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傳了多年的蘋果汽車真的要來了?
12月21日,據媒體報導,有不願透露身份的供應鏈廠商高管透露,傳言已久的蘋果電動汽車Apple Car將提前至少兩年發布。據稱,該車有望於2021年第三季度發布,具體時間可能是在9月份,而這是蘋果每年秋季新品發布會召開的時間。
該報導還稱,蘋果已經在美國加州的道路上秘密測試了數十輛Apple Car原型車,來自中國臺灣的蘋果供應商們正在準備最早明年第二季度增加「蘋果汽車」零部件的生產。
針對上述消息的真實性,《國際金融報》聯繫了蘋果方面,但截至發稿前,並未收到回復。
發布≠正式上市
據報導,按照iPhone備料由零組件開始催貨的慣例,蘋果近期向和大、貿聯、和勤、富田等中國臺灣的汽車零組件廠提出備貨要求,並將相關企業列入首波供應鏈名單。當前,和大、貿聯、和勤、富田等供應商已處於陸續出貨、試單驗證中,其中因應Apple Car備貨需求,和大、貿聯等大廠已全面爆單。
另外,在組裝廠方面,與蘋果有長期穩定合作關係的鴻海集團與中國臺灣整車製造商裕隆集團合作成立了合資公司,並正在尋求與供應商的合作。
有消息稱,除了龍頭企業特斯拉之外,中國臺灣電動車供應鏈最近出現了一個新的發燒級名詞「美國雙A」積極下單,有部分消息人士透露「雙A」正是指蘋果和亞馬遜。據悉,亞馬遜的電動貨卡車Rivian預計也將在明年8月問世。
事實上,這是本月以來蘋果汽車第二次傳來重磅消息。
12月10日,外媒援引產業鏈人士透露的消息報導稱,全球汽車電子廠商積極向蘋果求合作,已開始向蘋果發送樣品,與此同時,據DigiTimes報導,蘋果正在美國設立汽車組裝廠,且與臺積電合作,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晶片。這也就意味著蘋果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不過,當時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蘋果汽車距離推出還需要一段時間,這個時間預計在2024年到2025年。分析師郭明錤也曾發布報告稱,蘋果最快將在2023年實現「泰坦」自動駕駛汽車計劃(Project Titan),發售蘋果汽車。
鑑於前不久蘋果汽車仍在搭建供應鏈,因此對於明年9月份蘋果發布Apple Car的消息,市場上觀點認為,蘋果或將在明年對外公布造車項目,但不會在明年正式上市車輛。
事實上,對於蘋果汽車的模樣,市場早已有過猜想。例如,蘋果汽車會是電動車,有著簡約漂亮的外觀設計,採用高階自動駕駛技術,集成各種高科技技術,可以利用iPhone來控制等。
蘋果CEO庫克曾經也提起過,「我認為,未來軟體將成為汽車上越來越重要的組件。自動駕駛也將變得更加重要。我們真正想要的、而且希望在短期就實現的是,讓人們上車後有一種iPhone體驗,而汽車製造商自己的技術表現糟糕,給蘋果等公司留下了巨大的機會。」
造車一直未停
早在2013年,蘋果就開始進入汽車領域,當時發布了「iOS in the Car」計劃,該計劃宣布之後,蘋果對這一系統給予高度重視。隨後,蘋果在2014年將「iOS in the Car」更名為CarPlay的車載系統。也就是在這一年,蘋果就傳出了名為「泰坦」的智能汽車研發項目,並從特斯拉、克萊斯勒、大眾等車企強勢「挖人」。
但「泰坦項目」的推進一直較為隱蔽,直到2018年7月份的一紙訴狀才揭露了蘋果造車信息的冰山一角。彼時,蘋果將一位前員工訴至法院,訴狀顯示,蘋果13.5萬名員工中,約有5000人獲準獲取有關其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信息。也就是說,蘋果公司每27個員工中就有1個與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有關,因此,有業內人士把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稱為蘋果公司的一項重要戰略。
近年來,蘋果也一直在申請各類汽車專利,涉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身、懸掛系統、燈光、車輛導航等多個領域。2019年,蘋果還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Drive.ai。
汽車分析師張翔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蘋果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擁有強大的現金流,再加上傳統業務增速下滑,亟需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新能源汽車就是一個很可行的方案。在他看來,網際網路企業在打造新能源汽車方面也具有很大優勢,何況蘋果還有龐大的粘性客戶群體,即「果粉」。
截至美東時間12月18日收盤,蘋果總市值高達2.2萬億美元。蘋果2020年報顯示,其現金及其現金等價物為380.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90億元)。
目前,汽車正在從交通工具轉變為大型移動智能終端,那麼曾經給智慧型手機帶來顛覆性變革的蘋果也會給智能汽車行業帶來不一樣的變化?
張翔認為,蘋果汽車若真正上市,可能會對整個汽車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車企會逐步淘汰,甚至整個汽車生態系統都會有很大的改變。對特斯拉來說,蘋果勢必會對其造成威脅,進行部分分流,但也不需要過分誇大這種威脅,到目前為止,蘋果生態並非完全排外,iPhone和CarPlay也與很多家車企達成了合作;另外,與其手機相似,蘋果汽車定位應該也會更偏向中高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