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理財子公司全部獲批 更多中小銀行等候入場中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中國證券報

銀保監會網站17日消息,2019年2月15日,銀保監會正式批准中國工商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並已受理多家商業銀行申請,其他多家銀行也擬提交申請。

工商銀行此前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出資不超過人民幣160億元,發起設立全資子公司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範圍為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理財顧問和諮詢服務;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

此前,建行、中行、農行和交行均已獲批設立理財子公司,註冊資金分別為150億元、100億元、120億元和80億元。

銀保監會稱,獲批設立理財子公司的五家大型銀行正在抓緊開展各項準備工作,儘快實現理財子公司開業運營,擴大機構投資者隊伍,為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提供更多新增合規資金,更好滿足多樣化金融需求。

最快或於2019年上半年開業

分析人士表示,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獲批速度超出預期,反映出監管部門希望通過理財子公司加快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轉型發展、回歸本源。五家國有銀行率先獲批,為其他銀行設立子公司起到引路作用。

融360分析師楊慧敏認為,此前中行和建行發布公告設立理財子公司,僅一個多月就獲得銀保監會的批准,可見理財子公司設立的步伐在加快。

按照《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籌建期為批准決定之日起6個月。據此推算,首家理財子公司最快或於2019年上半年正式開業。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在理財子公司剛開業時,因權益類資產的投研能力尚在培育之中,在股票配置上可能會偏保守,可能會優先考慮低估值、高股息、股價較平穩的股票,增量未必很快體現;長期來看,伴隨投研能力的完善,客戶結構更加豐富,股票配置比例有望漸漸提高。

畢馬威金融風險管理諮詢合伙人陶進偉表示,銀行理財資產投到資本市場的佔比較小,未來如果產品從預期收益過渡到淨值化型後,管理水平和資產配置會相應有所傾斜,並要調整產品體系、投研體系。產品體系需從預期收益轉向淨值化管理,投研體系應從原來更多關注信用風險,慢慢轉化為關注商品、另類資產、股票市場。

中小銀行「抱團」或成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約30家銀行對外宣布將成立理財子公司。其中包括江蘇銀行、北京銀行等11家城市商業銀行和廣東順德農村商業銀行、廣州農村商業銀行2家農村金融機構。

根據普益標準2018年4季度問卷調研反饋的165家銀行數據來看,市場上至少有60家左右的區域銀行在積極進行理財子公司的籌備工作,擬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區域銀行家數還將繼續增加。

普益標準分析人士認為,決心開展資管業務且已具備條件的區域銀行,應以此次轉型為契機,積極布局理財子公司建設,搶佔市場先機,早日構建起自身核心競爭力,為自身資管業務的壯大奠定紮實的基礎;而尚不具備成立理財子公司的中小型區域銀行則需進一步釐清資管業務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加強資管業務各項核心能力建設,推動力所能及的業務轉型和發展。

多位專家和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從門檻來看,並不是所有商業銀行都具備成立理財子公司的條件,那些資本規模較小、資本充足率較低的城商行和農商行基本不具備條件。考慮到較大的理財業務存量及後續資本注入,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門檻非常高。部分中小銀行主動與其他機構合作出資設立理財子公司,可以說是順勢而為,既保住了理財資管業務,也不需要在初期就投入過多資本。

外資入股理財子公司迎來「黃金窗口期」

在監管部門的鼓勵引導下,外資金融機構入股理財子公司正迎來「黃金窗口期」。

畢馬威銀行業管理諮詢總監劉紹倫稱:「隨著中國金融機構對外資逐步開放,現在是外資公司入股理財子公司一個較好的窗口期。我們觀察到一些銀行籌建理財子公司時已經開始考慮並可能會著手與外資金融機構共同成立。」

「我們絕對看好中國資管市場,也在尋找合適的機會和合作夥伴。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中國資管市場的潛力,所以有些銀行答覆我們準備全資設立,但我相信總會有合適的機會。」一外資行高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相關焦點

  • ...子公司再擴容大型銀行加速「入場」 理財子公司所發產品全部...
    設立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步伐仍在持續推進。隨著日前民生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目前國有六大銀行、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及獲批籌建的數量已增至14家。上述開業的理財子公司中,就包括了工農中建交郵儲這6家國有大行,此外,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的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的理財子公司也已開業。廣發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則於今年獲批籌建。就在上個月,浙商銀行也對外公告披露,其擬出資20億元全資設立浙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
  • 每經專訪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成立理財子公司說明銀行...
    每經記者:張卓青 每經編輯:廖 丹在資管新規落地之後,銀行理財轉型步履不停,目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四家國有大行的理財子公司已經陸續開業,除此之外,多家銀行公告設立理財子公司,迄今為止,已經有11家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
  • 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跑!民生銀行獲批籌建後隊伍擴容至24家,發行...
    圖片:民生銀行獲批籌建公告《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實施2年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已開啟「加速跑」,加上獲批籌建的民生銀行,目前全國已有2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其中20家已開業。彼時,民生銀行回覆:「資管新規後,我行立即開始比照監管規定,規劃並啟動理財業務轉型工作。2018年6月,我行第七屆董事會第十會議通過《關於本公司發起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的決議,授權開展相關發起設立工作。同期,我行開始啟動理財子公司籌建申請的各項準備工作。 2019年3月,我行正式成立理財子公司籌備組,並開始根據新規要求籌備理財子公司。
  • 第6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青銀理財獲批籌建,去年母行理財業務發展...
    日前,青島銀行(002948,股吧)發布公告稱該行的理財子公司青銀理財獲得監管批覆正式籌建,青銀理財由青島銀行全資發起設立,註冊資本擬為10億元人民幣。    第6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已經拿到「準生證」。日前,青島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的理財子公司青銀理財獲得監管批覆正式籌建,青銀理財由青島銀行全資發起設立,註冊資本擬為10億元人民幣。
  • 調查|城商行、農商行能否搶食到理財子公司這塊大蛋糕?
    據澎湃新聞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已至少有22家銀行擬設立或者公開表示有意向設立理財子公司。國有大行「工農中建交」全部就位,其中工商銀行註冊資本金最高,達到160億元,其次是建設銀行(150億元)、農業銀行(120億元)、中國銀行(100億元)和交通銀行(80億元)。有9家股份銀行擬設立理財子公司,其中註冊資本最高的為浦發銀行。
  • 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入場」 存量產品遷移尚需時間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彭妍近日,浙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全資設立浙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但相關事項尚待監管機構批覆。浙銀理財若獲批成立,將成為國內第9家獲批籌建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獲批籌建或開業。
  • 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制度來了!股票、公募等風險係數為0,更多...
    這是今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淨資本管理辦法》)中提出的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應當符合的標準。更多理財資金有望入市《淨資本管理辦法》明確,銀行理財子公司以自有資金投資的本公司理財產品,應當為全部投資於標準化資產的理財產品,不得投資於非標準化資產。理財業務對應的資本包括理財資金投資對應的資本和附加風險資本,以理財資金投資的各類資產餘額乘以相應風險係數計算得出。
  • 四大行籌建合資理財子公司,財富管理市場又現新的「攪局者」
    來源:顧問雲2019年7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布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中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時隔五個月,2019年12月20日,我國首家外商控股合資理財公司獲批籌建。
  • 理財子公司相繼開張,做業務要轉變「甲方思維」
    2019年對於銀行資管而言是破舊立新的一年,也正是在這一年,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去年12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一年間,已有10家理財子公司開業,另有4家獲批籌建,1家獲批開業。而繼國有大行、股份行理財子公司陸續開業後,城商行系理財子公司也實現了開業零突破。
  • 背靠母行6億個人客戶 中郵理財加入理財子公司戰局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吳限)繼昨日宣布獲批開業之後,12月5日,郵儲銀行全資子公司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郵理財」)在北京舉行了開業儀式暨新產品發布會,至此國有六大行理財子公司悉數開業。吳姚東是郵儲銀行公開招聘的理財子公司董事長,來自證券基金行業,此前任方正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副總裁;步豔紅此前任郵儲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發布會上,中郵理財也發布了全新產品體系。步豔紅介紹稱,在「財富管理」維度上,中郵理財根據客群的分類與分層,設置了「養老」「抗通脹」「盛興」等分類品牌和「卓享」「尊享」等分層品牌。
  • 原基金公司女老總包愛麗 或履新首家合資銀行理財子公司匯華理財
    8月中旬獲批籌建的浦銀理財對外發布招聘公告,涉及多資產配置部、固收投資部、權益投資部、信用研究部、集中交易部等13個部門中的28個崗位,招聘人數為若干人。「銀行理財子公司高管職位缺口不多,更多是由原銀行資管部領導直接出任。而除去高管之外的其他中層崗位,從目前的情況看,基金公司或券商資管市場部或中後臺崗位的人才跳槽過去的多一些,投研跳槽相對較少。」上海一位券商資管人士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理財子公司怎麼做?建信、招銀、光大、平安這麼說
    中國基金報記者 房佩燕 2019年是理財子公司的元年。據悉,目前我國銀行理財資金約為32萬億元(截至2018年末非保本理財餘額22萬億、保本理財餘額10萬億)。截至目前,已有11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其中五大行理財子公司已全部獲批開業。
  • 年內6家獲批!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跑步」理財
    理財子公司加速落地 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為首 隨著恆豐理財日前順利落地,目前全國先後已有24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其中年內獲批理財子公司數量為6家,已開業數量達20家,還有多家地方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相關議案已獲股東大會通過
  • 「金融全牌照」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入場泛資管行業 合作是王道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作者:柏託近日有消息稱,民生銀行、郵儲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將在京落戶。這意味著近乎「金融全牌照」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正紛紛加速入場搏殺已趨白熱化的泛資管行業。筆者認為,應該正視眾資管主體的競合關係,尤其是充分看到合作關係,從中找到機遇。2019年被視為理財子公司「元年」。目前,已有30多家銀行公告稱要成立理財子公司,其中12家獲批籌建,6家已正式開業迎客。從已開業理財子公司的註冊資本看,動輒十億元、數十億元,甚至100多億元的體量優勢,直接「碾壓」其他資管競爭主體。
  • 信銀理財獲批開業:註冊資本50億元,母行中信銀行2019年淨值型理財...
    WEMONEY研究室訊 6月15日晚間,中信銀行公告稱,近日收到監管批覆,銀保監會已批准該行全資子公司信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信銀理財」)開業。根據批覆,信銀理財註冊資本為50億元人民幣,註冊地為上海市,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
  • 中信銀行獲準開設理財子公司
    中國銀監會批覆稱,信銀理財融資註冊資本為50億元,註冊地為上海,主要從事發行公共理財產品、發行私人理財產品、融資顧問、顧問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此前,中信銀行副行長郭黨懷在3月份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行理財子公司正在完善公司治理體系,調整組織結構,2019年12月4日批准成立後,按照規範要求建立管理體系和科技體系。
  • 淨利潤首次整體「負」增長 進擊的理財子 銀行業的2020不平凡!來看...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初以來,銀保監會批覆籌建的中小銀行超過50家,其中多家由多家農商行或農信社合併而來,發展較好的農商行獲批入股「幫扶」落後農商行、或參與農信社改制的案例也數不勝數。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小銀行發展面臨重重挑戰,「抱團取暖」 不是唯一手段,但是一個可選項。外界普遍預計,未來中小銀行合併重組、投資入股的案例可能還會增多,但實際效果無疑還需要時間驗證。
  • 恆豐銀行擬設立全資理財子公司 出資不超過20億元
    而其8餘家股份行旗下理財子公司均已獲批開業。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4家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含2家中外而去年全年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理財產品數量僅為289款。  於此同時,隨著資管新規的實施,淨值型理財產品發生量屢創新高。
  • 理財子公司正式開業,副行長任董事長,將發力這些產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導讀:12月19日,興業銀行全資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興銀理財」)在福州開業,成為第三家開業運營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經營管理層下設投資委員會、產品委員會、風險控制委員會和保密委員會,作為理財產品投資決策、創設發行、風險控制、保密管理的決策機構,並按照投資研究、產品營銷、風險管理、運營支持、綜合管理五大職能板塊,下設固定收益投資部、股票與量化投資部、投資研究部、市場營銷部、金融科技部、產品管理部、集中交易部等14個部門。
  • ...研究員方才:中小銀行改革或可參照1998年四大行模式,使用特別...
    在會議相關議題中,中小銀行改革問題尤其值得關注。會議指出,有關部門已經制定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的工作方案,要抓緊落實。會議要求,必須把改革和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立足服務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在充實資本的同時,解決好中小銀行在業務定位、公司治理、信貸成本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推動治理結構與業務發展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