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再擴容大型銀行加速「入場」 理財子公司所發產品全部...

2020-12-18 青年創投網

設立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步伐仍在持續推進。

隨著日前民生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目前國有六大銀行、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及獲批籌建的數量已增至14家。

民生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準籌建

自2018年年末《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實施以來,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已是「遍地落子」,如今已有數十家銀行陸續宣布將籌建設立理財子公司。

民生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該行已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民生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批覆》,同意其出資50億元籌建民生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籌建工作完成後,將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銀保監會提出開業申請。

在《辦法》落地後,各商業銀行紛紛開始了理財子公司的籌備建設。2019年,也成為銀行子理財公司的開業元年。自2019年6月份首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開業以來,當年獲批開業的理財子公司就達到10家。截至目前,全國已先後有2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含2家中外合資機構),開業數量已達20家。

值得注意的是,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成果最為顯著,走在全國的前列。

上述開業的理財子公司中,就包括了工農中建交郵儲這6家國有大行,此外,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的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的理財子公司也已開業。廣發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則於今年獲批籌建。

就在上個月,浙商銀行也對外公告披露,其擬出資20億元全資設立浙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至此,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中,僅有恆豐銀行、渤海銀行尚未對外披露籌建設立理財子公司的事項。

對於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絕大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陸續開業、獲批籌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相較於大中型銀行,地方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未來還面臨兩重壓力。第一是設立時需要較高的實繳資本金,這將給銀行帶來一定的繳付壓力,而資產管理規模不足或會導致競爭力不足;第二是地方銀行理財子公司由於對新業務類型人才和制度儲備不足,投資能力和抗周期風險能力也需補強。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為,由於門檻所限及資金需求,在銀行系子公司的設立過程中,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更能夠抓住先機,在轉型過程中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但蘇筱芮表示,這並不意味著中小銀行相關工作將會停滯,因為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是整個行業的大趨勢,理財業務風險與母行隔離也是未來的大方向。目前督促銀行保險業資管業務規範轉型是監管的重要工作,包括農商行,外資行的理財子公司設立也在持續推進之中。「未來將繼續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則,有序批設理財子公司。」

據了解,目前已有包括青島銀行在內的6家城商行、家農商行的理財子公司開業。與此同時,廣東順德農商行、江蘇江南農商行、寧波鄞州農商行等多家地方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相關議案也均已在各自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

理財子公司所發產品全部淨值化

伴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陣營的不斷壯大,相關公司發行理財產品的數量也在大幅增加。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統計,截至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今年已發行理財產品達2422款,而2019年全年這一數量僅為289款。

與此同時,自「資管新規」實施以來,打破剛性兌付以及實現產品淨值化正成為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普益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年全年,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達到15430款,較2018年增長逾200%。而由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所發行的理財產品,已經全部完成淨值化轉型。

蘇筱芮認為,設立銀行系理財子公司,能夠對推動理財淨值化轉型起到了促進與加速的作用。首先,母行與理財子公司天然具有關聯性,母行能夠為理財子公司提供和協調各類資源,幫助其成立及後續發展,助力銀行理財產品的過渡與轉型;其次,理財子公司發展遵循的是市場化規律,在業務風險的處置上與母行隔離,這與淨值化產品背後體現的精神一脈相承。

盤和林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展業務具有一定優勢,如放鬆了銷售限制,投資門檻降低,更多投資人可參與其中。產品全面淨值化意味著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前需要進行更多研究,要考量自身的相關產品投向、投資期限和風險等級,在進行風險評估後再購買匹配的產品。(呂東)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入場」 存量產品遷移尚需時間
    在理財子公司跑步入場的同時,母行存量理財產品也在有序遷移,但在產品遷移過程中尚存在一些問題。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有大行和絕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均要設立理財子公司,設立後大約九成的理財產品就有了著落,也就是通過理財子公司來替代原來的資管部,九成的理財產品能夠保證平穩過渡。
  • 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跑!民生銀行獲批籌建後隊伍擴容至24家,發行...
    見習記者 | 曾仰琳銀行理財子公司再添「新兵」。12月10日晚間,民生銀行(600016.SH)公告稱,近日,本公司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民生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批覆》,同意本公司出資 50 億元人民幣籌建民生理財有限責任公司。
  • 五大行理財子公司全部獲批 更多中小銀行等候入場中
    工商銀行此前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出資不超過人民幣160億元,發起設立全資子公司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範圍為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理財顧問和諮詢服務;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
  • 恆豐銀行擬設立全資理財子公司 出資不超過20億元
    而其8餘家股份行旗下理財子公司均已獲批開業。  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不斷擴容,其發行理財產品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檢測數據顯示,所監測的18家理財子公司在11月份共發行了350隻理財產品,
  • 「金融全牌照」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入場泛資管行業 合作是王道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作者:柏託近日有消息稱,民生銀行、郵儲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將在京落戶。這意味著近乎「金融全牌照」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正紛紛加速入場搏殺已趨白熱化的泛資管行業。部分輿論渲染信託、券商、基金等傳統資管主體對於泛資管行業再添新軍,深感壓力,風聲鶴唳,仿佛紅海市場將更紅。筆者認為,應該正視眾資管主體的競合關係,尤其是充分看到合作關係,從中找到機遇。2019年被視為理財子公司「元年」。目前,已有30多家銀行公告稱要成立理財子公司,其中12家獲批籌建,6家已正式開業迎客。
  • 深度報告|17家理財子公司開業,500餘支產品收益不達標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養老理財需求市場日益壯大,理財子公司紛紛積極發行養老主題類理財產品以搶佔市場份額。目前,涉及養老主題產品的理財子公司共5家,中銀理財養老主題理財產品所涉系列和數量最多。理財子公司隊伍的壯大為理財市場增添了新鮮的血液,較之傳統銀行,理財子公司所發理財呈現出以下明顯的特點:(1)投資門檻低,「1元產品」佔多數相較於傳統銀行,理財子公司所發產品具有低門檻的優勢。
  • 10家銀行啟動遷移工作 理財子公司承接母行產品提速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吳限)隨著理財子公司的運營發展,母行理財產品的遷移工作也在提速。6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招商銀行和寧波銀行近日均宣布將啟動首批部分理財產品變更產品管理人的工作。
  • 起底1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 股市走牛 銀行理財產品也跟著「吃肉」?
    市場也傳出一種聲音: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爆發在即!銀行理財的資金投向是否在向股市布局?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對募集起始日期在7月31日前的1487款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進行梳理統計。2020年7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7400隻,環比下降2.73%,其中非結構性理財產品7289隻,結構性理財產品111隻。如此看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呈現下滑的狀態。那麼,隨著「理財新規」的出臺而登上「舞臺」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又有何表現呢?
  • 銀行理財子公司備戰入場
    又一輪銀行理財子公司招聘來了。近日,多家理財子公司發布了招聘公告,股票行業研究員成為需求最多的崗位。事實上,開年以來,基金產品銷售火爆,A股表現堅韌,連續多日成交額過萬億元,吸引著大量資金湧入股市。銀行理財子公司早已摩拳擦掌,積極擴充自己的股票研究團隊,備戰權益市場。
  • 中信銀行獲準開設理財子公司
    15日晚,中信銀行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該行全資子公司信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開業的批覆,批覆批准信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開業至今,中信銀行已成為第四家獲準開設理財子公司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 萬億資金將馳援A股 銀行理財子公司可開股票帳戶
    原標題:萬億增量資金將馳援A股 銀行理財子公司可開股票帳戶12月6日,中國結算修訂《特殊機構及產品證券帳戶業務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針對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相關內容進行最新修訂。在修訂後,銀行理財子公司可參考商業銀行開立證券帳戶,並開立相關理財產品證券帳戶。
  • 你買的銀行理財已經悄悄出現變化,我們該如何看待理財子公司?
    自2018年12月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後,從國家大型銀行到城商小銀行,大家紛紛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什麼是理財子公司,對咱們老百姓投資理財有什麼影響嗎?今天,就給大夥講講。子公司,顧名思義,可以看作是母公司的兒子,繼承母公司的相關事項。理財子公司其實就是把原來母公司負責理財業務的這個部門單獨提出來,成立一個新的公司。
  • 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售產品 哪類產品居多?收益率如何?最高年化收益率...
    農業銀行這五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已經相繼亮相併推出了系列產品。   「當前在售的產品主要還是中銀理財產品,後續的話,所有的銀行理財產品管理人會陸續轉為理財子公司,不過,這對於在前端購買理財的銀行客戶而言,購買、轉出理財等等都不會受影響。」
  • 理財子公司銷售辦法將至: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代銷理財產品
    銀保監會充分研究借鑑國內外資管產品銷售已有的成熟監管標準和實踐經驗,積極推進監管規則一致,避免制度窪地。《辦法》所稱的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下稱銀行理財子公司)接受投資者委託,按照與投資者事先約定的投資策略、風險承擔和收益分配方式,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
  • 兩巨頭理財子公司開業在即!事關4.4萬億銀行理財,老百姓...
    截至2018年末,非保本理財產品4.8萬隻,存續餘額22.04萬億元,其中,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就達19.16萬億元,佔比高達87%,去年個人類產品累積實現兌付客戶收益8403億元。  理財子公司為商業銀行下設的從事理財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其所適用的監管標準與其他資管機構總體保持一致。
  • 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亮相 股市成為銀行理財子重要方向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今日,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信銀理財首次亮相併宣布開業。值得注意的是,在今日信銀理財發布的投資策略中,股市等資本市場成為重要的投資方向。實際上,隨著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相繼開業,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必爭之地。財聯社記者獲悉,目前已有多個理財子公司著力布局股市等資本市場領域。「信銀理財設置了股權與資本市場投資部、固收與多資產投資部、財富管理與解決方案部三大投資事業部,為投資者提供穩健、專業和豐富的理財產品。」
  • 每經專訪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成立理財子公司說明銀行...
    那麼,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對於目前銀行理財市場以及整個資管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小銀行的理財子公司要靠怎樣的打法才能在市場上博得一席之地?理財子公司在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更偏愛哪一類型人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在2019國際貨幣論壇上採訪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他為我們詳細剖析了這些行業所關注的焦點。
  • 興業銀行放大招!理財子公司正式開業,副行長任董事長,將發力這些產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導讀:12月19日,興業銀行全資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興銀理財」)在福州開業,成為第三家開業運營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註冊資本50億元,註冊地為福州,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公司定位於興業銀行理財產品中心,成立後將承擔理財產品的創設發行、投資管理等核心職能,主要發力「固定收益+」及權益類產品。
  • 大樹:銀行理財子公司馳援A股?別做夢了 洗洗睡吧!
    所以,當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殺入了基金市場後,面對統一的金融市場,銀行理財子公司相對與市場上其他參與者有哪些比較優勢和劣勢呢?想清楚這些,那麼22萬億理財資產會不會進股市也就清楚了。如果把投資股票市場的資產管理業務當成一個生意,那麼銀行理財子公司在這方面至少有三大劣勢,分別是:文化掣肘、人才困境和資源陷阱。
  • WEMONEY朝聞:泰然金融將借殼赴美上市;理財子公司新發產品瞄準權益...
    【網貸之家】大行理財子公司架構初步披露 新發產品瞄準權益類投資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開始揭開面紗。6月3日、6月6日,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分別在深圳、北京正式發布設立理財子公司。記者梳理各理財子公司公司章程,其在董監高產生方式、組織架構上均有所差異。例如,工銀理財、交銀理財董事長由股東提名,董事會選舉產生;建信理財董事長由股東委派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