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豐子義:馬克思的文明理論及其當代意義

2020-12-09 文以明道
豐子義

豐子義,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博雅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市社科聯副主席、中國人學學會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等。先後被評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人選和北京市「百人工程」人選等,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之一。

近日,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豐子義老師應南京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的邀請,於線上做了主題為「馬克思的文明理論及其當代意義」的學術演講。本次講座由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中心暨哲學系唐正東教授主持。

本次講座,豐老師主要是圍繞著三個方面展開:第一個方面是引領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馬克思;第二個方面是馬克思關於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立場與觀點;第三個方面是從人類文明的走向來看待中國的發展

豐老師認為,探討馬克思的文明理論及其當代意義,不僅是理論的需要,也是現實的需要。在理論維度上,關於馬克思文明理論的研究較為薄弱,亟需補足;而在現實維度上,我們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關於這個世界的發展、人類文明的走向,是所有人都極為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因此探討馬克思的文明理論對我們認識和把握現代文明,進而引導文明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01

豐老師首先給大家講解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引領人類文明的發展,為什麼需要馬克思?為了解答這個問題,豐老師首先給大家分析了一下當前時代的主要特徵,即這既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它繁榮至極,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它亂象叢生。面對如此現狀,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醫治藥方,有的主張抵抗全球化,有的主張推行西方的意識形態,還有的主張冷戰思維。對此,豐老師認為,這些觀點都不是對世界亂象客觀、準確的診斷,因此都是行不通的,要真正促進文明的健康發展,關鍵還是在於重視馬克思的思想引領作用。

接著,豐老師就從三個方面分別來論證這一觀點:第一,當代世界的發展需要馬克思所做的那些理論分析,因為馬克思所面對的時代與我們今天所面對的時代其實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時代存在的主要問題,即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以及各種主要的表現,在今天依然存在。第二,當代世界的發展需要馬克思的批判意識與批判精神,以便於我們更好地認清世界的真相、世界的本來面貌,廓清各種認識迷霧,從而明確發展的方向。第三,當代人類文明發展需要馬克思的價值指引。

02

在第二部分,豐老師向大家闡述了馬克思關於人類文明的基本立場與觀點。這一部分的內容分為了七個小點,第一點是關於文明本身的理解問題。從研究語境來看,馬克思的文明思想主要是體現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剖析之中,以及現代社會和非西方社會、以前社會的對比研究之中。從概念本身來看,馬克思的文明概念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且是作為進步的同義語來使用的。第二點,豐老師指出,馬克思研究人類文明,他的價值指向和價值追求是非常明確的,即為了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一價值指向甚至是貫穿了馬克思一生研究的始終。第三點是馬克思所揭示的文明發展的內在矛盾及其根源。豐老師指出,在馬克思看來,文明發展的內在矛盾是由資本的內在矛盾引起的,資本既是促進了現代文明進步的一種積極力量,同時又是阻礙現代文明健康發展的消極力量。要使現代文明能夠正常的發展,必須消除這樣的矛盾。

第四點,豐老師講的是文明進步的條件和環境問題,並指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和相應的環境,只有這樣人類文明才能夠落到實處。第五點討論的是文明發展的規律和道路問題。豐老師指出,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所以各個國家行駛的道路也往往不一樣,而這實際上都取決於各個國家的具體的實踐方式,就是有什麼樣的實踐方式,最後就形成什麼樣的道路。第六點是文明的發展與全球化的關係問題。豐老師指出,馬克思在研究現代文明的時候,總是和世界歷史是聯繫在一起的,因為沒有世界歷史的形成,沒有普遍交往的發展,就沒有現代文明的產生和出現。所以,世界性的普遍的交往,實際上反映了文明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客觀規律。最後一點講的是東西方文明的關係問題。

03

第三部分,豐老師在闡明上述理論的基礎上強調,要從人類文明的走向來看待中國的發展,即要回到中國發展的現實中來。他認為,研究馬克思的文明觀、文明理論,研究人類文明發展的走向,目的還是為了順利推進中國的發展。對此,豐老師圍繞著中國道路、中國經驗、中國問題這三個角度展開了討論,論述了道路與規律的關係問題,以及經驗和教訓的關係問題,同時還區分了當前中國發展所面臨的三大類問題:其一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所遇到的一般問題,其二是中國自身的問題,其三是和所有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

豐老師認為,對於各種中國問題的解決,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簡單套用西方的發展理論也不可能,正確的方式還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用馬克思關於文明的觀點、關於發展的觀點,來具體的分析、探索問題,以便於形成符合實際的切實可行的解決思路和辦法。

相關焦點

  • 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及其當代意義
    原標題: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及其當代意義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學說來到中國將近120年,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也將近100年。那麼,馬克思恩格斯究竟是怎樣看待中國的,中國在他們心目中究竟是什麼樣子?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問題。
  • 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思想及其時代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思想及其時代意義 2017年03月11日 10:12 來源:《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作者:鄒廣文 字號 內容摘要: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思想及其時代意義作者:
  •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暨「走近...
    羅文東表示,叢書內容精緻、主題宏大,針對當代中國所面臨的重大理論現實問題,深入探討馬克思的偉大理論創造和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對於我們拓展和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 南哲思享|張亮:馬克思的理論創新道路及其當代效應
    在當代西方,法蘭克福學派、「英國馬克思主義」以及20世紀後期的西方主流社會理論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繼承或者借鑑馬克思的理論創新道路,將之與資本主義發展新階段的實際、具體民族國家的思想文化傳統有效結合,使之獲得生機勃勃的當代轉化,產生出豐碩而影響深遠的創新成果。對馬克思的理論創新道路及其當代西方效應進行深入分析,有助於我們探索建立符合果。
  • 見識「強」大「基」礎,北大博雅學堂開講!
    主講教師:陳興,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院長。主要內容:介紹化學生物學這一交叉學科的發展歷程、研究特點及前沿方向。主講教師:段慧玲,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院長。主要內容:首先介紹力學的發展歷史,包括理論力學和應用力學兩條發展路線。
  • 萬俊人:馬克思及其社會倫理批判 | 馬克思主義與倫理學
    我在北京大學任教的時候還客串過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授的角色,因為有一位講「反杜林論」這門課程的教授病了,沒人頂課,當時主任急得不得了,我說:「您別急,我去。」他滿臉疑惑,結果讓他有些意外,我講得還算成功。我成功的秘訣是,把杜林「請出來」,然後再讓恩格斯批判他,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總是在杜林「缺席」的情況下,恩格斯一個人獨白式地批判他。
  • 見識「強」大「基」礎 北大博雅學堂開講
    第一講 有無相生:儒家與道家主講教師:王博,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副校長。主要內容:以仁義價值和禮樂秩序為中心的儒家,發展出一整套倫理和政教的理論,成為歷史中國主導性的意識形態。
  •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變革及其當代意義
    馬克思主義在對傳統哲學的變革中,從歷史唯物主義視角,全面揭示了實踐的科學內涵和本質特徵,為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內涵及其變革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實踐理解為人的對象性活動。
  • 晚年馬克思交往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事實上,交往乃是馬克思終其一生一直關注的重要問題。晚年馬克思在其早期交往理論的基礎上,在「人類學筆記」(即《古代社會史筆記》)《歷史學筆記》等文獻中,發展了其交往理論,拓寬了其研究範圍,深化了唯物史觀理論。本文立足於晚年馬克思的筆記群,嘗試梳理和概括出交往的類型、交往的形式等問題,並就其當代意義進行初步探討。
  • 「『中國之治』的世界意義」開題報告暨學術研討會舉行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孫來斌  主辦方供圖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課題首席專家孫來斌介紹了課題的基本情況本課題研究旨在於從理論層面為開顯「中國之治」的世界意義提供學理支撐、確立底線原則、清掃思想地基,從實踐層面著力凸顯「中國之治」是制度之治、治理之治、世界之治,助力中國制度故事的時代言說、理論傳播、國際表達。課題研究將緊緊圍繞「中國之治」世界意義的生成基礎、主要表現、實現路徑等基本問題,力圖體現以國際考察為背景、以理論分析為基礎、以現實問題為入口、以世界意義為核心、以提出對策為重點的研究思路。
  • 論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及其當代意義
    【摘要】馬克思主義就是運用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時代問題所形成的科學思想體系。在當代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時,必須堅持以下正確的做法:一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變成國人所接受並運用於中國當代實際的理論;二是深入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將其變成一種當代中國人內在的、本己的能力。
  • 馬克思恩格斯對"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分析批判及其當代啟示
    馬克思、恩格斯不僅分析批判「真正的社會主義」的理論支柱,揭示其德國「哲學」前提;同時還剖析其小資產階級的階級實質,進而指出其癥結及本質所在。馬克思、恩格斯分析批判「真正的社會主義」的理論進路對於當今國內外關於什麼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相關討論有著重要的理論啟示與現實價值。
  • 北大訪問講席教授約翰·霍普克羅夫特、名譽教授文森特·珀爾當選...
    北京大學訪問講席教授、前沿計算研究中心主任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Edward Hopcroft),北京大學名譽教授、北京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聯合實驗室主任文森特·珀爾(H. Vincent Poor)博士分別憑藉在計算機科學、電子工程專業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及其在國際上享有的學術地位,雙雙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快去慕課跟著金嶽霖講席教授學邏輯
    由清華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邏輯學聯合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終身教育處合作,清華大學金嶽霖講席教授魏達格
  • 馬克思恩格斯「太平洋時代」 思想的理論邏輯與現實意義
    ① 1994 年,王逸舟在《論「太平洋時代」》一文中細緻考察了有關「太平洋時代」的論述,考證了「文明重心西遷」的史實。在此基礎上,他對這一話題出現的原因及意義進行了分析,並討論了有關「太平洋時代」的幾種設想及其隱含的歷史與政治文化背景差異。何芳川在 1995 年發表的《太平洋時代和中國》一文,論述了「太平洋時代」這一提法的不妥之處,並強調不能僅從經濟發展的維度進行評判。
  • 胡代光教授的學術貢獻
    早在「文革」前,他就在北京大學開設了「當代西方經濟學說」、「經濟計量學」、「當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等課程。改革開放以後,他又陸續開設「西方經濟學名著選讀」、「西方宏觀經濟學」、「西方國家的經濟政策」、「評當代西方學者對馬克思《資本論》的研究」、「斯拉法經濟理論的評論」、「現代西方經濟思潮評論」等課程。
  • 論馬克思道德觀的辯證批判性特質及其當代價值
    論馬克思道德觀的辯證批判性特質及其當代價值  ——基於「利益」與「道德」關係的視角  作者:中國礦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曹洪軍馬克思道德觀鮮明的辯證批判性特質,不但對整個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而且對指導我們科學認識和解決當代中國的道德問題、理性定位社會主義道德的功能與作用、正確選擇社會主義道德發展的前進方向具有鮮活的時代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道德觀;辯證批判性;利益;道德  鮮明的階級性、科學的批判性和強烈的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區別於其他道德理論的顯著特徵。
  • 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的現實意義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基於問題導向加強對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現實意義的時代解讀,並從中獲得理論啟示,將有助於理性認識經濟新常態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本方向,為當前和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科學的理論動力與智力支持。
  • 溫州中學與北京大學共建「博雅基地」
    田剛教授在溫中進行《數林漫步》學術講座。(丁慧程 攝)10月30日至31日,溫州中學迎來了來自北京大學的兩位重量級「大咖」,一位是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田剛,另一位是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萬有。他們給溫中學子帶來了《數林漫步》《基礎醫學——解碼健康與疾病的鑰匙》的主題分享,充滿哲理而又妙趣橫生的講座,點燃了溫中學子從事數學研究、投身醫學事業的熱情。
  • 馬克思個人全面發展理論的現實意義
    在這個時代,馬克思關於個人全面發展的理論的現實意義是什麼?在近日北京明遠教育書院舉行的「馬克思論教育——紀念《資本論》發表150周年」學術沙龍上,本文作者在主題演講《馬克思論個人的全面發展》中指出,《資本論》是一部研究資本主義生產和發展的著作,但談到資本主義生產時,總要談到人,《資本論》中馬克思對個人的全面發展做出的深刻考察和分析,在今天仍然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本文擷取演講中的相關論述,以饗讀者。