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民以食為天,良好的飲食確實是讓寶寶擁有健康體魄的保障。
不過,面對琳琅滿目的零食誘惑,正餐的地位好像越來越受排擠了。
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寶寶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呢?
不少爸爸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
禁止吃零食唄
但是說著容易做起來難,真要操作起來,卻會發現困難重重。
畢竟,身邊小夥伴的影響、電視廣告的宣傳、超市貨架的吸引,一切的一切,對寶寶來說誘惑太多了。
所以,一味地禁止零食並不是辦法,爸爸媽媽最該做的,是把心思花在怎麼幫助寶寶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上——正餐地位穩固了,還怕零食的存在嗎?
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讓食物美起來
這個美,既是美味,更是美麗。
寶寶沒辦法理解營養健康的食物意味著什麼,也沒法依靠薄弱的信念,形成強大的自制力。
不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試想一種看起來漂亮、聞起來很香、吃起來又可口的食物,哪個寶寶能抵擋住誘惑呢?
其實仔細想想,零食之所以能吸引寶寶,靠的不就是這幾個特點嗎?
所以,要想讓正餐的地位穩固,得到寶寶的青睞,那么爸爸媽媽在準備飯菜時,就一定要注意在色香味上多下功夫。
父母樹立榜樣
想像一下這些場景:
爸爸邊玩遊戲邊喝碳酸飲料,媽媽邊看劇邊吃薯片,卻要求寶寶告別一切零食;吃飯時,大人的盤子裡是炸雞薯條,寶寶的碗裡卻是胡蘿蔔青椒。
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求寶寶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了呢?
更何況,寶寶的自控力很弱,家裡隨處可見各種誘惑,卻還一樣都不讓碰,實在是太難了。
看,要想寶寶建立良好飲食習慣,爸爸媽媽就必須先以身作則,當好榜樣。
家人意見統一
如果家裡只有媽媽對寶寶的飲食嚴格要求,而當寶寶哭鬧想要吃零食的時候,爸爸卻出面做了老好人,滿足了他的需求,那麼這種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寶寶以後還是會以相同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所以說,在幫助寶寶建立飲食習慣的初期,爸爸媽媽還有家裡所有人,一定要統一意見,給寶寶同一個標準。
偶爾吃點零食
完全的限制,只能激起寶寶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而且一旦有機會,寶寶可能就會「大開殺戒」,因此家長不妨偶爾讓寶寶吃一次,例如每周可以設定一個零食日。在這一天,適量地讓寶寶吃一些「違禁」食物,這樣不僅不會影響正常飲食,也能讓寶寶少一些好奇,在家裡健康食物色香味兼具的吸引之下,慢慢減少對垃圾食品的興趣。
各位爸爸媽媽,在幫寶寶建立健康飲食習慣的過程中,你有什麼妙招或者心得嗎?留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