧區的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整體狀況平穩度過「疫考」做出了突出貢獻。「心理顧問制」及時為學校提供基於專業的諮詢、指導和幫助,學校參考心理顧問的建議和意見開展識別篩查和危機幹預等心理服務工作,幫助長寧區暢通醫教結合的「最後一公裡」,受到了家長與學生的一致認可。

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機制,推進線上線下多維度、重點時段多途徑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上海通過各套「組合拳」,為學生築牢「防護牆」。

相關焦點

  • 上海創新「三圈三全」育人大格局,從思政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許沁一體貫通、循序漸進的德育體系,形成了「三圈三全」育人大格局,為每個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近年來,上海創新一體化構建大中小幼各學段教育內容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學校、家庭和社會協同融合的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聯動機制。一體貫通、循序漸進的德育體系,形成了「三圈三全」育人大格局,為每個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讓愛國主義教育「動」起來「你喜歡濱江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 聚焦育人 聚力創新全面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落實
    我們將聚焦育人、聚智創新、聚力落實。  一、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抓實德育工作新要求   近年來,在教育部的關心指導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江蘇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面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一是課程化推進,不斷鞏固德育工作主渠道。
  • 開展德育融合深研究,構建德育工作新常態
    作者:向軍為使安康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德育融合的實踐研究》順利開題,更好地讓課題引領教師成長,教科研助推學校發展,9月4日上午,課題開題論證會在平利縣城關第三小學黨員活動室舉行。首先,由課題主持人陝西省學科帶頭人呂國文老師向課題組全體成員詳細介紹了有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德育融合的實踐研究
  • 安徽師範大學:創新課堂教學 做好育人文章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創新課堂教學 做好育人文章 2019-12-24 來源:《光明日報》   12月11日,一堂「走心」的思政課在安徽師範大學開講,「全國最美思政課教師」「全國師德標兵」路丙輝作為主講人
  • 【聚焦】安康市創新機制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
    ——推廣德育作業。堅持守正創新,實施課堂育德知識轉化到實踐作業,將漢陰縣實施的「德育作業」育人經驗在全市推廣,通過「三段三層三類」模式找到了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交匯點。「三段」即是把小學各年級分成三個教育段,低段側重家庭美德教育,中段側重個人品德養成,高段側重社會公德培養」;「三層」即把「德育作業」分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層面。
  • 人民德育課程思政教育資源建設示範院校工作正式啟動
    示範院校建設將圍繞「高質量、高規範、落地務實,構建三全育人格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題展開工作。示範院校書記、校長感言均立足於本校思政教育特色,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三全育人體系、落地務實教學實踐三個層次展現出思政教育的新格局、新思路。
  •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書寫產教融合大文章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三全學院緊扣健康中國、健康中原戰略,緊盯社會產業資源,緊貼區域發展實際,深入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發展,根據「合作一個企業,建設一個集群,打造一個模式,創造一個品牌」的發展策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三全特色」、中原風格的產教融合創新發展之路。
  • 百年校史涵養育人大課 這所上海學校打造德育「模範課」
    新生入學,學生要學唱校歌、品讀校歌;清明時節,學生要赴龍華烈士陵園祭奠英烈;銘記校史,學生自導自演短劇《青鋒從軍》,抒發少年的家國情懷……這是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傳承紅色基因、推進德育工作的尋常剪影。近日,教育部在上海召開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
  • 【三全育人 五育並舉】韓慶華:為人才培養綜合改革 凝練「建工方案」
    ,在創新變革中發展。二、深挖資源,系統推進,完善三全育人長效工作機制「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本質是加強學院黨委的全面領導,把校內外各方面力量調動起來,把一切育人元素利用起來,實現育人工作由點到線、聚面成體,實現面面俱到、多體聯動。
  • 立德樹人 抓好六大育人途徑 成都市教育局推進德育創新
    11月27日至29日,四川省教育學會將召開 2019年度學術年會暨「立德樹人」優秀創新實踐案例現場會,會議主題確定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麼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管理育人、協同育人、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六大方面多管齊下,成都市教育局創新工作方法、總結工作經驗,突出思想啟蒙和價值觀塑造,構建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
  • 搭臺大展育人新風採 齊聚共謀德育新篇章
    本次文化節安排了班主任專業技能大賽、幼兒園園長德育能力大賽和德育工作論壇三個版塊。兩個賽事於11月26日就搭起了擂臺,來自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的參賽選手一連三天在擂臺上以賽會友話德育,各展風採。11月28日上午,文化節在美麗的電白學校華附隆重開幕。全區各中小學校長、德育副校長、政教處主任和班主任代表共200多人參加開幕式。
  • 三全育人進行時|十年育種,百年育人:「水產動物遺傳育種領航團隊...
    水產動物遺傳育種領航團隊建設框架02深挖學科特色,提煉水產育種精神情懷、堅守、創新、傳承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育種團隊長期致力於種質資源研究,以種質創新為核心,以奉獻「三農」為天職,湧現了一大批如李思發、李家樂、趙金良、王成輝、嚴興洪等在一帶一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取得重要進展的先進人物
  • 高州市沙田第一中學 實施「三全」培育工程 全面提升育人質量
    在此基礎上,該校還不斷加強德育工作創新力度,推進實施「三全」(「全覆蓋」「全時段」「全方位」)培育工程,全校師生全員結對,每位教師按照一定比例負責結對學生的三年培育工作,充當「培育導師」,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引導,通過建立起這種更緊密、更全面的師生教育關係,有效形成全校師生發展的共同體,以最大限度發揮德育工作效能,持續提高育人質量。
  • 【三全育人 五育並舉】馬凱學:面向產業痛點與未來,深化產教融合...
    大力構建以家國情懷為統領的《創新中國》《北洋微電講堂》等課外課程,匯集「家國情懷-行業背景-專業教師-輔導員-企業校友-朋輩學生」等三全育人要素,將思政教育與國家和行業急需融合,使學生融入為中國夢和強芯夢而奮鬥的新時代洪流。
  • 申城全面推動育人新格局 讓德育為每個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大同中學提出課程育人,跨越校內校外、課內課外、必修課和選修課,實現全過程的德育體系。曹楊二中優化課程、文化、活動、實踐、管理、協同六大育人方式,形成「大德育」課程。築牢德育課程主渠道上海充分依託課堂教學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積極發揮課程育人功能。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上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實施意見》,在中小學試點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導讀、導學、主題活動等課程。
  • ...上海海洋大學科研育人獲新成效!本科生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論文
    三全育人進行時|上海海洋大學科研育人獲新成效!如何將如何將本科學生吸引到實驗室,是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及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命題。自2016級卓越教改項目實施以來,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在「優秀本科生進實驗室」的基礎上率先在卓越班開設四年連續的個性化科研素養訓練課。
  • 理解和把握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的時代特徵
    目前,一體化德育在實施層面存在著「千人一面、學段割裂、內容龐雜、難以操作、效果不彰」等問題。開展區域一體化德育實驗,是應對育人複雜性的理性選擇。一體化德育機制保障涉及學校德育實踐機制、政府管理體制、效果評價等問題。德育運行模式有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類型,都需要解決好縱向銜接和橫向協同的問題。
  • 「摸著石頭過河」對學校德育工作創新的啟示
    表現為:有的雖熱熱鬧鬧,但根基不深;有的雖有文化傳承,但缺乏階段性的時代內涵;有的雖有短期成效,但缺乏持續的育人後勁;有的片面強調或追捧西方普世價值觀,背離中國國情……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有個非常著名的論斷——「摸著石頭過河」。有些人往往只片面的認為,這只是鄧小平同志鼓勵勇於創新的人們,改革開放要有勇氣,要邊幹邊積累經驗。這種理解是極為片面的。
  • 教育以育人為主,育人以德育為先
    【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8月9日訊】(通訊員:張藝瀟 宋闊)8月9日,山東理工大學Red youth實踐團為費縣益海助學中心的同學們帶來了本次實踐的最後一門特色管理系列課程——德育管理。「教育以育人為主,育人以德育為先」,開設本次德育管理課程旨在加強對同學們的素質教育,提高同學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 ——新時期中小學德育工作創新實踐
    一、深入學習,領會《指南》三個價值導向  一是建立清晰而又整體的育人格局。《指南》鮮明的回答了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問題。中小學生要愛國、愛黨、愛人民,認同並擁護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成為自覺體現「四個自信」,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