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作文?一直是不少家長和學生關心的話題。「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在此分享了三個寫作「錦囊」,關乎獨特經驗,關乎無邊想像,關乎知識累積。有「套路」或捷徑可言嗎?再讀罷諸多「文曲星」的創作心得,你會發現要想寫好作文,只能……
《 寫作者應秉持的三個文學道理》
演講者/曹文軒 出自CCTV-1《開講啦》
獨特的個人經驗是創作的寶貴財富,要善於發掘和使用。
我講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分別隱喻了三個文學的基本道理。而這三個基本道理是環環相扣的,它們中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邏輯關係,也是我們每個寫作的人應當秉持的基本道理。第一個故事,許多年前,有一個在我的課堂上聽了一年課的一個女孩子和我聊天,她說曹老師,你知道我冬天的晚上,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是幹什麼嗎?我說我不知道,然後她告訴我,她說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是吃完晚飯後洗碗。
有一點不可思議,她們家住在山裡,她擁有青山綠水,但同時,又有讓她感到心灰意冷的貧窮。貧窮到什麼程度?貧窮到連幾分錢一盒的蛤蜊油都買不起,她告訴我,她想通過洗碗,在手面上找到一點點油膩的感覺。
這就是個人經驗,這是我們的想像力根本無法到達的地方,而這種個人經驗恰恰是文學所需要的經驗。
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特的,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只屬於他自己的世界。
我出生在江蘇蘇北農村,那裡的房子都是依水而建,開門就看到水,那個地方,是我巨大的寫作資源的倉庫,我的作品裡,為什麼沒有那些骯髒的意象?為什麼沒有那些骯髒的詞藻?為什麼沒有那樣骯髒的境界?我想是與水在冥冥之中的教化有關的。我承認,我的作品有一種潔癖。財富不在遠方,財富就在我們自己的腳下。
虛構之於文學:讓「羽毛」再飛一會兒……
故事,草地上有一個羽毛,無人問津,它也不知道在這個地方已經待了多久了。這天早晨,來了一個男孩、一個女孩,他們把這個羽毛撿起來看了看,然後又重新丟到了草叢裡,臨走的時候,女孩就問男孩,這個羽毛,是屬於誰的呢?羽毛記住了這句話,從此開始了一個漫長的尋找之旅,它遇到了一種又一種、一隻又一隻鳥,可是那些鳥都告訴它你不是我的。後來,它遇到了雲雀,雲雀對羽毛講,它說你不是我的,但我可以幫助你滿足一個願望,我可以把你帶到高高的天空,因為我是這個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然後它就銜著這根羽毛,一個勁兒往高空飛去,穿越了雲層,然後她張開嘴巴,放下羽毛,羽毛就悠然飄落。雲雀一路相伴,這個羽毛落在了一座山頭。
巖石上站著一隻鷹,羽毛就無緣無故覺得它是屬於那隻鷹的,於是它就問鷹,我是你的嗎?可是那個鷹的注意力正在前方,前方的天空飛著一隻鳥,羽毛說,啊,我認識它,它是雲雀。它的話還沒有說完,鷹就起飛了,不一會兒,天空就傳來了一聲悽厲的叫聲,兩滴透明的血珠從高高的天空墜落下來,羽毛就在心裡呼喚,風啊,你把我吹走吧!來了一陣大風把羽毛吹了下來,羽毛就在峽谷裡盤旋盤旋,最終又落在了一塊草地上。
一連又是許多天過去了,這天早晨,陽光燦爛,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來這個地方覓食。歡樂祥和的一家子,這個情景非常動人,羽毛就在想,其實在地上也是挺好的,它就想問這隻母雞,我是你的嗎?可是它已經沒有勇氣了,溫暖的陽光下,那隻母雞展開了翅膀。它的翅膀上缺了一根羽毛,那麼這根羽毛也許是這隻母雞的,也許不是。這是我幾年前寫的一個圖畫書本子,我還寫過《夏天》《煙》等等,也是虛構的產物,這個世界就是如此美妙,它有無限創造的可能性。
大家想一想,造物主在把這個星球交到人類手上的時候,有《荷馬史詩》嗎?有《蒙娜麗莎》嗎?有《英雄交響曲》嗎?沒有,如今我們已經創造了一個碩大無朋的精神宮殿,我們創造了這個星球上最高的文明。
所謂靈感,就是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的突然爆發。
故事,我有一部26萬字的長篇小說《火印》,從何而來?你們大概不可能想到,它居然是從蕭紅的一個短篇小說而來,這個短篇小說叫《曠野的呼喊》。
在這個短篇小說裡頭,蕭紅用幾十個字描寫了一個場景,黃昏有兩匹馬朦朦朧朧跑了過來,主人公就想這個馬是誰家的呢?他就猜測這個馬是有人到這個地方串親戚,韁繩沒有拴牢,馬跑掉了。他就想等那個馬跑過來,把韁繩給抓住,那個馬果然跑了過來,他伸手就去抓那個韁繩,但是伸出去的手馬上收回來了,因為他發現那個馬的身上,有一枚日本軍營的火印。蕭紅用這幾十個字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有何用意,我至今也不太明白,可是就是這幾十個字引爆了一部26萬字的長篇小說《火印》。
一個作家會被經常問:你的靈感來自於何處?我對靈感的定義就是,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的突然爆發。
回想一下當時的過程,就是這幾十個字,激活了我的閱讀記憶,我就想起一本書,這本書是說二戰的時候,日本軍隊虐馬行為臭名昭著。我又想起了一本書,書名叫《馬》,介紹世界上各種品種的馬的。我又想起了許多許多與馬有關,和許多許多看似與馬無關的書,而這些閱讀記憶聚集在一起,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能量反應。一個關於二戰,關於馬,關於一個放羊孩子的故事就在記憶的海洋中,像冰山一樣露出了水面。
靈感一定是來自於知識。一個沒有知識浸潤,沒有知識武裝的大腦,是不可能有靈感的,也不可能有發現財富的眼力。有多少知識,就有多少思想。有多少思想,才有多少生活。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財富的發現,第二個故事說的是虛構與文學的意義。這兩個故事所隱喻的兩個道理,如果沒有第三個故事所折射的道理作前提,那麼前兩句話基本上就是一個無法落實的空話。博爾赫斯說,他的作品來自於知識,自有他的道理。
談寫作心得
大家如是說
身邊永遠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的時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
列夫·託爾斯泰
我做完之後,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它讀得順口;沒有相宜的白話,寧可引古語,希望總有人懂,只有自己懂得或連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來的字句,是不大用的。
魯迅
熟才能生巧。寫過一遍,儘管不像樣子,也會帶來不少好處。不斷地寫作才會逐漸摸到文藝創作的底。字紙簍子是我的密友,常往裡面扔棄廢稿,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老舍
經驗好比黑暗裡點上的火,想像就是這個火所發的光;沒有火就沒有光,但光照所及,遠遠超過火點兒的大小。創造的故事往往從多方面超越作者本人的經驗。
楊絳
我是從讀者成為作家的。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就從文學作品中汲取大量的養料。文學作品用具體的形象打動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較高的境界。藝術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奮,作者們的愛憎使我受到感染……我們有一個多麼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來的傑作,它們支持我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勤奮寫作,使自己變得更善良、更純潔,對別人更有用,而且更勇敢。
巴金
在定了題目之後,我取一張紙條擺在面前,抱著那題目四方八面地想。想時全憑心理學家所謂「自由聯想」,不拘大小,不問次序,想得一點意思,就用三五個字的小標題寫在紙條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記下去,到當時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記下來了為止。這種尋思的工作做完了,我於是把雜亂無章的小標題看一眼,仔細加一番衡量,把無關重要的無須說的各點一齊丟開,把應該說的選擇出來,再在其中理出一個線索和次第,另取一張紙條,順這個線索和次第用小標題寫成一個綱要。這綱要寫好了,文章的輪廓已具。
朱光潛
看到這,想必你已領悟——要想寫好作文,哪有什麼「套路」或捷徑,只得「書山有路勤為徑」,因此↓↓
請筆下有神的你務必
點擊「寫留言」
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
圖/視覺中國
本期監製/楊繼紅 主編/王興棟 編輯/王若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