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銀行啟動遷移工作 理財子公司承接母行產品提速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吳限)隨著理財子公司的運營發展,母行理財產品的遷移工作也在提速。6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招商銀行和寧波銀行近日均宣布將啟動首批部分理財產品變更產品管理人的工作。在2家銀行之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至少8家銀行已啟動了理財產品的遷移工作。在分析人士看來,遷移工作提速意味著理財子公司運營步入正軌,不過存量處置仍存壓力。

  具體來看,招商銀行6月12日在官網發布公告稱,首批劃轉理財產品將於2020年7月13日(劃轉當日)劃轉至招銀理財管理。在完成劃轉後,所對應的理財產品合同及相關理財文件項下,由招商銀行作為理財產品管理人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將於劃轉當日自動、全部轉由招銀理財承繼,理財產品管理人相應變更為招銀理財。

  根據首批劃轉產品清單,招商銀行此次共有2款理財產品進行劃轉,分別為「金葵十八月定開2號理財計劃」和「鑽石財富系列之睿遠平衡十四期理財計劃」,均為淨值型產品。

  同日,寧波銀行也宣布,前期由寧波銀行發行的部分理財產品將遷移至寧銀理財管理,第一批遷移理財產品預計於2020年三季度完成管理人變更。興業銀行亦在6月12日發布了部分理財產品變更管理人的公告,該行發行的「天天萬利寶-穩利1號」淨值型理財等20隻產品將於6月19日正式移交由興銀理財管理。在此之前,興業銀行已從今年3月開始分批對理財產品進行遷移。

  母行存量理財產品遷移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6月14日,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杭州銀行、興業銀行等都啟動了至少一輪理財產品的遷移工作。例如,中國銀行今年2月安排了第二批部分理財產品進行管理人變更的工作;今年初開業的杭銀理財,歷經約5個月的準備,在6月5日承接了母行第一批理財產品,共計69款。

  承接母行產品的背後,與監管政策密切相關。2018年12月,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答記者問時表示,按照商業自願原則,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也可將理財業務整合到已開展資管業務的其他附屬機構。通過子公司展業後,銀行自身不再開展理財業務(繼續處置存量理財產品除外)。

  分析人士指出,遷移工作的提速,意味著理財子公司的運營逐步邁向正軌。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表示,受監管的規定,銀行的理財產品都要由理財子公司進行管理。而之前受疫情的影響,遷移工作有一定的延緩,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階段後,遷移工作也要快速推進。

  事實上,從去年6月3日首家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正式開業以來,目前共有12家理財子公司開張運營,並且整體運行穩健,包括工銀理財、建信理財等多家子公司在開業第一年就宣告實現了盈利。不過,銀行理財產品存量規模巨大,遷移工作並非易事。

  對此,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理財子公司與母行存量產品完成交接還面臨著一些困難。一方面是如何準確完成交接,遷移工作要把握原有業務的特質,保留原始數據,由於舊業務與新業務所屬部門、架構等方面未必保持一致,因此需要精確找準定位。另一方面是如何高效完成交接,將舊業務快速充分「打包」至新業務中。

(責任編輯:華青劍)

相關焦點

  • 10家銀行啟動遷移工作 理財子公司承接母行產品提速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吳限)隨著理財子公司的運營發展,母行理財產品的遷移工作也在提速。6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招商銀行和寧波銀行近日均宣布將啟動首批部分理財產品變更產品管理人的工作。在2家銀行之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至少8家銀行已啟動了理財產品的遷移工作。
  • 6家國有控股銀行開啟遷移,理財「遷移」會增加產品風險嗎?
    來源;經濟日報隨著銀行理財轉型穩步推進,截至9月30日,已有11家銀行陸續開啟母行產品向理財子公司遷移的工作,6家國有控股銀行已全部開啟遷移工作——對投資者來說,這樣的「遷移」對個人投資理財有何影響?聽說過銀行理財發行,沒聽說過銀行理財還能「遷移」。據統計,截至9月30日,已有11家銀行陸續將母行產品向理財子公司遷移。
  • 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入場」 存量產品遷移尚需時間
    在理財子公司跑步入場的同時,母行存量理財產品也在有序遷移,但在產品遷移過程中尚存在一些問題。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有大行和絕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均要設立理財子公司,設立後大約九成的理財產品就有了著落,也就是通過理財子公司來替代原來的資管部,九成的理財產品能夠保證平穩過渡。
  • 起底1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 股市走牛 銀行理財產品也跟著「吃肉」?
    再往下數便是招銀理財,其發行理財產品總數和「權益類+混合類」產品數都更低,分別是15和4款。而在數量上排名墊底的三家機構均為城商行旗下的理財子公司,他們是杭銀理財、寧銀理財和徽銀理財,其發行產品數量均不足10款,分別7款、5款、3款,有意思的是,這三家機構所發行產品均為固收類,即「權益類+混合類」產品數量為0。
  • ...子公司再擴容大型銀行加速「入場」 理財子公司所發產品全部...
    設立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步伐仍在持續推進。隨著日前民生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目前國有六大銀行、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及獲批籌建的數量已增至14家。民生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準籌建自2018年年末《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實施以來,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已是「遍地落子」,如今已有數十家銀行陸續宣布將籌建設立理財子公司。民生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該行已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民生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批覆》,同意其出資50億元籌建民生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籌建工作完成後,將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銀保監會提出開業申請。
  • 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售產品 哪類產品居多?收益率如何?最高年化收益率...
    不過,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前理財人員「還沒有收到什麼通知涉及到產品或者崗位的調整,都是原有在售的理財產品,以後會推出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   記者注意到,除了工商銀行官網在投資理財頁面設置了「子公司理財產品」外,其他四家都未就理財子公司單列產品展示欄;不過,該展示欄裡,也並未有理財產品的詳細展示。
  • 中信銀行獲準開設理財子公司
    中國銀監會批覆稱,信銀理財融資註冊資本為50億元,註冊地為上海,主要從事發行公共理財產品、發行私人理財產品、融資顧問、顧問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此前,中信銀行副行長郭黨懷在3月份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行理財子公司正在完善公司治理體系,調整組織結構,2019年12月4日批准成立後,按照規範要求建立管理體系和科技體系。
  • 信銀理財獲批開業:註冊資本50億元,母行中信銀行2019年淨值型理財...
    WEMONEY研究室訊 6月15日晚間,中信銀行公告稱,近日收到監管批覆,銀保監會已批准該行全資子公司信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信銀理財」)開業。根據批覆,信銀理財註冊資本為50億元人民幣,註冊地為上海市,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
  • 兩巨頭理財子公司開業在即!事關4.4萬億銀行理財,老百姓...
    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將進一步豐富機構投資者隊伍,通過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理財產品,增加金融產品供給,為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提供更多新增資金,更好地滿足金融消費者多樣化金融需求。其他批准設立的理財子公司也在抓緊推進正式開業的各項準備工作。另還有多家商業銀行設立申請已獲受理。  銀保監會選擇最先批准這兩家公司開業,符合監管部門堅持的發揮大行「頭雁引領」作用。
  • 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跑!民生銀行獲批籌建後隊伍擴容至24家,發行...
    籌建工作完成後,公司將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銀保監會提出開業申請。圖片:民生銀行獲批籌建公告《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實施2年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已開啟「加速跑」,加上獲批籌建的民生銀行,目前全國已有2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其中20家已開業。
  • 深度報告|17家理財子公司開業,500餘支產品收益不達標
    其中,期限在12個月以上的理財產品佔比最高,為66.10%。其次是6-12個月(含)期限的產品,佔比18.89%。相較於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平均期限更長,這其中有部分原因在於一些私募股權型產品拉長了整體的期限水平。
  • 原基金公司女老總包愛麗 或履新首家合資銀行理財子公司匯華理財
    銀行理財子公司繼續招兵買馬已有部分公募基金人士加盟近期,多家已經獲準籌建或是進入開業期不久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繼續在公開市場上廣撒「英雄帖」,招募包括投資、產品研發、風控、運營等多個崗位人才。光大理財目前公開招聘的職位包括創新資產部投資經理崗、固定收益部投資經理崗等6個職位,其中創新資產部投資經理的職務是,負責理財產品的投資管理,以標準化證券化產品、私募資產證券化產品及其他固收類品種投資為主。崗位基本要求需具有銀行或資管行業相關從業資格,3年及以上金融行業工作經驗。
  • 第6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青銀理財獲批籌建,去年母行理財業務發展...
    日前,青島銀行(002948,股吧)發布公告稱該行的理財子公司青銀理財獲得監管批覆正式籌建,青銀理財由青島銀行全資發起設立,註冊資本擬為10億元人民幣。    第6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已經拿到「準生證」。日前,青島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的理財子公司青銀理財獲得監管批覆正式籌建,青銀理財由青島銀行全資發起設立,註冊資本擬為10億元人民幣。
  • 理財子公司相繼開張,做業務要轉變「甲方思維」
    2019年對於銀行資管而言是破舊立新的一年,也正是在這一年,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去年12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一年間,已有10家理財子公司開業,另有4家獲批籌建,1家獲批開業。而繼國有大行、股份行理財子公司陸續開業後,城商行系理財子公司也實現了開業零突破。
  • 【摘要】理財子公司來襲,直銷銀行受夾擊之下如何定位?
    近期,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選址籌備工作引發市場的廣泛關注。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28家擬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中,僅3家銀行選擇在外地註冊,而部分地方銀行則出於業務協同的考慮,將理財子公司落定在母行所在地。金評媒(ID:JPMMedia)瀏覽資料發現,自去年以來,直銷銀行受到的衝擊不小,先是P2P業務被叫停,後又遇理財子公司的空降,雙面擠兌之下,處境略囧。
  • 曾剛:銀行理財子公司需要注意運營模式上的創新
    ,銀行理財產品體系會更加多樣豐富。 曾剛指出,銀行理財子公司還需要注意運營模式上的創新,從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角度來講,打造投研能力這是非常重要,這是核心的資管能力。從銀行間差異化發展角度來講打造粘性,是下一步運營模式的改變方向。 「未來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類型的銀行在理財子公司的發展模式上可能會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它的這定位發展的空間可能都會有所不同。」曾剛說。
  • 「11月銀行理財報告」量價齊升 理財子公司開始自建渠道
    11月份銀行理財發行量增加,主要是因為10月份受國慶+中秋長假的影響,發行量偏低,除去10月份的數據,11月份銀行理財發行量為近一年最低。銀行理財產品仍在淨值化轉型過程中,存量資產減少,規模增速放緩,今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明顯低於去年。
  • 恆豐銀行擬設立全資理財子公司 出資不超過20億元
    這意味著,在全國12家股份行中,僅剩渤海銀行未明確表示籌建理財子公司。12月10日,民生銀行發布公告稱,已獲得銀保監會批覆,同意該行出資50億元籌建民生理財有限責任公司  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不斷擴容,其發行理財產品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 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亮相 股市成為銀行理財子重要方向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今日,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信銀理財首次亮相併宣布開業。值得注意的是,在今日信銀理財發布的投資策略中,股市等資本市場成為重要的投資方向。實際上,隨著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相繼開業,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必爭之地。財聯社記者獲悉,目前已有多個理財子公司著力布局股市等資本市場領域。「信銀理財設置了股權與資本市場投資部、固收與多資產投資部、財富管理與解決方案部三大投資事業部,為投資者提供穩健、專業和豐富的理財產品。」
  • 全國273家銀行理財能力排行榜(2020年3季度)
    本次排名對象為所有在本季度發行過非保本理財產品的內資銀行或本季度未發行產品但有產品存續或到期的內資銀行,共計273家,較上期減少15家;其中包括全國性銀行18家(國有銀行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2家),城市商業銀行119家,農村金融機構136家。本季度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囊括了所有非保本預期收益型產品(包括封閉式、半開放式和全開放式產品)和淨值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